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美术绘画教学中提高学生创造力

2022-11-20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河南营子小学于丽春

亚太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创造力绘画美术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河南营子小学 于丽春

小学阶段进行美术教学不是让学生创造出艺术价值极高的作品,而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为学生将来在美术方面取得更多成绩奠定基础。小学美术教育是帮助学生建立一种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情。小学美术不是简单让学生模仿绘画作品,否则既浪费时间,也影响小学生美术素质的提升,更谈不上培养其创造力。因此,小学美术教育应将提升美术创造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和重点教学内容。

一、创造力的类型分析

创造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也是一种可以通过后天培养逐渐提高的能力。创造力可以细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有目的创造和无目的创造,以及无意识创造等。低年级小学生主要体现为无意识创造,因为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尚未稳定,只是用画笔随意描述心中的想法。随着年龄与学识的增长,学生的创造力会逐渐向有目的创造进行转变,当然也存在有小学生在较低年级就具备有目的创造的可能,这个时候思维也会逐渐固化。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减少使用无目的创造的方法。所谓无目的创造是让学生随意画,不设置要求,不以提升学生创造力为目的。虽然不同学生通过随意发挥能够产生质量高低不同的作品,有些学生随便画几笔,结果巧合成为具有一定市场价值的作品,但是由于教师没有认真教学往往会忽略其真正背景,所以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美术基本素质,更加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只有在美术课上设定目标进行有目的创作,才能够使学生按照教师思路进行作品绘制,逐步提高美术创造力,使学生美术基本素质越来越理想。

二、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

(一)美术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创作想象力的激发

只有让想象力丰富,美术创作力才能够有更好的提升基础,因为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够使美术创作获得无限制的源泉,学生可以在已知形象基础上进行新创作,能够从课本向课本外进行延伸。例如在进行动物图像绘制时,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既能够提高学习兴趣,也能够丰富想象力,这样就能够创造出艺术价值较高的作品。

(二)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进行美术教学时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但课本内容比较单一,不容易调动学生注意力。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备课工作,通过互联网等途径准备生动形象、趣味性高的教学素材,这样才能够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使学生通过丰富的内容掌握较多的美术知识,为创造力的提升打好基础。例如学习“玲珑剔透的美”课程时,教师准备了丰富的课外材料并使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学生才能够加深理解,才能够掌握富有想象力的材料,才能够进行创造性发挥,才能够提高美术基本素质。

(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要想提高绘画能力就要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对小学生提高美术创造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为提高了审美能力学生才能够判断自己进行创造性发挥所形成作品的价值高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欣赏更多的作品并进行适当的讲解,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同学之间分享观点,这样学生的欣赏水平才能提升,才能够对作品形成独到见解,从而促进审美能力提高,为提升创造力建立更好的基础。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等名作,进行名作欣赏时选择的画家要尽量覆盖不同风格类型,例如张大千、齐白石等近代画家,以及古代的徐渭等人都可以是选择的对象,以逐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教师进行中国绘画教学时,要同时开展工笔画和写意画的欣赏教学,不能够随教师个人喜好进行选择,不利于学生全面提升美术综合素质。

(四)营造艺术氛围,完善交流环境

要想提高学生美术创造力还要增加艺术感染力,提升校园美术氛围。可以在校园内举办儿童艺术展来提高学生的信心,举办现场命题绘画比赛使学生创造力得到锻炼,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外比赛,使学校形成一种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同时,学校可以成立教室画廊,让学生经常谈自己的创作感受和欣赏其他作品,通过交流促进水平提升,增加学生提升创造力的积极性。

(五)加强实践,培养学生创造力

美术必须注重实践,没有实践谈不上创造力提升,只有多实践学生才能够加强思考,主动创作,掌握色彩搭配和选材等能力。美术也要重视室内外写生,在进行室内写生时主要是进行素材临摹,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临摹和写生顺序,否则可能会浪费时间,无法提升学生的美术基本素质。例如在进行花瓶临摹教学时,要先展示实物和模型画,对于临摹方法和基本过程进行介绍,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再更换不同风格的花瓶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

(六)改革美术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创造力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弊端,导致学生美术创造力不高。在新课标影响下,我国小学美术教育进行了改革,但是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仍存在一定影响,所以教师必须更新美术教学理念,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引入逐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教学要结合学生基本情况,参考国内外新式教学方法,对美术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考核标准以提升学生美术创造力。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不要把进行简单的绘画和少量的理论讲解作为主要课堂教学内容,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避免枯燥的授课模式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创造力提升。所有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都要以学生创造力提升为中心,当然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学校也要提供必要的美术教学设备和素材,例如建立专业的画室、购置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进行国画创作等不同类型绘画作品创作的文房四宝等工具,这样才能够使美术创造力教学更容易开展。

