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仰的力量
——读《初心集——百名英烈遗作选》有感

2022-11-21

党员干部之友 2022年3期
关键词:革命烈士红旗共产主义

□ 邢 华

尼采曾说,一切文字中,以血泪写就,最可贵。近来读了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的《初心集——百名英烈遗作选》,让我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认识。这些跳动着思想火焰的英烈遗作,这些凝聚了鲜血与生命的文字,穿越时空,闪耀着共产主义的理想光辉,真实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其义利观、荣辱观、金钱观、亲情观、爱情观、生死观,成为淬炼初心的熔炉,让我们去怀念、去感悟、去沉思。

《初心集》辑录了100 名(组)革命烈士的文章、信函、诗歌、狱中遗书和绝笔,每一名英烈都有简单的生平介绍。一页一页看下去,心愈发地疼痛:除去白公馆、渣滓洞监狱烈士集体没有注明牺牲时的年龄,余下的99 名英烈中有84 名是二三十岁牺牲的,有3 名分别是17 岁、18 岁、19 岁牺牲的。他们是英雄,也是当年的80 后、90 后、00 后。他们有赤贫的工人农民,也有留学生、大学生、富家儿、官宦子弟。他们明明知道自己走的是一条无比危险、随时可能丢掉性命的道路,但他们毅然走下去;他们在无尽的黑暗中高举火把,却在日出东方的前夕,永远闭上了双眼。是什么让这群年轻的革命者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去改造这个国家呢?是什么让这群可爱的人承载着对亲人、对爱人的挚爱眷恋,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义无反顾?在一篇篇震撼心灵的文章中,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信仰的力量。

信仰让他们对革命充满信心。革命烈士是共产主义的信仰者、坚守者、献身者,理想信念是革命烈士的精神之“钙”、力量源泉。“别了,我们在红旗下聚集,又在红旗下分手,战士们虽然在红旗下倒下,但革命的红旗却永远不倒,它随着战士的血迹飘扬四方,这就是我们的胜利。”1931年,王若飞在狱中给妻子的信中这样说道,表达了为革命献身的决心。在史砚芬给弟弟妹妹的诀别信中,他说:“我死后,有我千万同志,他们能踏着我的血迹奋斗前进,我们的革命事业必底于成,故我虽死犹存。”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革命的必胜信念。

信仰让他们视死如归。从英烈的文笔中,可以读出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坚守,即使面对死亡,也从容淡定,坚贞不屈。“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这是方志敏在狱中写的一首诗,对自己的信仰作了明确宣示,表达了对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赤胆忠心。“你又说你毕业后出来当教员,把一些青年子弟要教成爱国化,来为国家流血。你不愿你的爱人流血,而要别人去流血,这真是笑话了。……你说不要糊糊涂涂地死了,这也不错。但是为了革命而死,为民众谋利益而死,是不是糊糊涂涂呢?假若是的,那中国一定没有烈士,革命也永远不能成功。”这是陈毅安写给恋人的一封信,这位革命者的逻辑非常清晰:自己不流血,只希望别人去流血,那么,革命永远不可能成功。

信仰让他们担当如铁。在亲情、友情、爱情和革命事业、民族大义之间,他们毅然决然地作出了壮丽的人生选择,用生命谱写着璀璨夺目的人间大爱,弹奏着柔情与血性的交响乐。陈觉牺牲前4 天给妻子写了一封绝笔信,他说:“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表现了他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和宁为玉碎不愿瓦全的革命情操。1931 年6 月9日,李家俊在家书中写道:“家庭状况,我深不愿多说。因为家是因我而败,我又无法以维持父母及小妹们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我又何愿敢提家事。但是我一念及目前与我们受同等煎熬的当亦不在少数,所以也就只好比较安心地做我们所应做的事而无所动心。”在残酷的斗争中,李家俊始终意志坚定,把个人生命与家庭置之度外。

英烈遗作,字字滚烫,句句千钧。他们将信仰袒露,将殷切叮咛、高亢表白、柔情和赤胆迸发于笔端,书写了人性与党性相合共生的感人篇章,展示了共产党人信仰的力量。捧读英烈遗作,我看到的是烈士为革命理想甘洒热血写春秋的赤子之心,看到的是烈士将民族命运和人民福祉扛于肩头的家国情怀,看到的是烈士身处平凡岗位而守望信仰的精神境界,看到的是烈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写照。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每一篇遗作,都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都是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都会赋予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革命烈士红旗共产主义
红旗E-HS9
太阳,红旗
科学把握共产主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高高举起共产主义旗帜
——理直气壮地回击抹黑、诋毁、妖魔化共产主义的言行
我与《革命烈士诗抄》的往事
始兴县老促会 向革命烈士后裔学生发放助学金
德庆县老促会 走访慰问革命烈士困难后裔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