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诊断中生物化学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2-11-21江洋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3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尿液空腹

江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受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不节、运动习惯不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糖尿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1,2]。疾病主要呈现高血糖的特征,发病机制多与胰岛素分泌缺陷有关,若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对身体其他脏器功能产生不利影响,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同样也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3]。目前,对于该疾病临床尚未发现特效治疗手段,药物干预辅以饮食、运动锻炼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综合治疗方案,其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常见疾病[4]。尽早诊断和治疗,及时调整饮食、用药安全,对于控制患者病情、改善其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为此做好科学诊断,明确疾病状况十分重要[5]。本文就本院2019 年7 月~2020 年9 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检验和生物化学检验,观察其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9 年7 月~2020 年9 月收治的62 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40 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27 例(67.50%),女13 例(32.50%);年龄42~78 岁,平均年龄(60.31±6.61) 岁;体质量51~69 kg,平均体质量(57.24±3.39)kg。实验组:男39 例(62.90%),女23 例(37.10%);年龄43~79 岁,平均年龄(60.34±6.67)岁;体质量52~67 kg,平均体质量(57.29±3.31)kg。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糖尿病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6]修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②入组研究对象有多饮、多尿及消瘦等表现者;③近期未接受有关抗糖药物治疗者;④病史资料齐全;⑤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医务人员健康教育指导下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在相关文件上签字。排除标准:①合并自身免疫疾病者;②合并恶性肿瘤患者;③有血液系统疾病者;④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或视听障碍者;⑤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检验和生物化学检验。

1.2.1 常规检验 行尿液采集前,医务人员应及时告知研究对象采集前一天相关注意事项,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同时也应该避免剧烈运动。采集时注重对男性患者生殖器、尿道口以及周围皮肤的清洁,对女性患者采取尿液应提前询问是否处于月经期,避免经血污染尿液从而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选取晨间新鲜中段尿液5 ml,应用全自动尿液分析仪进行测定,并采取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检测,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可判定为糖尿病。

1.2.2 生物化学检验 ①血脂指标检测:行甘油三酯检测时,需要叮嘱所有研究对象保持空腹12 h,无菌条件下抽取静脉血6 ml,采集血液过程中受检者要保持静止状态,于常温条件下暂存180 min,分离血清后开始进行检验;行总胆固醇检验时,所有研究对象保持空腹12 h,采集静脉血6 ml,采集完成后要观察血液是否出现溶血情况,于常温条件下暂存40 min 后进行检验。②血糖检测:对于空腹血糖检测,于检验前1 d 叮嘱研究对象禁食,饮水适量,并于清晨采集静脉血6 ml,测定空腹血糖水平,需连续检测3 次,选取均值;行餐后2 h 血糖检测时,检查前叮嘱研究对象维持正常饮食,检查前禁止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检查时告知研究对象在3 min 内饮尽葡萄糖水,继而分别在0.5、1、3 h 采集6 ml 静脉血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生物化学检验结果,包括甘油三酯(正常参照范围0.34~1.80 mmol/L)、总胆固醇(处于4~6 mmol/L 疑似糖尿病)、葡萄糖耐量(正常参照范围3.8~7.8 mmol/L)、空腹血糖(≥7 mmol/L为阳性)、餐后2 h 血糖(>12 mmol/L 疑似糖尿病)。②比较实验组不同检验方法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物化学检验结果比较 实验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葡萄糖耐量、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物化学检验结果比较(,mmol/L)

表1 两组生物化学检验结果比较(,mm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实验组不同检验方法准确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中,常规检验检出糖尿病患者47 例,准确率为75.81%;生物化学检验检出糖尿病患者57 例,准确率为91.94%。生物化学检验的准确率高于常规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62,P=0.015<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其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患者会有持续高血糖和长期代谢紊乱等表现,血糖控制十分重要,若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血糖持续升高,会对身体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如心血管、眼、肢体等,给患者的健康生活来带了许多不适。目前,对于该疾病,尚未有根治方法,患者需要终生服药,给糖尿病家庭带来了较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7,8]。为此需要注重对疾病的诊断,尽早发现异常,及时治疗,便于帮助患者远离疾病的困扰。

以往主要采取尿检方式,其主要利用患者血糖上升,当该值水平超过肾脏阈值时,会经尿液排出,从而被检出、确诊,其在临床应用中较为广泛,但其也有不足,一方面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未超过肾脏阈值时,会很难确诊为糖尿病,会有漏诊情况,另外一方面尿液检验会受以下因素影响:①尿液分析仪检验时所用的检验药物会对尿液颜色、性状造成一定影响;②送检不及时,新鲜尿液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尿液标本中有细菌滋生情况,易影响检验结果;③试纸的敏感度、规格等会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9,10]。其会耽误患者诊治,降低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同样也易引起医患矛盾,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生物化学经验是近年来新兴的检验手段,利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与糖尿病相关的数据指标,能够进行量化分析,可对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进行准确判断,其与常规检验相比,生物化学检验更具有科学性、理论性,能够获得更加精准的定量结果。甘油三酯是血脂中的重要构成成分,会随个体年龄增长、生活方式调整及饮食结构改变等出现明显变动,特别是体质量指数超出正常者及高龄群体,其甘油三酯水平的上升,提示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有必要进行进一步诊断;空腹血糖主要采用氧化酶化学反应检测,其能协助临床医生判断高、低血糖症;糖耐量试验主要检测受试者饮用葡萄糖后的血糖水平,观察患者糖代谢能力,若结果异常,则表示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较高[11,12]。研究结果表示,实验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葡萄糖耐量、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化学检验的准确率高于常规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体现出生物化学检验的应用价值,能够反映受试者机体葡萄糖水平及变动情况,有助于掌握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程度,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便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能有效控制病情,此外该检测方法还能降低检验人员的工作量,可提高检验工作效率,保障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其具有良好的优势,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将生物化学检验应用于糖尿病诊断中,诊断准确率高,能够为患者下一步诊治提供有利的信息支持,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尿液空腹
我校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22年活动计划表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跟踪导练(三)
空腹喝水
尿液NT-pro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