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土高原干旱山区造林技术探析

2022-11-22刘存梅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5期
关键词:黄土高原植树造林山区

刘存梅

(甘肃省临洮县龙门镇人民政府,甘肃 临洮 730500)

水分是影响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恢复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表明: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会造成苗木幼根和根毛的大量损失,导致根系吸水能力下降,尤其是在干旱少雨的地区苗木含水量下降,苗木体内控制休眠的内源激素脱落酸成倍增加,使得幼苗的失水量增加,影响苗木的成活率[1]。甘肃省临洮县东北部山区是黄土高原沟壑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区域,春、秋、冬季降水量很少,夏季是主要降水期,但蒸发强烈,空气干燥,加之地形较为破碎、土壤侵蚀严重、土壤贫瘠、保水能力差,导致本地区土壤风化、水土流失严重。本文依据黄土高原干旱山区植树造林的实地状况,从水分保持的角度探讨了黄土高原干旱山区造林技术。

1 影响林木含水量的因素

1.1 苗木自身水分

植树造林过程中苗木自身水分流失过多会导致内部水分平衡被打破,生理机能遭到破坏,苗木自然枯亡。在黄土高原干旱山区栽植苗木时,要随起随栽,对干燥的苗木及时补水。临洮县植树造林多集中在春季,春季降水稀少,大风天气较多,苗木水分流失严重,在挖苗、运输的过程中要做好苗木水分保持工作,保证苗木的水分含量[2]。

1.2 苗木运输保湿

各类造林苗木都要通过长距离的运输,在运输过程中苗木水分会损耗一部分。为了保证苗木的成活率,一方面苗木的运输要避免长距离;另一方面在苗木运输过程中要采取保湿措施,通风、防潮、防霉,可在运输过程中在面目夹层添加冰块等进行降温保湿,并做好运输车辆的通风工作,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1.3 苗木栽植保水

在春季造林的时受干旱大风的影响,幼苗因失水而干枯死亡。研究表明:一年生油松在太阳的暴晒下10 min,成活率会降低50%左右,暴晒30 min 会造成植株死亡[3]。因此,在黄土高原干旱山区进行造林时,幼苗裸根起苗后要进行临时假植,做好保水工作,苗木要粘好泥浆,根系带有母土,土球的大小依据苗木自身的长短而定,防止侧根损伤,最大限度地保持苗木水分。

2 黄土高原干旱山区造林存在的问题

黄土高原干旱山区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加上干旱山区造林管理粗放,造林技术不系统、不成熟,导致部分已植林木难以抵挡夏季的炎热天气,到秋季就会出现大面积的枯死现象,剩下的苗木越冬后春季难以返青,导致了“年年造林不见林”的怪相[4]。黄土高原干旱山区造林难的问题包括多个方面,主要有雨水、树种、造林技术、人类活动影响以及林木管护等。

2.1 降水影响

黄土高原气候条件恶劣,自然降水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较为贫瘠,很多山区年降水量不足400 mm,给山区造林带来了巨大影响,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会导致新栽树木由于缺乏水分大面积死亡,严重影响林木成活率。

2.2 树种选择

合理的树种选择是保障干旱山区造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树种选择不当会导致树木难以适应栽植环境,导致林木大面积的枯死。因此,对于干旱山区栽植的树种要选择抗旱能力强、保水性好、适应性广的树种,而且不同坡度、海拔的树种选择也应不同。在黄土高原部分山区造林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树种选择不合理的问题,对于引进的树种没有经过示范种植就开始大面积的推广,一旦树种不能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就会造成大面积的死亡,致使造林失败[5]。此外,在没有进行示范种植就开始大面积推广,一些本地的天敌也会趁机侵入,对所造林木及整个生态环境造成威胁。所以,黄土高原干旱山区在树种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适合本地推广种植的优势树种,对于外来树种要经过严格的示范种植后再进行推广造林。

2.3 造林技术

黄土高原干旱山区缺乏高效、科学的造林技术,导致苗木成活率不足。主要表现:整地方式过于单一,没有严格按照地块的平缓度来进行整地,对于平坡、缓坡、陡坡、急坡采用的植树方式基本一致;树穴没有考虑径流汇集作用,有的树苗在栽植的过程中不带土球,栽植和起苗时间过长,导致苗木根部水分流失严重;有苗木栽植后未多次浇水或浇水不及时,影响苗木的成活率[6]。

2.4 人类活动影响

黄土高原干旱地区部分山区群众在烧炕、取暖、做饭过程中仍然采用薪柴,上山砍柴现象十分普遍,加上近年来煤炭价格上涨,森林树木的砍伐力度在逐渐加大,水土流失严重,新栽植的苗木保水率不足,成活率下降,导致植树造林效果不佳。

