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小学科学深度学习“场”,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2022-11-20福建省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尤金田

亚太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建构深度

福建省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尤金田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科学教育是当前时代必不可少的课程教育,从小抓学生的科学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科学通过将学生放置在一个深度学习“场”建构的模式中,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通过深度学习之后对小学科学有更深刻的个人理解与实践能力,因此科学教师要通过为学生建构一个深度学习“场”的科学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刚开始接受教育起就有一个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的铺垫。

一、小学科学深度学习“场”建构现状分析

目前,小学对于学生的科学课堂重视程度不够高,对学生的科学深度学习更没有足够的认知。21世纪新课程背景下的科学教育应该引起我们的重点关注,学生是未来科学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人才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以后的科学发展走向与创新。我们通过对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逐步培养,通过深度学习“场”的建构,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学习理念,使得科学知识得到正确而广泛的传播。教育科学出版社将小学生应该获得的科学知识进行了系统而精确的编排,帮助学生得到了解正确的科学知识的渠道,从源头起就为学生深度学习科学做好充分准备,为后续学生探究科学知识做好前锋。根据社会对小学科学学习的重视程度,为学生搭建一个深度学习的学习“场”,让小学生不仅可以在学校教育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可以在广义的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将所学科学知识进行思考后的普及以及充分的实践应用。小学生甚至可以将一些科学文化知识普及到家中对科学文化了解不充分的老人中,实现更为全面的科学素质的普及,让这种科学深度学习“场”面向全体社会,积极推动科学文化知识的车轮运转。

目前,教师在安排小学科学的指导上还不够仔细,对于知识的普及还不够深层次。由于小学生的认知限制,教师是不能渗透过多,因为学生还无法接受那么多知识,无法消化,理解不透彻,运用不够自如。相反,如果教师渗透过多的话会让学生感觉到压力很大,让学习变得更加无趣,这样的学习状态是不良好的。这意味着教师在为学生渗透知识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分寸,尽量多加入一些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但不要放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学习。

二、建构小学科学探究“场”,促进主动探究

在小学生深度学习“场”建构科学学习背景下,学生实践的过程充满着学生更多的主动性,而非教师强制性地灌输科学知识。根据课标和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小学科学概念编排,编排更多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激活探究氛围,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一)确立正确的科学教育目标

一个正确的科学教学目标的设置应可以保证课程的有效逐步推进,小学生应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拥有自己的主体意识,而非教师的意志决定的教学灌输方法。如今,许多小学生拥有自己的想法,对很多刚刚接触的新鲜事物可以拥有自己的看法,而且小学生正是处于一个对万事万物都充满着旺盛求知欲的年龄段,对于科学文化知识的摄入有极大的渴望,这是对学生构建一个关于小学科学的深度学习“场”的最好时机。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而言,这时候的学习“场”搭建顺应了他们的发展阶段,而非不合时宜的“拔苗助长”。我们所要为小学生设立的教学目标不是奥数级别的小学科学教学任务,这种难度的教学目标既不现实也不会在我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小学科学的教育工作人员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种区别于成人的差异性,让我们基于已经获得的文化知识储备有更广博的思考——换位思考。我们通过换位思考会充分地考虑小学生的认知阶段性与不平衡性,从而设立更适合全体小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目标。对于小学科学教育,我们从来不是意在“专门”提拔智力高的学生,这种片面的想法是错误的,没有将学生看作是发展过程当中的人,更无法从长远的角度看出学生将来发展的巨大潜能性。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使学生的发展有一个积极健康的成果,要学会对学生进行包容。例如,在教育科学出版社的实验“盐和糖的溶解”当中,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设置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目标——了解颗粒大小与溶解速度的关系,让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研究。我们所要的小学科学的深度学习“场”是面向全体学生,绝不是部分的存在情况,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真正的科学教育目标,让小学生对应知的科学文化进行学习、思考以及应用是我们的目标。

(二)小学科学的深度学习“场”的实验

我们应为小学生设置充满安全性的探究科学实验,通过让学生实地感受与上手操作可以对科学的广博性与神秘性有更充分的认识。小学生对于教师讲授的书本知识更倾向于自己亲身见证以及动手完成科学实验,这会让他们获得更大的科学文化知识点的实景化的操作成就感。小学生对这种深度学习“场”中的实验会投入比成人更加专注的凝聚力,这是与成人之间差异的良性一面,这份他们独属的专注会使得小学生对原本乏味的科学原理有更强的探知欲,这份探知欲显示出科学实验的重要性。我们在选择科学实验时要考虑学生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所要传达给学生的科学理念应是符合现阶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师在进行实验时也应注意到这一点,注意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安全意识与实验的准确把握程度,我们力求在实验中为小学生带来全新的实验体验,确保实验的安全性与可重复性。安全性是为了学生操作实验的保障,可重复性是为了保证学校的财政投入,使得学生在面对不熟练的实验时可以有多次机会去进行正确实验的操作。在小学科学的实验深度学习“场”中,我们将让学生以仔细观察教师的操作为前提,以实际正确理论为依据进行有效的实验。例如,在课堂实验“空气有质量吗?”中,教育科学出版社教材要先设置天平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根据载物放置在天平的称量对比进行实验,最精确科学地进行实验。小学科学的实验的信念始终是相信科学实践,它与权威和迷信无关,我们的这种信念将为学生带来积极正向的影响,为学生以后的健康成长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小学生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可以直接获取在实验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与经验,这种深度学习“场”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沉浸式的学习场景构建模式,对学生有较好的科学实践帮助。

