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石虾”画法之变及其艺术价值

2022-11-22杨海玮

艺术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八大山人白石齐白石

□杨海玮

齐白石绘画中自出胸臆而淳朴隽永的审美魅力,他继承文人画传统又有所发展的艺术实践,以及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观点等,始终吸引着后人探寻,这也使其绘画作品有着历久弥新的艺术价值。富有特色的“白石虾”在中国乃至世界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探索“白石虾”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也是了解白石老人艺术之路乃至人生之路的过程。

一、齐白石其人

1864 年,齐白石出生于湖南湘潭白石铺杏子坞星斗塘的一家农户中。齐白石早年曾有过做木匠的经历,其木雕作品雕工精细,栩栩如生,有“意造从心”“胆敢独创”之评,雕花手艺闻名乡里,上门求艺者络绎不绝。这段经历亦为其之后的艺术道路打下了基础。后来,借木匠生意的机缘,齐白石结识了当地文人陈少蕃、胡沁园等,后者对他甚为欣赏,齐白石便随之学习诗文、篆刻、书法、绘画,自此渐渐以刻印、卖画为生。在绘画创作中,对于花鸟、山水、人物,齐白石皆善,尤精大写意花鸟。齐白石早年兼学明清诸家,尤其得法于青藤、雪个,又广入名山大川,六出六归,师法自然,丰富了创作素材,形成了独特的自我风格。更令人赞叹的是,耄耋之年的齐白石仍然难能可贵地追求艺术上的吐故纳新,创作了许多与时俱进的优秀作品,实现了“衰年变法”,促进了中国画艺术尤其是大写意花鸟画艺术的发展。齐白石一生中涉猎的绘画题材极广,其中,最为读者津津乐道的当属他画的虾。已逾古稀的齐白石曾无奈地写道:“予年七十八矣,人谓只能画虾,冤哉!”当然,如同提起徐悲鸿只知其画马、提起黄胄只知其画驴一样,认为齐白石只会画虾也仅仅是外行之言。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其实也反映出齐白石画虾确实得虾之神髓。其笔下的虾活灵活现、形态逼真、惟妙惟肖、墨法新奇,超越了诸多大师,令人赞叹。

二、画虾“三变”与衰年变法

齐白石画中多见的“长臂虾”,是一种河虾,其体貌在齐白石笔下不同时期都有所变化。他本人66 岁时曾说:“余之画虾已经数变,初只略似,一变毕真,再变色分深浅,此三变也。”由此可见,早期齐白石的虾大致经过三次变法,才渐渐形成我们所熟知的风格。将齐白石不同时期的画虾作品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早期齐白石的虾用墨相对清淡,墨色变化单一,形象较为稚拙。此类特点在辽宁省博物馆现存的齐白石先生于1912 年所作《水族四条屏》中的《芙蓉游虾》图中尤为明显。画面采取上下两段式构图,下方只作一小虾,整体简约空旷;芙蓉的用色与虾的墨色都较淡,用墨上无明显变化,笔法上也趋于传统写意画的潇洒、率性,在虾的具体形象上也没有进行较深入、考究的刻画。这些都是明显的师法前人画法的特征。题跋曰:“余尝客海上搜罗石印古迹,独八大山人画无多见。有小册画一虾,今经四年尚未忘也,似否未自敢称。”可作为齐白石早期画虾方法主要得益于前人画法的直接证明。这时期齐白石画虾还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画面中多以单只虾为主,模仿痕迹较重。齐白石早年所画的虾,受八大山人和徐渭的影响颇深。20 世纪20 年代,齐白石在其所作的另一幅《独虾》图中题跋写道:“即朱雪个画虾,不见有此古拙,濒生。”他将自己的这幅虾与八大山人的做对比,显然颇为满意。这幅画仍然遵循八大山人、徐渭画法的特点,画面以简胜繁,用笔较快,重意而不重形,右边的水草尤见青藤神采。其画虾的方法与《芙蓉游虾》可谓是同出一脉。

