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表演中肢体语言的编排与运用

2022-11-19陈慧娇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5期
关键词:肢体眼神舞台

陈慧娇(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舞蹈和音乐,从产生之初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音乐表演中,肢体语言的元素不可或缺,肢体语言的外化表达,可以让音乐的隐喻信息转化为视觉形象,它们有着艺术的相通之处,但又有着不同的输出媒介。现在大众的审美水平日益提高,对音乐表演不仅有听觉上的要求,更有视觉上的要求。因此,肢体语言的丰富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音乐表演中肢体语言的练习和运用做了一些分析。

一、音乐表演演员的素养要求

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提高,大家对精神生活要求越来越高。随之社会上不断地有大大小小的演唱会,晚会,还有机关单位自己组织的合唱比赛,集团内部年庆等文艺演出等来满足大家的精神需求。社会上很多文艺爱好者,去参加培训班的学习,加之电视台出台了好多文艺选秀节目,自身艺术素养的提高加之耳濡目染,大家的艺术欣赏水平日益提高,一些常见的表演方法和模式,对观众来说就再难以产生新鲜感。这就要求专业演员探寻新的表演方式,不断地增强自身的综合艺术素养和文化积淀。

《毛诗序》中有一句话: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为了更好地提升音乐表演演员的肢体表演能力,更好的传递音乐的感染力,增强音乐表演演员的肢体表演能力势在必行。

二、歌唱表演中肢体编排的方法

肢体表达相对于声乐来说是艺术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或传递媒介,是对歌词意境的再现表演。这样多方位的视觉加听觉的感官刺激,会更易让观众产生共鸣感,达到舞台表演的最终目的。

(一)引导自身进入音乐环境、表演氛围,培养信念感——以蒙古族歌曲《春天来了》为例

蒙古族歌曲《春天来了》表达了蒙古族人积极向上,不畏艰难,对幸福生活不断追求的生活态度。整首歌节奏欢快,运用了具有蒙古族代表性的马头琴和呼麦来充盈伴奏音乐,很是具有民族风味的一首歌曲。在练习这首歌曲时,一定要熟知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包括他们的吃、穿、住、行,还可以对蒙古族舞蹈的后靠基本体态、马步、柔臂等元素动作来练习,来体验蒙古族人的性格特征。在练习后靠体态时,内心的豪迈洒脱之情,眼前虚拟场景的现实感体现,眼神的远放,脸上自信、自豪的表情,都要呈现出来。在演唱过程中,为自己创设表演氛围,设置人物性格和演唱环境(感受自己身处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大草原上,天很蓝,空气沁人心脾,视野开阔,身骑一匹骏马奔驰其中,很是自由与畅快,男孩子勇猛豁达,女孩子俊俏爽朗)在表演的过程中,不断感受自己身处这样的环境和人设中,包括眼神的慢放远观之运用。有了这样的表演氛围,加上音乐的环境渲染,调动起自身的表演欲望,一句一句的分析体验,感受从前奏到主歌,再到副歌部分情绪的不断递进,通过对蒙古族舞蹈动作元素的学习,掌握在演唱过程中,对这些肢体动作的合理运用。

(二)了解歌曲背景,分析歌词编写和曲调的变化——以通俗歌曲《北京欢迎你》为例

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的创作背景,作为最终的呈现者表演者,一定要对其背景深入了解,感受歌曲层次的递进,掌握情绪的变换。通过分析歌曲的曲调变化,歌词的编写,情绪的处理来激发和编排肢体动作。

