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板蓝根的临床应用及其量效探究

2022-11-21卫若楠赵林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凉血板蓝根二者

马 旭,卫若楠,赵林华

(1.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 730000;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毯蓝 (IsatisindigoticaFort.)的干燥根。本品主要含核苷类、木脂素类、蒽醌类、β-谷甾醇、氨基酸类化合物等[1]。板蓝根性苦,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本文通过对运用板蓝根的经典名方以及古今医家临证经验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板蓝根临床常用剂量、配伍以及量效关系,以期对板蓝根的临床运用提供一些借鉴。

1 经典名方用量与配伍

古代医家常用板蓝根配伍不同中药治疗大头瘟、伤寒大热、下痢脓血等疾病。如普济消毒饮(金《东垣试效方》),板蓝根(一钱约3.72 g)清热解毒凉血,配伍连翘,清热凉血,散结消肿,主治大头瘟。如败毒汤(清《外科全生集》),板蓝根(一两约30 g)清热凉血,配伍连翘,清热解毒凉血,用量比例为1:1。主治疔疮走黄、火毒内陷之证。如不灰木散方(宋《圣济总录》),板蓝根(一两约41.4 g)清热以凉血,配伍滑石,清热凉血,利尿生津。主治伤寒大热,烦躁闷乱之证。如贯众丸(宋《圣济总录》),板蓝根(半两约20.5 g,每服板蓝根约0.04两,折合成现代剂量约1.63 g)清热凉血,配伍黄连,凉血止痢。主治下痢脓血之证。如备急救生丸方(干姜(炮) 甘草(炙) 黄药子 板蓝根(各四两) 犀角(镑一两)上五味,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热汤化服、立效)(宋《圣济总录》),板蓝根(四两约165.6 g,每服板蓝根约0.03钱,折合成现代约0.12 g)味苦性寒,清热解毒凉血,配伍犀角,清血分热,镇静安神。主治中热垂死之证。如败毒汤方(紫草、板蓝根各半两,上二味,研钵捣碎后过筛,每服一钱匕,水八分,煎至五分,把药渣过滤掉,分2次进行温服)(宋《圣济总录》),板蓝根(半两约20.2 g,每服板蓝根约0.5钱匕,折合成现代剂量约2.5 g)清热凉血,配伍紫草,解毒凉血消斑。主治小儿斑疮毒气不快之证。

2 名老中医板蓝根用量及配伍经验

2.1 赵炳南

赵炳南认为,丹毒血分有伏火是内在原因,而火毒温热为其外因条件,多由于皮肤黏膜破损,邪毒趁机入侵而诱发,内有血热、外受毒热,内外合邪,两热相搏,故发病。在治疗上,急性期以清热解毒为主,凉血为辅,慢性期应加用一些活血透托的药物,以透邪为主,防止再发。常用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配伍紫草根、白芷、天花粉以增强解毒凉血化瘀之力,以防宿疾再发,板蓝根多用15 g;赵炳南认为,痈的发病多是由于患者烟酒辛辣久食不忌口,同时,外感毒热,导致毒邪内侵,毒热壅盛,内入营血,而引发痈。治疗上急性期以清热解毒,凉血清营为主,中病即止,急性期退后,于清解余毒之中,佐以补养之品,以养阴益气,扶正祛邪。常用板蓝根清营凉血解毒,配伍西洋参、黄芪养阴益气,扶正祛邪,板蓝根多用12 g[2]。

2.2 李昌源

李昌源认为,臌胀是由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遂致脉络壅塞,而肝木乘脾,致脾脏功能受损,运化失职遂致水湿停聚,再就是肾脏之气化功能受损,不能蒸化水液而使水湿停滞,故肝气郁滞,血脉瘀阻,水湿内停,是形成臌胀的三个重要病理变化,在治疗上根据《素问·标本病传论》“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的原则,提出补脾益肾以固其本,养血疏肝以通其脉络,攻补兼施以损其有余而补其不足的方法。常用板蓝根凉血,三七活血化瘀,二者配伍具有凉血活血,解毒化瘀之效,其中板蓝根常用20 g[3]。

2.3 焦树德

焦树德认为,大头瘟是由于感受风温时毒,入侵肺胃而发病,以头面红肿或咽喉肿痛为特征的疾病,治疗上应清热、凉血、解毒。常用板蓝根利咽喉,配伍大青叶以凉血、解毒、利咽,其中板蓝根常用9 ~ 12 g[4]。

