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9~2019年我国民族医院的资源和服务发展情况▲

2022-11-22邹思婷韦菲菲何世全张文富

广西医学 2022年18期
关键词:床位数增长速度医师

邹思婷 熊 坚 赖 鹏 韦菲菲 何世全 张文富 戴 铭

(1 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西南宁市 530001; 2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075;3 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广西南宁市 530001;4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市 530001)

民族医药是我国各少数民族在与疾病作长期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统称,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多样性和独特性,对少数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一定意义。作为我国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族医药同样对保障群众健康、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和发展我国的民族医药事业不仅是医疗卫生问题,而且在尊重民族感情、维护民族自尊、传承民族文化和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民族医院是民族医药事业的龙头,一方面在民族地区医疗预防保健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肩负着民族医药传播、继承和创新的重任。为此,本文基于《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2009~2019年期间我国民族医院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和服务能力等情况,总结10年间我国民族医院的发展情况,以期为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2010~2020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医院分类标准,全国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和护理院,除外专科疾病防治院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按全国医院和民族医院,分别提取2009~2019年医院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服务能力等指标。其中,基础设施以机构数及其床位数作为指标;人力资源以医院执业(助理)医师及注册护士人数作为指标;服务能力以诊疗人次和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作为指标。

1.2 研究方法 根据2009~2019年民族医院和全国医院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服务能力等指标,计算民族医院上述指标的构成比,以及民族医院和全国医院上述指标(除机构数外)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比增长速度,横向比较民族医院在全国医院中的发展情况,并分析民族医院卫生资源与服务状况的发展情况与趋势。其中,年平均增长速度是反映某指标年发展的平均速度,是平均增长程度的相对数[1];环比增长速度是逐期增长量与前一期发展水平之比,可以反映某指标的增长速度;定基比增长速度也叫总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可用于反映某指标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具体公式如下:构成比=民族医院基数/全国医院基数×100%;年平均增长速度=[(2019年基数/2009年基数)1/年份差值-1]×100%;环比增长速度=(当年基数/去年基数-1)×100%;定基比增长速度=(2019年基数/2009年基数-1)×100%。

2 结 果

2.1 基础设施发展状况 2009~2019年,民族医院和全国医院的机构数和床位数均呈逐年增长趋势。民族医院机构数年平均增长速度(5.03%)、定基比增长速度(63.35%)均低于全国医院(5.41%、69.31%),但民族医院机构数在全国医院中的构成比稳定维持在0.8%~1.0%之间;民族医院床位数年平均增长速度(14.92%)、定基比增长速度(301.63%)均高于全国医院(8.21%、120.03%)。2009~2019年,民族医院的床位数环比增长速度每年变化较大,在2013年和2017年达到高值28.13%和26.34%,但在2016年出现最低值为4.23%;而全国医院床位数环比增长速度则较稳定,基本维持在5%~13%之间。同时,每万人口民族医院床位数仅维持在0.08~0.28张/万人之间。见表1。

表1 2009~2019年民族医院和全国医院的机构数及床位数

2.2 人力资源发展状况 2009~2019年,民族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年平均增长速度(14.08%)和定基比增长速度(273.30%)均高于全国医院(7.00%、96.63%),民族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在全国医院中的构成比在0.29%~0.55%之间。民族医院和全国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环比增长速度均为正值,其中全国医院在5.52%~9.07%之间波动,变化范围较小,而民族医院在4.31%~26.49%间波动,波动范围较大。民族医院执业(助理)医师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1.82%,定基比增长速度为205.59%,环比增长速度为3.91%~24.83%;民族医院注册护士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9.40%,定基比增长速度为488.68%,环比增长速度为12.81%~34.39%。民族医院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总体增长幅度均较大;民族医院注册护士年平均增长速度和定基比增长速度均高于民族医院执业(助理)医师,但民族医院的医护比总体呈下降趋势。同时,每万人口民族医院执业(助理)医师数仅维持在0.033~0.097名/万人。见表2。

表2 2009~2019年民族医院和全国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

2.3 服务能力发展状况 2009~2019年,民族医院和全国医院的诊疗人次均处于逐年增长趋势。其中民族医院诊疗人次年平均增长速度(10.45%)、定基比增长速度(170.30%)均略高于全国医院(7.17%、99.92%)。民族医院的诊疗人次环比增长速度波动范围较大,2015年达到峰值21.98%,而2016年却只有0.20%。民族医院的诊疗人次在全国医院中的构成比稳定在0.25%~0.39%之间,占比较低。民族医院的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的年平均增长速度(-1.09%)和定基比增长速度(-10.42%)均为负值,而全国医院的数值均为正值(1.04%、10.94%),但民族医院与全国医院的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比值稳定在0.61~0.75之间。见表3。

表3 2009~2019年民族医院和全国医院的诊疗人次及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

