APP下载

猪蓝耳病的发生、诊断与防治

2022-11-23陈加勤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耳病侵染猪群

陈加勤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安徽 宿州 234000)

猪蓝耳病是畜牧业中的常发病害,危害养殖业健康发展[1]。宿州地区畜牧业中猪饲养占据重要地位,猪蓝耳病在宿州市埇桥区呈高发、流行态势,个别猪场发生率超过80%,死亡率高达60%,对农户增收、猪肉市场稳定极为不利[2]。因此需加强对猪蓝耳病的防控,为畜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同时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户增收致富[3]。

一、猪蓝耳病发生的主要特点

猪蓝耳病,又称为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生猪饲养中的常发传染性疾病,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引发[4]。猪蓝耳病的病原环境抵抗力相对较弱,主要通过空气、接触、精液等传播,吸血昆虫在传播中有重要作用。猪蓝耳病传染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发病几率大、死亡率高,猪场内有某头猪发病,很快即大规模流行发生。猪发病后表现出繁殖障碍、难以呼吸等症状,发病后死亡率达50%左右。

二、猪蓝耳病临床症状

1、怀孕母猪

怀孕母猪被病原菌感染发病后,表现出的症状主要有难以呼吸、体温增加、产下死胎或者木乃伊胎(即时未死亡也非常虚弱,难以成活)、厌食、嗜睡、发情时间推迟[5]。

2、公猪

公猪被病原菌侵染发病后,表现出的症状主要有难以呼吸、不思饮食、嗜睡、体温增加、精液活力下降;发病严重的公猪可能出现不育[5]。

3、仔猪

仔猪被病原菌侵染发病后,表现出的症状主要有难以呼吸、有鼻涕、食欲不佳、体温增加、呕吐或者腹泻;严重时四肢僵硬、共济失调且出现关节炎等病症,死亡率达到55%[6]。

4、育肥猪

育肥猪被病原菌侵染发病后,表现出来的症状主要有体温增加、呼吸速度加快、精神不佳;部分猪发病后腹部、耳朵尖部、四肢等部位发绀[1]。一般刚发病时不思饮食,影响发育。

三、猪蓝耳病的发生原因

猪蓝耳病的发生因素较多且存在互相交叉,较为复杂,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7]:

引种阶段未严格做好检测。国内猪蓝耳病最早发生即因为种猪引入后隔离防疫措施不到位,导致病毒随种猪带入导致发病。

人为携带病毒进入到养殖场内,或者带入到养殖场内的物品未做好充分的消毒,将病原菌带入,导致猪蓝耳病发生。

蚊蝇等吸血生物的叮咬导致了病原菌互相传播、侵染。个别养殖场内卫生条件不达标,日常消毒工作不到位,存在大量蚊蝇,互相叮咬,导致病害快速传播。

销售生猪时未进行科学防疫,导致病原菌侵入。

部分基层兽医防病意识不强且专业能力不够,在日常治病中盲目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影响了猪的免疫系统,造成病原菌易侵染、发病。

病猪处理不当。病猪会携带大量病原菌,病死后一定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其生活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个别养殖人员防疫意识缺乏,不能妥当处理病死猪,大大增加了病害发生几率及程度。

四、猪蓝耳病的诊断方法

临床上,兽医可结合发病猪的症状对猪蓝耳病进行初步诊断;确诊则还需要通过实验室诊断,如病原检测、分离、鉴定、血清学诊断等[1]。

选择发病死亡猪或者发病母猪产下的木乃伊胎、死胎、弱胎等作为检验对象,取脾脏、肺部、血清等。分离出猪蓝耳病毒几率最高的材料为发病母猪产下的弱胎。

猪蓝耳病鉴定方法包括RT-PCR 技术、单克隆抗体、电镜技术等。血清学诊断方法主要有血清中和试验、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等[7]。

对猪蓝耳病进行鉴别诊断时需注意区分其他相关繁殖与呼吸障碍性疾病相关类型,如伪狂犬病、猪乙型脑炎、猪圆环病毒病、猪瘟等[3]。

五、猪蓝耳病防控措施

1、采取自繁自养方式

自繁自养,不从外地引种,可避免引入感染病原菌而暂时未发病的猪。发病后及时清理,做好环境消毒,重视血清学检查,猪舍消毒、空置一段时间后再继续使用[8]。

2、避免交叉寄养

母猪代哺需加强管理、严格限制,避免交叉哺乳等。产房要按照规章制度严格做好健康管理,以免出现交叉感染等[5]。

3、加强饲养管理

(1)饲料与水源管理日常饲料添加要科学合理,提供满足猪健壮生长必须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提高猪群抗病能力。确保水源、饲料清洁、无污染。

(2)定期清理、消毒

每天清洁猪舍,定期消毒,灭杀蚊蝇。科学选择消毒剂,要求光谱、刺激作用小,以降低对猪皮肤黏膜和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和各类应激反应;疫区需每天消毒2 次。母猪圈舍消毒时间可选择在温度较高的中午,以减少应激。

(3)确保良好养殖环境

结合天气情况加强通风管理,并做好保暖,维持猪舍的温度与湿度条件。夏季猪舍内温度高,在通风等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冷水喷雾,达到有效降温效果。

保证生猪活动空间充足,一般至少0.8 m2/头,育成舍至少为1.2 m2/头。育肥猪除常规饮食、卫生等管理外,还要创造运动条件,确保每日适当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

4、强化后备母猪管理

种用小母猪刚引入时,可在养殖场内做好分隔管理,以免猪蓝耳病等病原菌随之带入、蔓延,进而导致病害流行爆发。

5、定期接种疫苗

针对蓝耳病可接种灭活蓝耳病疫苗以及弱毒疫苗,以预防该病发生。可结合各地防疫部门对猪蓝耳病的免疫要求、近年来当地猪蓝耳病的发生情况、猪场条件,制定免疫接种计划,可以对猪蓝耳病的发生起到一定预防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注射疫苗时注射完一头猪后要及时更换针头,避免交叉感染问题。疫苗解封后建议当日注射完毕,未用完产生的废弃物需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6、加强保健预防

猪蓝耳病爆发流行后难以在较短时间有效治疗,应重在预防。可通过日常保健预防,确保猪群健康,提高猪群免疫能力。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中药、抗生素等。种猪分娩前1 周、仔猪断奶前1~2 周、生长育成猪8 周左右、中猪13 周左右,可添加保健药剂预防病害发生。驱虫药剂可选择净乐威等。温度变化剧烈、转栏、注射疫苗等会造成猪应激,导致抵抗力降低,可在饲料、饮用水中适当添加抗应激性药物,如天添旺等,降低猪群的应激反应。

7、药剂防治

猪蓝耳病发生后,可注射当归注射液进行防治。结合猪的质量确定注射量,第1 次注射量为每千克体重注射0.2 mL,每天注射1 次,连续注射3~5 天。如果发病程度重,可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防治,母猪每次注射5 支,每日注射2 次;仔猪每次注射1 支,连续注射2~3 天[1,6]。

猜你喜欢

耳病侵染猪群
如何做好猪免疫前的评估工作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饲养密度对猪群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
枯萎镰刀病菌侵染西瓜幼苗的过程特征
猪蓝耳病的预防与治疗
猪蓝耳病发病的特点及防治
引种滨梅菌根侵染特性研究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