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性运用

2022-11-20福建省建瓯第一中学

亚太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实验评价课堂教学

福建省建瓯第一中学 曾 芳

任务驱动法是先进的教学方法,然而很多教师却认为只要自己提出学习任务,就可以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就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学习任务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大多数学生只有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任务才会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那么,怎么才能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学习任务呢?教师可以先了解学生的心理,在此基础上展开任务布设,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究相关知识。本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创新性运用方法进行了探究。

一、通过教材研读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想要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教师需要对物理教材进行深入研究。

(一)结合教情进行任务设计

基于教情进行任务设计是时代发展所驱,是体现教学价值、达到教学目标的根本。所以,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结合教情进行任务设计。具体来说,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的载体为教材,要形成教情调查意识,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将文本和学生的思维方式相结合,设计合理的、有效的、适合学生的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学“重力”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在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后,根据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情况设计学习任务。(1)掌握力的定义、重力的定义。(2)明确力的作用效果。(3)加深对重心的理解。然后,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使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视频材料,借助生动直观的视频资料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不同感官,集中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对相关实验进行演示,并在演示实验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获得独特的体验与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对力、重力的定义进行解读与记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的事物深入研究力的实验,并以小组形式进行深入讨论,进而将重力的相关特点总结出来。在学生总结完成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深化相关知识点。由此可见,基于教情进行学习任务的设计并在课堂教学中投放学习任务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学习方向,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任务驱动法不仅可以高效、高质地完成教学目标,还能在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依据学情进行任务设计

教师需要知道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彼此间存在差异,如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同、不同学生的学习悟性不同,所以想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任务设计。具体而言,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个性与特点,设计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的学习任务,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堂教学中学有所获。

例如,在教学“弹力”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习内容进行分解,进而促使学习目标的达成。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分解成两个课时,在第一个课时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自己动手完成几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如用手把钢锯条弯曲,拉长、压缩弹簧,用手压缩泡沫块,用手把铜片弯成直角状。在第二个课时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实验物体进行观察,看看这些物体发生怎样的变化,思考物体发生变化的原因,让学生建立共性认知,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弹力进行研究。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知识探究,学生和教师能进行深入讨论,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不仅达成了学习任务,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由此可见,教师依托学情进行任务设计可以增强师生互动,将分层教学这一意识体现出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通过教法创新使任务进程得到有效优化

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发现,教师对任务进程进行有效的优化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形成一定的学科认知。

(一)使操作过程简化

利用任务驱动法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教师需要明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主导者与组织者。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将自身的主宰意识减少,明白灌输知识是不可取的,正确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讨,让学生先对知识进行学习,然后再进行课堂教学,以练习为主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其次,教师需要明白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他人进行有效互动,才能给学生带来更直接的帮助,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研究,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听取学生的建议,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让学生在自身实践与研究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知识。最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醒、提示学生,尽可能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弯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摩擦力”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如(1)实验任务:让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对水平桌面上木块的运动摩擦力进行有效测量,并总结归纳静止摩擦力的特点。(2)让学生基于教学内容设计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方案,并让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最后总结归纳滑动摩擦力的特点。这两个学习任务虽然都是让学生自主操作,但却存在本质差异,第一个学习任务是教师直接给出设计方案,学生只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总结认知规律,而第二个学习任务则给予了学生自由,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实际操作后总结相应的实验规律。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实验当作载体,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中,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与启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学习任务。由此可见,将操作过程简化可以让学生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与感受,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效培养,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二)与生活实践接轨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所以高中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基于学生的生活认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与研究,使学生拥有更强的学习动力。此外,教师需要注意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在布设学习任务时教师需要重视实验内容。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借助实验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检验,让学生在生活经历中构建物理认知框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知识学习。

例如,在教学“力的合成”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这样布设学习任务:明晰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借助简单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解、掌握相关概念,而想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教师需要给学生布设一个有关实验的任务,如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实验方案,对两个力的共同作用的效果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快速形成相应的设计方案。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走下讲台,走近学生,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解、筛选,并将最佳的设计方案选择出来。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投影设备,将最佳的设计方案投放到多媒体屏幕上,要求学生根据这样的方案进行操作。由此可见,将物理知识与生活有效结合,可以让学生发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基于生活经历建立物理认知,为学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成果展示将任务评价全面升级

教师需要知道运用任务驱动法开展课堂教学并不是只提出任务让学生进行学习就可以了,还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让学生从成果展示中获得一定的启迪。

(一)要完成评价任务目标

教师需要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深入了解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并结合学生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学生科学有效的评价。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构建学习认知体系,将知识内化。

在设计评价指标时,教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首先,教师需要考虑任务完成的质量情况。因为任务布设一般是有具体要求的,所以教师需要基于这些要求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解,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学习认知体系。其次,教师需要考虑任务设计的难度执行情况。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而不同个体在完成相同任务时会由于个体差异产生差距,其任务完成情况也会不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不同。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时需要将这些差异性特点体现出来,教师可以结合任务的设计情况给予学生不同的评价。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在教学“力的分解”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这样的学习任务:基于自己的认知积累,说一说什么是力的分解。在学习任务的引导下,学生会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基于教材内容进行阅读学习,得到自己的观点,如力的分解是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求合力的方法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分力的方法自然也是一样的。在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给予评价。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学生时,教师需要注意评价的正面引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后,教师可以基于提出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由于教师布设的学习任务都是阶段性的细小任务,是循序渐进的,所以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所收获。由此可见,教师将评价任务目标完成当作重点,可以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激励,可以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构建知识体系。

(二)评价任务启迪作用

任务驱动法的有效运用可以给学生带来学习启迪,所以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多元化的方法将评价任务的启迪作用发挥出来,让学生进行创新性实践,并构建属于自己的学习体系。

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阅读,在学生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布设相关性较强的学习任务,如牛顿第一定律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在课堂上发表。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深入讨论,为解读牛顿第一定律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利用学习任务可以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责任感,发挥评价任务的启迪作用可以促使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学科体系。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任务驱动法进行创新性运用是必然的,其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对此,本文提供了三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包括通过教材研读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通过教法创新使任务进程得到有效优化、通过成果展示将任务评价全面升级,教师可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于实际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将任务驱动法的效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让学生在开展全面的知识学习时进行自主思考、合作讨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实验评价课堂教学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做个怪怪长实验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