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艺术歌曲演唱风格的多样化实践
——以《中国十二生肖》《关雎》等为例

2022-11-19陈笠笠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演唱风格谱例艺术歌曲

陈笠笠

引 言

中国声乐的演唱风格,在声乐表演实践中,整体上受到音乐文化发展中多种审美习惯、价值取向和社会需求的制约,必然会呈现出演唱风格的多样化。艺术歌曲是由音乐与诗歌完美结合的一种音乐体裁,起源于欧洲,作曲家舒伯特等创作了大量非常有影响力的艺术歌曲,他们的创作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和发展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和影响。作曲家把中国著名的诗词谱成了丰富多样的艺术歌曲,演唱方法主要是借鉴西洋的美声唱法技巧,由于歌曲内容、题材的不同,呈现的演唱风格也是较具多样化的。

20世纪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具有较明显的艺术特征,作曲家选择谱曲的歌词各不相同,创作风格也各不相同。这个时期主要还是借鉴西洋作曲技法,但从题材、内容来看,这个时期的艺术歌曲有的深刻表现了中国特色的诗情画意,还有一部分是以文人的诗词来谱写的艺术歌曲,如《点绛唇》《卜算子》等,这些歌词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的作曲家在创作上既吸取了西洋作曲技法的优长,又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语言相结合,突出其中国文化及特色。如: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他》、青主《大江东去》等。这些作品都以钢琴伴奏作为意境的抒发和塑造途径,用和声的色彩和调性来渲染感情的起伏,用丰富的和声语言来表现内在的戏剧性、激情和情景交融的诗意,作曲家的创作风格给予了演唱者演唱这类作品很大的启发和准确的表达方向。总的来说,这个时期的演唱还是比较含蓄的,由于演唱者的唱法不同,对作品的理解也不同,所以演唱风格也是各不相同的。这个时期的艺术歌曲也成为我国的声乐工作者和专业院校学生一直以来所喜爱并选择在各种舞台上演唱的曲目。在演唱这些作品前,应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歌词、音乐风格等有一个全面了解,通过自身的理解,全面地完成作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迅猛,中国艺术歌曲在创作上和演唱上都迎来了一次大发展和大繁荣。如朱践耳《清晰的记忆》,施光南《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这个时期的作曲家,他们根据不同歌词创作出风格各异的艺术歌曲,在作品的内容和艺术风格上都体现出了时代的精神文化和特征,演唱者的演唱风格也具有多样化。

进入90年代之后,由于我国对外交流更加频繁,加之各大媒体的推广,流行音乐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广泛的传播与发展,这一时期的中国艺术歌曲也创作出了大量的作品。如:铁源《北疆连着我家乡》、印青《芦花》、徐沛东《我像雪花天上来》、赵季平《雪线》、王祖皆《满城尽带黄金甲》、李小兵《为你歌唱》、王原平《山里女人喊太阳》、孟勇《阿妹出嫁》《山寨素描》、戚建波《红旗颂》等,这个时期作品更加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格,创作题材内容丰富多样,艺术风格、演唱风格也更加多样化。

2019年,由李小兵作曲、陈小奇作词的大型“3D音乐组曲”《中国十二生肖》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厅举行。组曲由原创的12首民族声乐作品组成,是中国当代作曲家创作的优秀成果之一。修海林教授专门评论演唱者:“演出的成功正在于体现了作品的多样性风格,以及展示了中国声乐的多样化演唱风格。她的歌唱不同于一般之处在于,富于多种表现力,不只是唱情,并且富有戏剧性、情境性,是各种能力综合的很好的中国声乐……”《中国十二生肖》中的每一首民族声乐艺术歌曲,都有着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统一,独具民族特色,风格多样,在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百花园中绽放着独特的魅力。

