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思政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诉求与实践探索

2022-11-19单春茹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县域教研思政

单春茹

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受制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失衡的区域公共政策,不少地方的县域普通高中已经或正在遭遇优秀教师和生源的流失,动摇了县域教育发展的信心,挫伤教师教育教研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一、县域思政课教师工作现状分析

(一)心理落差。师范院校培养了一批批人民教师,这些经过专业训练、专门培养的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素养好,且富教育热情,毕业后教师们分布在各个地区各个学科任教。其中扎根在县域的教师普遍存在佛系、躺平式生活状态,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乐观乐天、进取与拼搏意识相对淡薄。每一位教师都曾经是学生,都在自己所处时代的教育体制下奋力生长,对教育或多或少都有些体会。然而相比较“几年迈一步”的学生生涯,教师职业生涯的现有晋升机制与积累机制并不能满足所有教师的成长需求,只有少部分脱颖而出,外在牵引力与内在驱动力不足。

(二)生源结构简单。现在在很多小城市,能见到的职业不外乎还是公务员、老师、银行、农民、做小生意或者打工。依托以上类型家庭环境成长的孩子,生活空间相对狭小,眼界受限。结合本地区山区县、与发达城市距离近、交通便利等特点,本区域留守儿童、少年占比超过50%,家庭教育缺位,孩子对问题的思考一知半解,不够深入,思维的整体性、动态性形成过程缓慢,对接教材、教师讲解的能力不强,吸收能力弱。慢节奏的生活对学生生活认知冲击力不强,学生问题意识淡薄,对知识的探究与追问缺乏,学生方面的低要求长期制约着教师备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

(三)固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思政课教师经过几轮循环教学后,对教育规律把握得炉火纯青,对学段内的知识更是驾轻就熟,对新闻素材捕捉提取信手拈来,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已形成几套具有自己风格的代表课,且教育教学效果稳定。相比于城市的吸引力,县域教师队伍的吸引力不强,新教师流量较小,对现有学校教学生态的影响较小。基于此,县域思政课教师存在守成意识强烈、创新动力不足、转型意愿不强等现象。

(四)教师供需不匹配,人岗不适合。县域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构成中,存在50%以上的非专业专职教师,跨专业、跨学段任教比例也超50%,且部分学校规模较小,仅有1-2位思政课教师,跨学段甚至跨学科备课使教师在时间分配上分身乏术,且专业知识探讨方面,缺少本专业的教研团队,专业成长缓慢。

(五)教研空间环境制约。由于县域居民生活的地理环境广阔,人口密度小,县域范围全体教师教研活动的开展、组织空间跨度大,为保障常规教学秩序,大型教研活动在时间分配上也很有限。

(六)政策传导时间损耗。国家意志通过思政课在教育领域直接体现,思政课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思政课教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作为县域思政课教师,从媒体了解新闻动态到切身感受政策带来的变化,需要经过若干层级的传导,时间损耗加上政策理解偏差,在面向学生讲授时,热情有所递减,热度难以持久,与先进性的天然距离,使师生维持在跟跑节奏上,教与学的自信不足。

县中的孩子们所面临的状况背离了起码的机会均等,他们应该拥有更美好的明天。为了弥补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带来的鸿沟对孩子们身心的影响,教育扶贫项目启动了多种多样的措施。我们看到国家、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凭借自身职业特点,结合工作体会,也持续着自己的独特思考。

以上是结合县域教师成长环境、发展空间以及近期部分教研实践进行思考后,形成的对县域思政课教师工作现状的几点认识,接下来将探索可操作的县域思政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供商榷。

二、县域思政教师专业成长路径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强调,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不断开创新时代教育工作新局面。作为一名县域思政教师,如何实现自身专业成长,助力新时代教育公平?可以看新闻,捕捉时代脉搏,找准前沿方向;心怀国家,参照纲领文件,用好蓝本依据;观现状,清醒认识到乡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建设相对滞后与地理环境多样、人文环境简洁并存的资源禀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发展差距,全面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义务教育阶段辍学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受教育权得到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用丰富的精神供给对冲资源相对匮乏的束缚”的教师职业责任感油然而生。乡镇学生在知识需求下对思政教师供给能力的倒逼,是推动县域教师专业成长的独特外因。

职业发展内因上看,用教研促专业成长以支撑课堂、引领学生,为班主任等管理工作赢得时间、空间;如同班主任等管理工作为教研提供保障,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教研工作的目标一致。为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修为,共享成长红利,全面提升县域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映照祖国花朵,本文试从临摹、蜕变、润色、修边幅入手,探索教研助力县域思政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以此推进县域思政课教师专业水平向纵深发展。

