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2-11-20李伟坤

名师在线 2022年25期
关键词:群文文章探究

文/李伟坤

引 言

如今,学生接收到的信息量日益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变得日益重要。阅读是学生接收信息最主要的方法,也是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之一。群文阅读是以一个主题为中心,结合多篇文章共同阅读的方法,其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一类文章的规律,对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及学生阅读速度的提升也有着巨大的作用[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方法积极有效地开展群文阅读,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一、选用多种主题,合理构建群文阅读

开展群文阅读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阅读速度,拓宽学生知识面。因此,教师在选择文章时一方面需要注意文章内在的联系,另一方面需要注重文章的多样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需要引入记叙性文章,也需要引入说明性文章;既需要引入国内的文章,也需要引入国外的文章;既需要引入连续性文本,也需要引入非连续性文本[2]。文章的联系是多样的,主题的选择也并非只有一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使群文阅读真正发挥作用,教师需要以多种要素为主题构建群文阅读,一方面使所选择的文章更加丰富,切实提高学生阅读量,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草船借箭》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内容为主,开展“三国故事”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草船借箭》《曹操败走华容道》《三顾茅庐》等脍炙人口的故事让学生阅读,使其了解《三国演义》的整体风格,更好地了解人物特点。而在《少年闰土》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则可以作者鲁迅为主题,构建《祝福》《狂人日记》《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等多篇文章让学生阅读。当然,基于时间考虑,如果文章较长,教师可以选择其中的某一个片段让学生阅读,而且教师也可以结合多篇文章,构建“鲁迅经典语录”让学生阅读。这样,通过多种主题划分方法,教师便可将小说、散文等不同文体以及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引入群文阅读中,这对有效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多样性有重要作用。

二、做好导学环节,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在过去,教师以单篇精讲为主要的阅读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丰富的教学设计成为影响教学效率最关键的因素。群文阅读是与单篇精讲相对应的一种教学方法,相比单篇精讲,其更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的时间大幅度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异常重要。情景导入是探究式教学法的开始环节,如果能在一开始就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那么学生的阅读效率就会获得巨大的提升。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利用各种方法进行导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在《自相矛盾》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为主题构建群文阅读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自相矛盾》《愚公移山》《画蛇添足》《滥竽充数》等文章。而在阅读的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利用信息化手段。在这一方法的支持下,教师以动画的方式展示了《自相矛盾》这一故事。而相比单纯的文字,多媒体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有巨大的优势。在学生观看之后,教师要进行引导:“同学们,‘自相矛盾’这一词我们很早就听说过,在观看了视频之后,其中的故事想必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你们知道在几千年前的古代,我们的祖先是如何讲述这一故事的吗?在那时,还有其他相似的故事吗?”由于视频的导入,学生在后续的阅读中明显表现得更积极。通过合理的导学方法,教师有效激发了学生兴趣,为高效的群文阅读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构建合理小组,促进学生合作探究

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的阅读方法,群文阅读一方面在学生能力培养上有着一定的优势,另一方面对学生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面对需要更快阅读的场景,学生个人阅读的深度明显是无法满足要求的。合作是当今时代比较重要的品质之一,而在群文阅读中,小组之间的交流也能让学生阅读的深度大幅增加。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合适的方法构建小组,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进行交流,切实增加学生在阅读中的收获。

为了让学生的探究更深入,在小组划分之时,教师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将学生多个学科的成绩结合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语文、数学、科学等不同学科的成绩将学生合理分层,以语文成绩为主,其他成绩为辅将擅长同一学科的学生合理划分到不同的小组。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以“科普文章”为主题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在这一过程中,除了从语言的角度学习科普文章的写作方法,学生还需要学习一定的科学知识,而在第二个方面,科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合理的小组划分,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一方面总体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小组在阅读中的综合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阅读的速度。

四、做好教学引导,提高阅读条理性

相比传统的阅读方法,群文阅读注重对一类文章规律的探究,而这也为学生带来了更加艰巨的任务。相比教师,学生的规划能力是相对不足的。这也就导致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群文阅读中,学生很容易在探究的过程中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任务教学法是当今重要的教学方法,其将探究活动划分为具体的任务,对合理帮助学生规划探究时间有巨大作用。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提高阅读的条理性。