(七)绘画比赛

开展小学阶段绘画比赛,能够激发学生提高创造力的积极性,能够使学生积极进行练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主动练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美术创作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绘画比赛作为提高学生美术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当然绘画比赛的规模可大可小,可以在教室里面进行,也可以在学校或年级中开展。绘画比赛的形式要多样化,选择的题材也要多样化,可以进行自由发挥,也可以进行命题作画,内容要覆盖简单的静物和活动的物体,这样才能够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创造能力。绘画类型也要多样化,要包括中外各种绘画形式,要对比赛结果进行合理评价和展现,要提升学生积极性,不要打击学生信心,把提升学生美术创造力作为举行绘画比赛的最终目的。在绘画比赛活动开展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从而更好地实现新课改的目标,例如可以举行“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的绘画比赛,既能够使学生丰富想象力,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也能够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爱国之情,提高创造力。

(八)开展特色美术课程,增改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教师不能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因此,特色化美术教学顺应新课改需要,努力开发美术课程资源及教学材料,大胆对原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进行增改,补充学生愿意学习的、教师所擅长或适应当地教学资源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以此提高小学生美术创意兴趣,提高其设计思维及创造力。

1.走进生活,挖掘特色,开发新美术教学材料,增改教学内容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在农村的山上、田野里,在城市的湖边、公园里,在自己家楼下草坪上、大树下、庭院中有各种各样可以利用的资源,将这些带有生活气息、大自然气息的资源应用到美术教学中,变成特色美术课的教学学具,充分挖掘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增加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内容,如“多变的泥巴”“快乐的小野花”“绿色的家”“绿豆黄豆黑豆红豆拼拼拼”“神奇的叶脉”“五颜六色的水果”“七彩的梦想”等。

课程案例一:绿豆黄豆黑豆红豆拼拼拼

材料:绿豆、红豆、黄豆等各种颜色的豆子,底板纸,胶水,铅笔。

制作过程:(1)准备好底板纸,构思草稿,定好构图。(2)用各种豆子根据构思好的草图在纸板上拼出图案。(3)颜色、形状设计好。(4)拼好图案用胶水将豆子固定好。(5)最后将所有作品放到一起,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创作的是什么作品,是什么想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2.观察生活,开阔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组织学生对家乡的建筑和生活习惯进行观察。让学生观察家乡的建筑和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与习俗,用绘画、想象创作等方式表达观察结果,还可以对将来的建筑和将来的生活进行想象创作。学生在调查过程中亲身感受生活,在创作过程中既锻炼了绘画能力,又锻炼了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并对未来的生活有了美好憧憬,增强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及视觉审美。

(2)开展“我对美术知多少”网上学习美术知识活动。教师留给学生一个美术网站或一个专题,要求学生在家长帮助下上网获取更多美术知识,欣赏更多美术作品,并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自己的收获,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增加了学习美术的兴趣,比如查阅世界名画、画家信息及画家生平故事等。

(3)想象能力是创造力的基础。要想创造首先要有一定的想象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活动以培养学生想象力。教师给定一个绘画主题,引导学生应用绘画工具进行自主创作或者制作手抄报、卡片等,最后组织展览活动。

课程案例二:我想象中的节日

材料:不限,学生可以随意使用任何可以用来创作的材料。

创作内容及要求(教师可做引导):(1)向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询问以前的节日场景、风俗文化、节日风情等,特别是以前生活在农村的长辈都会对农村独特的节日氛围印象深刻。(2)将搜集到的各种节日场景、风俗习惯,通过自己的想象甚至是加入自己的联想进行创作。(3)最后,教师再通过大家的创作作品讲解每个节日的由来、涉及的故事等,进一步给学生提供创作素材。

3.走进生活,认识发扬民间工艺

很多学生经常会看到藤编、剪纸、民间刺绣等物品,但是学生并不知道这些是优秀的民间艺术品,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教师需要告诉学生身边的哪些物品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是艺术的母本艺术,蕴涵丰富的智慧,是最具生命活力的艺术。学生可以通过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开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把民间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激发对劳动人民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程案例三:陶艺手工

制作材料:陶泥、水。

制作工具:牙签、筷子、擀面杖、纸板。

教具:紫砂壶、瓷碗、陶艺作品等。

课程设计:(1)给学生展示紫砂壶、瓷碗和陶艺作品,告诉学生这些生活中的物品和艺术作品的制作材料都是泥巴,有的是瓷泥,有的是陶泥。(2)讲解以上物品或者讲解陶瓷物品是怎么制作的。(3)告诉学生泥巴也有很多种类、很多颜色。(4)讲解我国陶瓷的辉煌历史。(5)讲解陶艺的制作方法。(6)要求学生运用手中的陶泥创作一件陶艺作品,以此激发学生创造力。

创造力是小学生以及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小学美术教学进行的美术创造力培养是提升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面,创造力水平较高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更易全面发展,这符合新教改的目标。因此,小学教师在美术教学中既要按照新课标开展教学,也要尊重教育规律,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小学生创造力提升,使学生创造思维逐渐得到丰富,最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美术教学工作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支撑平台。

猜你喜欢

创造力绘画美术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创意美术
激发你的创造力
创意美术
激发你的创造力
创意美术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