一、中国声乐多样化的概念

(一)多样化的形式

笔者认为,中国声乐包括不同的声乐形式(传统民歌、艺术歌曲、歌剧、音乐剧等),它不仅包括民族声乐,还包括美声演唱、通俗演唱或者几种演唱相结合的演唱方式等。中国声乐的发展经历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艺术形式的实践与发展,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演唱风格和艺术特点。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民歌、戏曲类型丰富多样,演唱技巧、方式方法和演唱风格也是多种多样,在与世界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中,也产生了更多的演唱方式、方法和新的歌唱理念。基于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审美需求,我们应该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取长补短、相互借鉴、融合,中国声乐工作者们对中西文化不断的总结与研究,促进了中国声乐的不断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现了各种声乐赛事,分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之后,中国声乐发展得非常迅猛,逐渐走向成熟,在全国举办的各种声乐论坛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二)多样化的演唱风格

21世纪的中国声乐,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更为丰富,中国歌剧、中国原创音乐剧以及各种主题、类型的音乐会不断出现,在演唱上打破了唱法的界限,根据作品内容和情感来做合适的调整。通过中国声乐教育者、创作者和演唱者的共同努力,在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织下,中国声乐不断创新、完善与发展。

中国声乐演唱风格多样化正是在中国声乐多样化不断发展和影响下的一个明显特质。中国声乐的演唱风格,一方面受到同一时代、民族、地域、审美需要和艺术发展的制约,从而显示了演唱风格上的同一性。即使同一演唱者的多样化演唱风格,也会受到其创作个性的制约,而作品表现在整体上会呈现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演唱风格特征。另一方面,由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作品体裁、题材类型的不同,创作者和演唱者的创作个性不同以及欣赏者审美需求的多样性,这些都决定了演唱风格的多样化。即使是同一演唱者的作品里面,也同样会具有多样化演唱风格的存在,正是这种作品的多样化以及演唱风格的多样化,推动了中国声乐艺术的繁荣发展。

二、中国艺术歌曲多样化演唱风格的实践分析

(一)科学方法的实践

艺术歌曲源于西方,西方的声乐学派形成较早,发声方法已经很成熟,每一种唱法的形成都有其独到之处和其独特的风格。中国的艺术歌曲在早期更多地借鉴了西方的创作技法,演唱方法上也以西洋唱法为主,现在中国的艺术歌曲发展已逐渐成熟,作品风格更具多样化,在演唱中国艺术歌曲时应与西方的声乐艺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来共同发展,特别是演唱一些民族色彩浓郁、民族特点鲜明的作品时,如果单一使用西洋演唱技术来演绎作品,就可能会有悖于创作者的初衷。在演唱方法上,我们应该借鉴西洋的发声方法,同时与中国传统民歌、戏曲、曲艺、说唱的演唱技巧相融合,应更多地去思考歌唱方法是服务于作品风格和演唱风格的技术支持,最终是要达到一种良好的演唱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并与观众产生共鸣,也就是说,我们在演唱上要考虑更加深一层的问题,即对演唱方式方法、演唱风格和理念上要有一种融合、创新的精神,呈现出多样化的演唱风格。

《金鸡报晓》是组曲《中国十二生肖》中一首融合西洋发声技巧和中国传统戏曲唱腔特色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艺术歌曲。在音乐上,作曲家借鉴了戏曲中的评剧音乐素材与西洋歌剧中花腔的写作手法并将两者相结合。成语“金鸡报晓”寓意为吉祥向上,因此从演唱情感上要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憧憬。《金鸡报晓》分为A-B-C-A′四个部分,A段在评剧的音调基础上,结合华丽的花腔与之相呼应,生动刻画公鸡打鸣独特的个性。(谱例1)

谱例1.

B段运用了非常典型的我国评剧音乐素材的动机进行展开。(谱例2)

谱例2.

