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谱CT联合长链非编码RNA UCA1在诊断胃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

2022-11-22任晓燕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能谱腺癌敏感性

张 健, 任晓燕

1. 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疼痛科, 江苏 南通 226113; 2. 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病理科, 江苏 南通 226007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1,2]。淋巴结是胃癌最重要的转移途径之一,也是胃癌患者重要的预后因素[3]。准确的术前淋巴结状态评估直接影响治疗策略和手术方法。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其空间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图像质量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胃癌的术前诊断[2,4]。然而,CT对淋巴结的评估主要取决于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和强化方式,准确率中等[5]。能谱CT是一种基于高能和低能X线快速切换的成像设备,它可以产生多个单色图像[6]。据报道,能谱CT参数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值(NICAP)和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值(NICVP)可以评价并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7-9],然而诊断准确性仍有待提高。目前,血清标志物在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种参与细胞生长、代谢、分化等多种生命过程的非编码RNA,由于lncRNA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以及在不同病理生理条件下的异常表达,可作为潜在的诊断或预测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有文献报道lncRNA可用于诊断胃癌的淋巴结转移[10-12]。尿路上皮癌相关基因1(UCA1)是一种在多种癌症中高度表达且与患者预后相关的lncRNA[13]。据报道,UCA1通过miR-145/MYO6轴促进胃癌的恶化[14],UCA1通过招募EZH2和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胃癌细胞顺铂耐药[15]。本研究旨在考察能谱CT参数联合UCA1诊断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从而为胃腺癌的临床治疗和远期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21年12月的103例胃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本项前瞻性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纳入标准:经内镜活检证实为胃癌;CT检查前未进行局部或系统治疗;患者均无对碘过敏或严重肾功能不全;拟进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排除标准:非胃腺癌患者;最小肿瘤直径<3 mm;临床资料不完整或图像质量不佳。103例患者包括男性71例,女性32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60.92±13.34)岁,另选取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包括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61.43±11.05)岁。

1.2 方法

1.2.1能谱CT检查

所有患者在CT检查前禁食至少8 h,CT扫描前40 min所有患者摄取800~1000 mL水填充胃腔。患者在美国GE Healthcare Discovery CT750 HD宝石能谱CT上进行仰卧位CT扫描,脚先进。CT扫描范围为膈顶至耻骨联合上缘。平扫后,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留置针注射碘造影剂(Omnipaque 350 mgI/mL;美国GE Healthcare),剂量为1.2 mL/kg,流速为3.0 mL/s,进行多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的延迟时间分别为35 s、70 s和5 min。动脉期的CT图像通过光谱扫描模式获得(管电压80~140 kV瞬时切换,管电流640 mA,旋转时间0.6 s)。在管电压为120 kV、自动管电流为10~320 mA、噪声指数(NI)为10、旋转时间为0.6 s的情况下,获得静脉期和延迟期的CT图像。其他扫描参数:切片厚度5 mm;切片间距5 mm;重建厚度0.625 mm;视野(FOV)35~40 cm;矩阵512×512;螺距1.375。要求患者每次扫描时屏住呼吸3~5 s。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CT扫描,无任何不适或过敏反应。

扫描完毕后,在GE AW4.6工作站中利用GSI Viewer软件获取CT参数。首先选择肿瘤最大横断层面勾画感兴趣区(ROI),自动生成ROI范围内的动脉期碘浓度值(ICAP)和静脉期碘浓度值(ICVP),将同层腹主动脉的碘浓度(IC)作为标准参照值,将各期肿瘤IC与同层腹主动脉IC比值作为标准化碘浓度值(NIC),然后获得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值(NICAP)和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值(NICVP)。

1.2.2血清UCA1的检测

收集患者5 mL静脉血,4 ℃、12000 r/min(离心半径6.5 cm)离心15 min,将上清液保存在含有去RNA酶的EP管中。TRIzol试剂(批号:15596026,美国Invitrogen)提取血清总RNA。采用美国Thermo EvolutionNanoDrop 2000C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检测RNA浓度及纯度。采用SYBR Premix Ex Taq RT-PCR试剂(批号:DRR420A)进行反转录。采用SYBR Premix ExTaqⅡ试剂(批号:HRR820A)在美国BioRad CFX96Touch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上进行扩增,以U6为内参。引物序列如下:UCA1:5′- CTCTCCATTGGGTTCACCATTC-3′(上游)和5′-GCGGCAGGTCTAAGAGATGAG-3′(下游);U6:5′-CTCGCTTCGGCAGCACA-3′(上游)和5′-AACGCTTCACGAATTTGCGT-3′(下游)。用2-ΔΔCt方法计算血清UCA1的相对表达量。

1.3 统计分析

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 22.0进行。Kolmogorov-Smirnov检验结果显示所有定量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CT指标和血清UCA1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肺腺癌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清UCA1差异。通过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检验各指标的诊断效率。使用MedCalc 15.2.2软件比较不同指标对胃腺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性能。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转移组和非转移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转移组54例患者,非转移组49例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Lauren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比较,转移组肿瘤更大,低分化比例更高(P<0.05)。见表1。

