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腔内药物球囊治疗下肢ASO的效果及对患肢超声参数的影响

2022-11-22杨彦林吴国良田少勇王春燕赵鹏飞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球囊下肢动脉

杨彦林, 吴国良, 田少勇, 王春燕, 赵鹏飞

1. 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介入科, 河北 衡水 053000; 2. 衡水市中医医院放射科, 河北 衡水 053000

研究表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发病率只增不减,其是临床血管外科的高发病,此病的临床表现多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2]。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可以用于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性病变,此种方式操作简便,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但是血管本身具有弹性,容易出现术后弹性回缩的现象,再加上内膜再增生等原因,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概率较高,不利于患者的远期预后[3,4]。在选取治疗方式时,需要一种既不会留下植入物,又能保证通畅率的方案。球囊治疗可以很好地兼顾这两点,传统的球囊扩张方式缺少药物的承接体,载药量不够好,药物涂层球囊效果比传统球囊效果要好[5]。研究认为,血管内皮损伤,一氧化氮(NO)等活性因子释放量不足可引发血管再狭窄,并可认为是狭窄发生的前期基础[6]。有研究称[7],药物涂层球囊可改善ASO患者的血管通畅率,但不能很好地缓解钙化性血管闭塞症状。选择一种能指导手术执行并能评估治疗效果的方式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被广泛用于下肢血管病变的检查及预后评估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8]。本文探讨血管腔内药物球囊治疗ASO的效果及对患肢超声参数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治疗的120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诊断符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9]中的标准;年龄45~70岁;单侧单支病变;Rutherford分级Ⅱ~Ⅳ级;依从性高,能配合治疗随访;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有认知功能障碍等精神疾病史者;合并有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急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等疾病者;近3个月内有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类药物等的患者。分组以患者住院病历号末尾奇偶数,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62),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闭塞狭窄长度、Rutherford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治疗及随访

治疗时,患者均呈仰卧位,实施局部麻醉,经股腘动脉于病变部位利用5F单弯导管、超滑导丝实施造影,观察病变范围。在导丝处于远端血管真腔时,选取比病变部位的血管直径小0.5~1 mm的球囊,并实施球囊预扩张,之后可以换取直径稍大的球囊,完成扩张后,采用造影进行治疗效果评估,当下肢病变血管通畅后,膝下动脉流出通畅的条数≥1则认为手术成功。观察组使用紫杉醇药涂球囊。球囊扩张实施后,若病变血管段出现回缩、狭窄情况,可以使用补救性支架。对照组使用的球囊为普通球囊,在实施预扩张后,依据患者自身情况选取适宜支架。术后两组患者均口服100 mg阿司匹林、75 mg氯吡格雷治疗,2次/d,连续治疗6个月。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通过相关检查,记录踝肱指数(ABI)、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血管再狭窄率和靶血管的晚期管腔丢失(LLL)等指标。

1.2.2检查方法

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以ELISA法,利用北京晶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ELISA试剂盒测量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所用550型酶标仪购自美国伯乐公司。采用放射免疫法,借助上海瑞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测定内皮素-1(ET-1)水平,采用Griess方法,借助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试剂盒监测NO水平。

使用多普勒动脉检测仪(Rheo DopplexⅡ,亨特莱有限公司生产)进行超声检查。探头选择5 MHz和8 MHz。检查时,患者平躺,身上不能佩戴手机和手表等物品。待呼吸心率平稳后检查下肢。探头需涂抹足量耦合剂,与表皮形成60°角,在动脉行走区缓慢移动探头直至获得最强信息。在描记过程中,探头应与皮肤呈30°~45°,指向近心端,并且调整探头位置以获得最强信号。下肢需要描记出7个部位动脉的波形,分别为: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先检测上述动脉内径,记录血流信号强度,进而得出血流速度。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管腔充盈度,在脉冲多普勒下测量此处平均血流速度、脉动指数(PI)、ABI值,测量管腔最大狭窄度、靶血管直径。

1.3 评判标准

(1)血管再狭窄:血管狭窄率≥50%;(2)LLL:靶血管术后即刻管腔直径与随访时靶血管最小直径差值;(3)靶病变血运重建率(TLR):靶血管再狭窄后再次接受腔内治疗的比率;(4)SF-36量表用于评估患者生存质量,该量表包含8个维度,分值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高[1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58例患者、对照组62例患者的手术情况见表1,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球囊扩张次数、支架直径、支架总长度、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2.2 两组手术前后血清CRP、IL-6等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24 h时CRP、hs-CRP、IL-6和ET-1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NO明显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24 h时CRP、hs-CRP、IL-6和ET-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N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血清CRP、IL-6等比较