2.4 冯克锦

冯克锦认为,乙型肝炎是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所致,中医则主要责之于湿毒,并且不管乙型肝炎的病理如何变化,总不离湿。《素问·评热论》中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没有内虚,邪气不能独伤人。慢性乙型肝炎经历了较长的病程,判定其正虚的存在,符合前人“病久必虚”的理论,同时符合“病久必瘀”的理论。在治疗上一般分为三期:早期以邪气为主,当祛邪为主、扶正为辅,治以清热祛湿解毒,佐以活血化痰健脾;中期邪正势均力敌,应攻补兼施,既要清热祛湿解毒,又要化痰健脾,并佐以活血;后期邪气渐去,以正虚为主,应当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治以补肝益肾、健脾益气,佐以祛湿解毒、活血、化痰。常用板蓝根清热解毒,配伍陈皮、丹参、泽泻健脾活血利湿,其中板蓝根多用15 g[5]。

2.5 熊晓刚

熊晓刚提出,银屑病多由素体血热蕴毒,复感外邪,搏结肌肤而成,若病程日久,蕴毒深遏肌腠,难解难散而发为顽疾,认为本病的病机多是湿毒入络,久滞化瘀,在治疗上宜除湿解毒,化瘀通络。常用板蓝根解毒凉血,全蝎化瘀通络,二者配伍清热利湿,通络解毒,其中板蓝根多用30g;熊晓刚提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因湿热毒邪灼伤阴血,气滞血瘀而成,在后期多是气血两虚,血脉瘀滞,余毒未尽,治宜益气养血,通络止痛,清解余毒。常用板蓝根清解余毒,蜈蚣化瘀通络,合用共奏解毒通络,化瘀止痛之功,其中板蓝根多用15 g[6]。

2.6 周信有

周信有认为,各种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和病理之共性不外乎是湿热、虚、瘀为主,而湿热夹毒,邪毒留恋,是各种病毒性肝炎致病的主要病因,而正气虚损,免疫功能紊乱低下是发病的重要病机,肝失条达,气滞血瘀又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由此构成各种慢性肝炎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的病理特点。因此,周信有提出,采取解毒化湿、补虚、祛瘀三法合用的治疗原则,通治各种慢性肝炎。方用舒肝消积丸(柴胡9 g,茵陈20 g,板蓝根30 g,当归9 g,丹参20 g,莪术9 g,党参9 g,炒白术9 g,黄芪20 g,女贞子20 g,五味子15 g,茯苓9 g)以治之。方中板蓝根清热解毒,茵陈清利湿热,丹参活血化瘀,共奏解毒化瘀利湿之效,其中板蓝根多用30 g[7]。

3 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用量与配伍

3.1 王雪峰

王雪峰提出,风热感冒是由风热犯表,热于肌腠,卫表失和所致,治疗上重在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利咽止咳,用板蓝根清热解毒,金银花疏散风热,合用共奏解毒利咽止咳之效,其中板蓝根多用0.2 ~ 40 g[8]。

3.2 池晓玲

池晓玲认为,慢性乙型肝炎乃因湿热疫毒之邪入侵人体,蕴结中焦,胶结不散,兼以情志不舒、饮食不节、劳倦内伤等所致,而祛邪在治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因其先有正虚之体,邪毒易入侵,故扶正祛邪应贯穿于治疗全过程,贺普丁对乙型肝炎病毒有快速且有效的抑制,对减少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改变、延缓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乙肝具有明显优势,常用板蓝根清热解毒,薏苡仁利水渗湿,丹参活血化瘀,合用共奏解毒化瘀去湿之效,其中板蓝根常用15 g[9]。

3.3 李敏

李敏认为,急慢性咽炎是由肺道不利,气道失畅所致,治疗上应清热解毒,宣肺利咽,常用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合用共奏解毒利咽开音之效,从而更好的保护咽喉和气道黏膜,板蓝根常用9~15 g[10]。

3.4 陈卫平

陈卫平提出,黄疸多是由于湿阻中焦,脾胃功能失常,影响肝胆的疏泄,以致胆汁不循常道,溢于肌肤所致,其治疗应清热化湿,通利腑气,常用板蓝根清热解毒,茯苓淡渗利湿,大黄通利腑气,合用共奏解毒利湿,通腑泻浊之效,其中板蓝根常用24 g[11]。

4 现代医者用量与配伍

4.1 配伍灵芝

刘烨[12]常用板蓝根配伍灵芝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板蓝根清热解毒,灵芝益气健脾,二者配伍,清热解毒以治标,益气健脾以固本,板蓝根多用15~20 g,灵芝常用9 g。