C段音乐的发展,充分表达了美好的祝福和未来的祈盼;A′是A段的变化再现,强调了公鸡打鸣的画面以及公鸡的性格特点。

要表达出音乐上的对比和歌曲内在的情感,我们在演唱这首作品时,既要很好地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良好的演唱技巧完成其中的花腔部分,同时要结合把握好评剧的艺术特点。如:唱腔上要依字行腔,咬字要清晰,用“喷口”强调字头等,咬字在歌唱的风格表达上尤为重要。《金鸡报晓》中:“头戴个大红冠”中的“冠”字,字头夸张完,字腹在“an”上要站住,但不能过长,字尾要自然地归韵好。歌曲中的字是情感表达的载体,准确地完成好每个字,才能精准地表达情感和风格。

这句歌词的整体演唱也应在整句的语气感上找到重音,在语调与音调的合理搭配中来完成咬字,如果每个字都咬死了,声字之间的关系可能就没有“如贯珠”的感觉了,这样演唱风格的体现也只能停留在表面。所以要将歌唱语言与音乐旋律合理地搭配运用,体现作品风格和演唱风格。整首作品在演唱技巧上应做到恰当合理地融合,既展现了极高的技术,又重点突出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独特韵味。

《山里女人喊太阳》是一首有着浓郁的湖北土家族风格和韵味的民族声乐作品。作品音域的跨度较大,在歌曲引子部分,作曲家运用了戏曲中的“甩腔”手法进行创作,增强了歌曲的艺术感染力和韵味。

谱例3.

如谱例3所示,第一句a2上“哟喂”,演唱时既要保留一开始这种“呼喊、呐喊”的一种欢乐、愉悦的情绪,又需要保持住歌唱的深呼吸、高位置、整体共鸣等歌唱方法。这就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进行“U通道”的练习,U母音转换练习等,打开通道、放松喉咙,结合较深的气息支持,稳固住上面说的这些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起来就会轻松自如,更不会让人感觉只是在直白地“喊”。同时要表达这种呐喊的真情实感,需要在咬字上有讲究,依字行腔,注意字头、字腹、字尾来清晰地咬字,突出字头,咬完字头后要松开,注意字腹的延长,讲究字尾准确自然归韵,与旋律音调合理搭配,既突出了民族特色的演唱风格,又有非常稳定并且好听的声音,结合自己对作品一度创作的深入理解后,进行二度创作,表达出山里女人的勤劳、善良、泼辣的性格。

《红旗颂》是一首主旋律的中国声乐作品,歌颂和赞美了我们伟大的祖国、鲜艳的五星红旗和中国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为了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笔者在歌曲前奏部分、间奏部分时,都加入了衬词“啊”和乐队部分产生一种对话,增添了作品的感染力。(谱例4)

谱例4.

这里的气息保持深呼吸并挂上头腔、胸腔整体共鸣来演唱。要重要的是,如果我们的气息过浅,不仅会影响演唱者水平的发挥与情感的带动,还会影响到演唱者进行二度创作的优劣程度。《红旗颂》音域跨度和强弱对比较大,通过A段与B段旋律的走向和演唱的情感走向,在音色上可以做适当调整,突出音乐性和情感的表达,因此,这里的气息还应该与音色合理搭配运用,要巧妙地结合两者,全面地表达作品。例如,如谱例5所示第一段歌词“蓝蓝的天空……”这部分的音区较低,演唱者在保持深呼吸、气息流动的同时,要用诉说感语气和中等力度演唱为主,这时的音色是真假声各一半,以突出温暖的色彩,同时还应该注意咬字清晰和字腹的延长、字尾归韵的准确性。

谱例5.

在整首歌曲中的“亲”“看”“陪”“重”“征”“生”“眺”“世”“放”“祝”“上”这些字的字头演唱时,需要夸张强调,同时咬完字头后就应松开,注意字腹和字尾的准确性,声音要随着气息流动起来,力度上可以随着旋律的走向和句子的起承转合来做适当的调整。(谱例6)

谱例6.

在谱例7中,副歌“我放歌一曲,一曲红旗颂……”将歌曲推向高潮时,演唱者需要充满激情,用一种合适的声音力度来歌唱,同时,还要注意气口,换好气、保持住深呼吸,声音色彩应给人感觉更加温暖和深情。

谱例7.

