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藏西夏文《正理滴论》残片考释
——兼论西夏文因明文献类别

2022-11-19□何

西夏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西夏文写本残片

□何 川

《正理滴论》包括《现量品》《自为比量品》《为他比量品》三个部分。现今公布的俄藏黑水城文献中,缺少了《正理滴论》的第一部分《现量品》。而英藏黑水城的一纸残片正好可以弥补俄藏黑水城文献的缺失,残片编号为Or.12380-2145RV(K.K.II.0279.i)。本文结合藏文本对该残片进行考释,并在此基础上,对出土西夏文因明文献的类别进行梳理,以初步探讨藏传因明文献在西夏的流传。

一、英藏西夏文《正理滴论》残片释读

英藏Or.12380-2145RV(K.K.II.0279.i)残片由《英藏黑水城文献》(第二册)刊布,此后,国际敦煌项目(IDP)也公布了该残片彩色照片。残片幅面高23.9厘米,宽24厘米,存11行,共164字。前8行即《现量品》,内容稍有缺漏,后两行是《自为比量品》之内容。现将该残片内容转录如下,并与藏文本逐句对勘②(原文的朱笔小圆圈“”③照录;残缺之字,字数确定者每缺一字以一“□”表示,不确定者以“……”表示;对勘先列西夏文,次作西夏文逐字对译,再次列藏文转写,后作西夏文之译文;各句译文之后作对勘之注释)。

(一)录文

(二)对勘解读

……缘因生起 意□也 。

dbang po'shes pam tshungs pa dema thag pa'i rgyen gyis bskyed pa'i yid kyi rnam par shes pa dang/

译文:

[(意现量者)与五根认识相应之等无间]缘所生意识。

释读:

心心因□一切之自悟及。

sems dang sems las byung ba thams cad kyi rang rig pa dang/

译文:

心及心所,一切所生之自悟。

释读:

真实义△修上边由起□□□是。

yang dag pa'i don bsgom pa'i rab kyim tha'las byung ba rnal'byor pa'ishes pa'o//

译文:

修习真实义,由上等边际生,是[瑜伽识]。

释读:

彼之境者自性气是。义近远□□于差异显者,自性气也。

de'i yul ni rang gim tshan nyid de/don gang nye ba dangm i nye ba dag las shes pa la snang ba tha dad pa de ni rang gim tshan nyid do//

译文:

彼之境者,即是自相。义若近及远等,于识现差别者,即是自相。

释读:

彼实胜义因有是。体□之性气者,唯利益为能是故也。

de nyid don dam par yod pa ste dngos po'm tshan nyid ni don byed m tshan nyid kho na yin pa'i phyir ro//

译文:

唯此即是因胜义有。体事之相者,唯是能为利益故也。

释读:

彼除外者共性许是,此者随量之境为。

gzhan ni spyi'im tshan nyid de/de ni rjes su dpag pa'iyulyin no//

译文:

此外为共相,此者为比量之境。

释读:

彼现前识实者,正理果是,义了知自性实是故也。

mngon sum gyi shes pa de nyid tshad ma'i'bras bu sde/don rtogs pa'i ngo bo kho na yin pa'i phyir ro//

译文:

唯现量之识者,即正理之果,实是了知义之自性故也。

释读:

义与似真者,正理是。由彼义知成故也。don dang'dra ba nyid de'i tshad ma sde//de'i dbang gis don rtogs pa'grub pa'iphyir ro/

译文:

实与义相似者,是正理。因此,知义成就故也。

释读:

正理滴特殊造现量品第一 终

rigs pa'i thigs pa zhes bya ba'i rab tu byed pa las/mngon sum gyi le'u ste dang po'o//

译文:

正理滴特殊造现量品第一章终。

释读:

随量者二种,自利及利他为。

rjes su dpag pa ni rnam pa gnyis de/rang gi don dang gzhan gyidon no/

译文:

比量者二种,自利及利他也。

释读:

彼中自利者,三式相因,随量所于△知者是。

de la rang gidon gyi rjes su dpag par bya ba la tshulgsum pa'i rtags las shes pa gang yin pa'o//

译文:

其中自利者,依三相因,于所比量,所知者是。

释读:

从英藏Or.12380-2145RV(K.K.II.0279.i)残片与藏译本对勘之后发现该残片有以下基本特点。

第二,西夏文语序与藏文本语序保持一致。西夏文《正理滴论》残片内容上基本与藏文本内容一致,无疑是依照俄译师新译本翻译而来。

二、现存西夏文因明文献类别

英藏Or.12380-2145RV(K.K.II.0279.i)残片的出现,正好弥补了俄藏西夏文《正理滴论》的残缺,使我们获得了几近完整的一部因明学基础性论著《正理滴论》的西夏文本。除这部基础性论著之外,俄藏黑水城文献中还有不少其他因明文献。经过前期的整理,我们对这批文献已经有了一些初步认识。这里把全部的西夏文因明文献分为三类,即基础性论著《正理滴论》、《正理滴论》的注疏类文献以及其他因明译作和著作。具体情况如下。

