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疫经方三仁汤证治规律浅析

2022-11-21陈晶晶张文风张茂云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医家西药患者

陈晶晶,张文风,张茂云,魏 岩,赵 丹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三仁汤为治疫名方,源自清代《温病条辨》,由吴鞠通创立,原文曰:“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三仁汤历经几百年仍被众多医家所重视,在时行疫病新冠肺炎的防治中也发挥了中医显著的抗疫功效。本着异病同治的中医辨证思维,以三仁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在临床中被广泛用于治疗内、外、妇、儿及杂病,本文就该方的古今演变进行纵向回顾与剖析,以期为临床运用提供借鉴作用。

1 方药简述

三仁汤由杏仁、白蔻仁、滑石、竹叶、生薏苡仁、通草、厚朴、半夏组成,服用时以甘澜水煮之。原方杏仁轻开上闸之肺气;白蔻仁能够调中畅气以使湿去;薏苡仁甘渗清热,以使小便利。三药合为君药。竹叶、滑石以及通草能够轻渗清热以胜湿;半夏及厚朴味辛且温,能够除湿消满,行气运脾。上述药物共同使用则气畅而热清湿去。三仁汤在《温病条辨》中用量为:杏仁(五钱) 飞滑石(六钱) 白通草(二钱) 白蔻仁(二钱) 竹叶(二钱) 厚朴(二钱)生薏仁(六钱) 半夏(五钱)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医家对《温病条辨》中药味剂量与现代度量衡的折算意见不一,未达成一致,但是依据较客观真实的丘光明等[1]的研究结果,1两为37.3 g来推算,三仁汤常用剂量大致为杏仁18.65 g,白蔻仁7.46 g,滑石22.38 g,竹叶7.46 g,厚朴7.46 g,通草7.46 g,生薏苡仁22.38 g,半夏 18.65 g,总量为108.17 g,以甘澜水1 600 mL煎煮600 mL,日3次口服,每次服用 200 mL。从用法用量可见,三仁汤从药量到煎煮用甘澜水的用量,以及药物浓度,每次服用剂量都有严格标准。

2 方证源流

2.1 方证沿用

根据原文所载,三仁汤的主要适用范围为湿温、湿痉。浏览相关文献,历代医家多按此使用。在《中华医典(Version 5.0)》所有书籍的正文中搜索“三仁汤”,共获72条结果,经过梳理,诸多清代至民国的医籍如《医方絜度》《辨舌指南 》《诊验医方歌括》《增订通俗伤寒论》《医宗己任编》《医学摘粹》《医学入门》《杂病源流犀烛》《重订广温热论》《温病指南 》《丛桂草堂医案》《疡医大全》《疡科心得集》《吴鞠通医案》《张聿青医案》《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存粹医话》《医学课儿策》《时病论》《慎五堂治验录》《中西温热串解》《温热论笺正》《伏邪新书》《重订温热经解 》等 24 部医学著作中收载了三仁汤,其适应证大多以经典方证作为其应用指归,有的以原文形式体现,有的字词稍有不同,但原意无变化。相关的文献虽未尽览无余,但可以反映出总体情况。

2.2 方证扩充

2.2.1 补充适应证 1)增脉象之兼证。脉迟缓,《重订温热经解》:“暑温舌白,啬啬恶寒,翕翕发热,淅淅汗出,脉迟缓者,三仁汤主之。”脉细而濡。《温病辨症》:“有湿温,脉细而濡,……吴鞠通化裁叶氏法,立三仁汤最妥。”脉浮虚者。《医学摘粹》:“如湿温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或渴,午后身热,脉浮虚者,以三仁汤主之。”2)增舌象之兼证。舌苔白而底绛。《辨舌指南 》:“舌苔白而底绛,湿遏热伏也,须防变干,宜辛淡轻清泄湿透热,如三仁汤以蔻皮易蔻仁,稍佐滑石、淡竹叶、芦根之类以清化之。”舌苔白腻不燥、白苔厚如积粉。《增订通俗伤寒论》:“若舌苔白腻不燥……宜加减正气散、三仁汤之类……。白苔厚如积粉,四边舌肉紫绛,乃湿土郁蒸之温邪发为温疫,仿达原饮、三仁汤加减,透邪以防传陷。”舌水黄而滑。《温病辨症》:有湿温,(与伏暑来源同,唯其人素偏于湿,又受湿,多于暑,名曰湿温。必身重疼痛,舌白不渴,或水黄而滑……,吴鞠通化裁叶氏法,立三仁汤最妥”。

