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育活动提质增效的有效措施

2022-11-20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第二实验小学张志龙

亚太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课外数学知识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第二实验小学 张志龙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视程度愈加提高,颁布的政策、法规也越来越契合受教育者的学习、成长需求,诸如新课改政策、素质教育政策以及“双减”政策等,皆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标准的教育要求。基于此,笔者将从小学数学教育活动的角度出发,简要分析现阶段小学数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后巩固提质增效的有效方法,以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活动提质增效。

一、小学数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是小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存在的诸多要素、发生的各种情况,皆会对小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

首先,课堂教学气氛枯燥、单调且乏味,难以点燃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热情。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自身的教育思想较为传统,在授课时所选用的手段较为单一,过于依赖“黑板演示、口头讲解”的教学方法,致使课堂教学氛围僵化的同时,还难以调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降低了小学生的学习活力与动力。

其次,小学数学知识本身存在较强的抽象性,小学生难以将其轻松理解并掌握。这一问题与前者相比则较为客观,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与复杂性,造就了该学科知识点的理解难度。但由于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手段单一,难以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因此又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学习压力。

最后,教学素材单一、教学资源片面,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难以意识到教学拓展的重要性。这一问题与前两者不同,它主要影响着小学生自身知识功底的塑造。少数小学数学教师由于教学思想较为守旧,在开展教育工作时过于依赖教材课本,忽略了教材以外的优秀材料,久而久之,不仅容易导致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呈现出片面化的发展态势,甚至还会影响小学生学习思维的拓展与发散。

(二)课后巩固环节

课后巩固是教学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小学数学教师忽视课后巩固的作用,忽略课后作业的优化设计,同样会对小学生的学业进步、潜力发挥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

首先,课后巩固方式单一,课后作业设计单调。这一问题同样与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理念相关。部分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任务时惯于用“刷题”“习作”的方式展开,这一巩固形式的运用,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强化知识掌握的效果,但也会在无形中加剧学习的枯燥性,为小学生带来更大的课后学习压力,并从根本上抑制了小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次,课后巩固有效性较低,难以深化小学生对现阶段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巩固任务、设计课后作业时,多围绕当前课堂讲解的内容进行设计,对知识更深层次的内涵有所忽视。正因如此,小学生在进行课后复习时,仅仅只是强化了课堂习得的知识,难以对其深刻内涵、深层内容产生清晰且具体的感悟,长此以往,同样不利于小学生的学业进步。

最后,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后巩固任务时极易忽略学生家长的作用,所布置的任务项目单纯是让小学生机械性地进行二次学习。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会影响小学数学教育活动所产生的实际效果,甚至还会造成教学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并减慢小学生的成长速度。

二、小学数学教育活动实现提质增效的具体措施

(一)依托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创新课后学习模式

依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即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当前的教育活动需求,借助不同的信息技术辅助数学知识的讲解、协助数学课后巩固内容的设计,以更具视觉、听觉冲击力的方式,强化小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后复习时的视听感知。这一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的氛围,还有利于创新小学生的课后学习模式。

例如,教师围绕“图形的运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依托多媒体投影设备、电子平板设备进行辅助。该课程的重点是让小学生了解“图形运动”的概念,知晓这一知识点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先以“平面”的形式进行展示,让小学生可以清晰认识图形所发生的“运动”,而后将生活元素带入其中,以生活事物作为讲解的素材,让小学生仔细观看具体事物在客观生活中所发生的“图形运动”。如“平移”运动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红旗在旗杆上发生的上下运动;“旋转”运动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红旗移动时,旗杆滑轮进行的转动。在设计该课程的课后学习项目时,教师则可以依托微课视频技术,将课程相关的知识点尽数录制到10分钟左右的精简视频中,让小学生利用生活的零散时间下载进行观看学习。在录制微课视频时,教师也应对其内容进行细致划分。如第一板块,教师可以采取图片、表格的形式,系统化地呈现“图形运动”相关的理论知识,让小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知晓当前的课程重点;第二板块,教师可以再度导入“图形”在生活中发生的运动事例,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对课程重点的理解;第三板块,教师应围绕课程内容、第一板块与第二板块所讲解的知识点,布置相应的课后练习题目,以此来巩固小学生对当前数学知识的掌握。教师借助不同的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协助巩固,既能够为小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还可以有效提升他们学习时的思维专注度,进而实现小学数学教育活动的提质与增效。

(二)创设学习小组,打破教学格局,优化课后学习体验

创设学习小组,简单来说就是小学数学教师打破传统固化的教学格局,围绕当前的教学任务安排,基于“小组合作”的角度来创新学习、复习的方法,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组内协作、小组协力的形式进行课堂学习与课后复习。这一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学习的气氛,还可以优化小学生的课后复习体验。