齐白石临仿古人状态的画虾方式,一直持续到20 世纪20 年代,在20 年代的中后期,开始慢慢形成初具个人特色的画虾之法。虽然这个时候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和齐白石早期所画的游虾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齐白石画虾的特点是开始作群虾,或三三两两,或缕缕行行,画面更加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并以短小的墨点来表现虾的眼部,以浓墨和淡墨画虾的头部。在1927年所作的《群虾》图中,齐白石题跋写道:“友人尝谓余曰:画虾得似至此,从何学来?余曰:家园小池水清见底,常看虾游,变动无穷,不独专能似。”由此看出,此时齐白石画虾的方法,来自他对自然的仔细观察与体会。他此时画虾,虾的双钳多向前伸,虾腹部的绕足有八九条之多,虾须较短并且皆呈向四面放射状。这些特点都是对真实的虾的写照。但齐白石也并不完全受到客观自然的约束,在处理画面时不再遵循古人以简约为主的方式,而敢于经营繁复、丰富的画面,愈来愈多地见到主观的意识。例如,齐白石在画单只虾时,常有墨色的浓淡变化,画群虾便采取浓衬淡、淡衬浓的方法,墨色变化更为明显多变,画面效果更为生动活泼。

齐白石在20 世纪20 年代中后期的创作变化与他的挚友陈师曾可谓不无关系。齐白石与陈师曾交往甚密,两人是亦师亦友的关系。陈师曾曾力劝齐白石不可步趋古人,后者深以为然,以“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君等勿怜”的决心,毅然决然地开始“衰年变法”。 陈师曾在20 世纪20 年代提出新文人画的革新理念,即“形似不足尽艺术之长,而不能不别有所求矣”,正好契合齐白石“化繁为简”的艺术转变。虽然目前未能找到确切的史料证据,但陈师曾很有可能向齐白石提出了“抽象简约”“形似不足”等融合了中西方审美的绘画理念,从而致使白石老人在师法八大山人、徐渭、石涛等人的基础上,又转师赵之谦、吴昌硕等海派诸家之长。历经“岁岁寻常汗满颜”的不懈努力,齐白石终于独创一格,开宗立派,无论其笔下的花鸟虫鱼、虾蟹走兽,抑或是山水人物、墨叶红花,都不从古人处循规蹈矩而别出心裁,饱孕生动鲜活的民间意趣。

如果说,20 世纪20 年代中后期齐白石画虾的方法是由写生中得来的真虾写照而趋于复杂写实的风格,那么到20 世纪30 年代,齐白石所画的虾又开始由繁到简,并融入了艺术的夸张手法,且进行了形象的提炼。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此时的齐白石开始更多地从艺术与审美的角度来审视、创作他笔下的虾。一方面,源自对自然更加细腻的观察,齐白石对虾眼的描绘不再简略地使用一个墨点,而是改用浓墨画一条短的横线。虾头及虾胸仍然采用淡墨处理的方式,但在虾头处,用重墨点出虾脑,再用浓墨勾勒出虾线。这里浓重的一笔,可谓是白石老人了不起的创造。由于与淡墨画出的虾身形成层层递进的对比,游虾的透明感跃然纸上。这种画法也一直延续到了他的晚年。另一方面,出于对画面的审美,齐白石画的虾钳也与以往不同,不再是单纯呈前伸之势,而是为突出艺术处理让虾钳有了横折趋势,更彰显画面的动感。下腹的绕足也由原先的八九条逐渐精简到了只表现五六条,真正达到了“以少胜多”的神效。从一幅他为徐悲鸿所画的虾的作品中就可清晰了然地看出虾的画法的变化。尽管齐白石在20 世纪30 年代画的虾还处在过渡阶段,但我们所熟识的虾的画法已经渐渐成型。

到了20 世纪40 年代,齐白石所画的虾可以称得上是趋于化境。此时他画虾的方法更加成熟,墨色变化更加丰富,浓淡对比也极其强烈,用笔恣肆,而对水的灵活善用更使墨虾十足晶莹。此时齐白石终于可以回过头来与古人“较量一番”。清初八大山人画虾,多只用浓墨勾衬,南宋法常,落笔平淡天真,固少墨法变化;高其佩也重虾之“形”而懒去表现游虾剔透之“质”,而齐白石却于前人所不经意处着意,苦心孤诣。毋庸置疑,白石老人笔下的“白石虾”超越了任何一位画虾的画家,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

回顾齐白石画虾的历程,50 岁前的齐白石在画虾时还不能够生动地对对象加以描写,处于掺杂古人笔意的摸索期,随后达到逼真,开始有深浅墨色的变化出现在其花甲之年,但整体造型相对简单,墨色变化单一,过分追求“似”,在虾的质感和动感上仍然有所欠缺;古稀之后,齐白石所画的虾统称为晚期,此时其笔下之虾造型各异,有笔有墨,跳脱出过于追求形似的窠臼。虾之动感、质感兼得,形象简练概括,超越生活,所画虾须不直即倒,极具书法行笔之韵味,深入神形俱佳之化境。尽管画虾时白石老人以墨法为主来表现,而不用花鸟画中常见的飞白处理之法,但杰出的书法功底使他画的虾软中有刚。