2.5 林木管护

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存在只注重造林数量、不重视造林质量的问题,虽然设置了固定的护林员,但是护林责任不明确,导致重复造林,浪费了大量资源。有些林木由于无人看管,牛、羊等牲畜随意践踏、啃食,苗木死亡率高。冬季防火不到位会导致林木大面积受损。此外,干旱山区栽植苗木后第一年的管理十分重要,要做好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除草培土等管护工作,才能保障栽植苗木的正常生长。

3 黄土高原干旱地区造林技术

3.1 因地制宜,科学植树

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要详细了解所栽植树种的生长发育条件,选择适合本地栽植的树种。一方面,选择的树种要适合造林地区的自然条件;另一方面,苗木的选择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经济效益。黄土高原干旱山区适合栽植的树种应具备耐寒、耐旱、抗逆性好、根系发达、蒸发量小等特点,在保证成活率的基础上兼具一定的经济价值[7]。在山区坡地的阳面选择花椒、刺槐和沙棘等树种,阴面则可栽植山杏和油松。在干旱山区进行造林绿化时,先栽植耐旱的树种,等植被生态改善后再更换树种。

3.2 整地保肥,优化土壤

黄土高原山区土壤较为贫瘠,为进一步提升苗木成活率,需要提前对造林区域进行土地平整,做好土壤的熟化,及时清理杂草,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量。目前植树造林整地的方式有鱼鳞坑、小坑穴和水平阶等多种方式,相比于鱼鳞坑、小坑穴,采用水平阶整地的方式土壤蓄水能力最强,在保墒的同时兼具增肥效果。对于第二年要进行植树造林的地区,应在第一年的6—7月进行整地,因为黄土高原干旱山区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有助于提升栽植地的蓄水能力。

3.3 保护苗木,防止折损

苗木要避免长距离的跨省运输,在运输的过程中尽量减少苗木折损,做好保湿工作。运输到目的地后不可立即进行栽植,要选择土壤湿润的地区进行假植,以保证苗木的保水量。当苗木出现破损时要及时清除,防止整个植株腐烂发病,不能正常发育的苗木根系也要及时剪除。造林前将苗木的根部在生根粉溶液中浸泡2 h 左右,保证苗木栽植后能够及时生长发育。

3.4 创新方式,保水抗旱

3.4.1 地膜覆盖 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能显著提升苗木的成活率。当苗木定植后在树干周围挖1 m×1 m 的深坑树盘,将地膜中间掏孔后拉直平铺在树盘上,四周用土层压实,能有效减少苗木根系水分的蒸发,同时也能提升土壤温度,改善土壤的理化状态,有效抑制杂草生长,促进苗木生长。

3.4.2 容器苗造林 该方法就是用适当的容器进行苗木播种和移植,采用这种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苗木根系的完整性,减少苗木根部的损伤。此外,容器栽植没有假植环节,可以直接栽植。虽然容器栽植的方式苗木成活率高,但是栽植成本较高,不适宜大面积栽植推广[8]。

3.4.3 应用保水剂 保水剂是一种高吸水性树脂,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苗木栽植后可直接吸收保水剂中储藏的水分,有效防止根系水分倒流,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在保水剂的使用过程中要科学选择使用时间和用量,提升苗木栽植成活率。

3.5 科学防病,健康生长

病虫害防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因为每一种防治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化学方法效果好、见效快,但是药期较短,会对天敌、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生物防治虽然无毒、无污染,但是难以应对病虫害突发现象;物理方式简单有效,但是防治成本较高。所以,对于林木病虫害的防治必须结合各类防治方式的优缺点,在生物安全的前提下取长补短。

3.5.1 生物方法 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在使用的过程中要确保生物安全,山区造林过程中常使用生物农药、生物激素(迷向丝),或采用以虫治虫(螳螂、瓢虫等)的方式进行防治。防治大面积的病虫害时可与物理学防治方式相结合,提升防治效果[9]。

3.5.2 物理方法 利用工具和光、电、热、声波等物理因素来防治病虫害,常用的方式有灯光诱杀、潜所诱杀、饵木诱杀以及人工剪除病害的树枝、树叶,去除虫卵、虫茧等方式[10]。物理防治病虫害不彻底,需要通过生物和化学方式彻底清除。

3.5.3 化学防治 利用化学物质防治林木病虫害,具有高效、经济、操作方便等特点,但过量使用会导致病虫害产生抗性等副作用。因此,在使用化学方式进行防治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防治时机,做到对症下药,尽量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量,降低病虫抗药性和环境污染。

4 结语

黄土高原干旱山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降水量少,水土流失严重,给植树造林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导致植树造林成活率低,造林返工率高,经济损失严重。为提升黄土高原干旱山区造林成活率,需要因地制宜,创新造林技术方式,加强造林管护,减少山区造林返工率,有效改善黄土高原干旱山区自然生态环境,真正实现生态文明。

猜你喜欢

黄土高原植树造林山区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
《山区修梯田》
山区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
选举 沸腾了黄土高原(下)
选举沸腾了黄土高原(上)
植树造林共参与
洒向黄土高原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