《北京欢迎你》这首歌是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 天之际,由北京奥组委推出的一首由100 名歌星演唱的奥运主题歌。整首歌曲是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主题,以北京普通人家的视角,采用民谣形式,不但用热情的音符表达北京奥运到来时,人们喜悦的心情和对北京奥运客人的欢迎之意,还表现了华人音乐人热情欢迎世界各地的友人到北京参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积极姿态和真挚感情。此外,在MV 里这首歌曲还融入了北京很多地标景观,具有浓厚的北京特色。选景不但体现了北京的面貌,还展示了北京乃至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独特的创意、优美的旋律。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吴祖强表示,《北京欢迎你》采用了具有北京特点的传统歌谣形式,配合民族传统乐器单弦的演奏,将“我家种着万年青,开放每段传奇,为传统的土壤播种,为你留下回忆”的心声娓娓道来,表现了北京人用自信的姿态迎接奥运会的到来,国人友好的态度欢迎五湖四海的宾朋来到北京,享受奥林匹克带来的快乐与激情,感受古老而又现代的北京的城市气息。歌曲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表达作为东道主的自信和对来宾的欢迎之情,感情基调欢快热情。把握了这样的背景和基调后,歌曲的整体感情及脸上的表情就知道怎么把控了。紧接着听前奏音乐,前奏音乐元素非常多,有京剧演员在吊嗓子、布谷鸟声、自行车的铃铛声、清晨环卫工人的扫地声、代表和平的白鸽飞过、跑步声等。让人的眼前呈现出一幅充满朝气的生机盎然的北京胡同生活场景。作为演员的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个前奏来一段情景表演,把观众迅速地代入歌曲氛围当中。一个环卫工人在扫地贯穿始终。一名志愿者在为外国友人做介绍、指引方向,一名青年人在跑步健身、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在赶时间、一名京剧演员在练功,这些形象元素可穿插出现,可在舞台不同的位置进行表演,有固定位置的表演,也有串场的流动表演,这样的前奏编排就把一幅活生生的北京清晨图搬到了大家眼前,把歌曲的氛围感就营造了出来。紧接着,第一句歌词就出来了“迎接每一个晨曦带来全新空气”到副歌的“北京欢迎你”娓娓道来的叙述式表达,展开了歌曲的主题,感情层层递进。演员可根据歌词的意境对肢体语言进行编排,对情景进行再现式表达。动作的幅度和力度,包括舞台的调度,根据曲调的变换来调整,达到层层递进之效果。

作为一名舞台表演者,需要对舞台的灯光等当下现代化设备进行了解和学习,把这些元素加入表演中以提升表演效果。例如,舞台的冷光、暖光、追光、面光的合理运用时间和切换效果等。不管是从自身,还是到舞台元素的认识与运用,都要不断的更迭提升,这样表达出来的东西,一定是有温度的。

(三)节奏的变换和配器的加入——以山西民歌又见平遥版《桃花红杏花白》为例

又见平遥版《桃花红杏花白》开场音乐有一分十秒钟的时间,以钢琴声开始紧接着跟着伴奏的合唱人声出现传递出一种回忆过往岁月的感情,此时的音乐让人感觉这个剧中主人公很是淡然、理性。作为表演者的我们,只有全方位的品味、感受、理解,才能表达出此情。紧接着,长笛声出现,长笛声一出给人一种明亮的感觉,像是经历了寒冬后暖春时节清晨的一缕和煦的阳光照过来,给予心灵的慰藉。根据这样的变换,演员可根据配乐的变换设计肢体表演(此时可有眼神方位的变换,舞台步伐的更换来反应意境的变换)。在长笛声出现前的肢体动作的节奏可缓慢,到长笛声出现时,肢体动作的节奏可加快,音乐给人呈现这样的变换,在肢体动作的编排上,就要有这两种情绪的转变,可在开始音乐一响起时,进行情景式再现,也可在长笛声出现时,演员踏着音乐的节奏缓缓走上舞台。注意此时脸上的表情与内心状态的统一,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理性的感性着。前奏音乐的风铃声响起时,给人一种轻盈感,仿佛进入到了另一个空间,这个时候又是一个层次,准备正式开始唱词的表演,此时可把话筒慢慢拿起来,进入演唱表演。

在音乐表演中,肢体语言的编排与设计,从分析音乐的背景入手,再到分析歌词编写和节奏的变化,分析不同乐器给人的不同感受,紧扣一个主题,一句一句的逐字分析。逐句编排,肢体语言与音乐表达一致,与内心状态一致。

三、培养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达的惯性化方式

(一)在肢体语言的练习当中,基本柔韧的练习

在平日的练习当中,一定多多练习基本功,以此来提升肢体动作的质感。这包括头部柔韧动作(前屈、后屈、侧屈、侧转、头绕环)、肩部动作(单提肩、双提肩、单肩向前转动、肩绕环、单摇臂、双摇臂)、胸部动作(含胸、展胸)、胸腰环动、旁腰、大腰的环动、腿部柔韧(前腿、旁腿、后退)脚背脚掌的柔韧力量(单脚交替勾绷脚、双脚同时勾绷脚、绷脚控制,双脚掌同时立与落)、手位(兰花指、芭蕾手位、波浪手)。

