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巨野县玉米种植土肥管理技术

2022-11-22吕向敏

广东蚕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土肥中耕肥料

吕向敏

巨野县玉米种植土肥管理技术

吕向敏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田庄镇乡村文明建设服务中心山东菏泽274915)

近年来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一直处于逐年扩展的趋势,在种植面积增长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单亩产量的提升,重视玉米种植技术管理。玉米种植管理过程中,土肥管理技术有着重要作用。文章依据玉米高产管理技术及巨野县多年来的玉米种植经验,阐述了玉米种植过程中土肥管理的重要性,总结了玉米种植土肥管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玉米种植期间土肥管理的技术要点,希望可以为巨野县的玉米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玉米;高效栽培;种植管理;土壤管理;施肥技术

巨野县位于我国山东境内,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比较集中,雨季与炎热天气并存。春季和秋季相对比较短暂,冬季与夏季时间较长。年气候平均温度为11 ℃~15 ℃之间,巨野县的光照资源充足,能够满足农作物一年种植两季的基本需求。年平均降水量为550 mm~950 mm,但季节降水分布不均匀,下雨多集中在夏季,由此可见,巨野县的环境气候较为适合玉米种植。在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中,土肥管理尤为重要,是保证玉米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提升玉米的产量与品质,需重视种植过程中的土肥管理。

1 土肥管理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的大田作物生产管理过程中,优良的土肥管理技术的应用推广有利于推进农业的良性发展,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业资源的浪费,保护土壤与自然环境,增加土壤的良性可循环利用。高效的土肥管理技术不仅能够实现作物高产,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同时还能节约农业生产力[1]。实现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满足社会群众对于粮食作物的绿色健康无公害的生活需求。

在传统的玉米种植生产管理过程中,部分农药的使用能够解决玉米病虫害防治问题,但长期过量使用会使农产品中有药物残留,对消费者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对于种植户来说,推广应用土肥管理种植技术不仅是为了增加玉米的产量,实现高产的目标,更是为了增强玉米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提升玉米食品的品质,最终收获绿色健康安全的粮食产品。土肥管理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玉米的植株抗性,增强土壤肥力水平,降低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化学肥料及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

在实行高效土壤肥力的管理过程中,土壤肥料中的抑制因子被玉米植株吸收之后,能够有效减少玉米病害的发生,植株健壮的玉米植株,抗虫害的能力较强,从而实现玉米种植产量与质量的提升。土肥管理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玉米种植生产的效率,增加农业经济效益,恢复我国农业健康的生产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实现自然资源保护与玉米高产的双赢局面。

目前,我国重视玉米种植管理过程中的土壤资源环境与肥料使用效率的综合管理技术,通过应用土肥管理的方式,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改善土壤环境条件,走上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玉米属于旱地作物,对于土肥资源的管理要求较高,只有重视高效土肥管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2]。因此,玉米种植管理过程中土壤和肥料的管理技术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改进,以实现玉米高产栽培与绿色健康安全。

2 玉米种植管理过程中土肥管理技术的现状

目前,玉米在我县的粮食产量中比重较大,因此,加强对玉米栽培技术的管理和重视,对我县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土肥管理技术存在问题,例如不同的土质在种植玉米时需要使用不同的肥料进行土壤肥力调节,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所需的肥料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首先,就目前玉米种植的情况来看,由于种植区域的地势和土质复杂性,无法对玉米种植的土肥管理实行统一的施肥方案,难以进行统一管理。我国一直都采用传统的小农经济种植模式,种植比较分散,难以对土地进行统一设计和管理,制定有效的土肥管理技术,保证玉米产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食品健康安全。因此,完善土壤资料和肥料管理制度较为重要。

其次,一些种植户在种植作物时未掌握土壤和肥料管理的技术,无法依据田间的土壤条件和肥效利用情况进行有效施肥,会因过量使用化学肥料而造成当季产量下降,长期不规范使用肥料导致土壤板结等情况,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就当今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土肥管理技术而言,需对种植户进行土肥知识的培训,使其了解土壤和肥料的相关知识,才能实现有效土肥管理,提高玉米的经济效益。改善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不仅可以提高玉米种植产量与品质,而且对其他作物也有相同的增产效果。由此看来,提高种植户的土肥管理认识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3 玉米种植过程中土壤管理的技术重点

在玉米的种植管理过程中,土壤管理属于长期的管理内容,包括玉米种子播种前期、玉米生长发育过程及最后的收获环节。为了保证种植玉米能够获得高效的经济效益,对于土壤环境的选择和改良较为重要。良好的土壤环境能够保证玉米生长健壮,病虫害抗性增强[3],最终实现玉米增产增效。

