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抗逆力对大学生心理适应的积极作用

2022-11-20安媛媛

江苏教育 2022年64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信念心理健康

安媛媛 王 婳

一、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作用

学生在不同学段之间转换的心理适应逐渐引起社会、学校和父母的重视,尤其对大学新生来说,从中学过渡到大学,从依赖父母到独立自主,他们在环境改变和转换时面临双重的心理挑战,其一是外界环境的改变带来的未知与不可控,其二是个体身心发展无法满足更具挑战和难度的环境需求。以往提升大学生心理适应水平的措施主要从个体角度出发,专注于改变学生本身,忽略了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息息相关的环境力量。根据生态系统理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含了个体人格、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其中,家庭作为最小的社会单元以及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具体来说,家庭是帮助大学生顺利地从学校生活过渡到社会生活的桥梁。另外,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礼仪、礼节的形成也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过去谈到家庭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时,主要聚焦于消极的“问题视角”,即在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发生之后提出解决措施。最新研究发现,从“优势视角”出发,挖掘和培养家庭中存在的积极、灵活的应对能力,即“家庭抗逆力”,能够减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起到降低风险、早期预防的作用。

二、家庭抗逆力:大学生心理适应的重要动力来源

家庭抗逆力指家庭在面对危机事件时获得的灵活应对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家庭应对困难与挑战,而且能够降低家庭成员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家庭抗逆力立足于整个家庭层面,强调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协作情况,因此,我们不该将目光单独放在父母或孩子身上,而应该以系统的视角聚焦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情况。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创伤与韧性实验室的相关研究发现,来自抗逆力水平高的家庭的大学生,往往拥有积极、良好的沟通交流和问题解决能力,其家庭氛围也更倾向于和谐,亲子关系更倾向于融洽,这有助于他们与父母交流个人问题,学习应对困难的策略,并从中获得社会支持和资源,培养自身的心理韧性。因此,在遇到困难时,大学生会展现出开放、积极、乐观的心态,利用各种资源应对困境,从而较少地产生心理问题,更容易适应环境的改变。

三、家庭抗逆力优势力量的重要体现

家庭抗逆力的优势力量主要体现在4个重要方面,分别是家庭沟通与问题解决、家庭信念、家庭联结以及使用社会经济资源。

1.家庭沟通与问题解决

沟通是形成家庭价值观与发展目标的核心,它关系到成员如何感知个体与家庭的情感,如何理解家庭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应对逆境挑战。有效的沟通对于形成共同决策的意识非常重要,这是通过交谈、妥协和互惠来实现的。简单而言,家庭内的有效交流沟通和合理的问题解决方式是家庭成员间相处的“润滑剂”。在面对新环境或者遇到更多的压力和挫折时,缺乏家庭沟通的大学生由于得不到父母的指导和帮助,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可见,亲子之间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够为大学生保驾护航。

2.家庭信念

家庭信念是培养抗逆力的强大力量,它包括父母和孩子对逆境赋予的意义、看待逆境的正向视角以及对未来的积极展望。如何理解家庭所处的危机境遇并形成意义,对家庭抗逆力的发展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家庭如何看待问题和做出选择,决定了他们能否应对和掌控问题,并以乐观的生活态度应对人生的挑战与困境。在家庭抗逆力的众多要素中,家庭信念对学生的心理适应预测作用最显著,这体现在积极的家庭信念能够帮助学生重新认知、解读和建构环境转变的意义,如有的家庭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孩子树立“化危为机”“家庭是你的港湾,我们永远支持你”“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等积极信念,从而帮助孩子积极调整自己的认知。因此,树立家庭信念有助于大学生积极情绪和行为的产生。

3.家庭联结

家庭联结是家庭凝聚力的一种体现,指家庭成员认同家庭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家庭成员有各自的角色和责任,在面对危机时能够彼此支持、承担义务、共同应对。家庭凝聚力越强,孩子的需要、权利、意志、人格就越能得到尊重,孩子会把家庭看作一个紧密联结而有力量的整体,与父母产生更多的互动与情感交流,并与父母共同面对危机与挑战。因此,在遇到环境改变时,孩子会更有安全感,更容易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4.使用社会经济资源