2.2.2 其他兼症描述 1)腹胀、微咳等。《伏邪新书》:“湿邪伏于两太阴者寒热往来如疟,又似虚痨午后热甚绵绵不已或微咳或不咳口淡舌白滑,苔薄,胸闷,饮入辄胀食不消腹胀或自利溏泻,小便不爽,脉右关寸缓,藿香正气丸主之,六君子丸亦主之,三仁汤亦可选用”。2)胸腹满。《医宗己任编》:“有一种头痛妄言。两胫逆冷。胸腹满。多汗。其人常伤于湿。因而中暑。名曰湿温。其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治在太阴。不可发汗。……近代温病条辨之三仁汤。法极精妙。盖专究三焦立法。较白虎苍术六经法。更胜一筹矣”。3)口渴。《医学摘粹》:“湿温头痛恶寒侵,午后周身热不禁,舌白体疼兼口渴,浮虚脉象细推寻。三仁汤。”

笔者认为,历代医家补充以上兼症的原因首先是引经据典。如《黄帝内经·灵枢·决气篇》云:“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薛氏在《湿热病篇》云:“阳明为水谷之海,太阴为湿土之脏,故多由阳明太阴受病”“湿热乃阳明太阴同病也”。外感或内伤之湿热邪气,均可伤及肺,使肺气受损,导致微咳等症状。其次是后世医家在临床运用三仁汤时因证施治,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有秦伯未曰:“三仁汤为湿温证的通用方,用杏仁辛宣肺气以开其上,白豆蔻、厚朴、半夏苦辛温通以降其中,薏苡仁、通草、滑石淡渗湿热以利其下,虽然三焦兼顾,其实偏重中焦。”其认为该方主要用于治疗中焦。刘渡舟先生认为,吴氏“三仁汤”以麻杏苡甘汤为基石,由其化裁而成。后来又创立了三焦辨证脉络,三焦主管水道主决渎,控制津液输布。

2.3 拓展应用

除了按照经典方证来应用,后世医家将三仁汤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扩大。1)夹食伤寒。《增订通俗伤寒论》:“头痛身热,恶寒无汗,胸痞恶心,嗳腐吞酸,甚或呕吐泄泻,或脘闷腹痛,剧则昏厥不语。舌苔白厚,或兼淡黄,或兼灰腻。因于湿温者,三仁汤加保和丸”。2)痰饮。《吴鞠通医案》:“汪室女 伏暑夹痰饮,与三仁汤重加半夏、广皮,屡效而热不退。痰不除,右脉微结,中有块痰,堵塞隧道。因延郏芷谷兄针中泉穴,紫血出后,继咳老痰二口。以后用药无不见效,半月后伏暑痰饮皆愈矣”。3)疫疟。《重订通俗伤寒论》:“处方撮要疫邪初发,宜藿香正气散;兼湿热者,宜甘露消毒丹;神昏闷乱者,宜清芬辟疫汤;湿重郁闷者,宜开郁通络饮;兼湿温者,宜三仁汤”。4)隐疹。《张聿青医案张(左)》:“湿温旬日,烦热无汗,赤疹隐约不透,胸次窒闷异常,……三仁汤去滑石川朴竹叶,加豆豉橘红郁金枳壳桔梗菖蒲佛手”。5)伏暑。《全国名医验案类编》:“袁桂生(住镇江京口)病者金峙生令堂,年近五旬,住本镇。病名 伏暑。原因 夏令叠受暑气,为湿所遏,伏而不发,至深秋感受燥气而发病。证候 发热身痛,溲热胸闷。诊断 脉滑、舌苔白腻,此暑为湿遏蕴伏不能外达之症也。疗法开湿透热,以三仁汤加味”。6)风毒白喉。《全国名医验案类编》:“状无寒热,间亦有寒热者,必在午后,而热不扬、寒不甚,白腐处带黄明色,必黏沫满喉,舌质红,舌苔厚腻黄滑,重者口喷秽气。治宜化湿清热,如三仁汤之属”。7)湿热疼痛。《中医辞典》:“头痛病证之一。见《兰室秘藏》卷中。由湿热熏蒸,上蒙清窍所致。症见头痛且重,心烦身重,肢节疼痛,或面目、四肢浮肿,舌苔黄腻,脉濡数等。治宜清热化湿。可用清空膏,或三仁汤加减。”可见吴鞠通之后医家使用三仁汤治疗疾病病机多为湿热之邪所致。