三、重视科学实践反馈“场”,促进深度学习

我们应当将小学生的实践反馈作为我们评价实验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每个学生对于科学教学的理解程度大不相同,我们收集深度学习“场”的实践反馈时应该首先对有着普遍意义的实践反馈做出回应,但是也不要忽略个别存在差异的实践反馈,对其进行缜密的调研才可以让我们的深度学习“场”变得更加有可执行性与意义。每一份反馈反映的都是我们在设计科学实验时的思虑不周,我们将其通过反馈进行更为准确的科学知识传播。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打开一条收集反馈的通道,让小学科学教师与学生及时反馈,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将小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进行更为深度的挖掘,让学生的科学知识与能力进行更为深层次和广延的拓展,这种19世纪中叶的教学理念让小学生在进行小学科学的学习中通过个人的能力与整个所处的大环境之间进行一个网络的建构,我们也将会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加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科学认知的科学理论与实验场地域。例如,在教育科学出版社设置的实验“养护凤仙花”当中,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的养护并做好花的成长日记,定期进行养护交流。小学生通过正确的科学理论知识学习与操作获得更丰富的科学文化体会与涵养,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的身心发展走向,让小学生对于最基础的科学知识进行更有理解性的掌握,让每个小学生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未来对社会风气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拒绝迷信,相信更有科学依据的科学已逐渐成为社会风气发展的正确走向。在科学中不惧权威,相信以理性科学实验得出的科学理论将是小学生在进行科学学习“场”域的主基调。我们将适应学生的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与不平衡性,为学生学习小学科学建构一个完整的深度学习“场”体验。

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的时候,要以点评和内容渗透为主,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学习,也更容易帮助学生消化教学的科学内容。点评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根据学生所反馈的数据提出更重要也更具有优势的教学方法。深度学习意味着学生需要根据一个基础的内容横向展开具体的走势,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丰富。从小向学生渗透科学知识,有利于培养他们具备科学的意识,让唯物主义的思想观念在小学生意识中不断发展,为他们日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意识帮助,也有利于他们正确“三观”发展。

四、深度学习的好处

在小学科学的知识渗透上,之所以选择深度学习,目的是开拓教学的内容宽度与跨度。对于内容宽度上,从浅层的含义上升到深度的内容发展,深度学习的知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内容的精彩,学习的内容对于他们正确“三观”形成有很大的作用。正确的“三观”需要借助知识的铺设,纵观整个人类的发展史,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政治经济的发展,这会让大家感受到文化带动了其他方面发展。小学科学知识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感受知识科学的重要性,从科学的角度去观察事情,明白事情的发展动态总是要经历科学的规律,科学铺垫有助于整体的发展。

学习科学知识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平时大家对事物的认知可能是经过自己实践得来的直接经验,也可能是从他人得来的间接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学生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效果。深度学习可以增长他们的见识,主要是因为学生经过一些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结合,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会有着不一样的认识,当他们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会按照科学的标准去实行,完成最后的行为规范。此外,深度学习科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的思维,随着年龄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会继续提升与完善。科学知识都是经过前人的不断验证而得出的结论,这些都体现着科学的思维,带领学生学习这些科学的理论可以让大家接受科学思维的洗礼。科学思维的渗透会让学生更具有精神,更具有活力,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到他们进行最后的知识运用的时候会感受到知识的价值所在,生活体验感必然会有所收获。到他们再开始进行实践的时候必然会利用不一样的方式,科学思维必然会凸显出来。除了这些,学生面对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也会拥有更多的科学态度,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慢慢形成统一的思维框架,做事必然会体现自己的态度。俗话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当学生面对一些难题的时候,首先学生的态度会有很大的改变,对于他们的问题会有一个很平和的心态,然后开始具体操作,操作流程也会处处凸显学生的立场观点和科学态度。科学的态度对事件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学生的科学态度也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以及做事的行为规范,教育者一定要凸显教育价值所在。深度学习可以更好地凸显科学的价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与价值判断,还可以帮助学生凭借科学的态度完成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学习。

综上所述,建构小学科学深度学习“场”,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经历科学实验过程,重视学生的实验反馈等对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以及良好的习惯与科学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科学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创新探究式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建构深度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深度观察
建构游戏玩不够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