(一)西夏文《正理滴论》

1.Инв.No.832首残,存9页,行17字,写本卷子装,有“自为比量品”少部分和“为他比量品”完整部分。

2.Инв.No.4363首残,共8页,行20—21字,写本卷子装。整理较乱,第1页和第2页前8行为“为他比量品”的内容,从第2页第9行到第4页第18行为“自为比量品”内容,从第4页第19行到第8页又为“为他比量品”内容。

3.Инв.No.5609共5页,行18字,写本卷子装,均为“为他比量品”内容,保存状况较差,文本有残缺情况,字迹工整,有较少涂改痕迹。

(二)《正理滴论》的注疏类文献

1.Инв.No.861共5页,行22—23字,尾残,写本卷子装,存题款“水碟繕界癏膳锁菢祇并(羌中国比丘慧势大师集)”。

2.Инв.No.862共22页,行24字,首残,写本卷子装。

3.Инв.No.5022存2页,行23字,首残,写本卷子装。

4.Инв.No.869存2页,行21—22字,首残,写本卷子装,修改痕迹较多。

(三)其他因明译作和著作

1.Инв.No.4168存20页,行23—24字,首残,写本卷子装,尾题“竀箙稾蜶(现前品终)”。

Инв.No.4168在《俄藏黑水城文献》中定名为“现观庄严论现前品”,是不准确的,作为大乘弥勒学代表作的《现观庄严论》八品当中,并没有“现前品”。该篇文献草体书写,篇幅较长。

2.Инв.No.4848存21页,行23—24字,首残,写本卷子装,尾题为“订竲瞭腕稾蜶(自利随量品终)”。

Инв.No.4848在《俄藏黑水城文献》中定名为“正理滴自利比量品”,也是不准确的。这篇文献与上一篇书写字迹极为相似,从两个文献卷子的形制来看,高宽相同[4]560,每行都为23—24个字,基本可以判断它们是同一人书写的同一篇论作的不同章节。克恰诺夫先生仅依据尾题分别定名为《现前品》和《自利随量品》[4]561,段玉泉先生将其归入《正理滴论》当中[5]212,但是根据文献内容、篇幅和西夏文《正理滴论》的翻译特点判断,两篇文献不是《正理滴论》,具体情况有待进一步探讨。

3.Инв.No.2516存39页,行28字,写本蝴蝶装,首题“订竲瞭腕稾戊吨梭(自利随量品三第卷)”。

《俄藏黑水城文献》定名为“正理滴自利比量品第三卷”是不准确的,克恰诺夫仅依据首题定名为《自利随量品》[4]560,段玉泉先生同样将其归入《正理滴论》当中。对比藏文大藏经丹珠尔因明目录,该篇文献似属于法称《释因明自释·自利随量品第三卷》。

7.Инв.No.4851存22页,行22字,写本卷子装。

8.Инв.No.5933存14页,行22—23字,写本卷子装。

注释:

①因明,藏文为tshadma,意为“量”。为遵循传统翻译的习惯,这里将藏文tshadma按“因明”表达。

②藏文原文依据德格版丹珠尔“tshadma rig pa”类的Rigs pa'i thigs pa zhesbya ba'i rab tu byed pa作为母本。11世纪由藏人著名译师俄·洛登喜绕和印度班智达利他贤大师翻译并校订,此后无人重译,成为定本。

④正文当中zhesbya ba(名为、称为)用妒对译。

⑤另撰文《西夏文〈正理滴论〉夏藏对勘研究》。

⑥《正理滴论摄义》藏文题为rigs pa'i thigs pa'idon bsdus pa,原文为印度因明大师胜友所著,佛教前弘期时由吐蕃三大译师之一的尚·益西德翻译。尚·益西德所译佛经多达317种,然而关于因明的书只翻译了3种,法称的《正理滴论》、律天的《正理滴论疏》、胜友的《正理滴论摄义》。

猜你喜欢

西夏文写本残片
Clear cell sarcoma in unusual sites mimicking metastatic melanoma
英藏西夏文《庄子》残片考释
西夏写本《佛前烧香偈》考
西夏文写本《整驾西行烧香歌》释补
西夏文《同义》考释三则
两则未刊俄藏《天盛律令》残片考释
西夏文《乌鸣占》考释
《西夏文史荟存》第三辑弁言
时光残片
西夏文“五部经”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