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艰苦边远地区人才激励机制研究

2022-11-21杨震

兵团工运 2022年2期
关键词:基层人才评价

□杨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鼓励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贡献才智、建功立业;要求艰苦边远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主动作为,先行先试,努力创造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用人主体作用,采取更加积极有效措施,广泛培养、吸引、用好各方面人才。如何更好地开展艰苦边远地区人才激励工作,笔者提出如下研究意见:

一、完善人才社会保障体系

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必须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在人才落户、住房、医疗、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尽力解决人才的现实和后顾之忧。在机关事业单位层面上,国家明确提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完善正常增长机制。在企业层面,我们也应高度重视,毕竟更多的人才在企业层面。除了按国家规定执行基本社会保障政策外,我们应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探索更多的人才激励机制。

(一)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即企业在参加基本医保和大额医疗费用补助的基础上,国家给予政策鼓励,由企业自主办补充性医保。涉及的待遇群体可以包括职工、退休人员、及其供养直系亲属、其他特殊人员。

(二)建立补充住房公积金。即企业可在完成法定公积金缴存比例后,再增加缴存比例,缴存方式同样是个人、企业各出多少。职工本人和单位的补充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分别不大于各9%和少于各1%。具体缴存比例,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

(三)优化住房供给。加强人才住房建设和管理,让人才“来了有房住,留下有住房”,进一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选择配套条件成熟的地块及人才较为集中的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产业园区,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集中建设人才住房,通过新建、购买、改造、长期租赁等多渠道建设和筹集人才住房房源。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人才,按照不同层次标准享受相应的住房面积,并按照同区域商品房价格下浮一定比例确定售价。

二、完善人才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适应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的人才评价模式,以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培养、吸引、激励更多人才。推进职称制度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改革。要尊重用人单位主导作用,合理界定和下放人才评价权限,推动具备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自主开展评价工作。探索建立由政府主管部门委托授权,行业协会、学术团体等第三方参与的评价机制,使专业管理部门、专业化管理机构和行业组织成为评价的主体,增强评价开放度。对企业或关键岗位上的人才和专家,可探索实行特殊评审。如: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专利、专利应用达到一定规模等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审方面可以破格加分。打破户籍、地域、所有制、身份、人事关系等限制,把人才评价的大门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新兴职业等领域打开,充分发挥评价的正向激励,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三、加强人才培养项目

以实施人才项目为载体,加大艰苦边远地区人才支持倾斜力度。如:在“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国家人才计划中设立专岗,定向用于引进艰苦边远地区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对愿意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的人才适当放宽申报条件、评审标准。加大对博士服务团、“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等人才支持项目、人才支持计划的实施力度。

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人才培养项目。边远地区要积极主动与教育部、工信部等部门,与东部沿海等人才强区,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签订合作协议,通过选送人才到对口部门、科研院所、重点高校培养锻炼,人才强区、高校选派人才到基层一线挂职交流,将人才以定期帮扶、柔性指导、基层培养锻炼等方式输送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大力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

艰苦边远地区在重大项目的实施中按照项目、人才和基地统筹安排的原则,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如自治区实施了天山英才计划、天山学者计划等。

四、加强人才流动机制

(一)拓展人才发展空间。依托园区、院校、企业做精做优人才发展平台,政府部门既要把自身经济发展与人才发展的多元化需求紧密结合,又要注重把当地企业需求与人才成长需求相匹配,为企业和人才相互促进、相互成就搭建桥梁,为人才的事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各类人才流动机制。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大力推行竞争上岗、公开招聘、市场选聘等人才选用方式,为人才合理竞争、有序流动提供有效平台,推动优秀人才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汇集。鼓励退休人员到艰苦边远地区服务。

(三)建立引智引资联动机制。紧密围绕产业转型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现实需求,进一步建立完善精准引才机制。有效借助园区平台和招商引资机构,将招商引资与引才引智相结合,试点推行引智与引资挂钩的目标考核机制,将引进高端人才与相应规模的资金项目等同,引导基层将招才引智纳入中心工作,实现产业项目与人才工作同步推进。

五、完善薪酬绩效考核机制

建立完善以绩效为核心的人才激励政策,引导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明确考核对象,科学分级分类;细化考核内容,凸显实绩实效;规范考核流程,强化结果运用,探索制定让人才在创新运用中有份额、有股权的政策,采取股权和分红激励、提高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在重要贡献人员、所属单位之间的分配比例等方式,把技术、知识、信息、管理等生产要素纳入分配中,明确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科技人员的个人奖励及个人所得税优惠。

六、激活用好本土人才

急需的人才引不来,现有的人才留不住,是艰苦边远地区面临的共同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激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积极性主动性,把留住和用好本土人才作为破解当地人才匮乏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创造条件满足人才的发展需求,让更多人才真正愿意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扎根工作。同时还要降低艰苦边远地区县乡基层机关事业单位招录门槛,加大对返乡人才的吸引力度,优化人才返乡就业创业环境。如:完善大中专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县乡工作提前转正定级并高定工资的政策,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按规定兼职兼薪、按劳取酬,依法保障员工休息休假权利等。

七、坚持党管人才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强化“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用人单位发挥主休作用”的人才工作格局,形成人才工作“一盘棋”。扎实推进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灵活的人才政策,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推动人才队伍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基层人才评价
人才云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走基层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