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群文阅读为纽带,构建“1+X+Z”大阅读课程体系*

2022-11-19王安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洪水小学

教书育人 2022年26期
关键词:群文整本书课外阅读

王安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洪水小学)

阅读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对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课内深入地赏析涵泳,需要课外海量地阅读积累,还需要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思维的密钥,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从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的阅读教学耗时费力,收效甚微,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力,教师可以在单篇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推动整本书阅读走向深入,构建“1+X+Z”大阅读课程体系,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局面。在这个体系中,“1”代表统编《语文》教材单篇课文的学习,“Z”是汉字“整”的声母,代指整本书阅读,“X”指的是以整本书为内容的群文阅读教学。三者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阅读教学的三种形态

(一)单篇阅读教学

单篇阅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常态,教师和学生在一节课内只围绕着一篇课文展开学习。长期以来,语文课本都是把若干篇联系不太紧密的课文编排在一起,师生学完一篇,再接着学习下一篇。因为阅读内容比较集中,所以教师可以进行细致地分析讲解,带领学生反复地朗读体会,开展字词句篇的训练。有的课文甚至要讲两三个课时。

(二)群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是指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师生围绕着一个议题,从整体上对多篇文章进行学习理解的过程。一组群文,大多由三五篇文章组成。教师和学生在单位时间内阅读多个文本,进行比较、议论和统整,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新的时代,信息量爆棚,需要很强的思维能力应对复杂的情景,群文阅读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

整本书阅读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引领学生阅读经典的著作,并以此为内容进行讨论交流,深化对整部作品理解的过程,它包括好书推荐、阅读方法指导、读书交流等多种形态。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和孩子们聊书的教师越来越多,这源于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整本书的提倡,也源于广大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积累的高度重视。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二、学生需要怎样的阅读教学

(一)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条分缕析,阅读教学耗时低效。很长一段时期,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都是单篇精读。教师在课堂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翻过来掉过去地分析文本,讲得天花乱坠,口干舌燥。可是,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在读文的过程中习得的,不是教师告诉他们的。教师以条分缕析为能事,用自己的理解掩盖了学生的思维,致使学生的阅读支离破碎,很难得到有效提高。孩子们学到的大都是教师硬塞给他们的标准答案,转眼就会忘得一干二净。一本教材二十几篇课文,却用了那么多的课时,阅读量严重不足,效率非常低下。

2.迎合考试,阅读教学枯燥乏味。对分数的趋之若鹜,让当下的阅读教学有了非常明显的功利化倾向。为了应付考试,很多教师特别注重答题训练,使阅读教学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学生在大量的训练中并没有真正地与文本展开对话,思想遭到禁锢,学会阅读便成了天方夜谭。阅读的兴趣被枯燥乏味的做题训练完全抹杀,考试成绩实际上也没有提高多少。近几年语文试卷中阅读量大大增加,需要更快的阅读速度和更强的理解能力,才能得到优异的成绩。单纯的机械训练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只会让他们失去阅读的激情。

3.注重感性,阅读教学失之偏颇。语文教学注重情感体验和感性认知,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一味地朗读感悟,品味赏析,就弱化了阅读教学中的理性思考,忽视了阅读教学对促进人的思维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单篇精读为主的课文学习,教学素材不够丰富,很难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对发展学生思维的作用非常有限。另外,语文课堂上学生默读、跳读、浏览、比较等阅读方式练习的机会不多,这些生活中最为常用的读书方法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4.放任自流,课外阅读缺乏指导。只有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夯实基础,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大部分教师认为阅读整本书是课堂教学以外的事情,给学生布置一些阅读的书目和任务之后,就不管不顾,任其自由发展。殊不知,没有教师的极力推荐,学生读书的热情就难以持久;没有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很难掌握阅读的方法;没有师生共同的交流,片面地理解就不可能深化提高。课外阅读与课文教学泾渭分明,学生读到哪里是哪里,所得自然有限。

(二)学生需要怎样的阅读教学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既需要单篇精读的深入讲解,又需要整本书阅读的广泛涉猎,更需要顺应新时代阅读教学的潮流,通过阅读一组一组的群文,给思维插上翅膀,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将三种阅读形态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建“1+X+Z”群文阅读教学体系,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毫无疑问,单篇精读仍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阵地,它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单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感悟,积累语言,培养基础的阅读能力,掌握基本的方法策略,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老师只进行一些必要的讲解和练习,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做好“1”的教学非常重要,它是整个阅读体系的基础。没有扎实的课文教学筑底,就没有构建阅读教学体系的可能。即使教师给学生们读群文、读名著的机会,学生也很难消化得了。

不过,仅仅学好教材中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把学生领进书的海洋,带给他们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统编教材每册课本都有一个读书单元,课文都节选自经典著作。另外,从很多课文入手,都可以辐射到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名家名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书籍,开展“师生共读”的活动。一学期下来,可以读六七本书。五、六年级的学生,一学年的阅读量就能超过百万字,整个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有望突破千万字。历经这样的淬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必定能百炼成钢,因为有源头活水汩汩地涌来,理解能力自然会水涨船高,不断提升。

当然,完全放手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整本的著作,有的不理解,认识浅薄;有的没毅力,可能读不完。怎样才能把整本书的阅读跟课堂内的教材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呢?群文阅读的开展,打通了二者之间的壁垒。多文本的比较阅读,能够纠正当前阅读教学烦琐分析讲解、机械答题训练的错误,弥补单篇课文教学内容单一、缺乏思维训练的不足;也能够点燃学生阅读的激情,有助于阅读方法的学习运用,深化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感悟。教师利用群文阅读,将课文教学与课外阅读联系起来,就能建构起“1+X+Z”的立体化大阅读课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三种阅读教学的方式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丰富的营养。

