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幼儿园午睡环节的情绪表现及回应策略研究

2022-11-20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

亚太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果果教师应小朋友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 赵 燕

幼儿的体力与精力有限,为消除上午带来的疲劳,保障下午能精力旺盛地参与活动,午睡成为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当幼儿第一次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后,在集体生活中常常产生许多不适应情况,在午睡环节有许多情绪表现,这时需要教师正确指导,通过身体接触、情感认同、情境创设等方式,耐心疏导幼儿情绪,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午睡环节常见的情绪表现

睡眠是幼儿不可或缺的生理需求,熟睡状态下的幼儿与清醒时相比生长速度更快,优质的午睡可调节幼儿情绪,促进饮食,有助于身体发育。但因每个幼儿来自不同家庭,午睡习惯也有所区别,在午睡期间常常产生多种情绪,如哭闹、寻求安慰等,主要如下。

一是哭闹型。在午睡时间到来后,班里个别小朋友开始产生抵触情绪,边哭边喊:“我不要睡觉,我要妈妈!”任凭教师怎样安慰和劝说都没用,仍然哭闹不止,还影响到其他小朋友睡觉。幼儿从家庭进入校园,在陌生的环境下常常缺乏安全感,一般会通过哭闹宣泄的方式缓解焦虑情绪。

二是拒绝帮助型。例如青青将处于折叠状态的被子直接盖在身上,教师看到后帮助其打开,贴身盖好。不料教师刚刚碰到被子,青青便马上爬起来喊道:“不要你碰!不要你碰!”“这样不行,你会着凉的。”教师一边说着一边继续给她盖被。“不行!就是不要你碰!”青青固执地将被子再次折叠起来。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萌芽,更加注重自身感受,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感受与想法。当有人限制她的行为时,便会产生抵触情绪。

三是寻求安慰型。灵灵躺下后不久突然大哭起来:“我要奶奶,我要奶奶……”教师忙走过来轻轻拍着她,她逐渐从大哭变成哭泣,待教师想要起身离开时,灵灵一把抓住教师说:“老师,你坐着看着我睡。”幼儿在离开亲人并处于陌生环境时常常需要关心和爱护,灵灵已经对教师产生初步信任,将对奶奶的依恋转移到教师身上,喜欢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

四是安静入睡型。除上述情况之外,班内也有能够独立安静入睡的孩子。例如,壮壮是个人见人爱的小朋友,从小班开始便能自己独立入睡,每次一到午睡时间便会安静地躺到自己的小床上,很快就睡着了,从来不用教师操心。

二、教师对幼儿午睡情绪的回应策略

午睡可使幼儿得到充分休息,保持充足的体力参与下午的活动,但部分教师未能正确意识到午睡对幼儿的意义,将午睡看成自己休息、做教具的时间,忽视幼儿的午睡状态,没有对幼儿的午睡情绪做出正确回应与科学疏导,进而影响午睡质量。对此,教师应针对不同情绪的幼儿给予相应的回应,使其在教师耐心的疏导与陪伴下,顺利地进入梦乡。

(一)情感安抚,给予幼儿安全感

首先,感受幼儿情绪,并给予情感认同。当幼儿因午睡而哭闹时,教师应蹲下来,视线与幼儿齐平,倾听幼儿的表述,并观察其肢体动作、表情等,用心感受幼儿此时的心情。同时,用肢体动作表达对幼儿的认同,如轻拍幼儿肩膀、抚摸脑袋,用“这样啊……”“老师明白你的感受……”等语言进行回应,并帮助幼儿描述情绪,语言描述可起到安抚神经的作用,如:“你觉得特别伤心,是不是?”这样可使幼儿感到被理解,还能学会用更多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感受。其次,采用身体接触的方式安抚,如拥抱、轻拍幼儿后背等。研究表明,触摸会使人体产生有助于放松的激素,可缓解紧张情绪,增强安全感。当幼儿因午睡而哭闹时,教师用双臂拥抱他,不但可缓解焦虑情绪,还可增强幼儿对教师的信任,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除了肢体和语言安慰之外,教师还可暂时将幼儿带离“伤心之处”,如午睡期间将哭闹的幼儿带离午睡室,以免影响其他小朋友,并用外界的有趣事物吸引他的注意,使他的情绪焦点转移,并逐渐得以平复。针对自控能力差、屡教不改的幼儿,在确保其理解午睡规则的情况下,教师可通过私下谈话的方式进行引导,禁止当众批评和责备幼儿,在师生单独相处和交谈中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对其不合理行为进行纠正和教育,这样不但能够保护幼儿的自尊,还可避免其产生抵触、逆反心理,幼儿更愿意采纳教师的建议,自觉遵守午睡规则。