3.1 玉米播种前期的土壤管理重点

在种植玉米之前,首先需要调查种植玉米地块的土壤条件,分析土壤的基本土质情况,结合土壤土质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在预备种植前需要对所选择的地块进行深耕翻土晾晒消毒,使该土壤适合种子生长发育,从而提高玉米种子出芽率及后期种苗的成活率。

在玉米的生长发育期间,其对于土壤的综合条件要求较高,为了使玉米能够正常生长,土壤深翻时的厚度需达到25 cm以上。土层的松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玉米种子的生长发育提供氧气环境。此外,深翻后的土壤,其耕作层的土壤结构松透,透气通风性较强,常年进行深翻活土,能够有效防止土壤出现板结情况,适宜作物生长。为保证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土壤条件需要满足上层土壤渗水性强,下层土壤保水性能好,从而保证玉米的种植环境具有极强的防洪抗旱能力,实现玉米的高效栽培目标。如果在种植玉米前期,不重视对于土壤的深翻,导致土壤黏性过重,透水透气性能差,进而会影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阻碍植株幼苗的健康生长。在玉米幼苗瘦弱的情况下,抽生出的叶片也较为细小,无法吸取充足的水分及养分,影响后续的生长发育。在此种环境下生长出来的玉米植株,后期就算运用再高效的栽培技术管理条件,也难以实现高产的目标。土壤黏性过重除了深翻不及时,还可能有些地区天然的土壤条件就属于黏性土,在这种土壤中种植玉米时,需要考虑土壤改良,混合一些松软的有机质并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及时进行深耕勤耕,使土壤处于通风透水环境下。而在沙土上种植玉米时,由于其水分流失量大,则需要使用一定的表土覆盖技术,避免出现水分流失过多而导致劳动成本增加的情况。

3.2 玉米中耕期土壤管理重点

中耕期土壤管理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十分重要,中耕培土工作顺利进行将有利于玉米后续的生长发育。高效的中耕方式不仅能够促进玉米对土壤中养分的吸收,调节植株周边土壤环境,减少杂草数量,还能避免在大风大雨的天气里出现玉米倒伏的情况[4]。在进行玉米田间中耕工作时,要注意中耕除草的方式,需按照两边浅、中间偏深的中耕原则。对玉米植株旁的土壤中耕时,其土壤中耕深度略浅,而两排玉米中间的位置除草深度可以偏深一些,保证玉米植株旁的土壤紧实度,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传统的玉米种植过程中,由于人工中耕的过程较为烦琐,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故多数种植户选择不进行土壤中耕,而选择利用除草剂来替代中耕除草方式,但除草剂中的化学药剂有一定的残留期,若使用不规范还会导致玉米生长发育停滞甚至死亡,具有一定的风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小型的机械可以代替人工进行中耕除草,解决了人工中耕的人力成本问题,还能够有效减少除草剂的使用次数,降低玉米产品中的药剂残留率。

玉米中耕培土时期一般选择在玉米拔节后的小喇叭口期,中耕的深度需在10 cm左右。中耕培土工作能够促进玉米根系深层次生长,且中耕后两排玉米之间的低洼区还可以实现雨天顺畅排水及干旱时期便捷灌溉。

3.3 玉米收获期土壤管理重点

在玉米成熟收割结束后,玉米秸秆需要及时清理,可以选择将玉米秸秆回收利用制作畜牧业饲料,也可以将其在收割时期进行粉碎回田充作绿肥保持土壤肥力,为下茬作物提供良好的种植土壤环境。若选择玉米秸秆粉碎回田,在种植下茬作物之前需要提前将土壤旋耕,促使秸秆碎片得以充分发酵,持续为种植作物提供养分。

4 玉米种植过程中施肥管理的技术重点

玉米作为一种植株较高且叶子展开幅度较宽的粮食作物,日常生长发育过程中对于水肥的需求量较大,故在栽培管理的过程中,正确施肥较为关键。在进行玉米施肥管理时,需要明确玉米各个时期的需肥规律,按照每个时期的需肥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施肥,切忌胡乱施多种肥料,浪费资源。

4.1 玉米生长发育时期的需肥规律

玉米植株吸收肥料养分的能力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呈现一种规律性[5]。在玉米的幼苗时期,由于植株叶片面积少,根系较弱,故玉米植株吸收养分的能力较弱且总体需肥量较少;进入拔节期和开花期,玉米的营养生长逐步增强,同时生殖生长能力也逐渐显现出来,此时期的需肥量呈现上升趋势;而进入花粒期开始,玉米对于肥力的需求逐步减少。由此看来,玉米的整个生育期对于肥料的吸收规律为前期少、中期多、后期少的均匀趋势。