三、如何构建“1+X+Z”群文阅读教学体系

(一)课文教学,精讲精练,节省时间

在“1+X+Z”群文阅读教学体系中,教材文本的学习是整个阅读教学的奠基工程,必须抓实抓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翻来覆去地分析讲解,进行没完没了的题海战术。相反,精读课文的教学要力求简练,紧扣单元训练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如此删繁就简,就能节省出大约40%的时间,开展群文阅读和师生共读的教学。如果教学时间没有保障,构建群文阅读教学体系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采用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方式,删去不必要的作业练习,每个单元腾出三四节课来指导学生阅读群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在“海量阅读”教改实验中,师生学完一册课本只需要两周的时间。那样的做法,或许过于激进,学生泛泛而读难免会蜻蜓点水。我们稍微保守一些,用一半以上的教学时间来完成统编语文教材的学习,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老师们也不必担心,少了答题训练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因为阅读能力是学生读出来的,不是老师讲出来的,也不是靠做题练出来的。毋庸置疑,大量的课外阅读必定会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群文阅读的开展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和思维的能力提高了,考试成绩还能比原来差吗?

(二)课外阅读,整体规划,大量积累

课外读物浩如烟海,良莠不齐,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难免出现低俗化、单一化等诸多问题,也很难与《语文》教材的学习结合在一起。另外,一个班的学生,你读这本,他读那本,教师没有办法进行指导,学生也没有办法展开交流。实践证明,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同读一本书”的活动,两到三周读一本,一学期下来,就会有很大的收获。唯其如此,老师和学生才能拥有聊书的共同语言,教师才能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

怎样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目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把每册语文课本“快乐读书吧”中推荐的书目作为必读的内容;二是从教材选文中寻找与课外读物之间的联系,然后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推荐给孩子们,可以学了节选读原著,也可以去读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三是以教育部推荐的《中小学生阅读书目》为蓝本,挑选优秀的著作来阅读。在此基础上,把小学六年的阅读书目联系起来进行整体地规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就能形成学校大阅读课程体系。这个系统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涵盖文学、科普、历史等多个领域。用这些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作品充盈学生的头脑,浸润孩子的心灵,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品位,提高了课外阅读的质量。

(三)群文阅读,架设桥梁,构建体系

教材学习在课内,整本书阅读主要在课外,只有通过群文阅读,才能把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1+X+Z”的大阅读课程体系,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以课文教学为基础,围绕一个议题,选取整本书中的几个精彩片段,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单篇阅读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在群文阅读中得到了巩固和提升,并应用到整本书阅读中去;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不仅弥补了单篇阅读内容单一、思维训练缺乏的不足,还通过师生的共同建构,促进了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理解;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厚积薄发,反过来又提高了学生阅读单篇文章和阅读群文的能力。三种阅读教学形态互为补充,共同携手,形成一个理想的阅读教学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群文阅读左右逢源,如同纽带,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群文阅读吊起学生的胃口,让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然后顺势引导,把好书推荐给孩子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才会翻开书本,读得津津有味。教学五年级下册课文《刷子李》的时候,教师可以选取《张大力》《狗不理》等故事组成群文,引导学生发现主人公的与众不同,体会侧面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这些精彩的故事塑造了特立独行的奇人,使读者发自内心地生出阅读的欲望。不用教师多费口舌,也不需要督促强迫,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翻开《俗世奇人》去了解书中的奇人奇事。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经历了阅读感悟、主动探究的过程,比被动接受要乐意得多。

师生共读的过程中,教师的跟进指导非常重要,一方面是要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让学生不仅爱读,还要会读;另一方面是要通过对话交流,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杂症,督促孩子们保持高昂的阅读热情,克服困难,提高阅读的质量。不同类型的文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读法。和单篇阅读相比,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能更好地掌握阅读的方法。多个文本提供了大量信息,比较联结更容易让学生发现文本的密钥,师生的集体建构则让学生汲取他人的智慧,构建起自己的理解系统。阅读《克雷洛夫寓言》,教师可以选取《山雀》《勤勉的熊》《狼和杜鹃》《苍蝇和蜜蜂》几篇寓言故事,和课文《池子与河流》一起进行群文阅读,引导学生学习把握故事寓意的方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从中受到启发。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发现,有的故事结尾有评论式的话语,点明了寓意;有的故事没有这样的结尾,但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或者心理活动中发现一些端倪,需要我们联系生活实际去概括。发现了寓言故事的秘密,学生就能举一反三,会读这类文章了。

阅读因交流而精彩。学生有了自己的理解感悟,还需要和教师、同学一起讨论交流,从与他人的对话中受到启发,修正自己的不足,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建构对于整本书的认知图式,思维得到了训练,思想受到了启迪,能力得到了提高。在读完整本书以后,或者是在阅读的后半部分,教师都可以选取书中的典型篇目,围绕着一个中心议题展开交流,引导学生总结读书的收获,提升思想认识的高度。例如,阅读冒险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师立足课文中的节选部分,选取汤姆其它四次历险时的精彩片段,开展群文阅读,把握曲折的故事情节,从多个角度感受汤姆敢于冒险、虚荣心强、机智勇敢、关心朋友等方面的特点,多元化地评价人物形象。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在汤姆身上能否找到自己或是伙伴的影子,互相交流阅读的感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之中,汤姆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逐渐丰满,孩子们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入。

进入新的时代,阅读教学要求更高,更有挑战性。如果教师囿于单篇细读反复讲解的圈子,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很难与时俱进。我们以开展群文阅读为抓手,把课文学习和整本书阅读结合起来,尝试构建“1+X+Z”三位一体的学校大阅读课程体系,是一项非常有创意的改革措施,必将使阅读教学充满活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群文整本书课外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论语》整本书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