例如,教师围绕“三位数乘两位数”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以4人为限,让学生自行组成合作学习小组。该课程的重点是让小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具体计算方法,知晓这一知识点在生活中的运用技巧。因此,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环节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教师应对课程相关的理论内容进行全面讲解,教授小学生具体的计算技巧,并引导小学生进行练习。后一阶段,教师应将学习的主导权交给小学生,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演练。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应为各个小组设置一定的练习要求,以此来保障小组实践的有效性,如依托课后练习题目、结合课程相关的经典例题等。在设计该课程的课后学习项目时,教师同样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分组来布置,让小学生继续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课后巩固。如教师提供一些生活相关的数据,让学生结合乘法运算的技巧,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答生活应用题目;教师将先前加、减、乘、除课程的知识融入其中,设计计算闯关的小游戏,让学生以小组协力的形式共同闯关。教师选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既打破了传统固化的教学格局与巩固模式,又锻炼了小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复习的技能,进而实现了小学数学教育活动的提质与增效。

(三)拓展课外学习,延展教学资源,拓宽课后学习范围

教材是小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第一渠道,但教材本身的承载量是有限的,它无法承载全部的数学知识点。小学数学教师仅围绕教材进行教育,非但难以塑造小学生全面化的知识基础,甚至还会局限小学生的学习视野。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拓展课外学习的方式进行教育,让小学生围绕优质、丰富的课外素材进行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学资源的延展,逐步实现课后学习范围的拓宽。

例如,教师开展课外探索学习活动时,可以从“课内延展学习”与“课外拓展探索”两个角度进行切入。“课内延展学习”角度,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以教材课程为主导,选择与之相关、相近、相似的课外内容作为拓展学习的载体。如教师选择“观察物体”这一课程作为拓展学习的参考,在选择课外素材时也应优先考虑与“图形”“物体”相关的资源作为延展学习的载体。在设计这一角度的课后学习项目时,教师可以将教材的课后练习题目带入其中,并将练习题的题干数值变更为课外延展学习资料的数值,以此强化小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课外拓展探索”角度,小学数学教师则需要立足小学生现阶段的知识理解水平进行选定,确保小学生能够看懂的同时,还要保障小学生可以产生对数学知识更具深度的感悟。如《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大谜思》等纪录片,该类型的视频皆围绕“数学”展开,既讲述了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又阐释了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存在的联系,分析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又如《数学荒岛历险记》《奇妙的数学王国》等书籍,该类读物同样依托“数学”元素进行开展,并以风趣的文笔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数学“世界”,小学生阅读该类作品时,不仅可以学习到全新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切实感知到阅读学习的乐趣。在设计这一角度的课后学习项目时,教师可以立足素材本身,预先设计与课外资源相关的问题,让小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索学习;抑或将课外内容与课内教材进行联动,让小学生独立制作思维导图,梳理两种资源中存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师选用拓展课外学习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既有利于满足小学生日益增长的数学知识需求,又有利于扩大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面,进而实现小学数学教育活动的提质与增效。

(四)巧用家校联动,革新家校共育,构建良好学习氛围

何谓“家校联动”?简而言之,即小学数学教师将学生家长带入课堂教学与课后巩固的环节中,发挥家长的辅助作用,使其协助教师进行教导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这一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可以拉近家校双方之间的距离,还可以有效构建更适合小学生学习成长的氛围与环境。

例如,教师开展家校共育活动时,可以从“线下联动”“线上联动”两个方向出发。“线下联动”方向,教师可以选取较为传统的“家长会”“家校座谈会”的方式,与家长进行零距离、面对面的沟通,和家长交流教育相关的见解,并结合家长的提议,适度调整未来的教育计划;抑或教师定期开展“校园开放日”,让家长走进校园、走入课堂,陪伴小学生进行学习。“线上联动”方向,教师则需要借助不同的信息技术进行辅助,如微信、QQ、钉钉等社交App。教师可以通过远程线上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小学生在学校、家中的学习、成长情况,并为对方提出一些指导性的建议;抑或教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便捷性,通过线上的形式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由家长扮演“教师”的角色,监督小学生进行课后学习;抑或教师使用微信公众号、QQ日志等功能,上传校园近期的活动安排、课堂短期的教育计划等,让家长可以清晰掌握学生未来学习规划。又如微课技术,教师可以将课后巩固内容、课后教育项目录制到微课视频中,让家长利用生活时间陪伴孩子观看学习。在微课视频中,教师还可布置一些联动类的作业,由家长辅助学生进行课后演练。教师对家校联动的方法进行创新,既有利于提升家校共育活动的有效性,还有利于密切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进而实现小学数学教育活动的提质与增效。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环节与课后巩固环节中存在问题已是无可避免的事实,但小学数学教师及时发现问题,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去应对,便可将其有效解决。小学数学教师基于多种教育政策的指导,对教学的方法、作业设计的方法进行适度创新,既有利于提升教育活动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又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助力小学生数学课业成绩增长的同时,又推动了小学数学高效教学课堂与有效课后巩固体系的构建。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课外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