3 讨 论

3.1 优化民族医院基础建设,促进民族医院稳健发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2009~2019年期间民族医院的机构数和床位数均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发展态势良好。但民族医院的机构数年平均增长速度、定基比增长速度均低于全国医院。此外,民族医院的床位数逐年增长,且在2013年和2017年发展迅猛,环比增长速度最高,但民族医院的床位数环比增长速度每年变化较大,发展欠稳定。政府对医疗资源配置的调控作用显著,需强化政府的核心主导地位,加大相关卫生部门及政府财政投入[2],优化民族医院的基础建设,促进民族医院稳健发展。

3.2 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提升民族医院服务能力 在2009~2019年期间,民族医院注册护士数量、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和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的定基比增长速度分别达到了488.68%、205.59%和273.30%,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民族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数定基比增长速度是全国医院的2.83倍,提示民族医院人力资源呈不断发展态势。民族医院的人力资源在2009~2019年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与国家政策支持密不可分。如国务院在2016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提出加强我国民族医疗机构建设,并支持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创建民族医院,这为民族医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2009~2019期间民族医院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环比增长速度波动都较大,说明民族医院人力资源发展稳定性有待提高。

虽然民族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和定基比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医院,但根据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超1.2亿,占全国总人数的8.89%[3],而民族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在全国医院卫生技术人员中的构成比却不足1%,可见民族医院的卫生人力资源明显不足。在民族医院建设发展中,医护比的合理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医疗服务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近10年来,民族医院医护比总体是处于下降趋势,由2009年的2.07下降至2019年的1.08,这与《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的“十三五”期间2020年的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的预期目标(1 ∶1.25)尚有一定距离[4]。应继续加强护理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可以通过加强民族医学专业特色护理人才培养,增加民族医院的医护比例,促进民族医院医护比合理化,以期促进民族医院服务能力提升。

3.3 发挥民族医学诊疗特色,增强民族医院综合实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2009~2019年期间,民族医院诊疗人次处于逐年增长趋势,我国民族医院卫生服务能力逐年提升,但是民族医院环比增长速度波动范围较大,民族医院诊疗人次每年增长速度不稳定,民族医院的诊疗人次在全国医院中的构成比始终处于较低水平(0.2%~0.4%),且民族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和定基比增长速度均为负值。此外,民族医院的规模(数量)逐年扩大,对卫生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应随之增加,但民族医院医师日均负担诊疗人次却少于全国医院。以上数据提示民族医院的机构数量虽然在增多,但是诊疗资源利用率却在下降。

民族医学中富含特色的诊疗方法和药物对于许多疾病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民族医学多在少数民族区域局限发展,其大众认知度有限,甚至缺少大众认可度。因此,扩大民族医院规模的同时,还需着眼于民族医院的宣传,并注重民族医药的推广及科普,以提高民族医院医疗资源的利用率[5]。民族医院需要更多地立足于患者需求,完善民族医学特色诊疗的宣传,促进广大民众对民族医学特色诊疗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民族医院也应注意加强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可以考虑从加强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完善人才聘用机制、加强定期专业技能训练等方面着手[6],以提升民族医院医护人员的民族医学专业素养,保证民族医学临床疗效的发挥;从加大科研投入、财政补贴等方面入手[5,7],通过完善民族医学人才培养制度,加强民族医药的自主研发能力,提升民族医学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政府部门也应采取相应措施,从资源配置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和鼓励,促进民族医院的发展,从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升民族医院实力,增强民族医院的服务能力,让民族医院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民族医院本身可以通过建立医院特有文化、加强医疗质量、吸引民族医学人才及促进民族医学的科技创新等方面[8]促进自身稳健发展。此外,需增强民族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民族医药文化自信,发挥坚持文化引领作用[9],同时可以利用文化沟通桥梁的作用,丰富民族医院的文化底蕴[10],以提升民族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3.4 小结 2009~2019年我国民族医院卫生资源和服务发展总量增长明显,相应指标在全国医院中的占比呈现小幅度提高,但仍然存在整体实力偏弱、服务效率较低、增长欠稳定等问题。因此,民族医院在其资源和服务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还应适应市场的需求,可从患者的需求入手,注重宣传民族医学特色诊疗,促进广大民众对民族医学特色诊疗的认识和了解。我国民族医药的发展逐渐向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方向转变[11],急需通过在科研方面增加投入力度[5]以充分挖掘民族医学诊疗的特色,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另外,应提高民族医药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建立自身文化品牌特色、加强人才建院等措施,增强民族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政府部门可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资源配置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和鼓励,充分利用好民族医院的医疗资源,使民族医院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猜你喜欢

床位数增长速度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中国医师节
《中国医师节》
全国城市医疗资源排行榜
广州市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与政策架构
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管理问题的分析
7万行业协会2020年完成脱钩
“大多数”商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