三、“白石虾”的艺术价值

“白石虾”经历了由简及繁,再至简的过程。单从艺术形式的本质价值看,“言简意赅”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形式语言美。而艺术创作中由繁到简的过程则是许多画家需要经历的。这种通过简化、取舍的方式,可以增强视觉的冲击力。从视觉感官方面来说,较之拖沓繁杂的造型结构,精干洗练的造型语言更能吸引视线、打动心灵,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从画面本身来看,“白石虾”的价值也不只是化繁为简的突破这么简单。如何巧妙地穿插、叠加和呼应交错的肢体,是画虾之难。齐白石在这一点上做到了拥而不挤,密而不乱,聚散有法,疏密安排得当,可谓经营讲究。同时,只画一部分虾成了齐白石突出画外之意的妙法,每有“半虾”处理,大有画外之音。把虾画“活”是“白石虾”最大的特点,“以水兑墨,墨中点水”这种齐白石独创之法,使他画的虾个个都活灵活现,给人一种通体透明、晶莹逼真之感。而最令人称奇的是,齐白石做到了画中无水,却胜似有水,用高超的画技在莹白的生宣纸上营造出活力十足的游虾在池中游动的氛围感。为了突出虾的动势,画家在虾的造型上对虾须、虾钳进行适度艺术处理,超长的虾须与夸张变大的虾钳,使虾的灵动神髓凸显出来。活灵活现的虾配上清秀可爱的芦苇、水草、慈菇、奇石、翠鸟等陪衬景物,再辅之以游龙戏凤般的书法和金石气息浓郁的印章,便成就了一幅幅高雅的艺术珍品。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王朝闻先生对齐白石评价极高,曾夸赞齐白石笔墨精妙绝伦,处理画面匠心独运,不安于已有的艺术成就,对所描绘对象一直求突破、求变化,是不平凡的画师。从这些赞誉中可以看出,齐白石的绘画作品不仅给观者带来感官上的怡情享受,作品之中孜孜以求的传承和创新精神还给我们以启迪。

齐白石坎坷的人生经历和磨难为他提供了创造艺术奇迹的土壤,也造就了他不屈的艺术精神。他一生经历了三个重大的历史变革时期:清代、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齐白石在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对动荡社会历史背景的漫长思考,从骨子里形成了民族大义和气节。齐白石的生活阅历、生活态度、自身涵养、审美情趣,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一一体现。他在一幅《群虾》图中曾提笔写道:“苦把流光换画蝉,功夫深处渐天然。等闲我被鱼虾误,负却龙泉五百年。”这表明他也是下了一番苦功才使得绘画达到天然之境。这一点更彰显“白石虾”所蕴含的白石精神,即每日的笔耕不辍,潜心钻研,不断完善,从而精益求精。对于勤奋的理解,他常常劝勉“要知天道酬勤”。这种勤奋而艰辛的探索与独造贯穿了齐白石的艺术人生,也使他的笔端耕耘更多了一分收获。

齐白石依靠对自然和生活的热忱、自身感官的敏感和执着努力的精神,在对身边景物的反复揣摩中,把自己的深切感受勇敢表现出来,排除了当下流行的成见,用笔墨和画意表达内心情感,直抒胸臆,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开启了现代绘画一代新风。同样,他的画风体现了近代中国文人绘画之巨大变革。“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是齐白石所坚持的艺术主张。从体现他的创作意图来说,不仅是他的虾,他笔下花虫鱼鸟“形”的描绘可谓极“似”,然而与真的相比,则仍然有如此如彼的“不似”。其作品不但不碍于“形”的肖似,而且更有利于“神”的肖似及对形象美的追求,能够使观者在审美的过程中感悟自然与人生,并以审美的方式受到作品的引导和教育。

猜你喜欢

八大山人白石齐白石
印象·齐白石旧居纪念馆
广东中山市白石猪场有限公司
广东中山市白石猪场有限公司
图说书法(179)
拜门
齐白石画螃蟹
红砖白石五店市
高冷人设的八大山人作品价值连城
八大山人:我很惨,但我有胜算
齐白石的半截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