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质量观下的区域教科研文化塑形*

2022-11-21

江苏教育 2022年34期
关键词:质量观塑形教科研

惠 兰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强化教师队伍基础作用,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这一总体意见,对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提出新的要求。教科研文化的塑形必须基于全面质量观进行考量,进而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发展。在全面质量观的引领下,区域教科研文化建设将是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

全面质量观下的区域教科研文化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其一,全面质量观下的区域教科研文化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教育工作者,以提升教育品质为指向,以适切的教育理论为依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问题进行系统解构与研究,探索适合推进区域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的创造性认识活动方式。其二,全面质量观下的区域教科研文化是教育工作者在全面质量观下,以教育科学理论为依据,在教育教学活动、教育科研实践、教育教学的系统性反思过程中,提炼、磨合、积淀、创生而成的教科研共同道德规范、价值观,以及体现这种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有效行为方式、积极文化现象等。

当前,“以教科研为先导,教科研兴教、教科研兴校”的理念深入人心,并逐步成为区域教育工作者推进义务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的教学实际行动。优良的教科研文化能有力提升全面质量观引领下的区域教育质量。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科研与教研相对分离的现象依然存在。教科研缺乏规范性、系统性与有效性,研究型教师成长缓慢,教科研文化涵养不足。长期以来,教研与科研分立而行,各行其是,显现出重复、交叉、多头而低效的问题。因而,必须找到一种整体改革的系统思维方式,从完善管理体系、融通体制机制、推进队伍建设等方面,实施整体运行的系统推进模式,形成全面质量观引领下的区域教科研文化样态。

一、以全面质量观驱动区域教科研文化的形成

推动全面质量观下区域教科研文化的形成,需要从教科研主体的价值认同、教育发展的全局性、区域教育的地方性等维度加以考量。

第一,注重区域教科研文化塑形的目标协同性。文化的形成体现为行为主体的价值认同,包括对自我的认同、对他人的认同、对自我与他人共生的认同。要促进区域教科研文化的形成,就需要引导全域内教育工作者共同深入理解、辨析传统“教研”和“科研”的价值与方向,协同追寻区域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的终极目标,进而形成区域内系统的、深刻的、生动的、有创造性的教科研文化。

第二,注重区域教科研文化塑形的时空全局性。一方面,区域教科研文化需要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形成于课程教学、教师研训、评价改革、素养发展、学生成长、家校共育等各个维度;另一方面,区域教科研文化要以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为目标,形成贯穿基础教育各学段的教科研体系,打造“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质量保证”的衔接生态,服务学生的完整发展、终身发展。

第三,注重区域教科研文化的地方特色性。区域教科研文化塑形应基于区域内的教育核心资产、教育文化“富矿”。进入新发展时期,区域教科研工作需站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节点,聚焦并挖掘本地的文化资源,启动文化创生背景下课程建构与实施研究,形成多维度推进的整体态势,充分彰显“文化为核”的特质。

二、以管理体系的完善夯实区域教科研文化的基础

教科研的管理体系建设,是文化形成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文化形成的具身过程。站在文化的高度与全程视野完善管理体系,有利于夯实教科研文化的基础。

其一,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文化导向及评价方法的确立。以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为例,该区出台了《姑苏区教科研品质建设指南》《姑苏区教科研优秀成果申评导则》《姑苏区集团、学校教科研绩效考核实施细则》等文件,从管理制度层面确立教科研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方法。

其二,管理体系建设要深挖群体的精神追求与行为共识。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把拥有共同追求的群体外延不断拓展、群体归属不断强化,将教科研的制度表达转化为人文行动。例如,《姑苏区教科研“一站式”服务手册》以“看得懂”“做得到”“用得妙”的教科研具体方式、方法、手段与途径等,全面为每一位普通教师参与教科研提供可能性,促进教师自觉采取教科研文化行动。

其三,管理体系建设要注重理想教科研文化的实践表达。区域创建教科研大数据平台有助于提升管理体系建设的可操作化水平,服务于民主、共享的文化样态,进而让各级各类教科研工作有序、自然地运行。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教科研工作过程更加透明,跟进更加及时,汇集更加全面,决策更加精准。同时,跨越时空的教科研共同体建设,有利于协同攻关、优势互补、多向互动、达成联动、指向质效。

三、以体制机制的融通保障区域教科研文化的发展

教科研文化体现的是全面育人的价值导向,而价值需要在真、实的实践与研究行动中落地。全面质量观下,以体制机制的融通促进教科研文化塑形,有利于增强区域教科研的生命力,并推进其不断发展。

第一,促进组织架构的优化。组织架构是文化的外显。区域教科研文化的塑形,需要在组织架构建设中以发展全面而完整的人为目标,进行“去中心化”重设,以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实现教科研工作输出的多元性与丰富性。

第二,推动行为方式的转型。行为方式可以理解为教科研参与者在同一目标的文化诉求中达到同频共振,并且不断有新的个体自觉加入。在进行教科研工作的过程中,教科研参与者不仅追求教育教学现象所呈现出来的事理,更追求隐藏于教育教学现象背后的学理,深入探索全面质量观的行动密钥,以教科研行动和成果引领区域内的教师明确教科研“是什么”“为什么”,从而自觉地、创造地思考“怎么做”。行为方式的转型,要求教科研参与者带着教科研的眼光与思考开展工作,善于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提出项目研究的方向;善于将这些问题放在科学研究的视域中去界定与架构,提出严谨研究的实施方案,指明科学且切实可行的研究策略;善于从现象解析、培训跟进、信息化辅助、探究凝练、辐射推进等角度进行系统解构与研究,获得推进区域教育“全面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与落地实效。

第三,推进评价功能的落地。区域教科研文化塑形需聚焦评价,抓住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牛鼻子”,建立起以生为本的绿色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学校、教师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的发展方向,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四、以合作共进的团队促进区域教科研文化的生长

区域教科研文化的持久生长,应该依赖有着理想信念、深邃思维、明确方向、扎实行动、奋斗不懈的教科研核心团队,注重把“享受合作共进的幸福感”作为队伍建设的创新举措。

一是成立区域名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就是一个教科研共同体,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工作室经费保障、政策扶持、平台搭建、辐射空间,助力每一位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二是以教育集团为单位,成立教科研发展共同体,各共同体采取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协同攻关的方式,携手开展各类教科研工作。这样的教科研共同体整合了优质资源,促进了教师的交流和学习,教师的个体价值与群体价值都得以彰显。

三是倡导各校、各年级、各教研组、各教师合作开展教科研活动。团队组织以“问题为导向,基于微专题,组建微团队,聚力微研究”,形成“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的常态化教科研氛围。例如:研究学生的行为系统,探索“不教课堂”实践;进行评价研究,制作概念图,开发“问题卡”,深化绿色评价。

猜你喜欢

质量观塑形教科研
基础教育质量观“三问”
既“塑形”又“铸神”——陕西持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关于多维联动教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策略研究
School life课堂实录
现阶段我国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机会公平问题的思考
美女塑形计
如何抓好园本教科研管理工作
“以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及其路径分析
大学生素质教育所要求的质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