玉米在不同发育时期不仅对肥料的需求量不同,且对肥料的需求类型也有所差别。氮磷钾作为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玉米生长的各时期都有着重要作用。玉米对氮肥的吸收规律体现在玉米幼苗期时,其植株内含的氮肥含量高,因此苗期对于氮肥的吸收量较少。之后随着玉米的生长发育,其对于氮肥的吸收量逐渐提升,其中,吸收力最高峰值是在拔节开花期。由此可知,一般玉米氮肥使用最多的时期就是大喇叭口期,注意此时期追肥时的侧重性;对于磷肥一般在整个生育期内都会有不同比例的吸收量,幼苗期的需求最低,生长发育中期需磷量达到最高峰,而后期会逐渐减少,由于磷肥在土壤中的活跃度较低,所以磷肥的施入一般在施底肥或者是种肥时期;钾肥作为重要的生殖生长肥料,玉米在进入抽雄时期吸收钾肥能力最强,钾肥很多时期都是作为底肥或者种肥施入土壤之中。

4.2 玉米生长发育时期施肥管理技术重点

4.2.1 种植前底肥

底肥在农业中也称作基肥,由于上茬口作物生长过程中消耗了部分土壤肥力,所以需要根据玉米本茬口所需的肥料比例将计划好的氮、磷、钾、硼肥等与一定量的有机肥混合,并且随旋耕施入耕作种植土中,增强土壤肥力,打造适宜玉米生长的土壤环境,底肥的施入比例直接影响到后期的玉米生长发育能力。每亩用量为腐熟有机肥1 000 kg,氮磷钾复合肥为100 kg,施入方法一般采取撒施或者沟施,部分地区还会选择穴施。

4.2.2 播种期种肥

种肥一般应用在玉米种子播种时期,在播种时期直接施用在种子附近。施入种肥的目的是保证玉米发芽初期的营养需求,一般以氮肥为主。由于玉米在生长初期,其根系比较短,无法为植株提供充足的营养,而将种肥直接施入根系周围,能够刺激玉米根系的快速生长,促进玉米植株幼苗前期的生长发育。在施入种肥前,需要注意种肥与种子之间切勿直接接触,肥料过多时会影响玉米的出芽时间,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幼苗烧苗的情况。

4.2.3 生育期追肥

玉米的生长发育期较长,底肥的数量很难支撑整个生育期的肥料需求,因此,为了满足玉米整个生育期的生长需求,在玉米的生育期间还需要进行追施肥料。追肥的种类一般选择尿素、复合肥料等具有速效性的肥料,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追肥包括苗期追肥、穗期追肥及花粒期追肥。追肥前后需要浇水,以促进肥料的吸收利用率。玉米的穗期是整个生长期中需肥最多的时期,在此期追肥量需要增加;在玉米的生长后期如果叶片表现出缺肥发黄的情况,可以在开花期后的10 d左右追施尿素,每亩的施入量约50 kg。此时期追肥需要精准把握,不宜过多追肥或者追肥时间过晚,会导致玉米进入成熟期贪青晚熟。在玉米的乳熟期,为了提高玉米品质,可以使用磷酸二氢钾稀释8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玉米追肥的数量与肥料种类需要根据土壤肥力、品种、当地气候等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5 结语

在农业作物的种植栽培过程中,土壤质量和肥料的使用管理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尤为关键,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因此,要达到高效的玉米栽培,则需要在了解玉米生长需求和生长习性的基础上,采取科学高效的土壤和肥料的综合管理方式,从而实现玉米高产的目标。

[1]丁海涛.浅谈玉米高产的施肥和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6,36(22):123.

[2]吴俊彦.玉米种植技术及其推广探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11):79-80.

[3]张素芳,刘芳,高爽,等.2019年聊城市夏玉米生产情况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0(21):57-58.

[4]武月梅,赵俊兰.现代玉米栽培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5]亓振华.玉米种植土肥管理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5):142-143.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3.04

S513

A

2095-1205(2022)03-11-03

吕向敏(1971- ),女,汉族,山东巨野县人,中专,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土肥中耕肥料
玻利维亚拟建新的氮磷钾肥料工厂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土肥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普及土肥适用技术完善农业绿色发展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浅谈农业生产中土肥技术推广现状
探究土肥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马铃薯中耕施肥机的研究与应用
玉米花粒期管理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