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教育在高中化学元素及化合物教学中的渗透

2022-11-19郑碧芬

名师在线 2022年5期
关键词:化学高中化学职业

文 /郑碧芬

引 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而素质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理念。在此背景下,高中化学学科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进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一、借助化学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科学史中往往蕴含着极丰富的内涵,除了体现科学含义,更展现了人性光辉与深刻哲理,这都是现代教育所需的内容。人类在探索大自然各种神奇化学现象时,揭示了化学发生与发展规律,形成了化学史[1]。无数科学家因化学的产生进行了各种去伪求真的实验,形成了化学学科。但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仅仅简单呈现化学知识和结论,对其过程缺少详细论述,使精彩有趣的化学知识的生成过程显得单调至极,丧失了特有的生命力与魅力,导致学生出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甚至产生抗拒和厌烦化学学科的心理。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引入化学史,调动学生探究化学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缜密的探究思维与创造力。

首先,借助化学家的故事来渗透情感教育。纵观化学教材,它在为学生呈现知识的同时,也穿插了很多伟大化学家的典型事迹(如居里夫人、门捷列夫、诺贝尔等)。这些化学家们不仅在科学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其不骄不躁、淡泊名利、实事求是以及谦虚等良好品质更让学生敬佩。在教学元素周期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查找门捷列夫的事迹,或者查找放射性元素镭与钋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的故事,并在上课时交流。例如,居里夫人的故事:作为首个荣获两项诺贝尔奖的人,她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忍着病痛投入科学研究,最终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在攻克癌症方面的巨大作用。与此同时,居里夫人也是一位爱国者,她将新发现的元素钋以自己国家“波兰”命名。她并不看重名利,经常让孩子玩自己的各种奖章,朋友十分不理解,而居里夫人坦言只是想让孩子从小树立一个观念,即名誉好似玩具,不能太重视,否则将一事无成。通过这样的课前查找和课中的交流,学生会对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肃然起敬。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进行化学史教育,促使学生树立良好思想品质,促进心智发展。

其次,通过追寻科学足迹渗透情感教育。很多化学家永不言弃的科学探究精神体现在化学史中,此精神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精神与科学情感。化学家们百折不挠、勇于探索以及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良好影响。如在进行氮氧化物相关知识教学时,化学教师除了为学生讲解教材知识外,还可适当为其穿插一些化学史故事,如科学家雷利测定氮气密度时,凭借自身细心以及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在多次数据实验测定中根据0.0067的细微差异发现氩气,促使学生形成顽强的科学意志与严谨的科学态度。又如,在讲解元素周期律知识时,化学教师可为学生讲解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过程,使学生充分认识门捷列夫的预见力与良好的批判精神,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学习体系。

二、积极开展化学实验,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核心,能直观、清晰地呈现化学规律与现象,更是理论付诸实践的重要途径。在化学实验课程中,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进行演示或让学生按照步骤操作,更需要体现各个方面的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深入理解和夯实所学化学理论知识,形成科学学习的态度,提高学习效率,陶冶情操。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从以下方面组织实验。

(一)借助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感知兴趣是指学生对各种实验仪器进行观察,并从演示实验中逐渐形成兴趣,调动其参与化学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教师在演示实验中未能直观呈现现象,那么就需要创新实验方式,或在条件和教学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操作,更加清晰地观察实验现象,了解化学反应,体验实验的乐趣。教师在进行实验之前应做好各项准备,明确讲解实验原理、实验用品、装置、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等,让学生细致地了解整个实验流程。在具体的演示过程中,教师要边操作边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并让学生思考为何要在实验中这样操作。例如,教师在讲解Fe(OH)2沉淀制备实验时,在具体演示过程中,可提醒学生重点观察以下几项特殊操作:(1)需煮沸NaOH溶液后使其冷却后再使用;(2)过量铁粉和稀硫酸反应制取FeSO4,并在FeSO4溶液上滴一层植物油:(3)选择合适长度的胶头滴管,将其插入FeSO4溶液面下,随即缓慢挤出NaOH溶液并将二者结合。上述三个操作较为特殊,不同于常规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提醒下会自然地思考:(1)煮沸NaOH溶液后,使其冷却后再使用的目的是什么?(2)过量铁粉的用处是什么?(3)植物油的作用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流程,学生便会对Fe(OH)2沉淀制备实验理解得更深刻,同时也学会将其延伸到其他类似的实验中。

(二)设置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趣味性实验就是利用实验中有趣的现象,调动学生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化学学习积极性的趣味性实验。如在乙醇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运用黑水笔在课代表手心中写出一个“好”字,随即拿出棉球蘸取一种液体后直接擦掉课代表手心中的字。教师询问学生:“在清洗字体时有哪些感悟?”接着让学生观察液体,猜测该液体名称,思考其性质并进行验证。整个实验的氛围轻松活跃,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涨,最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感受了化学的神奇,激发了持续探究的欲望。