副歌反复后,加入的衬词“啊”表达出内心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一种情感,作曲家在这句使用复调性写法,让“啊”字的旋律与伴奏声部中的旋律线条相互呼应,实现情感上你增我长、叠加推进的辉煌效果,这里的演唱应该用最强的力度、气息和最饱满的情感来演唱,突出并抒发内心的温暖与感动。全曲结尾句落在“在我的心里上升”,应用一种坚定的语气来强调,表达我们对祖国、对五星红旗的热爱与崇敬之情。

谱例8.

在演唱歌曲最后一句时,要更加注重内心的一种真情实感,不一定是用最强的力度演唱,反而在“我的”两个字上可以弱处理,往内心唱,这样就会有一种自己与自己对话的感觉,当然声音力度轻一点并不意味着气息就可以变浅、情感就可以减弱,这里仍然要保持深呼吸,用饱满、激动的情感来完美地呈现结束句。这首作品演唱的整体音色,不能使用早期艺术歌曲纯净、高雅气质感的音色,那样会与我们当代的审美产生较大的差距,也不能完全用民族唱法中的明亮、脆、甜等音色来处理,而是需要采用一种折中的方式,真假声比例相对平均,用较圆润、温暖的色彩和音色唱出作品的内涵和韵味,同时传达出这首作品的时代感与艺术风格。

要想唱好当代的中国艺术歌曲,不仅需要训练扎实的演唱技巧,同时需要寻找语言和音乐的内在联系。演唱者在演唱这类作品时,应借鉴中国民族民间传统唱法中的咬字,同时结合科学的发声方法中的整体共鸣、通道、气息等,也可以借鉴通俗唱法亲切、自然、生活的一种语气感等来演唱。演唱者应当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出发,以扎实的演唱技术作为支撑,能够将各种演唱方式的优势有机地融为一体,根据不同风格类型的声乐作品,表达出作品内在的情感,这样才是有感染力的、完美的演绎。由于演唱者的背景不同,各自对作品的理解不一样,他们的演唱风格也是多样化的。

(二)演唱风格的实践

组曲《中国十二生肖》中的第一首作品《老鼠嫁女》,是一首民族色彩浓郁、风格性极强的中国声乐作品。作曲家在配器上选择了民族乐器唢呐、锣鼓等烘托出一种当地出嫁时的热闹场面。音乐创作上融入了广西民歌的音乐元素,并运用了复合节拍,6/8、3/4、4/4拍交替进行,推动了音乐的情感发展。歌词中出现的“娘”和“爹”突出了其地域语言上的特点。演唱该作品时应该注意的是:复合节拍6/8、3/4的交替与充满地方特色的旋律相结合,不仅要把握好两种节拍各自的强弱关系,还要把节拍交替时的律动准确地演唱出来,以突出整个作品的民族风格。

谱例9.

另外,整首作品里面出现了老鼠女儿、老鼠母亲、老鼠父亲的动物形象,在演唱时演唱者不仅要把握住作品的风格以及演唱风格,同时还需要在作品中把握人物感,真实地表现出作品的角色,突出作品与演唱的风格性。如:女儿与母亲的对话、女儿与父亲的对话、母亲与女儿的对话等,通过语气感、速度的变化、音色的转换,抓住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物特点呈现作品。

演唱者的演唱想要给观众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应从作品本身出发,首先要从词、曲、作品风格、人物定位和意境等方面来进行全面分析,在把握作品风格上,要从时代的角度去审视作品,全面深刻地理解、抓住作品的内涵和情感,然后再在多样化的演唱风格上进行二度创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歌曲的创作也在不断发展,演唱风格多样化表达需要技术来作为支撑。要想获得良好的演唱效果,在气息、共鸣、咬字等方面,在音色的处理上、对作品风格的把握上都需要演唱者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调整和充分掌握。

以组曲《中国十二生肖》中《月中玉兔》为例,在音乐创作上作曲家运用了越剧的音乐元素。在演唱上,可以运用柔情婉转的内心独白,结合越剧唱腔中细腻、婉转、长于抒情的江南灵秀之气,来表达感人至深的相思之情。这首作品的音域虽然不是很宽,但演唱者要表达出一种空灵、飘渺、唯美、深情的感觉却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声音的运用上,混合声的比例相对《老鼠嫁女》有所不同,这首作品需要用真假声各一半的混合声来演唱,注意咬字上字头、字腹、字尾的准确性,突出“声中有字,字中有声”歌唱法则,语调与音调合理搭配,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柔美、灵动的形象感。

谱例10.

