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习作遇见戏剧
——具身学习视野下的习作教学探索

2022-11-21江苏省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斗牛戏剧习作

江苏省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 简 越

一、习作教学现状

作文课上,当教师讲解完毕,开始下笔时,学生总是提出疑问:我可以写什么内容啊?我的字数怎么还没满?批改习作时,学生的习作因为素材缺失而显得干瘪、因内容空洞而显得浮夸、虚假……这一系列问题既消磨着学生的写作热情,也打击了教师的教学信心。

(一)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写作的总体要求是能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够根据写作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说起写作的技巧往往头头是道,而下笔时却很难将这些方法转化为文字,以充实内容。其实,学生最缺乏的恰恰就是自己的见闻和体验。

一方面,小学生每天的生活多半是“两点一线”——学校和家庭。学校环境简单,视野相对单调;放学回家后,父母忙于工作,很少与孩子进行长时间的沟通交流。这些都导致学生很难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积累丰富的素材。

另一方面,学生每天忙于应付学习,会习惯性地聚焦“现在进行时”,很难有时间回顾和反思。学生常常在拿到作文题目后无法在脑海中产生与之对应的画面;或记忆模糊,隐约记得事情的经过,对其中的细节语焉不详,这也使学生的作文陷入“无话可说”的窘境,使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慢慢被磨灭。

(二)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习作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习作教学流程多为学生写,教师讲评,范文示范,技巧讲解。这种习作指导方式浮于表面而缺少内核,很难充分发掘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使学生缺乏表达欲望。习作课堂依然是教师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更加注重的是给学生灌输写作技巧,如指导学生怎样选材、怎样谋篇布局、怎样运用修辞手法和好词好句等,而对学生能否选择真实内容进行写作,写作是否传递了学生的心声,则关注得很少。教师对写作技巧的看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引导的忽略,使很多学生在习作中无法将内心的真实情感表达与传递出来,而去追求形式化、技巧性的写作,不能充分享受习作在表达自我意识、与人交流层面的乐趣。

二、创作性戏剧的内涵

(一)“创作性戏剧”概念解读

创作性的戏剧活动,是让儿童在富于想象力的教师或领导者的导引下,创建出场景或戏剧,再以即兴式对话与动作表演的一种戏剧教学。它不仅可用于戏剧教学,还可以延伸至其他领域。

近年来,随着具身认知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具身学习也逐渐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力的一种新策略。具身认知理论的核心观点:人的身体在认知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认知是通过身体的体验及其行为活动方式而形成。而创作性戏剧就是这样一种鼓励儿童发掘自我资源,鼓励学生发挥创作力,使学生在身体、心理、情绪与口语上均有表达的机会,自发性地学习,为自己未来的人生奠定基础的教学方式。

(二)“创作性戏剧”的特点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将“戏剧”应用于语文教学已经成为普遍做法。而创作性戏剧区别于以往机械的“角色扮演”。在融入创作性戏剧的习作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戏剧调动生活经验,在与人的交流中进行经验的回溯;或面对人生种种情况时,在面对中发展自己的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提升人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于一节语文课的时间只有40分钟,而班级学生数较多,无法做到建构完整的创作性戏剧教学,笔者在习作的日常教学中,尝试运用更多创作性戏剧的形式加入某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自我提升助力。

三、教学策略

(一)复刻生活,把细节写好

创作性戏剧的内核在于“创作”。学生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所以,创作的过程,也是不断激起生活体验的过程。

笔者在执教“他_____了”这篇习作时,采用了戏剧中“数量级”的定义与“定镜”法:

师:咱们先在教室里走起来。并用“数量级”来表示我们平时的状态,如用“5”表示我们最平常的状态,数字越大,状态越激烈;数字越小,状态越平淡。咱们先走出数字“5”的状态。

(学生在教室里走路)

师:现在我们将数量级增大,随着数字的改变,也请大家改变走路的状态。

(学生随着教师报出的数字慢慢越走越快,最后疾跑起来)

师:现在我们将数量级减小,随着数字的改变,请大家继续改变走路的状态。

(学生随着教师报出的数字渐渐越走越慢,最后几乎停步)

师:接着,我们继续走路,随着数字的改变,改变你的走路方式,同时在心里想象一个情景:你遇到了什么事?你此时的心情如何?为什么会走出这样的步伐?

(学生随着数字的改变,其体态、表情发生了变化)

师:下面摄影师要来抓拍你们,当我喊“停”的时候,你们要定住,用自己的身体、表情,尽可能清晰地向大家表达你的情绪。

(学生随着口令停住,摆出各种各样的表情)

师:请出一个学生。

师:来,看看这张“照片”,大家猜猜,他这时有什么样的心情?你又是如何猜到的?

