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民歌的传播学考察

2022-11-22赵晨希

黄河之声 2022年5期
关键词:传播者民歌山西

赵晨希

山西的民歌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于周朝,很多民歌甚至还被收录进《诗经》当中,以收录的数量来看,以《唐风》、《魏风》居多,因此山西文明在中国发祥极早。山西民歌曲调优美、歌词生动、情真意切、易于传唱,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对山西民歌的发展情况进行考察和研究时,主要采用的是传播学理论,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扬,对于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民间艺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确立《新媒体时代下山西民歌的传播机制研究》这个课题之后,笔者采用了文献查阅及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调研了山西民歌当下的传播状况以及发现的问题,梳理出如下成果。

一、山西民歌的传播现状

山西民歌依照其风格特点,可划分为晋中、晋南、晋东南和晋北四个色彩区。《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西卷》将山西民歌整理为山歌、号子、秧歌、小调、套曲五大类。

(一)山西民歌的传播者

目前,山西民歌的演唱群体主要有二类:一是民间艺人,学习途径大多是传统的口口相传模式,这是传统的传播者,他们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所表现的民歌也是原汁原味。二是声乐专业学习者,随着声乐学科的发展,通过院校系统学习声乐专业的学习者数量有增多的趋势,演唱方法更多借鉴西方声乐的“科学性”发声方法,但此类学习途径的弊端往往是失去了民歌本身原始的独特风味。

(二)山西民歌的传播内容

山西民歌共计1374首被收录进《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西卷》中,但是现在广为传唱、为大众熟知的实属寥寥,且其类型也多以表达情感类的山歌、小调、开花调为主,内容则是传统农耕时代产物的继承,与现代社会文化尚未有较好的、紧密的结合。近年来虽然有大量的谱例陆续被收录、出版,但其中一些也遗憾地从音响上“绝迹”。

(三)山西民歌的传播渠道

传统的传播渠道以文艺演出、音乐会等“现场式”和广播电视传播为主。在当今的新媒体时代,网络、手机成为了主要媒介,诸多短视频软件的流行,使得音乐的传播渠道更为多元化。

(四)山西民歌的传播对象

过去人,们生产及生活的地方就是民歌传播的主要场所,传播对象即传唱对象,是人们情感表达和沟通交流的工具。进入现代,人们生活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民歌曾经强大的交际功能逐步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传播对象和传唱者几乎不再重叠,现在的传播对象以民歌爱好者为主。为此,我们做了两份问卷调查,一份调查哪个年龄段的人喜爱山西民歌,另一份则调查这部分喜爱者对山西民歌的喜爱程度。在第一次调查中,共收回有效问卷95份,其中90后、00后听众占比85.27%,对山西民歌不太了解、甚至于不了解的占比66.31%;在第二次的调查中,共收回有效问卷167份,其中六零后、七零后各占24.55%和25.75%,对山西民歌不太了解至完全不了解的比例下降至55.69%。可见,高年龄群体是喜爱山西民歌的主要群体。

(五)山西民歌的传播效果

在民歌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传播对象、传播内容、传播渠道、社会环境都对传播效果产生影响,其中传播内容是影响传播效果的最直接因素,社会环境是最根本因素。现代化的逐步实现,流行音乐的几番改变,无论是人们的生活状态还是审美情趣都不同以往,大大影响了民歌的传播和发展,民歌的生存环境愈发狭窄。在民歌的归属问题上常常出现混淆的状况,例如,传唱较多的《走西口》,认为出自陕西的人占绝大多数,但实际上,这是山西民歌,而这样的问题无论在专业学习者还是听众层面均有出现,反映出山西民歌在推广传播上呈现出消极的状态。

二、山西民歌传播主要问题

(一)缺乏品牌意识

在艺术“百花齐放”的当代,若想将山西民歌的特色、内涵等价值充分挖掘并持久传播,必定需要形成有特色、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但就目前山西民歌的传播来看,更多的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受众文化需求提供民歌作品。在“快餐文化”时代,有一些民歌作品经过改编、二度创作成为了“网红”,但这样的作品忽视了民歌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及内涵,往往只是“昙花一现”,致使山西民歌长期处于缺少有效推广、创新创作、与文化产业脱轨的状态,民歌品牌文化目前仍处于无序状态,其资源价值和市场价值得不到体现,品牌效应差。打造一个品牌,塑造品牌文化需要融合受众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的,需要沉淀文化本身的特质,长期分散式、碎片化传播不仅阻碍民歌品类的发展,也会加深民歌与受众之间的代沟,更不利于培养受众的文化审美。