(一)有样学样 临摹见章法

有引领,有跟随。临摹是起始方法。“价廉而工坚,最宜效法。”笔者认为教师最好生活在一种教育气氛十分浓厚的环境里,拜行家为师,这些行家无论在教育方面还是在教学方面都称得上是导师。古有教育家孔子、孟子……,近现代有蔡元培、陶行知……今有魏书生、李镇西……外有苏格拉底、苏霍姆林斯基……跨越时间的界限,研读以上古今中外教育教学名人的名著名篇名言;抑或跨越空间界限,观摩网络平台供应的基础教育精品课、各级比赛优质课例,参加名师工作室活动、线上教研等活动,让自己浸润在浓郁的教育气氛中。除了向传统经典人物取经,也可以“近水楼台”向同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张桂梅、赖宣治等)、向身边人(学校领导、科组前辈、教育同行等)取经,学习、吸收他们的长处。所谓长处,既是亮点,也是自己教学实践过程中可借鉴可发挥的转折点,既借名人之法解决教育困境,又提升了理论修为。正所谓,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才能奏效。这要求教师既要有临摹刻画的学习能力,更要有自我革新的吸收能力。例如:县教师发展中心牵头,以各校校内科组为单位,定期开展线上、线下读书、观课分享会,共品一本书、共读一篇文章,同看一份教学设计、同看一节优质课例等,交流心得体会。有主张、见解,有观看、聆听,有思考、质疑,有争论、探讨,在思维碰撞中,由一人引领,众人跟随,向群策群力,共商共建共享的教研生态转变;由临摹一人一言一行,向互相临摹、交流、借鉴、融合转变;在此基础上,每位教师都在进行着融汇众家之长、多种特质的自我革新、自我创造。临摹即是以优秀作品为营养,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充分吸收可开发、可使用的有益成果。

(二)亲力亲为 蜕变塑自我

蜕变是破茧成蝶。学习是方法,意在遵循生命向上的规律,助力成长。不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教师,他们的天资都需要被唤醒和培养。小到课堂实践,大到参赛锤炼,处处是练兵场、试飞坪。教师践行着终身学习的理念,始终坚持生长常态,学生领略成长着的教师的风采,被虚心好学、千变万化的教师风格所吸引、激趣,亦是言传身教的活用、妙用。青年教师可以参加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及系列市、县、校预赛,广大教师(不限年龄)可以参加全国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设计大赛、全国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大赛、全国中学思政课教学基本功大赛,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等,在大赛的熔炉里锤炼自己,在广阔天地里审视自己、定位自己、塑造自己,遇见更美好的自己。这打破了固化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内在禁锢和客观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制约形成的外在束缚,这就是教师天资的觉醒和培养。意识到“变”的趋势和潮流,就是觉醒;寻求改变自己,时刻寻求教育教学良法,就是觉醒。例如:笔者将线上观课获取的历史观、政治观、生活观等视角解读知识的方法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用历史观讲授“认识的反复性”,用政治观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本》中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生活观讲授“传统文化的继承”;将获取的活动设计方法“制作抖音宣传家乡”“辩论赛入课堂”,应用在课堂实践中,激趣效果明显。此外,笔者积极参加全国中学思政课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得优秀奖,在权威评价与作品预期之间进行对标再思考,从更高一层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并通过追踪优秀获奖作品,分析比较后,修正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正是在这样的自省理念下,不断地培养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教师。我县青年教师谭月敏,首次参加肇庆市青年教师大赛,反复观课、磨课、改课、试课,写稿、背稿、演稿、脱稿,终获得肇庆市青年教师大赛第三名,荣登市教学能手榜。我县优秀青年教师潘乔,在广东省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中,凭借作品《伟大的改革开放》在县赛中脱颖而出,晋级市赛并获得市第三名的好成绩。两位教师积极进取、奋力生长,展现着新时代人民教师的风采。

(三)越战越勇 润色增色彩

润色是乐见其成。学习是方法,意味在成长,目的则在应用。通过外部力量迫成长、内部力量促生长,摸准个人专业成长主干、主生长线,再结合现行教育政策(例:双减)、教育理念(例:生本理念、主体平等)、教学模式(例:议题式、大单元整合式)、教育对象(例:学段、片区)等给专业成长主干添枝加叶,给主生长线续生命力、注入活力。既抓准、抓稳个人最突出专业特征,又能在与时俱进的教育生态中打造自己的教学特色,在理智型、自然型、情感型、幽默型、技巧型之外形成“我与时代之境”相融后的鲜明教学风格,使自己别具一格,只能被模仿,不可被替代。以专业成长之效立足课堂,用专业精神之树撼动另一棵棵树的核心素养,立德树人任务便水到渠成。校内可成长为受欢迎教师、良好业绩教师,校外则有机会用专业成长之功赢得奖牌擦亮品牌,既树个人专业成长品牌,也可以助力科组团队、学科团队、工作室团队、学校品牌建设。例如,肇庆市教学能手、我县优秀青年教师严东年,在今年跨校交流的基础上,承担跨学段教学,由高中学段转向初中学段,并在高中学段市赛一等奖第二名成绩的基础上,勇担初中部市赛、片区送课下乡重任,多次多领域历练自己,凭借虚心好学的态度、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过硬的学科专业素养、独特的课堂掌控力和氛围渲染技巧,初步形成了科学、睿智的教学风格,也将他的教育热情、敬业精神、匠人精神助力团队、辐射同行、映照学生。