2.3 两组术前和术后12个月患肢超声参数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患肢超声参数较术前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股动脉内径、腘动脉内径、胫后动脉内径、足背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均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前和术后12个月患肢超声参数比较

2.4 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观察组术后12个月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12个月SF-36量表评分比较

2.5 两组血管再狭窄、LLL、TLR、ABI比较

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管再狭窄率和LL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B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血管再狭窄、LLL及TLR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在老龄化的趋势下,ASO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传统的治疗方法如大隐静脉移植术、动脉斑块剥脱术对机体的创伤较大,目前患者更愿意接受微创治疗,如支架置入、斑块旋切、球囊扩张术等[11]。但是传统球囊的效果不是很好,后来兴起的药物涂层球囊包含了两个区域,一个是药物涂层,一个是球囊扩张导管,涂层球囊有传统球囊的扩张效果,且兼具抗狭窄的功能[12]。彩色多普勒超声能简单、迅速地判断患者的血管内情况,找到阻塞部位,判断阻塞原因,本研究考虑将其用于对血管腔内药物球囊治疗效果的评估。

大量研究表明[13],球囊扩张可以改善闭塞性病变,分析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有利于评估患者预后,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IL-1是与白细胞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其参与免疫活化细胞的生物学过程。血清CRP及hs-CRP也是反映机体炎症状态的敏感指标,而当机体受到炎性刺激时,上述细胞因子的合成增加,血清CRP及hs-CRP过量表达是血管硬化及闭塞的危险因素之一[14]。有研究显示[15],ASO患者经手术或介入治疗后血液中ET-1及NO水平会改变,在围手术期动态监测上述指标水平,有助于评价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ASO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给予腔内药物球囊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球囊治疗,观察两组血清CRP、IL-16、SF-36量表等。治疗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24 h时CRP、hs-CRP、IL-6和ET-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NO则相反。

球囊本身是一种外来刺激物,应用于患者血管后,会对机体造成一定刺激,引发血小板聚集,产生大量炎性因子,诱导白细胞聚集在血管损伤部位,导致血栓的形成,促进再狭窄的发生。当行腔内药物球囊治疗时,相较传统球囊来说,对血管壁的压力及刺激较小,降低内皮素的合成程度,机体释放内皮素的量减小,ET-1的合成量减少。而NO具有抑制内皮素合成的作用,因此其含量升高[16]。行腔内药物球囊治疗后,使NO、ET-1水平得以改善,对血管的重塑有益。分析本研究患者治疗后CRP、hs-CRP、IL-6等炎症因子的变化,血管腔内药物球囊较传统球囊治疗避免了对血管内膜的大范围撕脱,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具有改善血循环、细胞保护的多重作用。药物在球囊的作用下于血管腔内均匀发挥作用,减少机体炎症反应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2个月ABI、SF-36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再狭窄率和靶血管LLL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患肢超声参数较术前改善,随访12个月,相关动脉血流速度恢复情况较好。多普勒超声检查通过探头位置及下肢描记来获取最强信号,结合临床其他手段,显示管腔内形态。动脉多普勒可以很好地显示动脉血管整体、确定闭塞部位,能够观察到下肢动脉的整个框架,对血管狭窄和闭塞情况做一个较为完整的呈现[17,18]。血管腔内药物球囊治疗较传统的普通球囊治疗具有以下优点:扩大了管腔容积,为治疗提供良好基础,血管腔内治疗可以减少压力对血管壁的损伤,减少血管破裂的风险。观察组治疗方案可改善血管再狭窄率,预防血管再狭窄。药物于腔内达到病变位置后,在血管壁得到快速吸收,明显抑制细胞DNA的生物学过程。药物分布于球囊后,经血管腔在血管壁上被均匀释放,并发挥抑制内膜增生及预防狭窄的作用,且不会在血管内滞留,也不会出现异物排斥,能较好地改善患者预后。多普勒动脉超声可以观察肢体远端的血运情况,观察药物作用后血管腔内的变化,在术中动态观察球囊大小与血管周径匹配情况,借助超声能实施评估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临床上腔内技术及微创治疗技术日渐成熟,药物球囊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预后,与以往普通球囊成形术比较,本研究采用的血管腔内药物球囊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以往研究探究药物球囊治疗效果通常是分析患者下肢活动度及血清炎症因子,本研究在以往研究[19,20]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血管腔内药物球囊治疗后对患者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及血管再狭窄率等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综上可知,血管腔内药物球囊治疗ASO有较好的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炎症反应。

猜你喜欢

球囊下肢动脉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双侧腋动脉分支及右侧肱动脉分支变异一例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