使用社会经济资源指处于困境中的家庭利用社区、社会资源来解决问题,进而克服困难。面对压力和危机,家庭需要同时调动家庭内部资源和社会外部资源来缓解和应对。其中,来自社区、亲友的社会支持不仅是家庭抗逆力的保护因子,也是大学生应对压力的有效资源。家庭可以凭借有力的社会关系网络为孩子提供更充足的物质保障和情感支持,如即使孩子到了高校,父母也要意识到:与学校的定期沟通互动、与其他学生家长的适当交流可以帮助孩子缓解消极情绪,同时提升他们在新环境中的安全感。而孤立、缺乏社会支持的家庭容易出现功能失调,不利于孩子的心理适应与发展。

四、提升家庭抗逆力,促进“新”学生心理适应

1.同相“信”——树立积极的家庭信念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个体在面对重大生活事件时常常用家、家庭和家庭亲情关系等观念进行认知选择和自我应对,如“风雨同舟”“同舟共济”“肝胆相照”和“生死相依”等。坚定的家庭信念能够让大学生明白家庭是可靠和温暖的港湾。这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内心力量,帮助他们勇敢应对成长道路上的坎坷。树立家庭信念的途径与方式有很多,如家庭成员定期讨论各自在工作、生活和学业方面的困难、压力。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接纳孩子的脆弱,并给予一定的理解与鼓励,可以在节假日或者重要日子里对孩子敞开心扉,讨论应对挫折的方式和直面逆境的意义,从而形成家庭的专属信念。

2.常沟“通”——增强温暖的情感联结

即便孩子到了大学阶段,即其个性与人格发展都进入准青年的心理发展阶段,家庭仍然需要良好的亲子沟通,也就是说父母和孩子需要拥有表达关心、爱意和支持的时刻。如果说情感表达是信号塔,那么同时还得具备信号接收台。家庭中的接收台就是每个家庭成员。因此这种沟通需要家庭成员共同努力。良好的沟通氛围有利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互了解,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更有利于孩子从父母那里习得应对困难的策略与经验。需要注意的是,在家庭情感联结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之间可能避免不了冲突与争吵。冲突不一定破坏亲子关系,我们可以用关爱、幽默、包容、同理心、主动而不自我防卫的倾听方式修补关系,那么它对关系的长期发展是有利的。可见,只有理解和包容彼此的负面情绪才可以触发情感共鸣、形成家庭情感联结。另外,家庭沟通形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家庭功能的提升和家庭抗逆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同样也为处于陌生环境的大学新生提供了及时的情感支持,以及问题解决、生涯规划、为人处事的方法。

3.做“榜样”——提升家庭适应环境的能力

大多数人认为,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主要来源于“听”,即来自父母、长辈、教师的谆谆教导,此为“言传”。但是,对于认知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说,直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进而从中思考、领悟和模仿来的,此为“身教”。发挥榜样的作用就是“身教”。父母应以身作则,通过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孩子成长,而不能只通过说教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身教胜于言传”,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性格,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如父母以乐观、平和的心态面对困难与挑战,平时遇到新环境时善于思考、从容不迫,不怕新挑战与环境改变,能够积极主动地应对未知等,这样的父母会成为孩子的榜样,从而引导孩子在新学期适应的过程中形成合理的判断,做出积极的应对。可见,榜样的作用可以带动整个家庭的协同发展。

4.广“支持”——拓宽家庭问题解决的途径

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他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面对各种压力与挑战。压力与挑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运用周边的资源缓解压力、解决问题。在困境面前,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缓解压力的方法,如体育锻炼、放松娱乐等,并合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除此之外,有研究证实,来自亲友、社区的社会支持是提升家庭抗逆力的重要因素。家庭可以从社会支持中获得实际帮助和情感支持,这有利于缓解家庭成员的消极情绪。因此,大学新生在产生心理不适时可以及时向周边的同学、朋友、亲戚和其他可信任的相关组织等寻求帮助,从而获得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帮助。这种主动寻求帮助,积极不逃避的应对方式,对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至关重要。

家校合作也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发展与适应倡导的理念。只有家庭和学校携手合作,才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效果落实到位。父母可以主动与学校进行互动和沟通,包括与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进行定期的交流。另外,高校可以筹措资源,搭建家校合作平台,如,针对大一新生家长开设关于高校如何开展教育、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专题讲座,或者开展新生适应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聚焦大一新生的环境适应、学习困扰和人际关系问题,帮助父母调整家庭教育观念。家校合作可以为家庭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支持,为整个家庭的成长赋能,提升家庭抗逆力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信念心理健康
不灭的希望 永恒的信念——歌剧《徐福》一席谈
有一种信念,叫“中国红”
身体传送带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围墙的信念
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