(四)笃信笃行 延伸渐拓展

修边幅是持续推进。获得可预见性专业成长后,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认真收集、整理学生、同行、前辈、领导的反馈,并记入专业成长备忘录,鞭策自己,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规律,持续推进。进行理论提升以改造主观世界亦然,持续进行时政、教育教学方面的阅读,例如:学习强国、人民日报评论、南方周末、《教育的情调》、《学生》等,只要这些读物联系生活,联系朝气蓬勃的人民,听一听、看一看我们时代的一些社会现象也未尝不可,尽管这些现象无足轻重,但涉及到我们的时代,对我们多少有利害关系,可以为今后累积一些学习参考资料,以使自己朝着更高一级程度扎实迈进。同时,注重读书笔记、教学札记、小结、报告、论文的撰写,甚至是美篇、公众号等的撰写,及时记录个人专业成长点滴,总结经验,阶段性归整、理顺思路,使生长线清晰可辨。例如:谭月敏、严东年老师的参赛心得在广宁教育报2021年12月刊发,严东年老师的送课下乡活动作为典范通过公众号进行推广,笔者则积极撰写论文,给教研系列活动升温,烘托教研氛围,促进县域教研活动可持续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长程性,慢条斯理地进行着,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知不觉且深远的。每一位教师充沛丰盈的不同程度的专业生长,构筑了丰富且富有层次的县域教研共同体,营造出全县崇尚教育教研、鼓励创作创新的良好氛围。在教育教研气氛十分浓厚的环境里浸润的学生也是朝气蓬勃、求知乐学的。教师充分挖掘、调动多样社会资源满足自身专业成长需求,既提升课堂驾驭能力,增强成就感、幸福感,又将个人成长成果直接惠及学生,优质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学生的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此即教育公平扎扎实实地落实。

三、经验启迪

结合以上教研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宝贵的经验启迪。

(一)思政课教师巧定位。乡村文化依托乡村自然和人文环境“生长”,乡村区域特色是乡村文化的基调与底色,乡村区域中的乡村学校,是乡村社会中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共同的场域特征使得乡村文化与乡村学校之间产生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政策的出台,明晰国家战略,并感悟国家战略与个人成长的交汇点,积极响应战略部署,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使命,主动融入乡村振兴与教育发展的时代规划和发展趋势。找准、更新县域思政课教师发展定位,借国家战略发展大势,精准制定教师个人工作目标、成长方向。

(二)坚守课堂主阵地、发挥片区灵活性、教研团队宽辐射。教师耕耘的原野是课堂,新课标、新理念的践行地是课堂,师生思维火花碰撞的场所是课堂,所以教师要坚守课堂主阵地,以此为抓手,在教学相长的日复一日的课堂上,磨炼提升个人教学技能。在提升个人教学教研水平的同时,结合主题活动,例如:在各级各类培训、片区活动、课题研究、工作室建设等教研团体活动加强交流、学习、借鉴,实现基本功与加工创造力、基础知识与社会知识拓展的双创新双提升。

(三)数据时代强感召。教育大数据技术的进步使教师数据意识得以萌芽,发现了大数据在教育教学中的潜在价值,可以说当前教师已具备基本的数据意识和数据思维。在希沃平台、钉钉等录屏工具软件、粤教翔云等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课堂内外的教学教研生态别开生面。基于操作直接、画面生动、活泼的交互性与现代感显著增强,基于数据收集、分析的评价科学性、客观性增强。借数据时代之风,推进教育教学深度变革,革新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优化教学策略,提升课堂实效。

“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的最活生生的榜样”——第斯多惠。每一名思政课教师个体的丰富与充盈,都为地区、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优秀的榜样。教研促县域教师专业成长,发挥着安顿自我,感召他者的双重作用。教师凭借独特而鲜明的思政课专业素养,通过课堂载体影响一批批学生,通过公开课影响一批批教师,通过报刊、杂志、公众号等线下、线上推广感召他者,汇聚起教育教研涓涓细流。静水流深,成其恒久。

猜你喜欢

县域教研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思政课“需求侧”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