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衔接探索

2022-11-20王天文

江苏教育 2022年64期
关键词:个体阶段高中生

王天文

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理念在现今中国教育的实证研究中不断被提及、被倡导、被践行,这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开展衔接教育是对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理念的夯实。高中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有利于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素养,助力个体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适应新环境,实现个人发展。

一、现实境况呼唤高中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衔接

从高中升入大学,学生需要适应许多新变化,主要包括地理环境、生活习惯、人际交往、学习方式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最有效和积极的适应不是改变外在环境,而是改变自己、调整认知以增加自身适应能力。本文聚焦如何在高中阶段开展面向大学的衔接性心理健康教育,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调整认知,适应大学生活。

为更好地开展面向大学的衔接性心理健康教育,笔者对高中相关人群进行随机访谈,了解其不同需求。面向高中生,访谈的问题主要包括“关于大学,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做哪些准备?”得到的反馈为:“大学的学习比高中轻松”“可以谈恋爱”“自由,没人管,又有一定的经济支配权”“可以离开家住在宿舍”“可能要面对来自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生活习惯的宿舍同学”“要实习、找工作,竞争对手更强”等。这些反馈表明,高中生普遍对大学生活有着理想化的期待且对现实状态认识片面。

面向家长,访谈的问题主要包括“想到孩子上大学了,你会有哪些感觉?可以做些什么?”得到的反馈为:“感觉喜悦而且轻松多了”“可以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生活”“可以在经济和恋爱观上为孩子提供帮助和指导”等。这些反馈表明,针对大学适应,家长有开展家庭教育的意识但缺少内容和规划。

面向高中教师,访谈的问题主要包括“你的教育教学中涉及哪些大学适应和准备的内容?”得到的反馈为:“指导学生如何选科”“指导学生如何填报高考志愿”“分享自己上大学的经验”等。这些反馈表明,在有关“大学适应”主题的教学中,高中教师分享了个人经验,但具有随意性,缺少系统引导。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高中与大学的衔接准备上,不同人群在认知上呈现出零散、片面、准备不足和缺少系统性等特点;在情绪上呈现出轻松和放松感;在行为上缺少具体应对策略。因此,有针对性且系统整合的衔接性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而言十分必要,有助于他们做好上大学的心理准备,适应人生新阶段。

二、高中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衔接的内容探索

如何确定高中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衔接的内容,是开展衔接教育的基础。笔者从觉察高中生的内心需求和大学生的适应困境两个维度,对衔接教育的内容进行探索。

1.学习如何合理选择

“我能选几门课?”“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程?”这是许多大学生在刚入学时常会问的问题。大学生在入学之初会面临选择选修课的任务,后续还有诸如实习单位、考研导师和学校、兼职等选择,几乎每个大学生都会有选择的困扰。高中阶段,学生抱怨没有自主权,常常是在家长和教师的控制下被动选择。到了大学阶段,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又会因缺乏经验而充满焦虑,犹豫不决。“指导学生合理地进行选择”这一内容放在高中与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衔接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科学系统的决策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的态度。

2.锤炼自我管理能力

一个被退学的大二学生的父亲说:“孩子自从离开家上大学后,发现可以自由支配课余时间,就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吧玩游戏,导致挂科太多,被学校强制退学。”该生表示:“我当年填报高考志愿时,就是想考离家远的大学,这样才能摆脱父母的管束,我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然而,我在大学期间确实没有管好自己。”

以上案例体现的是“自由”与“自控”的关系困境。这也提示我们,在高中阶段不要让学生沉浸在“大学即自由”的单纯幻想中,而要具体指导他们如何平衡“自由”与“自控”的关系,实现从他控走向自控的转变。锤炼自控力与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常常联系在一起,包括如何分配学习、生活和娱乐的时间,自控力缺乏时的求助途径等,这也是高中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衔接中的重要内容。

3.明晰人际界限

人际关系是伴随个体终身的关系,也是社会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位高中女生在临近毕业时约定:“如果考相同的专业和大学,我们就可以一直做好朋友。”两位女生将友情与填报高考志愿联系在一起,导致人际界限不清。一旦友谊的纽带松弛或者断裂,个体与专业、职业的不匹配问题就会凸显,并让人难以忍受。

在高中与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衔接中,有必要让学生明晰人际界限,了解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等在高中和大学阶段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如高中班主任对未成年学生的“严格要求”,与大学辅导员对成年大学生的“提出要求、开放对话和自主管理”的互动方式是不同的。有的大学新生抱怨教师讲完课就走了,这其实是不同阶段教师对学生的不同培养要求所致。相比高中教师手把手地指导题目该怎么做,大学教师主张学生能自主研究与探索,从而提高其思辨能力,培养其独立的自我意识。来自天南海北、习惯迥异的舍友如何相处,是学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的重要人际关系问题,关系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和心理健康发展。在高中与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衔接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相互包容的人际交往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4.觉察心理状态

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觉察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上多引导学生如何做一个健康的人,而对心理异常的识别缺少系统讲授,加之人们对心理疾病存在病耻感等现实情况,使得高中生对心理异常缺少敏感性。在高中与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衔接中,不仅要增加心理异常的科普知识,还要明确指导学生,当觉察到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协调一致性受损时,要及时有意识地调适,了解求助途径。特别是针对高中阶段心理异常的学生,教师要在衔接教育中增加对其家长的指导,减少学生在初入大学阶段因适应不良而导致心理异常问题加剧的可能性。

三、高中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衔接的思考

对高中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衔接的内容探索,既隶属于横向的衔接教育,又落脚在纵向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文中有关衔接教育的内容探索虽然兼顾了群体的需求,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提倡关注个体差异性。因此,我们只有多维立体思考其内容,才能做到面向全体、兼顾个体。高中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衔接的内容选择,最好兼顾不同地区和学校的特点,灵活增补相应内容。如定期召开有关“高中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研讨会,以此对心理健康教育衔接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

猜你喜欢

个体阶段高中生
行为免疫系统对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影响*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