4.2 配伍露蜂房

熊晓刚[13]常用板蓝根配伍露蜂房治疗皮肤科疾病,如银屑病、结节性红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板蓝根解毒利湿,露蜂房虫善行之性入络以解毒,直捣病所,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利湿,通络散结之功,板蓝根常用15~30 g,露蜂房常用10 g。

4.3 配伍紫草

周晔[14]用板蓝根配伍紫草外洗治疗尖锐湿疣。板蓝根清热解毒,紫草清热凉血,解毒透疹,二者配伍解毒凉血,消炎杀菌,板蓝根用量为30 g,紫草用量15 g。

4.4 配伍败酱草

李宾玲等[15]自拟皂甲汤(皂角刺、甲珠、苍术、地骨皮、黄芩、白鲜皮、土茯苓、金钱草、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知母、板蓝根、金银花、鱼腥草、败酱草)内服治疗尖锐湿疣,其中板蓝根清热解毒,败酱草解毒排脓,二者配伍增强清热解毒之力,其中板蓝根用量45 g,败酱草用量15 g。

4.5 配伍滑石

肖袁柳[16]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湿热证,以清热解毒利尿为主要方法。常用板蓝根清热解毒,滑石通利小便,二者配伍清热解毒,利湿祛邪,其中板蓝根常用量为15 g,滑石用量为10 g。

4.6 配伍茵陈

陈宝贵[17]治疗湿热黄疸,多用板蓝根清热解毒,茵陈清热利湿,二者配伍共奏清热利湿退黄之效,板蓝根常用量为30 g,茵陈常用量为30 g。王匡君等[18]用于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常用板蓝根解毒泻火,用茵陈清利湿热,二者配伍,达到清热利湿泻火解毒的效果,其中板蓝根常用量为30 g,茵陈常用量为15 g。

4.7 配伍生石膏

李振华[19]用板蓝根配伍生石膏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板蓝根清热解毒,生石膏辛凉清热,二者配伍清热之力加大,尤善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气分证,板蓝根用量为9 g,生石膏常用量为12~ 24 g。

4.8 配伍金银花

戴因梅[20]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发热疼痛,其中板蓝根清热解毒,金银花消炎退肿,二药配伍则清热解毒之力增强,以消炎退肿止痛,其中板蓝根用量为30 g,金银花用量为10 g。

4.9 配伍生地黄

贺芳等[21]用于治疗血热型银屑病,常用板蓝根清热,生地黄养阴生津、清热凉血,二者配伍,可达到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效果,其中板蓝根常用剂量为30 g,生地黄用量为15 g;关于治疗湿热蕴毒型带状疱疹,常用生薏苡仁清热化湿,板蓝根清热解毒,二者配伍,可提高清热利湿解毒之力,其中生薏苡仁常用量为30 g,板蓝根常用量为30 g。

5 总结与分析

综合历代经典方剂及现代各名家经验,总结出汤剂中临床板蓝根用量范围为0.2~45 g,常用剂量为9~30 g,丸剂中板蓝根的临床用量为0.12~1.63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选择板蓝根最佳用量与配伍。如板蓝根清热解毒化湿、凉血利咽、消炎杀菌、补虚祛瘀治疗肺系疾病、皮肤科疾病、肝胆疾病等,常配伍连翘、黄连、川芎、紫草根等,用量多在0.2~45 g;板蓝根凉血止痢、清热除烦、利咽开音治疗下痢脓血、伤寒大热、烦躁闷乱、咽喉肿痛等,常配伍滑石、黄连、白僵蚕等,用量多在0.6~41.4 g;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消炎退肿止痛治疗流行腮腺炎、大头瘟、疔疮走黄、火毒内陷等,常配伍金银花、连翘,用量多在3.72~30 g。

通过现代药理证实,板蓝根具有抗病毒、解热镇痛、抗炎、保肝降酶、增强免疫等药理作用[22]。临床运用板蓝根安全剂量范围较广,常用汤剂为9~30 g,未见明显毒副作用,但本品在使用过程中仍应注意其不适用人群(凡脾胃虚寒、易腹泻,以及阳虚患者忌用,孕妇慎用)。临床运用本品时应当综合多方面考虑,根据患者疾病的具体证型、症状,选取最佳剂量及配伍药物,以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凉血板蓝根二者
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为主中药治疗活动期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摇曳
白茅根煮藕 治牙龈出血
板蓝根哪能当饮料喝
为什么苦瓜是苦的
板蓝根不是“万能神药”
槐树
Units 13—14词语辨析
译经
关于板蓝根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