例如,在《猫》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关心小动物,保护大自然”为主题,引入《画眉》《松鼠》两篇文章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在正式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分发学案指导学生学习。学案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其一为单篇文章的探究式问题,其二为对比表格。如在《猫》这一篇文章中,教师就可以在学案中展现“老舍笔下的猫有什么性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等合作探究问题。而在对比表格方面,教师则可以设计“动物特点”“文字风格”等多个探究要素。教师以学案将问题直观展现出来,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需要学习的内容,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的条理性。

五、注重课外阅读,有效提高阅读量

群文阅读开展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阅读量,而在这一方面,课上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将群文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教师不仅能切实提高学生阅读量,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一类文章的特点,这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将群文阅读这一教学方法拓展到课下,切实提高学生阅读量[3]。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教师可以结合单元内容为学生布置以“游记”为主题的群文阅读任务。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和《格列佛游记》两本书,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比二者的不同,并写出读后感。这两本书都是小学的推荐阅读书目,而与单本书的阅读相比,对比阅读更能让学生了解游记这一文体的特点。通过群文阅读和课外阅读的结合,教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六、鼓励批注阅读,增加学生阅读深度

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群文阅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既需要教师让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也需要教师教授正确的阅读方法。批注式阅读是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既有利于学生补充文章“留白”,更好地理解文章,又能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及时记录下来,增加学生阅读的深度。因此,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使用批注式阅读方法,切实提高群文阅读的效率。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小说为主题,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就可以先介绍小说的基本组成要素,再让学生以此为指导展开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教师学案中展示的问题和自己的感受批注到文章中。在分析题目时,学生可以将“题目好在哪?”这一问题批注到文章的开头作为眉批。如《桥》这一题目,学生就需要写出“桥”的具体含义:并非单纯指生活中的桥,而是以桥喻人。在《穷人》这一课中,学生有感于桑娜的善良,也可以用波浪线将能表现桑娜善良的句子画出来。这样,通过随文批注,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深入体悟文章,这对学生比较异同、完成群文阅读有积极作用。

七、落实以读促写,提高群文阅读收获

相比过去的教材,新的部编版教材以单元为中心,而落实单元整合理念是提高教学总体效率的有效方法。群文阅读正是落实单元整合理念的重要途径。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个单元的整体性不仅体现在阅读的主题一致方面,写作的主题也与本单元的阅读主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写作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而在阅读中教授学生写作知识是降低写作难度、提高整体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相比单篇精讲,群文阅读能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一类文章的整体特点,对学生顺利将知识迁移应用到写作活动中有重要作用。这需要教师将以读促写与群文阅读结合起来,以提纲罗列、仿写等方法切实增加学生在群文阅读中的收获[4]。

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抒情文章为主题,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教授学生抒情文章的写作方法。在探究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要以感情表达为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如“《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真挚的感情,你了解它们在表达情感的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之处吗?”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开展仿写活动,将阅读与写作连接起来,如“你最喜欢这几篇课文中的哪个句子,仿照它的格式写出自己的感受吧”。当然,在习作活动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积极使用自己所仿写的句式,使学生尽量地把这种句式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通过以读促写,教师在群文阅读中不仅有效讲授了写作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切实增加了学生在群文阅读练习中的收获。

八、转变评价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反思是学习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任何教学模式的构建都需要相对应的评价与反思来辅助,群文阅读也不例外。作为一种新时代的阅读方式,群文阅读的开展需要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既要重视阅读量的增加,又要注重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在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情况下,评价的方法应当多样化。这需要教师将成绩与量表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自己的阅读过程,更好地掌握群文阅读的方法,提高群文阅读的效率。

例如,依据群文阅读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构建以阅读状态、集体建构、阅读效果三个方面为重点的评价量表。其中,第一点主要评价学生的兴趣、讨论和交流的积极性等学习氛围上的内容;第二点主要针对学生围绕议题发表不同见解并达成一致的过程;第三点针对知识学习上的目标完成状况进行评价。三个指标都由教师、学生自己、小组内其他学生综合评价。通过合理的指标,教师引导学生对群文阅读的过程进行评价,这对学生更好地掌握群文阅读的方法有积极的作用。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的教学中,群文阅读成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从选题开始,通过趣味导学、小组探究、合理引导、随文批注、读写结合、课外阅读等多种方法有效提高群文阅读的效果。教无定法,新的教学模式需要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只有充分将现代教学理念与群文阅读结合,教师才能切实提高语文阅读的效率,满足现代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猜你喜欢

群文文章探究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设问引导探究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