歌曲的副歌部分,气息运用要叹下来,保持深呼吸,声音上的收、放、动、静、起、伏贯穿于整首作品,以突出歌唱情感的层次变化。

谱例11.

演唱副歌时,情感走向应更加饱满,突出浓浓的思念之情。因此,技术的支持与作品风格、演唱风格应达成一致,才能全面准确地表达出一首作品的情感、内涵及风格。

演唱技术与演唱风格能够合理地有机融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艺术歌曲本身就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个体,而是多种艺术的集合,它包含了文学、音乐等多个方面。要准确传达表现出作品的风格特征以及内涵和情感,只有扎实和熟练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技术固然是我们演唱好作品的基础,但还要求演唱者有着丰厚的艺术修养、文化修养等综合的能力来诠释作品,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表达作品中更深层的涵义。

赵季平的《关雎》,歌词出自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第一篇,描写了一副和谐唯美爱情的画面。整首作品表达出一种君子对窈窕淑女的仰慕及其爱而不得的思念之情。演唱这一句就需要带有陈述的意味,表达出谦谦君子的形象,给人一种娓娓道来、诉说式的感觉。由于《关雎》是以含蓄的方式表达一位男子对于善良、美丽的姑娘的追求之情,在演唱整首作品时,不仅要求自己道德方面的崇高感,还要做到内心适度、平和的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演唱者不仅要有真挚的情感和音乐形象的准确定位,还应该在汉字发音等环节上下功夫,依字行腔、字正腔圆等,这些关键词看似都是演唱技巧方面的问题,其实它与我们的语言、汉字是密切相关的,应该说语言对于歌唱者的演唱风格和情感表达无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关雎》诗歌中有一些叠韵的双声字,如“关关”“窈窕”等,演唱时可以将部分字重读,要讲究字头、字腹、字尾咬字的清晰,烘托出君子的仰慕之情和思念的苦涩。

谱例12.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用歌曲的形式将诗歌的内涵表达出来的艺术,这就需要演唱者不仅有过硬的技术,还要有扎实的文化修养,将语调与音调变化很好地结合,才能将其中的情感准确、真实、全面地演绎出来。不同演唱者的自身修养导致对作品理解的不同,所呈现的演唱风格也将不同。

结 语

纵观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来看,多样化的优秀中国艺术歌曲大量涌现,包括偏民族风格的、民族与美声相融合的和偏现代风格的。而演唱风格也呈多样化,早期的唱法风格偏西洋,当代的重点是中国唱法的多样化,在语言上更加讲究字头、字腹、字尾的准确性,和地方方言的结合,突出民族性。在发声方法上,以科学的发声方法为基础,结合中国戏曲、中国民歌当中的一些演唱技巧,如润腔、甩腔等,突出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性。当代的中国艺术歌曲,通过创作者们不断地创新和打磨,在创作技法上更为成熟,既保留了艺术歌曲的本质特征,同时融入了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使得作品的民族色彩性更鲜明,风格更为突出,所以,演唱现代的中国艺术歌曲与早期的会有所不同。在演唱上应该更加大胆地去表现,结合中西优秀的演唱技术,不脱离本源,展现出不同的演唱风格和特征。

结合笔者演唱的《中国十二生肖组曲》《关雎》等中国艺术歌曲来看,现代的中国艺术歌曲与早期的中国艺术歌曲在演唱上有所不同,笔者认为,现代的中国艺术歌曲应结合中西优秀的演唱技术,汲取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传统戏曲之精华,不脱离本源,并根据不同的作品风格展现出多样化的演唱风格,展现时代精神和特征。

注 释

猜你喜欢

演唱风格谱例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原生态演唱风格的理性研究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武侠意境交响化:阿镗《神雕侠侣交响乐》本体论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浅谈普米族民歌的演唱风格与技巧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