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真味”的语文课堂
——“真味”语文课堂的实践路径

2022-11-20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李丽娜

亚太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女娲神话语文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 李丽娜

晋代诗人陶渊明在《饮酒·其五》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写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笔者从教二十多年,对教育始终满怀敬畏之心,一直坚守初心,套用陶翁的话为“此中有真味,真心来言明”。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人成才是笔者一贯秉持的教育理想。笔者以为,教师除了帮助学生完成学业,更应该引导孩子如何成长,如何做人。为此,笔者的课堂教学主张为“真味”语文。

一、“真味”语文主张的本质追求

真味,源自我国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话:“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看,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朱子主张精读深思,读书的目的是领会其中真味,理解书中深刻的义理。

从现当代角度来讲,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落实这一目标要求,语文教育就得回归本真,从几千年母语教育的传统中汲取精华,从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的滋养,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在阅读中寻求真智慧,在写作中彰显真智慧,在实践中创生真智慧,追寻语文真味,感受语文真味,体验语文真味,这是笔者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二、“真味”语文主张的核心内涵

“真味”语文主张语文教学要有童真的趣味,真知的寻味,真情的体味。

1.童真的趣味。卢梭说:“语文教学应顺应儿童天性,从儿童实际出发开展教学活动。”小学语文教学要尽量让童趣与童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以重现,让童言与童心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课堂中尽情流淌。

2.真知的寻味。特级教师钱梦龙指出:“语文教学到底是干什么的?一言以蔽之曰: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是认清教什么,然后才是学会语文的过程。语文教学,必须求真;语文教学,呼唤真实的课堂;语文教学,贵在对真知灼见的孜孜以求。

3.真情的体味。教育的目标是人健康地成长,是人生命的充盈。特级教师应永恒曾言:“教育是以真情感动真情,以智慧培育智慧,以心灵滋养心灵。”语文之广博清远、含蓄委婉、灵秀隽永、情真意切,教学中应将这些语文中的“丰富营养”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课堂上,给师生以智慧的润泽、身心的愉悦和情感的滋养。

三、“真味”语文主张的实践路径

首先,“真味”语文主张教师真正练就解读文本处理教材的本领,能够对教材文本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进行精细的解读,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点燃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满足学生求知与乐学的内在需求。只有准确解读文本,把握文本的核心价值,课堂教学才有高效开展的可能。但仅有对文本的准确解读是不够的,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在准确把握文本核心价值的前提下,全面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文本本身的价值与课堂教学价值的统一。因此,要真正上好一堂语文课,教师必须能够做到智慧地选择、处理教材,抓住核心问题展开研讨交流,一步步引导学生走向文本深处,引导学生在文本中遨游,巧妙地交给学生一把解读文本的“金钥匙”,实现语文能力发展与语文素养提升的有机统一。

其次,“真味”语文主张追求自然、真实的课堂。要将课堂还给学生,从学生真实学情出发,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开展能增加学生生命厚度的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又要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最终落实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上。“真味”语文课堂是从语文学科规律、课堂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组织教学,以提升学生思维品阶,有效生成充满智慧与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

通过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提炼出若干“真味”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路径。下面将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快乐读书吧《中国古代神话》的导读课教学为例,进一步阐述。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快乐读书吧以“读神话故事”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读神话故事,感受远古世界的神奇和神话魅力。《中国古代神话》是由我国神话学家袁珂所著的一部叙述中国古代神话体系的专著。该书按时间顺序,讲述了从世界之始到战国时期的神话故事,包括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燧人氏钻木取火、后羿射日、杜宇化鹃等三十余篇民间神话传说。该书本着儿童性、经典性、当代性的原则,将美丽的中国幻想故事、古老的神话传说,以优美的现代母语重述,用古老的故事聚焦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用精彩的故事点亮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亲近和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渠道。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阅读过童话故事,也知道一些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并且很多学生都对神话故事十分感兴趣。但是在关于怎样读书,怎样快速了解一本书的大致内容方面,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另外,有些学生受家长影响,会认为神话都是不真实的,不值一读,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阅读价值观进行正面引导。

基于以上教材及学情分析,教师给这节《中国古代神话》书籍导读课设立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神话的一般知识。(2)通过阅读目录了解整本书的大致内容,掌握阅读神话故事的方法。(3)通过对典型人物的阅读认知,激发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4)通过阅读神话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母语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在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语文教学更应该返璞归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真味语文课堂将成为学生释放童真、张扬个性、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放飞心灵的沃土。

(一)创设生本情境,让童趣在课堂中闪烁

语文教学是富有趣味的教学,语文情境是体现趣味的情境。充满童趣的教学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童趣中学习。

在《中国古代神话》导读课的新课导入环节,笔者创设了两位神话人物的情境——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神话情境,通过出示经典的神话故事图片,指引学生打开神话阅读之门。

