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三化学教学问题及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2022-11-20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六初级中学李瑞艳

亚太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化学知识点实验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六初级中学 李瑞艳

化学是初三阶段新开设的一门理工科目,由理论知识和具体实验两大部分构成。化学的学科特点是通过化学实验掌握化学原理,通过化学原理理解化学实验,两者紧密联系,互为一体。化学学科的自身特点要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基本化学知识与掌握化学原理时,还需要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实操步骤,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初三阶段是初中知识融合转化、迎接中考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做好化学学科授课的基础上还需要重视这一阶段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何创建高效课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成为初中化学教学研究的热点。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不能一味地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更不能只关注考试成绩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进而更好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初三化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教育模式与理念的影响

据调查,现阶段国内初中学校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教育方式依旧遵循传统的授课形式,化学教学实践阶段也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将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课后要求学生背诵相关化学式、反应式等知识点,学生接受与消化知识过程极为困难,并由此引发诸多问题,如学生不能发挥自身主动性与积极性自我学习,不能充分挖掘自身学习潜能,难以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等,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浮于表面。例如,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证明火焰层温度的知识点,学生为了更快地提高分数,只是机械地记住火焰层中的外焰层温度最高,其内在原理却得不到重视,这不仅违背了化学教学的初衷,而且学习的知识只是浮于表面。在“以分为尊”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情况只通过分数来体现,这是极为片面的。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故步自封的教学方式,降低传统教育教学形式对学生的影响,其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状也难以实现初三化学的真正教学目标。

(二)社会风气对教育环境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已从“量”转变为“质”,对物质的追求更加明显,出现了一些不良风气。尤其互联网发展方兴未艾,一些不良网络信息的传播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急功近利的心态,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学习知识、提升自我,而是掺杂了许多其他物质因素。不良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目的,他们渴望在短时间内完成知识学习,忽视了知识本身的学习价值和学习意义,这对学生内在学习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由于面临中考,这一阶段的初中生不可避免地承受着压力,对于分数、报考学校的攀比心理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日常学习心态。

(三)家庭教育环境及学生自身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长久的。因此,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和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我国的高速发展,家庭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丰富了,然而笔者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家长陪伴的时间却越来越少。部分家长忙于工作,渴望通过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来帮助孩子学习,使孩子拥有更好的生活学习水平,如雇佣保姆帮助孩子、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等。长此以往,孩子依赖性变强,更加不愿意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变弱。同时,家长不注重和孩子的日常交流沟通,对孩子学习的关注点在于分数,忽视了学生日常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自己也难以养成独立的自主学习能力。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好课本知识就可以,忽略了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化学作为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许多化学实验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完成,如果不具备一定程度的自主操作能力,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较多的错误,甚至无法完成实验,这对学生建立化学学科学习信心产生了不利影响。此外,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化学课堂上进行实验时,有的同学害怕参与实验,担心化学仪器和化学药品对自己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不愿意进行化学实验;有的同学看到陌生的化学仪器接受力差,对于一些不熟悉的化学现象极度担心。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很容易对化学学科产生厌倦与抵触心理,造成学生化学学习的效率低、水平低。

(四)化学学科自身特点的影响

化学是对公式、概念、理论进行抽象化归纳并教学的学科,同时作为一个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具有背诵知识点多、知识点复杂且关联性强的特点。化学由于其名词抽象且知识点反映的化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难以看到,因此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要求较高。现阶段教育,初三阶段才开设化学课程且学生面临升学压力,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不重视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采用“填鸭式”教学,要求学生仅仅记住公式与理论。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化学课枯燥无聊,无法理解化学理论,各种化学物质的分子式、反应方程式及反应规律需要长时间的反复背诵,记忆难度太大,学习过程中极易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力不能集中,这些现象都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措施