(二)科学指导,培养午睡习惯

教师应做好科学的入睡指导。如对幼儿开展睡前检查,不可将小物品带到床上玩耍,一旦发现要及时没收,并将女宝宝的发夹摘下;提醒幼儿在睡前10分钟如厕,避免因憋尿等原因影响幼儿睡眠质量。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睡姿各式各样,有的趴着睡、撅着睡,还有的蒙头睡,这些错误睡姿都会影响睡眠质量与脊柱发育,要求教师指导幼儿以正确的姿势入睡,养成正确的睡姿习惯,以平睡或者右侧睡为主,促进幼儿身体各方面发展。此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将环境作为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发展。在幼儿午睡阶段,温馨和谐的午睡环境可提高睡眠质量,教师应在幼儿午睡之前做好睡前准备工作,根据影响午睡的各个因素,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例如,要求室内光线柔和,温度在18—25℃,空气流通,还可播放轻柔的音乐,促进睡眠。幼儿情绪容易受环境影响,温馨的环境可使幼儿感到安全舒适;教师还可创编小故事,使幼儿听着故事入睡等。

此外,教师还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启发幼儿自觉遵守午睡规则。大部分幼儿十分喜欢听故事,通过故事阐述道理与教师苦口婆心劝说相比更加管用,运用故事还可引导幼儿联系自身的行为,想象如果自己是主人公,在面对类似情况时该如何做,从而改正自己在现实中的缺陷,促进整体行为发展。例如,教师为幼儿讲完《午睡时间》后询问:“大家觉得小健今天的午睡表现怎么样?”大部分幼儿回答“不好”,教师追问道:“但河马妈妈认为小健的表现很好,你们为什么认为不好呢?”幼儿答:“小健其实没有睡觉,只是当时转晕了,在妈妈睡着后自己偷偷跑出去玩了。”可见,幼儿能够懂得是非标准,但这个标准尚未与自己产生联系。这时教师继续引导:“大家认为安静午睡的是好孩子还是趁教师不注意偷偷玩的是好孩子呢?”这时幼儿便会将这一行为与自身联系起来,并产生认知——安静午睡便是好孩子,从而纠正自己午睡时偷偷玩、打扰他人等不良行为,以“好孩子”的标准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午睡规则。

(三)物质刺激,采用正确回应方法

在面对幼儿情绪表现时,教师应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做出有效的回应。对于不想午睡的幼儿,教师可先抱抱他,获得初步信任,并教会他恰当表达情绪的方法,鼓励其说出自己的委屈,才可帮助其解决问题。有时一颗糖、一朵花便能让孩子忘记不愉快,改变不良情绪。小班幼儿常常对食物兴趣颇深,当幼儿在午睡时出现“任性”“自我为中心”等情况时,教师可尝试采取物质刺激的方式进行回应,达到预期教育目标。例如,可将糖果放在幼儿可见之处,说:“谁能安安静静睡觉,老师便奖励他一块糖。”对于上文中拒绝教师帮助的青青,便可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诱导。为了更具吸引力,教师每天可更换不同的奖励物品,如小红花、小印章等,也可随时用鼓励话语进行精神表扬,使幼儿主动配合教师工作,乖乖入睡。

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可通过榜样示范教育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在午睡环节,教师可从本班选出一个“榜样”,鼓励不积极午睡、不会叠放衣物的幼儿向“榜样”学习,在“榜样”的帮助下安静午睡、正确穿衣叠被等。同时,还可鼓励“小榜样”们积极帮助其他小朋友,以强带弱,此举不但可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品质,还可增强幼儿自信。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能够主动向“榜样”请教,充分发挥“小榜样”在本班内的引导作用,使小朋友们之间互帮互助,午睡环节变得异常融洽,小朋友们在睡醒后还会主动穿衣叠被,有效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三、教师回应幼儿午睡情绪的案例分析

