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小动脉瘤对照研究

2022-11-21董慧玲尹仁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瘤体造影一致性

魏 来 王 伟 董慧玲 尹仁杰

1.安徽省天长市中医院放射科(安徽 天长 239300)

2.天长市中医院影像科 (安徽 天长 239300)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内腔局限性异常扩大引起的动脉管壁异常膨出,在腔内压力持续或突然增高、情绪波动、疲劳等影响下,可导致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眼神经麻痹,是除脑血栓及高血压脑出血外,最常见的脑血管意外[1]。卧床休息、镇痛、颅内动脉瘤介入术、降低颅内压等均可防治脑出血和减少神经细胞损伤,但治疗后脑血管痉挛、抽搐、再出血等依然限制了临床疗效,尤其是直径<5mm的颅内小动脉瘤,其发生部位及数量的判断,可直接影响诊疗方式的选择及患者的神经功能[2-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分辨率高、检查时间短,是近年来诊断脑血管疾病最可靠的方式,通过减影、增强和再成像就可获得清晰的血管影像,但DSA检查费用高、操作复杂,缺点也还没有完全明确[4]。CT血管成像(CTA)对急性出血期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有较高的准确率,但其对于高密度肿瘤、囊肿的鉴别还存在一定不足,有学者认为其用于颅内小动脉瘤的显示时,或会忽略微血管破裂出血[5]。基于此,本文对CTA与DSA诊断颅内小动脉瘤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分析,为提高临床治疗的精确性,减少脑血管风险事件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本院2018年4月到2020年7月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男22例,女38例;年龄44~84岁,平均(62.6±7.5)岁。

纳入标准: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影像学、病理学、血常规等临床资料齐全;生命体征平稳,无颅脑手术史或外伤史;无造影剂过敏及全身性感染疾病。排除标准:严重高血压(舒张压>110mmHg)、高血糖、脑动脉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未控制者;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者;合并颅脑恶性肿瘤、脑动静脉畸形或其他占位性病变;存在活动性出血倾向、去皮质强直或肝肾功能严重障碍。

1.2 检查方法(1)CTA:选择西门子双源CT扫描仪进行检查,患者平卧于检查床上,固定头部,检查范围从颈4椎体下缘水平到颅顶,先行平扫;平扫后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团注70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流率3.5~5.mL/s,再以同样速率注射0.9%生理盐水30mL,延时20s再行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与平扫一致;扫描获得的图像实时传入ADW4.5工作站,利用3D技术、减影软件、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法等,对颅内动脉瘤进行三维重建成像,重建层厚0.625mm,重建间隔0.5mm。(2)DSA:采取KMC-950原装进口高频数字化DSA造影机进行检查,经股动脉穿刺两侧椎动脉和左右颈内动脉,插管置入6F动脉鞘,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40mL碘海醇造影,流率4~5mL/s,包括动脉期、静脉期、毛细血管期,曝光参数为80KV、80mA;分别取正、侧位像进行三维造影,必要时可进行斜位造影,以充分显示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采集的图像及数据均传入工作站DICOM3.0,做容积重建及多角度观察。所有影像学图像由2位影像科专业医师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有数据;“n(%)”形式录入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以χ2检验;“”形式录入计量资料,组建比较用t检验;检验水准:P<0.05示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3D-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TA的敏感度、特异度。敏感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使用Kappa检验分析CTA、DSA检查颅内小动脉瘤的一致性,K=0表示无一致性,K=0.01~0.20表示一致性极差,K=0.21~40表示一致性差,K=0.41~0.60表示一致性一般,K=0.61~0.80表示一致性良,K=0.81~1.00表示一致性优。

病例1:患者女,52岁。图1 CTA检查显示左侧颈内动脉眼段小动脉瘤,大小3*3.5mm;图2~图3 为DSA造影及3D-DSA图像,显示的小动脉瘤大小、位置与CTA一致。病例2:患者男,56岁。图4 CTA检查显示前交通小动脉瘤,大小2.5*2.5mm;图5 次日DSA造影图像,显示的小动脉瘤大小、位置与CTA一致。