(一)转变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初三是一个特殊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不仅面临学习新的化学知识的压力,还要备战即将来临的中考。部分学校过度重视学校的升学率,对学生的教育存在“以分为尊”的传统观念,因此学生和教师都特别注重学习成绩,过度强调学习成绩的重要性。学生往往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学习过程,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对学习缺乏主动性,这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学会适当转变教学观念,在做好与中考衔接的基础上,通过各类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将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例如通过有趣的实验、多媒体教学等,不仅能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例如在人教版初三化学中有一个实验是证明木炭的吸附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烧杯加入一定量的清水,再放入适量的红墨水,轻轻摇晃,使之均匀融合,最后在烧杯中放入木炭,轻轻摇晃,烧杯中的红色水逐渐变得清澈,而后变为清水。这个实验很好地证明了木炭的吸附性,通过实验学生对这个知识点记忆更加深刻,新奇的动手过程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适当地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有趣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主动投入化学学习,这才是新时代的教育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适应新一阶段知识学习。

(二)巧设课堂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课堂问题设置不仅仅是简简单单地写个问题,让学生完成,而是需要教师通过缜密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思考和有目的的探究,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学习目标、学生的能力循序渐进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与目的去学习,学习的知识才会掌握牢固。教师将课本知识点与问题相结合,以此展开课堂教学过程,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习自信心。例如在学习酸的相关化学性质的时候,学生一般都知道酸可以除锈,所以教师可以围绕这一点进行问题设计,如除锈后会产生什么颜色的溶液、写出氧化铁和盐酸产生反应生成氯化铁的方程式等。氧化铁与盐酸可以反应,那么氧化铝、氧化铜是否也可以与盐酸进行反应?氧化物与硫酸是否也可以反应?通过总结进行举一反三,这样的实验不仅仅是在讲解课本相关知识,更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进行实验并且对现象进行分析,最终解决问题,达到化学教学目的。

(三)潜移默化,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无论是化学学科学习还是其他学科学习,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往往可以更高效、快捷地吸收新知识。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对学生的中学阶段产生影响,优秀的自主学习能力更能使学生受益终身,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初三阶段是学生接触化学的开始阶段,这个阶段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注意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知识,而不是单纯地将知识一遍又一遍地讲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述出不理解或者不通透的知识点,教师针对这些让学生困惑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使知识点深深地印在学生脑海,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教师要有意识地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实验结合生活,提高学生记忆效率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更多地倾向接受形象生动及宏观的东西,而化学研究的却是抽象及微观的理论知识,且伴随大量需要背诵的分子式和反应式,因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消失殆尽。实践证明,情景教学,也就是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导入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化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实更多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资源。例如在进行“置换反应”知识点学习时,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新买的铝壶在烧过开水之后出现小黑点的现象,讲述铝的性质及置换反应的条件等。通过教学实践证实,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通过选用恰当的常见化学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进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导入:博物馆的字画历经千年仍旧完整无损的原因是什么?家里房子粉刷时,墙壁会越来越白,而且还会“出汗”,这与熟石灰的什么化学性质有关?为什么新装修的房子需要买一些活性炭放在里面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入住?冬天人们用木炭取暖时为什么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这些现象都和碳及碳的氧化物密切相关,教师通过挖掘生活中的化学教学素材并将它们应用到课堂教学,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化学知识融入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不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而且能够启发学生形成善于发现生活现象本质的能力。通过这些方式,不仅潜移默化地将化学知识深入浅出进行讲解,更极大地缓解了学生对于化学的抵触情绪,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三阶段作为中考关键备考时期,初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不够灵活等,因此需要学校、教师采取一系列措施,多方式、多途径帮助学生改正这类问题,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从而转变学生学习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针对初三化学课堂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适当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从单方面的理论教育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新型教育,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通过合理设计课堂问题、实践结合生活等方式带动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步骤与操作,领悟实验中存在的知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完成知识学习,以此实现教师高质量教学和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双赢。

猜你喜欢

化学知识点实验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做个怪怪长实验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