表1 胃腺癌患者的基线资料

2.2 转移组和非转移组患者的NICAP和NICVP

转移组患者的NICAP和NICVP均显著高于非转移组患者(P<0.001)。见表2。

表2 转移组和非转移组患者的NICAP和NICVP比较

2.3 NICAP和NICVP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以NICAP>0.132为截断值,NICAP诊断淋巴结转移的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42、68.52%和76.09%。以NICVP>0.431为截断值,NICVP诊断淋巴结转移的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32、85.19%和86.96%。NICAP+NICVP联合诊断淋巴结转移的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47、85.19%和89.13%。见图1。

图1 NICAP和NICVP单独诊断(a和b)及联合诊断(c)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

2.4 UCA1在胃腺癌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的水平

将血清UCA1水平归一化为健康对照组,计算UCA1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转移组、非转移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UCA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74±0.63、1.84±0.38和1.0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1.931,P<0.001)。转移组和非转移组患者的血清UCA1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此外,转移组的血清UCA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非转移组的(P<0.001)。

2.5 血清UCA1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以血清UCA1相对表达量>2.071为截断值,血清UCA1诊断淋巴结转移的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84、87.04%和82.61%。见图2。

2.6 NICAP和NICVP联合UCA1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以NICAP+NICVP+UCA1>0.606为截断值,NICAP+NICVP+UCA1联合诊断淋巴结转移的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85、94.44%和100.00%。见图3。

3 讨论

胃腺癌占所有胃癌的95%[16]。胃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我国所有消化道恶性肿瘤之首[17],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不到1年,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18]。因此,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提高胃癌患者的临床转归和生活质量。本研究纳入了54例胃腺癌转移患者和49例非转移患者,转移患者的肿瘤更大,低分化比例更高。其他文献报道,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是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19]。

临床上,术前内镜活检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然而,内镜活检是一种侵入性检查,可能存在取样偏差[20]。与有创内镜活检相比,术前影像技术具有非侵入性、可有效诊断远处淋巴结转移等优点。常规增强CT成像与内窥镜相结合是诊断胃癌患者胃壁侵犯的有效方法[21]。然而,这项技术仅依赖于形态学标准,缺乏定量分析的参数。能谱CT提供了物质分解图像,可以定量绘制组织增强图像中的碘浓度(IC)。已有文献报道了IC值在鉴别良恶性病变,评估肿瘤、淋巴结和转移(TNM)分期方面的应用[22]。其他文献指出,能谱CT的IC值,尤其是标准化碘基值(nIC)值,在判断肿瘤分化程度方面具有优势[23]。本研究结果表明转移患者的NICAP和NICVP均显著高于非转移患者,提示NICAP和NICVP较高时可能出现淋巴结转移。进一步分析显示,NICAP诊断淋巴结转移的AUC、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分别为0.742、68.52%和76.09%,王睿等[8]报道的这三项参数分别为0.695、58.54%和75.86%,与本文结果基本一致。然而,NICVP诊断淋巴结转移的AUC、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分别为0.932、85.19%和86.96%,均高于王睿等[8]报道的0.849、74.80%和82.76%。分析其原因,NICVP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较动脉期更密切,因此更能区分肿瘤特性[24]。另外,本研究考察了NICAP+NICVP的联合诊断价值,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47、85.19%和89.13%,三项指标均高于或等于单独诊断。因此,NICAP和NICVP的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

lncRNA是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转录本,类似于mRNA,但它们不翻译成蛋白质[25]。与microRNA不同,lncRNA的长度允许它们形成复杂的二级和三级结构,这些结构在细胞功能中发挥特殊作用[26]。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ncRNA作为基因表达中的调节分子,直接涉及各种人类疾病,尤其是多种癌症的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几种lncRNA可以作为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因子直接参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10,25,27]。目前,多项文献报道UCA1参与多种癌症的淋巴结转移,UCA1高表达的癌症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增加[28-30],本研究同样发现转移组患者的血清UCA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非转移组,此外,血清UCA1诊断淋巴结转移的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84、87.04%和82.61%,提示血清UCA1可能是胃腺癌患者转移与否的预测指标。其原因可能是UCA1在胃癌转移过程中通过海绵调节轴调节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例如lncRNA UCA1通过诱导胃癌中的miR-203/ZEB2轴促进肿瘤转移[31]。本研究还考察了NICAP、NICVP联合UCA1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联合诊断的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85、94.44%和100.00%,均高于单独诊断。这些结果提示NICAP和NICVP联合UCA1可能是诊断胃癌转移的一项有效措施。然而,本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相对较好,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来验证本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能谱CT参数(NICAP和NICVP)联合血清UCA1在诊断胃腺癌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较高价值,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潜力。

猜你喜欢

能谱腺癌敏感性
能谱CT在术前预测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CT能谱成像在鉴别肾上腺意外瘤:乏脂性腺瘤及嗜铬细胞瘤中的价值
能谱CT对肺内占位良恶性鉴别及诊断价值
益肺解毒方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电子材料分析中的能谱干扰峰
HIF-1a和VEGF-A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如何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性
GSNO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