2 结 果

2.1 患者的颅内小动脉瘤情况3D-DSA检查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42例为颅内小动脉瘤,其中9例为多发性,包括双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及左侧大脑后动脉1例,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1例,右侧C1及左侧V3 1例,基底动脉末端及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及左侧M1 1例,左侧颈内动脉多发血管瘤1例,双侧颈内动脉及前交通动脉1例,左侧C6及左侧小脑后下1例,右侧后交通多发1例;33例为单发性颅内小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9例,颈内动脉17例,后交通动脉4例,豆纹动脉远端1例,左侧脉络膜前动脉1例,右侧小脑后下1例。

2.2 CTA和DSA的瘤体大小比较CTA和DSA的瘤体平均直径、瘤颈平均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A和DSA的瘤体最大径与最小径比较(mm)

2.3 CTA和DSA检查分析42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中,CTA共检查出57个小动脉瘤,其中55个与DSA检查结果一致,1例为假阴性,因位于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段漏诊;1例为假阳性,CTA检查在左侧颈内动脉眼段,DSA检查在左侧颈内动脉眼段背侧。以3D-DSA检查结果为准,CTA检查敏感度为96.49%,特异度98.25%,Kappa值为0.91,表明 CTA和3D-DSA检查颅内小动脉瘤的一致性优。

3 讨 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高、诱因多,常会导致患者颅内压升高,脑组织局部血肿及血栓形成,但80%以上的患者并无明显症状,通常是因动脉瘤破裂出血致头晕、记忆力下降、大小便失禁等才会被发现[6]。其中,颅内小动脉瘤破裂风险虽较中型、巨型动脉瘤低,但常会随年龄、血压的增长及体力劳动等进一步发展[7]。尤其是伴随多个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时,出血处常会因血凝块凝固、血管痉挛收缩而止血,随着纤溶亢进,又出现动脉瘤破裂处纤维网脆弱、血凝块液化,发生再出血,加重神经细胞损伤,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存质量[8]。DSA可对脑血管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去除不需要的软组织显影,使临床医师能够更直观对血管病变大小、位置、形态进行观察,从而提高诊断的精确性,为颅内小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及疗效评估提供立体图像[9]。本研究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有42例颅内小动脉瘤,其中9例为多发性,33例为单发性,详细诊断明确,这是因为DSA还可以减少血管结构重叠问题,清晰显示载瘤动脉与动脉瘤的关系,为颅内小动脉瘤的预防性治疗提供依据[10]。但DSA也有不足,张心佟等[11]学者指出,DSA属有创检查,对瘤体与周围脑组织关系的显示也不完全。

同时,若患者耐受性较差或存在严重蛛网膜下腔出血时,采取DSA检查可导致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穿刺部位皮下渗血、脑出血面积扩大等[12]。CTA和DSA的瘤体平均直径、瘤颈平均直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可见采取双源CT进行CTA,对脑血管病变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与DSA相近,且费用较少、操作相对方便[13]。CTA是利用造影剂对病变部位进行显影强化及CT扫描,获取原始清晰图像的方式,不仅可进行三维重建,准确显示病灶解剖结构及周围组织情况,也能通过两套X射线球管系统和两套探测器系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图像采集,提高时间分辨率,并在保证空间分辨率的基础上实现大范围的连续扫描[14-15]。对于42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的小动脉瘤数显示,CTA与DSA检查结果已经十分相近,这与黄文浩等[16]研究结果相似,这提示可将CTA用作颅内小动脉瘤的常规检查,以辅助临床诊疗,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接受度与耐受性。但CTA检查仍有1例假阴性与1例假阳性,这分析与以下因素有关:(1)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段瘤体较小,与颅底骨组织关系密切,不易被探查;(2)检查过程中,血管痉挛性收缩致瘤体显示不佳;(3)动脉管腔的局部硬化、扭曲影响了瘤体位置的判断。

综上所述,CTA与3D-DSA一致性良好,可在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中广泛应用,但CTA对微小、特殊位置动脉瘤的显示仍有不足,在今后的临床中还需通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分析其实际价值,并不断改进成像技术。

猜你喜欢

瘤体造影一致性
注重整体设计 凸显数与运算的一致性
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商用车CCC认证一致性控制计划应用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视网膜大动脉瘤的多模态眼底影像和疾病特征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CT与高频超声对不同瘤体直径的腮腺混合瘤患者诊断价值分析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Why do we celebrate the New Year?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