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11-21林森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3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精神疾病精神科

林森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人们的心理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心理失衡,而且对人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精神疾病主要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精神疾病患者大多伴有心理疾病,主要是由于后天的刺激引起,因此后天的刺激是形成精神障碍的主要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说,外部干预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能起到更大的作用。近几年来,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疗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师与患者的互动,通过心理治疗可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消除抑郁和焦虑。心理治疗与物理治疗大不相同。在心理治疗中,需要医务人员积极深入患者群体,与之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让患者对医务人员产生心理信任,进而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并结合其他综合性医疗措施,全面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水平[1]。本研究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本院精神科收治的62 例精神疾病患者,探讨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本院精神科收治的62 例精神疾病患者,依据数字表随机法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31 例。研究组年龄23~55 岁,平均年龄(45.12±2.01)岁;病程2~11 年,平均病程(4.21±2.22)年;男女比例为20︰11。常规组年龄25~53 岁,平均年龄(45.21±2.21)岁;病程2~12 年,平均病程(4.21±2.45)年;男女比例为18︰13。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给予常规治疗,针对患者的精神疾病特点选用相应的药物:若为兴奋型,则选择五氟利多片,20 mg/次,每4 天服用1 次,疗程2 个月;若为抑郁症,则选择盐酸帕罗西汀片,20 mg/次,1 次/d,连续服用14 d;若为焦虑症,则选择佐匹克隆片,7.5 mg/次,每日睡前服用1 次,连续服用14 d。

1.2.2 研究组 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内容如下。①加强沟通。医务人员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患者,如用亲切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与患者沟通,对患者的情况表示关心和理解,疏导患者的消极情绪,使患者保持平静、愉快的情绪,让患者感觉得到鼓励和支持,提高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医务人员应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发展,积极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主动与患者沟通,通过沟通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患者的情况,采取合理的指导,主要是让患者感受到理解与支持,缓解激动情绪,引导患者树立阳光健康的信念。②认知干预。加强对患者认知能力的培养,通过沟通与理解,在医患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引导患者形成正确的认知,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与理解,促进患者心理的康复。③不同心理的干预。a.兴奋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治疗方法。对这类患者的治疗,应适当减少其心理刺激,并且对患者进行深入了解和沟通,了解疾病的主要原因,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让患者更加勇敢的面对自己的创伤。b.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治疗。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实际需要很重要。但也有部分患者存在逻辑判断错误,面对这些患者,心理治疗师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引导患者正确地判断事物,改善患者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缓解患者抑郁情绪,提高精神疾病治疗质量和效率的目的。c.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治疗。需要让患者感受到身边人的关怀,心理治疗师需要与患者深入交流,了解患者的真正需求,制定相应的计划,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他人的关怀和鼓励,促进精神疾病康复[2,3]。④积极暗示。根据患者的心理、生理需求,做好心理护理,尽量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及时有效地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提高患者的心理免疫力,最终促使患者能以正确的心态面对负面刺激。对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患者,积极的暗示比较容易接受。身为精神科医生,要与患者建立很好的医患关系,时刻保持和蔼的服务态度,让患者感受到精神科医生的关怀,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从根本上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动力和信心。⑤帮助患者建立信心。自我形象丧失,是精神疾病患者常见症状,和患者沟通时,只要患者及时配合治疗,病情就能得到控制。在此过程中,医生和家属及时向患者传达他们的希望,发挥个体的积极性,让患者树立起积极形象,增强自信心。⑥对患者的接纳与尊重。由于世俗偏见的影响,精神疾病患者的地位是不公平的,很容易受到歧视,造成许多精神疾病患者产生自卑心理。在心理层面上,患者对医务工作者有一定的信任。医务人员只要接纳患者,尊重患者的个性,可以赢得患者的信任。⑦注意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在与患者沟通时,不仅要做好语言沟通,而且还要有活力、庄重、乐观等。这样的品质有助于塑造患者良好的形象,使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并积极与医生沟通。⑧患者感知的变化。通过帮助精神疾病患者无意识地改变自身的能力、感情和自我需要,帮助他们逐步改善,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现实与认知的冲突,提高患者认知及行为改变。⑨患者自身需要分析。从人的需要结构的理论和层面上分析患者的自我满足和需要,准确认识患者的缺点和心理失衡,探讨患者的冲突需求结构,通过细致的分析来解读患者的心理需要和实际需要,通过临床治疗来解决患者的冲突需求。⑩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角色交换。通过角色交换来分析患者的心理缺陷和需要,帮助患者排除能力发展的障碍,让患者了解外部条件的不变性,推动患者自我发展,满足其自我需要[4,5]。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PRS评分及HAMD 评分,采用BPRS 评分评价患者精神疾病症状严重程度,总分18~126 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精神疾病症状越轻。采用HAMD 评价患者抑郁情况,总分0~50 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抑郁症状越轻。比较两组治疗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治疗满意度评定量表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BPRS 评分及HAMD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BPRS 评分、HAMD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BPRS 评分、HAMD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PRS 评分及HAMD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PRS 评分及HAMD 评分比较(,分)

注:与常规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治疗满意度100.00%(31/31)高于常规组的74.19%(2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85,P=0.002<0.05)。

3 讨论

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中,人的欲望随着知识的增长而不断膨胀,为了更好地生活,越来越多的人给自己设置了更多的工作和更大的生活压力。但如果心理压力长期不能得到缓解,就会发展为精神疾病[6,7]。近几年来,抑郁症患者的数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甚至有部分患者自杀,对家庭造成严重伤害[8,9]。另一些人因为感情经历而受到伤害,导致个性极端、易怒、容易伤害他人,如躁狂;另一些人经历悲伤和恐惧,不愿与外界接触,性格孤僻,不爱说话,如孤独症。精神疾病种类繁多,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使其不能正常地生活和工作。临床上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只能缓解病情或进行短期控制,无法治愈患者[10-12]。因此,精神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进行药物治疗,还要结合心理治疗,因为精神疾病的治疗也要考虑到心理因素,把二者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质的飞跃,才能达到更好的诊疗效果[13,14]。如果缺乏心理疏导,就难以使精神疾病患者对相关医务人员产生心理信任,从而降低最终治疗效果。心理治疗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关心和理解,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正视自己的问题,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综上所述,精神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和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精神疾病精神科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