生1:我觉得他受到了惊吓,因为他睁大了眼睛。

生2:我觉得他在生气,因为他噘起了嘴。

生3:我觉得他有点像受惊,好像有点像生气,我有点猜不出来。

师:那我们来问问这张照片的主人公,你的心情如何?

生4:(不好意思地)我是在生气。

师:原来如此。那么,觉得他受惊的同学,请你说说看,他的表情、身体如何变化就像生气了。

生1:他可以攥起拳头。

生3:他的眼神可以再愤怒一点。

生5:他的眉毛可以皱在一起,表示他很生气。

(学生4随着建议改变体态、表情)

师:现在是不是很像了?通过这张照片,我们可以知道,通过“瞪大眼睛,眼神里满是愤怒,皱起眉头,噘起嘴,两手紧紧攥起来”,我们就可以知道他生气了。今天的习作,就是需要我们都做一位摄影师,抓拍表现人物情绪的一瞬间。

情绪是一瞬间发生的事,学生很难对这样的细节加以记忆,但他们可以在肢体表达的过程中,唤起脑海中与之相对应的画面,并对画面进行判断、加工,使之精细化。这一过程就是对细节的不断回忆、重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充满体验感地习得描写细节的方法。而回忆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完善,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他们的表达欲望也就会更强。

(二)创设情境,把感情写真

创作性戏剧的特点在于自主构建。创作性戏剧不用角色和剧本束缚学生的表达,学生站在故事的不同角度时,往往能激发表达欲望。在创作性戏剧的情境中没有清晰的对错之分,因此,学生就不会受到“主流回答”的影响,会勇于表达真实的内心,更易说真话、表真情。

如在绘本习作课“爱花的牛”中,学生需要写一写“费迪南,我想对你说……”。笔者采用了“内心外话”法、“日记信札”法教学:

(出示斗牛场图片)

师:如果此时,你们就在斗牛赛场上观看,你有着什么样的身份?你会想些什么?有位记者想要采访现场观众,当她拍拍你的肩,请你说出心里话。

(师走上前,随机拍肩做采访状)

生1:我是普通观众,我觉得费迪南这头牛太弱了,作为一头斗牛,他怎么能面对斗牛士的挑衅而无动于衷呢?这是我看过的最无聊的斗牛了!

生2:我是费迪南的邻居,我觉得我也能理解这种情况,毕竟费迪南平时就只喜欢花,让他去斗牛场,根本不可能!

生3:我是费迪南的牛族同胞。我太生气了!作为斗牛,他和斗牛士竟然没能展开拼搏,这简直太丢我们斗牛的脸了!

生4:我是普通观众。我觉得费迪南是一头“文艺牛”,斗牛都是凶巴巴的,它竟然为了一朵花驻足观看,真是一头有诗意的牛呢!

师:斗牛们看到了这么幸福的费迪南,想到了很多很多,他们给费迪南写了很多封信,斗牛们,你们都写了些什么呢?

生1:我想告诉费迪南,我想和它做朋友了,之前我总觉得它很怪,不想跟它玩,可是现在我知道了,虽然我喜欢斗牛,它喜欢花,可是这也不影响我们做朋友。

生2:我想说,费迪南,之前我不喜欢你,因为你跟我们不一样,但现在我明白了,你不喜欢斗牛比赛,也可以很幸福地生活,我要向你道歉。

生3:我想说,费迪南,既然你代表了斗牛去参加比赛,就应该为大家的荣誉着想。虽然你有权利选择自己爱做的事,但我还是要批评你。

这一环节中,学生扮演的始终是其他的斗牛,极少在故事中出现,而非主角费迪南,这使学生们能从旁观者的角度进行点评或反思。从“主流”的价值观来看,费迪南身为斗牛却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实在应该被批评。但了解了他的想法后,学生们会发现哪怕生为斗牛,也有“不斗”的权利。而哪怕这些感受不那么“主流”,学生们也能想到,也能表达,也能侃侃而谈,因为他们的感受来自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比为了歌颂而歌颂,为了批评而批评更显得“粗粝”,却更真实、更热烈。

四、展望

创作性戏剧运用于习作教学,极大地丰富了习作教学的形式,使学生在课堂上更敢说、更爱说,更有话可说了。

综上所述,创作性戏剧的内核始终是在“做”中学,基于文本却不囿于文本,核心在于助力学生人格的成长,允许多种思考、多种表达、多种立场。创作性戏剧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营造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已有经验,结合从文本中体会到的情感,形成自己新的认识,逐步建立价值观,学会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情况。在这样的形式下,学生充满乐趣地接受,充满兴趣地思考,教师也能够轻松达到教育的目的。

猜你喜欢

斗牛戏剧习作
传统戏剧——木偶戏
“牛气冲天”
斗牛为什么用红布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2)
习作展示
西班牙解禁斗牛转播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