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探析

2022-11-21王发友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马鞍山243041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国梦思政大学生

王发友(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马鞍山 24304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国共产党追寻“中国梦”,实现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圆梦过程的生动展现。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正如毛泽东所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1]“中国梦”思想若要实现“入脑、入心、入行”,必须遵循实践哲学原理,立足实践分析现象,厘清本质,掌握规律,树立理想信念。只有把“中国梦”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贯穿于始终,才能让大学生对“中国梦”思想真学、真懂、真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指导自己的言行。因而,将“中国梦”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中国梦”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种形象表达。关于“中国梦”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中国梦”承载着每一个人的梦想,对大学生展开“中国梦”教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处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在为个人奋斗目标努力的过程中助力“中国梦”的实现,为“中国梦”是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4]

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有机融入“中国梦”教育,对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坚定大学生担当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理想信念,进一步树立“四个自信”具有重要价值。因此,重视实践教学,系统设计实践教学方案,融入“中国梦”教育到校外实践、校内实践、课堂实践和网络实践之中,通过不断实践和完善,探索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是一种可贵地尝试。

2 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

实践教学可以分为校外实践、校内实践、课堂实践、网络实践等形式。这些形式都可以成为融入“中国梦”教育的有效路径。实践教学开始前,设计不同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主题、活动目的、实施步骤、成果要求和安全保障等措施。实践完成后,分享活动体验、完成成绩评价与成果转化。

2.1 依托校外实践基地体验“中国梦”

在学期之初,教师需要根据“中国梦”的教育主题设计好具体实践教学方案,遴选校外实践基地,与学生共同商定和实施。例如,可以结合当地改革发展成就,就近取材,依托学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地方规划馆和博物馆、考察智能制造等先进企业或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这种实践活动可以实现与“中国梦”教育有机融合,帮助大学生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就的内在动因,让他们徜徉在新鲜的教学环境中,激发学习兴趣和认知体验。

另外,思政课教师还可以依托学校革命文化实践基地组织大学生参观附近的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接受革命文化的熏陶,体会红色政权来之不易,继而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中国梦”教育的校外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发挥班干作用,教师参与和指导。

2.2 立足校内文化资源感悟“中国梦”

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可以在校内近距离利用身边的文化资源加以开展。这种实践教学形式简便易行、运行成本低。教师可以根据现实需要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参观校史馆等;邀请杰出校友回母校为学弟学妹讲自己的励志故事;组织学生到学校报告演播厅观看爱国主义电影等,通过丰富多彩地校内实践激发学生爱国、爱校、爱岗敬业的感情,引导他们把个人理想和“中国梦”有机统一起来。

思政课教师还可以发挥大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与校团委、学生会共同组织“青春论坛”活动,开展“中国梦,我的梦”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讨论主题。此项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增强使命担当意识,促使他们认识到青春梦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制定人生规划,明确实现路径,增强对“奋斗才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的理念认同。

邀请道德模范、英模大师进校园作专题报告也是一种很好的校内实践教学形式,通过先进人物事迹,使大学生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传承道德模范和英模大师精神。校内实践的成本低、时间活、效果好,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2.3 结合课堂实践学习“中国梦”

探索将“中国梦”教育融入课堂实践,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体会“中国梦”思想。以“概论”课为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知识主题集中出现在2018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概论”教材的第九章第一节。新修订的教材设置专门章节开展“中国梦”教学,对于提升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论认知和情感认同具有积极价值,但也存在一个具体问题,就是作为宏观层面的“国家梦”与作为微观层面的“个人梦”之间的链接不够。如果教师仅仅拘泥于教材体系就会影响到教学的实效性。因而,教师在本章节的讲授上需要贴近学生实际拓展关于大学生“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关系、“个人梦”实现的路径等内容。

课堂实践教学可以紧密联系“中国梦”教学内容、大学生思想实际,开展“‘你的梦想是什么’采访视频播放”、“讲好身边的励志故事”、“‘中国梦,我的梦’演讲比赛”、“‘2050我们再相聚’小品展演”、“学唱以梦想为主题的歌曲”等短小精悍的实践教学活动,突出“中国梦”教学主题,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课堂实践活动具有易组织、高频率、短小精悍、形式灵活等突出优点,有助于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促进课堂气氛活跃,有效摆脱教师一言堂、学生“一边倒”教与学两张皮的窘境。

2.4 利用网络实践深化“中国梦”

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优势,如微信群、QQ群等,在互联网交互平台中实现双向教学互动,把教学时空拓展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大学生及时推送励志文章和电子资源,如《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电子书、《恰同学少年》影视剧等。师生在这些交互平台上可以实现及时互动,交流体会,分享经验,从而帮助大学生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增强其使命担当,学立鸿鹄志,争做奋斗者。

零零后大学生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接受新生事物快,对便捷、交互、实时、平等、开放的新媒体普遍兴趣强烈,广泛参与其中。高校一定要加强互联网思政工作的引导、运用和控制,网络实践具有自身优势,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实践以深化“中国梦”教育。师生可以通过网络实践随时随地开展交流,参与面广、实践成本低、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性容易得到体现。教师可以及时推送丰富的思政内容,如时政视频或文章资料,并有针对性的开展互动交流,与学生一起话人生、话理想、分享对社会热点和思潮的看法。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实践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热点话题或社会问题,与思政教师、同学们开展对话讨论。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交自己的实践作业,教师予以考核认定,并将优秀的作品推荐到校园媒体上展示发表。利用网络实践深化“中国梦”教育摆脱了时空的限制,可以实现全天候的开展,贴近学生,贴近社会实际,既能有效利用手机,又能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是一种深受当代大学生喜欢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

3 结语

3.1 增强师生理念认同

教学是一个需要师生互动的过程,枯燥的理论说教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效果不彰,缺乏学生主体性的参与和配合,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融入“中国梦”教育是一种有益地探索,这种探索还有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摆脱教材体系的束缚,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统一起来,有效实施教学过程,使思政课教学显得有情有义、有滋有味。

3.2 纳入教学计划予以实施

高校要统筹谋划和支持思政课实践教学,安排好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完善管理制度和实践方案,围绕“三全育人”的理念实施全流程管理。教师要以“中国梦”教育为主题,实现主题聚焦,在“中国梦”主题统领下实现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形式的融合,在校外实践、校内实践、课堂实践和网络实践等活动中渗透“中国梦”教育。教师对具体实践教学方案要根据课程内容、重难点,结合时事热点进行设计规划,确定实践形式、实践目标、具体过程、成果展示、安全预案等。课程教研室可以利用集体备课会优化具体实施方案,努力使实践教学的各环节都有明确规范。

3.3 提供经费保障

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想对大学生实现全覆盖,所需经费颇大,仅仅依靠学校所拨付的生均思政专项经费远远不够,还需要多渠道筹措活动经费。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个人也可以承担一定比例、力所能及的活动费用。为了更好推动“中国梦”教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我们可以采取学校出一点,学生负担一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减免一点的多元化筹措经费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共同体,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在实处。

猜你喜欢

中国梦思政大学生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