学生在之前的课文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后羿、嫦娥两位神话人物。在本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出示这两位神话人物,有效唤醒学生已有的神话阅读体验,并结合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起源介绍,激发学生阅读神话的兴趣。这样的生本情境创设,富有童趣,能大大增强学生阅读神话的兴趣。

(二)激发想象思维,让童真在课堂中流露

教育家李吉林说:“当把小学生带入有意创设的美感的情境中时,学生的想象思维就充分地展开了,此时儿童的童真就一泄无余地流淌出来了。”从这个方面来说,小学语文课堂只有充盈童真才具有生命力。想象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亟待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开发。想象能够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不断激励学生进行探索和超越,语文课也因想象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这节导读课的精彩片段阅读环节中,笔者选用了《炎帝尝百草》《女娲抟土造人》这两个片段,让学生在阅读中细细品味神话的神奇,在想象中感受神话的神奇。神话故事中并没有具体描写女娲捏的泥人,此时,笔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展开了奇思妙想,放飞想象的翅膀。

师:你觉得女娲捏的小人儿都有什么样的?

生1:有男人,有女人。

生2:有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生3:有的高,有的矮;有的瘦,有的胖。

师: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生1:他们会说,这个世界多好看呀!有花草树木,鸟兽虫鱼。

生2:他们会互相问好,说今天的天气真不错呢!一起去爬山怎么样?

在学生的想象中,女娲捏的泥人有了性别、种族、高矮、胖瘦之分,他们会穿上衣服、戴上配饰,相互交谈,就像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而在《炎帝尝百草》片段阅读中,笔者先让学生寻找神奇的地方,然后引导学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学生说自己仿佛看到了炎帝透明身体中的五脏六腑,有学生说听到了人们感谢炎帝的话语,有学生说希望拥有炎帝那根神奇的红色鞭子,研发阻断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效药。学生的想象不仅充满童真童趣,还联系了生活实际和时事热点,有利于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

(三)设计挑战提问,让真知在课堂中呈现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分为现有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挑战性问题的设置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立足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及现有经验和可能产生的新经验的关联处。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情,设计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找准学生思维的生长点,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从已知世界走向未知世界,在多样思想的碰撞中生成新的经验与能力,在课堂中呈现真知。

在两个精彩片段阅读的最后环节,笔者提出了一个挑战性问题:女娲和炎帝这两位神话人物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深度思考,从而引发学生头脑风暴。

课堂上,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交流碰撞,可以得出一个非常具有创造性的观点:女娲和炎帝身上都体现了非常了不起的精神——开创精神。即使是今天,这种中华民族从无到有的开创精神仍然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

(四)鼓励求异创新,让灼见在课堂中闪现

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倡学生一问多答、一题多解、一个实验多个方案,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让学生在标新立异中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阅读是带有明显个性化色彩的行为,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呵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闪现的智慧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港湾。教师要在课堂中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给予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空间,以及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性,鼓励自主探究、求异创新、大胆质疑,让灼见在课堂中闪现。

课堂中,笔者以“女娲是一位怎样的人物?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评价和依据”为话题引导学生感知神话人物形象。有学生评价女娲是一位善良勤劳的女神,有学生说女娲具有创新精神,还有学生说读了故事后联想到了妈妈。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创造人类的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这位学生的想象不仅富有童真,而且直抵这则神话故事的精神内涵。

(五)融通师生心灵,让真情在课堂中流淌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融合在一起,与作者、教师同悲同喜、同歌同泣,努力实现师生情、作者情的融通,和谐共振,在美、情、智的融合中形成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在这节课的阅读价值观导向环节,笔者选择了抛出话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讨论,汇聚观点,让学生深入感悟神话阅读的庄重与神圣,引导学生树立正向的阅读价值观。

师: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华文明的起源,远古先民认为神话是真实而神圣的。对此,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代表1:远古先民的科学知识落后,他们只好通过幻想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这体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小组代表2:神话充满了神奇的想象,非常不可思议!说明了我们的祖先是很聪明的,很会思考问题。

小组代表3:神话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小组代表4:现在科学技术发达,很多远古人类不能解释的现象我们都已经弄清楚了,但是神话人物的精神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师: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充满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他们都非常了不起,创作神话的古代先民更了不起。所以,我们要以认真、严肃的态度阅读神话。

此时,课堂已接近尾声,而教师和学生也都明确意识到了,应该以神圣、庄重的态度阅读中国古代神话以及世界各个民族的神话故事。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味”语文要追寻语文之真,让教师“教人求真”,让学生“学做真人”。笔者主张在课堂上追寻“真味”语文,让童真的趣味、真知的寻味、真情的体味和谐交融、共生共长。

猜你喜欢

女娲神话语文
东方神话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女娲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女娲造人
女娲造人
“神话”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