(三)设置探究实验,满足学生的操作需求

现代教育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性实验,满足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需求。例如,在学习钠、镁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时,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为学生介绍侯德榜先生,告知学生侯德榜先生是我国化学工业史上著名的专家,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上述导入方式能够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接着,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1)对Na2CO3的状态进行观察,分析其颜色,并记录其在水中的溶解情况;(2)对Na2CO3溶液的pH值进行测量;(3)在热的Na2CO3溶液中放入沾有油污的铜片,两分钟之后取出,使用清水清洗干净。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并对碳酸钠呈现的形状、性质进行讨论,说一说碳酸钠的用途。上述教学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一)充分挖掘现代化教学手段

高中化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教师需结合学生学情、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在生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高效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与技能。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化学知识有关的元素,教师可结合现实生活与教材内容创设情境,提升教学情感性、教育性与知识性。例如,在教学苯的性质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化学版《青花瓷》歌词“苯遇高锰酸钾,变色不容易……”,这就为萃取埋下了伏笔,为化学知识增添了趣味性,提升了教学效率。在苯的性质实验中,教师可以运用手机的拍照功能,将实验上传至希沃白板,让后排的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在教学苯的所有知识后,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中自带的游戏功能设置连线题,让两位学生上台PK,看看谁做得又快又好。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希沃小蜜蜂”把课堂练习传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平板答题并上传。

(二)生涯规划促学习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更要基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方向为学生讲解与化学专业有关的职业素养要求与职业前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借助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还要积极挖掘课外资源,充实情感教育内容。例如,教师可以邀请多名从事化学职业的人员,如水质分析员、高校化学教师等,采用访谈的形式让上述工作者为学生讲述自身工作经历、职业发展趋势、工作经验等。访谈要涵盖“最初为何选取该职业?”“该职业对从业者专业知识、技能、人文素养提出了哪些要求和标准?”“该职业有哪些岗位需求?”“从事该职业需参与哪些知识和技能考核?”“该职业发展前景如何?”等,学生在提问环节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进行提问,如大部分学生比较好奇职业年薪、职业面临的挑战、工作时间以及高考填报哪些专业才能从事这些职业等问题。人物访谈渗透情感教育,能使学生在了解职业的同时形成化学职业观念,促使其在认识自我和了解职业的基础上激发规划学习与就业意识,提升化学学习效率。这种方式与传统语言传授教学方式相比更生动,更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三)社会责任促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挖掘教材,寻找能够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素材。例如,在教学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让学生讨论: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你平时如何处理使用过的电池?如果你是电池研发工程师,你希望设计出来的电池是怎样的?如果你是环保局工作人员,你会怎么做?……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在平时生活中一定不能随意丢弃用过的电池,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又如,在教学金属的腐蚀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金属腐蚀的照片,再给他们呈现两组数据:一是我国每年因为腐蚀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二是我国每年因为腐蚀造成的损失。学生看到数据后感到非常震惊。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果能避免这些损失,把这些钱花在建设希望学校或救治病人上,能有怎样的社会效益?国家及社会各界人士在这些方面是怎么做的?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对后续金属防护的学习更加感兴趣,还看到了社会的正能量,并时刻能激励自己努力学习,为祖国做贡献。

四、积极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成功体验

毫无疑问,师生关系是构建活跃课堂的重要因素。在相关的研究中,学生的成绩、学习态度,心理健康、个性发展等各种因素与师生关系都有着紧密联系。高效化学课堂的构建关键在于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参与化学知识探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师生关系更注重相对平等、和谐对话,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彰显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与学生分享自身的理解与感悟,体验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效传授知识与技能,顺利开展课堂活动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师生保持顺畅的交流,更能促使学生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鼓励他们迎难而上,增强信心。

教师在开展情感教育时需深入研究教材和分析学生学情。首先,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资源。教师需深入研究教材并分析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把握重难点,再基于整体性角度剖析教材内容编排。例如,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一以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主,通过集中编排元素化合物知识使学生系统化认识该部分知识及其相关特殊点与规律。其次,分析学生学情。现代教育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则扮演主导和组织角色,引领学生高效学习,师生互动即教学过程。分析学生学情,明确其知识结构,便于后续高效开展教学。以“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铁的化合物”知识为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认识铁元素及其化合物,如铁锈的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须再次讲解初中阶段的相关知识,但要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铁三角等初中未涉及的难度较大的问题。

结 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强调“以生为本”的理念。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变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融洽,从整体上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猜你喜欢

化学高中化学职业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职业写作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我爱的职业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