3 现代应用

三仁汤在临床中被众多现代医家所应用。笔者以“三仁汤”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查阅,至2021年止获得了共计1 090篇的相关文献。为了不失去经方的内涵,只纳入三仁汤中药物变动不超过3味的文献作为参考,总结如下。

3.1 临床应用

3.1.1 呼吸系统疾病 1)支气管肺炎。刘玉萍等[2]用三仁汤对52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灌肠,以西药治疗组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三仁汤能够降低患儿的相关炎性因子指标,说明三仁汤治疗支气管肺炎临床上疗效明显。2)支气管炎。郝小萍[3]以三仁汤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观察其服药后21天呼吸音、X线变化以及咳嗽情况,结果显示,其针对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痊愈率可达90%以上,对于慢性者的治疗痊愈率达到70%以上,2组总的有效率可达到100.0%。3)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黄晖等[4]对60例慢阻肺患者进行研究,治疗组用西药联合三仁汤加味进行干预,实验结论,三仁汤组和用西药治疗的组别比较,肺功能有了明显的好转。4)咳嗽。有研究者[5]观察湿热型咳嗽患者,以三仁汤合并孟鲁斯特钠治疗作为观察组,口服4周后得出结论,三仁汤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同时可以减少小气道病变率,使其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3.1.2 胃肠疾病 1)消化不良。王仲征等[6]运用三仁汤加减治疗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和单纯用西药治疗的组别相比,三仁汤加减治疗组症状评分降低,同时与胃功能相关的指标均明显好转;邵平[7]对60余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观察,枸橼酸莫沙比利片进行干预对照作为观察组,另一组加用三仁汤加减进行干预,口服4周后,发现三仁汤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2)糜烂性胃炎。吴明芳等[8]使用三仁汤治疗糜烂性胃炎,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三仁汤组能明显提高有效率。3)幽门螺杆菌(Hp)感染。洪海洲等[9]对135名Hp感染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四联方案,治疗组在四联基础上合用三仁汤加味,结果表明,联合用药比单纯四联用药组根除率疗效显著。4)小儿厌食症。张肖瑾等[10]选取小儿厌食症患儿63例,结果表明,三仁汤加味与单纯用西药治疗相比效果显著。

3.1.3 眼科疾病 1)胞睑疾病。徐亚玲等[11]以三仁汤加减联合西药滴眼液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68例,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显著,在之后的随访期内,三仁汤联合治疗明显降低了复发率。孙瑞琴等[12]用三仁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睑缘炎30例,与单独用西药治疗相比,三仁汤组明显缩短了治愈天数,同时显著降低了复发率。2)白睛疾病。如结膜炎、干眼症,三仁汤疗效显著。陈乃杨等[13]观察春季结膜炎66例,以三仁汤及西药滴眼液同时干预,三仁汤治疗组疗效显著。3)黑睛疾病。杨剑锋等[14]以三仁汤加减协同干扰素滴眼液等干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治疗效果显著,2年后随访再发频率降低。万琦等[15]观察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试验后发现,用三仁汤组较单纯用西药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显著降低复发率,同时提高患者的被治愈速度。4)瞳神疾病。樊奕秋等[16]取三仁汤清热利湿、宣畅气机的功效对视网膜以及脉络膜病变的患者进行用药干预,总有效率为91.3%,疗效显著。

3.1.4 传染性疾病 1)伤寒。屠德敬等[17]用药物干预80例伤寒患者,结果表明,联合三仁汤组与单独用西药治疗相比,退热及平均住院时间缩短,证候得到改善。2)病毒性腮腺炎。葛爱华[18]用三仁汤联合白虎汤等治疗病毒性腮腺炎,患者服药24 h后头痛好转,再服三仁汤其病乃愈。3)流行性出血热。姜树坤等[19]以三仁汤治疗1例流行性出血热处于少尿期的病人,尿量每日 100 mL,服药后1小时,患者小便利,尿量大约350 mL,继续予以两剂后,尿量可加至每日1 800 mL。4)病毒性脑炎。段玉环[20]治疗13岁病毒性脑炎,给予三仁汤进行对症治疗,服用6剂后患者发热、剧烈头痛以及恶心呕吐症状好转。

4 结语

三仁汤方源自《温病条辨》,吴氏受《临证指南医案》启发所创立,主治湿温初起与湿痉,后世医家扩大其适用范围,病机核心概况为“湿热内蕴,湿重于热”。该方清热祛湿,宣畅气机,近现代医家将其用于各科疾病,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思想,且治疗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医家西药患者
王振义 放弃专利为患者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恐高患者
小青龙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4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8例——附西药治疗52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