(一)背景

幼儿园开学后,孩子们突然到了陌生的环境,与陌生的教师和小朋友接触,难免会产生诸多不适,问题也接踵而至。果果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女孩子,但她的睡觉问题始终困扰着教师。每天果果来幼儿园总是不哭不闹,表现得安静乖巧,但一到午睡时间,她便皱起眉头,坚决不肯睡。教师上前询问原因,她会先选择沉默,然后大哭不止,有时还会耍赖,令教师束手无策,只能带她去玩积木,她马上便会安静如初。虽然教师提醒过她多次,试图强制她睡觉,以免下午疲劳,但总是以失败告终。在询问过家长意见后,家长的意思是:“她不想睡就不要勉强,只要不影响其他小朋友就行。”第二天,教师按照家长的意思对果果说:“你今天可以不睡,但要答应老师一个条件,不可以影响别的小朋友睡觉,可以吗?”她兴奋地说:“没问题,老师你真好!”然后露出灿烂的笑容。后来的几天,果果都会主动告诉教师:“我不会影响其他人的。”

(二)分析

午睡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既可以消除上午的疲惫,还可为下午的活动养精蓄锐。但是,午睡对于班里的果果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教师曾试图采取强行逼迫她入睡的方式,但很快便停手了,因为怕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经过观察,教师发现果果不肯午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生理因素,果果喜欢赖床,每天不肯早起;另一方面是心理因素,果果进入幼儿园后,身边的亲人换成了陌生的教师,睡觉环境也变得与家中不同,使她产生恐惧焦虑之感,因此不肯入睡。

(三)策略

对于果果的这一情况,为使她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熟悉新环境与新朋友,梳理她的不安焦虑情绪,使其愿意享受午睡时光,通过分析幼儿心理、查阅相关资料,教师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1.开展集体游戏,熟悉新环境。例如,小朋友们酷爱玩“开火车”游戏,孩子们一个抓着一个像“火车”一样前进,教师特意让果果做“车头”,她起初表情紧张,后来逐渐适应这个游戏,并沉浸其中,还指挥其他小朋友注意转弯,俨然成为一名称职的“火车司机”。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在全班面前表扬了果果,希望她以后能够继续担任小司机,带更多小朋友参观幼儿园。

2.创设和谐午睡环境,消除睡前焦虑。由于果果特别爱听故事,于是教师将录音机放在午睡室,为午睡的小朋友讲故事。这时在外面玩积木的果果被吸引了,忙跑到教师面前说:“老师,我也想听故事。”看到她渴望的眼神,教师知道这招起效了,便抱起果果,轻轻拍打着她。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大概15分钟后,果果顺利入睡了,并睡得十分香甜,教师轻轻将她放在床上。午睡闹铃响起后,果果睡眼惺忪地问:“老师,我怎么在床上了?”教师笑着说:“是故事中的天使姑娘把你抱到床上的。”“真的?”果果惊喜且兴奋地问道。“当然了,不信明天再试试?”“好!”就这样,果果的睡前焦虑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并在寻找“天使姑娘”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午睡习惯。

(四)收获

通过不懈努力,果果的午睡问题终于解决了,哭闹现象和区别对待情况没有了,午睡室成为孩子们酝酿美梦的摇篮。每个孩子都是单独的个体,他们的生活习惯、环境适应力不同,教师应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地采取措施。许多幼儿在午睡环节会出现各类情绪,教师应为其制定一定的规则要求,在此基础上给予其充分选择、自主决定的机会,才可使幼儿感到被尊重,促进自主性的发展。面对孩子的情感情绪,应给予正确的回应与疏导,取得每个孩子的信任,才能尽快地解决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午睡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只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才可促进其健康成长。针对部分幼儿在午睡中出现的哭闹、拒绝帮助、寻求安慰等行为,教师应结合幼儿身心特点,给予正确的回应,可通过情感安抚、科学指导、物质刺激等方式,给予幼儿满满的安全感,使其在温馨和谐的氛围内午睡,睡眠质量得到切实保障。在后续工作中,教师应站在孩子的角度,因人而异地采取管理措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果果教师应小朋友
红果果紫果果
悲催的果果
排排坐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找茬儿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