(二)新媒体平台利用率低

在网络信息时代环境下,新媒体平台传播的开放性、自主性、交互性日益突显,有利于筛选信息内容,也有利于信息的有效传播。但新媒体平台在山西民歌文化传播中的利用率却偏低,传播的互动频次明显较少,专业宣传策划团队缺乏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导致传播中没有针对性地对平台进行差异化传播。传播团队是策划传播主体,如果欠缺足够的网络传播专业知识和能力,也有没有专业的团队或自媒体传播者运营,很难在百花齐放的网络信息传播中崭露头角,也很难切实地支撑山西民歌的长远发展。以目前全国用户活跃量位居前两位的“抖音APP”和“快手APP”为例:据相关权威网站调研分析中国短视频市场用户发现:“抖音APP”在2021年底日用户活跃量6.8亿,几乎是“快手APP”在同时期的两倍。另外,在艾媒咨询2021年1月提供的数据分析认为,短视频产品所覆盖的年龄层用户各不相同,其中抖音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受95后人群青睐。我们经过调查了解到,当下,“快手APP”受到大多数山西民歌演唱艺人的青睐,是主要的自媒体宣传工具,“抖音APP”则更受年轻人喜爱,所覆盖的群体主要是年龄低于四十岁的群体。这反应出山西民歌传播者在传播对象的选择是,将40岁以下这一互联网的主要受众群体和文化传承的接班人忽视了,可见,山西民歌通向年轻群体的新媒体传播路径无意中被切断,并没有很好的利用好新媒体。

(三)传播继承人缺失

传播者的缺失在民间艺人和声乐学习者两方面均有体现: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山西省共有传统音乐类共有17项入选,其中山西民歌有2项入选,分别为左权开花调和河曲民歌,但对应的代表性传承人仅有4人,由于山西民歌市场的萎缩导致从业艺人转行,甚至传承断代。

另外,在问卷调查和问询访谈山西部分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及音乐听众时,共计有192份调查问卷有效并收回,有95份来自声乐专业的学习者,其中从未演唱过山西民歌的有27人,占28.42%;经过查阅及问询,在这些高校声乐专业教学中,山西民歌的占比不足大纲中规定教学曲目总量的5%。山西民歌在学校学习这一重要传播途径上的缺失,也导致了在声乐学习者这一重要传播力量上的不足。

三、山西民歌的传播建议

山西民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将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有效保护和传承、发扬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无论是各级党委政府,还是宣传文化战线,都应将这份保护、传承的责任担当起来,这也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要进一步创新思路,对山西民歌的新媒体传播机制进行积极研究和探索,深挖山西民歌的文化价值,不断推出系列精品,让山西民歌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绽放出新的芬芳。

(一)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特色品牌

文化产业近年备受青睐,关于民族文化传播方面,广西壮族自治区做出了突出的成果,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例,以民歌为依托,形成了文化、旅游、经贸三位一体的产业链条。每年的民歌节都有不同的主题和亮点,立足南宁放眼国际,在艺术节知名度及影响力提升问题上,应充分利用媒体和网络的宣传力量。

在2019年晋中市左权县打造了“左权民歌汇”这一赛事品牌,至今已举办了三届,积极参与活动的国内外民歌手众多,这传递出了山西省各级政府对于发掘地域文化内涵,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大力推动了山西民歌的传播和发展。左权县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歌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加之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文化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但仅有民歌赛事这一单一形式未免会限制其影响范围及发展的持久性,若能借助赛事影响力加强文化产业结合,对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和发展,使文旅项目变得丰富立体,例如开办民歌特色展览馆,开设游客共同参与的娱乐活动项目等,融合观赏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为一体,同时通过举办民歌文化节、开发纪念品,提高山西民歌文化影响力,从而促进独特地域文化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二)打破传统传播形态,使视听效果获得进一步改善

现代生活步调较快,大多数人没有时间长时阅读,因此碎片化阅读非常受欢迎,在这样的情况下,作品的创作形式新颖、在短时间能够交代核心的作品更容易吸引人们观看,所以,非常有必要将山西民歌视频传播必须“全貌呈现”的习惯逐步改变,而应该注重“亮点”,对作品核心内涵进行深挖狠掘,然后提炼其中最为精华部分,加上专业镜头运用将内容交代清楚。另外,为了形成更好的可视感和更丰富感染力,可以配以画面特效、剪辑手法等,使作品更具吸引力。甚至于可以将民歌的舞台表演形式生活化,将民歌中的人物形象带入进现代生活中塑造,一方面用视觉效果震撼观众,另一方面通过互动传播的形式,对民歌与现代生活的交叉点进行探索。

(三)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做好力量储备

传播者是信息传播的必要条件,传播民歌的过程就是传承民歌音乐文化,并使其生命力无限延长,除了要及时做好音频、视频资料的储存,更重要是做好人才储备,这样才能避免民歌艺术沦为“博物馆收藏品”。从政府层面可加紧人才认定,同时在人才规划中引进特色文化人才,并对其进行精心培养,发掘传播力量的同时也是对传播者工作的肯定。另外,在培养人才方面,应支持和鼓励高校担当起传承和传播的责任,将民歌传承人“请进”校园,将传播文化和培养审美和传承人同步进行。■

猜你喜欢

传播者民歌山西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南闸民歌 留住乡愁
我在山西等你
“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
山西农业
山西农业
时传祥纪念馆:做好三种精神的记录者和传播者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新闻传播渠道中传播者权力问题的分析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