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少年儿童感受“家”的温暖

2022-11-22张一骁

云南教育·视界 2022年9期
关键词:芦笙文山州全州

张一骁

7月20日,文山市新平街道大沟绞社区、西畴县兴街镇新兴社区、麻栗坡县麻栗镇南油村、丘北县双龙营镇仙人洞村、广南县莲城镇圆梦社区等10余个村(社区)“少年儿童之家”相继挂牌成立。这是文山州在全州范围内建设“少年儿童之家”的缩影。

为解决假期少年儿童无人看管、留守儿童关怀缺位、防溺水安全管护难度大等问题,文山州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少年儿童“乐、学、做”为目标,在全州范围内大力打造集学习、教育、实践为一体的“少年儿童之家”,突出“建、管、用”三个重点,不断推进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常态化、功能实效化,切实让广大少年儿童感受到“家”的溫暖,真正把“少年儿童之家”建设成广大少年儿童找得着、靠得住、能呵护的温暖之家。

抓好阵地建设

走进丘北县平寨乡蚌勒行政村上寨村小组、双龙营镇普者黑行政村仙人洞村小组的“少年儿童之家”,最引人注目的是“乡愁书屋”。屋内的书架上摆满了农耕图书,陈列着年代感十足的农耕老物件,比如犁、耙、木斗等,农耕文化氛围浓厚。在砚山县维摩乡炭房社区,有一所功能齐全的“开放型社区学校”。学校的室内场地分为阅读空间、创意空间、疏导空间、展示空间四大功能区,室外则设有户外玩具区、篮球场等。马关县仁和镇大嘎吉村“少年儿童之家”的“云端书院”更显特别,典型的中式院落、雕花门窗,古色古香,有藏书6 500余册,是当地孩子们假期阅读的好去处。

为抓好“少年儿童之家”建设,文山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爱少年儿童重要指示精神,一是突出快建、建好,从上至下闻令而动,高位推进,在全州范围内迅速推进“少年儿童之家”建设;二是突出齐抓共管,坚持以州、县、乡、村、组“五级书记”抓工作推进,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共同关爱、形成合力”的方式,遵循“家长自愿、学生自愿”原则,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分级负责的工作格局;三是突出因地制宜,本着“就近、易操作、稳实施”的原则,各地统筹辖区现有资源,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充分利用村级活动室、学校等公益性场所共建安全联防、快乐共享的“少年儿童之家”,做到少年儿童在校有师管、离校有“家”护。截至目前,全州已开设“少年儿童之家”5 476个,实现行政村(社区)全覆盖。

抓牢队伍建设

7月16日,广南县莲城镇圆梦社区召开社区群众会,为8名校外班主任、19名校外辅导员颁发聘任证书。受聘的8名校外班主任均为学校教师,19名校外辅导员涵盖了片区民警、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社区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退伍军人、学校教师、大学生志愿者、村小组长、学生家长等多方力量。现场,莲城镇副镇长林云英还向群众宣传解读相关政策,鼓励社区家长将孩子送到“少年儿童之家”。目前,该“少年儿童之家”已真正实现了有场地、有制度、有教师、有课程、有学生的“五有”目标。

砚山县维摩乡炭房社区“少年儿童之家”是一个典型的由社区两委自主运营的服务平台,挂牌前夕就吸引来家长6名、校外班主任和校外辅导员各2名、“五老”队伍5名,并选举家委会主任1名、委员4名。一切为了孩子,志愿者们积极性很高。

谁曾想,“少年儿童之家”建设初期,“有‘家无‘管家”现象一度极为突出。那么,文山州是如何化解辅导员来源和服务队伍建设问题的呢?

文山州在8县(市)成立了多部门联合小组,整合现有人力资源,着力建强“少年儿童之家”“五支队伍”。一是建强志愿者队伍。各县(市)教育体育局联合共青团县(市)委,在全县(市)各级各部门、高校等招募志愿者,定期到“少年儿童之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二是建强师资队伍。统筹教师、返乡大学生、退休干部、党员等力量,结合课程需求,开设多元化、特色化、精品化课程。三是建强家长委员会队伍。把有威望、能干事、家长信任的人员选入家长委员会,统筹安排好“少年儿童之家”课程设置等事项,确保“少年儿童之家”工作畅通。四是建强结对帮扶队伍。组建“爱心妈妈”“童伴妈妈”“志愿帮扶”等队伍,通过定期走访、关爱陪伴、心理疏导、视频连线父母等活动,让特殊儿童、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五是建强辅导员队伍。统筹大学生志愿者、驻村干部、当地教师、村(社区)干部等力量,结合实际制定辅导课程,开展安全教育、科普宣传、法治教育、作业辅导、文体活动、劳动实践等,构建起强有力的保障体系。

抓实活动开展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防溺水知识,我知道了擅自游泳的危害,我也要告诉小伙伴,不要到水边玩,劝他们远离危险的地方。”7月20日,在砚山县阿猛镇迷法村“少年儿童之家”,8岁的马从可正在回答王济仙老师预设的防溺水知识问答。课上,王济仙还通过教唱自己改编的《防溺水安全童谣》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反响热烈,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7月17日,在以无私奉献为核心的“老山精神”诞生地麻栗坡县,猛硐乡铜塔村“少年儿童之家”组织38名儿童到坝子雷场党性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听了扫雷英雄杜富国的故事后,孩子们深受感动,纷纷表示:“杜叔叔是个大英雄,我们要学习他的勇敢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近日,一场传统民族文化教育,正在广南县莲城镇圆梦社区“少年儿童之家”如火如荼展开。来自莲城镇民族小学五年级(3)班的熊文剑正在学习吹奏芦笙,只见他身着苗族服饰,指尖时起时落,学得格外认真。校外辅导员杨佩翔介绍,芦笙是苗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多的孩子不会吹芦笙,学跳芦笙舞的积极性也不高。“‘少年儿童之家成立后,我想借此平台教孩子们吹芦笙和跳芦笙舞,把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杨佩翔说。

文山州依托“少年儿童之家”,结合地方实际,为少年儿童提供临时照料、思想教育、红色教育、关爱保护、文化娱乐、心理疏导等一体化服务。结合地方红色资源、科普实践基地、传统民俗文化等设计课程,让广大少年儿童寓教于乐,让其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及民族文化传承等得到全方位提升。为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少年儿童需求,“少年儿童之家”课程设置突出体验性、参与性、互动性,活动形式灵活多变、喜闻乐见、有益身心健康,如“红歌友谊赛”“经典诵读”“武术课程”“葫芦丝学习”等,不断给学生新鲜感,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活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截至目前,文山全州依托“少年儿童之家”开展活动6 200余场次,近28万余人次少年儿童参与其中。

猜你喜欢

芦笙文山州全州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岜沙芦笙节
文山州总工会:全州工会维权维稳工作会议召开
你好,芦笙
文山州第七次文代会剪影
芦笙恋歌
苗族芦笙制作师
文山州扎实推进油茶产业发展
文山州“利剑”专项行动成效显著
广西全州小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及找矿方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