(二)基本站姿、走姿、坐姿

通过练习芭蕾基本站姿来练习挺拔直立感。脚位呈芭蕾一位脚站立,可根据自我柔韧度来调整两脚的外开度、气息下沉、臀部腿部肌肉夹紧、收腹、挺胸、展肩、垂臂、目视前方,双脚脚趾紧踩地面,气息下沉,立腰拔背、形成两边抻的对抗感,从而形成最大延伸感与挺拔度。在练习的过程中,呈紧中有松,松中有紧之态势。切忌呈僵硬之感,整体站姿给人以端庄、挺拔高雅、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三)眼神组合

以练习自己的眼神穿透力和灵活性为主要目的。(眼神的慢放慢收、眼神的慢放快收、眼神的快放快收、眼神的快放慢收、眼神的圆线、眼神的平视)可运用古筝曲子进行练习。眼睛里一定要有内容,要有东西,内心的状态要有。

(四)表情组合

每一个表情身后都有一句内心支撑的潜台词。(舞台上的面部表情非常重要,通过练习羞涩的笑、微笑、开怀大笑、喜极而泣、愤怒不已、誓死一搏等来练就自身对情绪的灵活掌控和调动能力,同时练就自身对面部表情的大胆表现和充满感染力的传递)。

(五)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相关元素的学习

通过对古典舞和民间舞蹈的学习,晓知气息在肢体动作中的运用规律,能促进音乐表演中,肢体和气息的协调配合,让指尖的情感流动起来。对不同民族的肢体动作元素进行接触和积累,可运用到民族音乐的表演中去,增值音乐表演的表演度,让共鸣感更接地气。学习一个民族的舞蹈,一定要抓住此民族的体态和动律,这样才能跳出其味道。

通过对肢体柔韧的练习,芭蕾组合的练习,表情组合的练习,眼神的练习,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练习,走姿,站姿,坐姿的练习,达到身体的协调,培养身体的挺拔直立感,并不断的积累肢体语言动作。培养强烈的肢体表现力,不断提升用肢体的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能力,运用肢体和眼神自如地传情达意,最终提升作品的演绎水平,增强其专业综合素质。选取几首歌曲进行纯肢体演绎的练习,感受用肢体进行表达的方式。加强肢体表达的体验感,最终把肢体演绎的惯性话表达方式融入作品的演绎中去。

四、感受艺术的相通之处

音乐和舞蹈不分家,自古以来有音乐就有舞蹈。用心感受艺术的相通之处,舞蹈只是用肢体作为媒介把自己的情感外化表达的一种方式,肢体运动的轨迹就如声音的高低起伏。动作幅度的大小就如声音的张弛和控制。肢体动作的延伸展现的是音乐的悠扬,每一个肢体动作的变换,就如一幅幅画面的呈现,每一个眼神的变换是不同内心状态的表达,每一组肢体动作的设计与编排,呈现的是不同的人物性格。通过对肢体语言长时间的接触与积累,感受肢体语言的魅力,感受艺术的相通之处,最终把肢体语言融入音乐的表演中,提升音乐的表演能力。想要把肢体语言润物无声的加入音乐表演中去,一定要更深层次的理解到肢体动作的语言性,不断提升综合文化素养,注重文学积累。明白不管是通过什么媒介进行表达,首先对事物要有较深层次的理解,这样传递出来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值得思考的。真正地把音乐表演做成可听可看的,且观赏性十足的一门艺术,作为一名音乐人,要紧扣时代脉搏,迎合市场需求,不断地提升自我文化素养,提升作品演绎水平。不断学习其他艺术的表现形式,如摄影、绘画、书法、电影等。从中感受艺术的相通之处,借鉴可用之处。

五、结论

通过分析歌曲的背景、歌词编写、曲调的变化、来设计和编排不同的肢体动作。从肢体的软度、能力、素质下手,到舞台表演所需要的站立形态的练习,学习内容涵盖芭蕾基训、中国民族民间舞元素、中国古典舞元素、当代舞元素、流行舞元素、华尔兹舞蹈以及面部表演的技巧等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练习,增强用肢体表达的体验感和强烈的表现力,同时,提高用肢体语言表达的灵活性。也极大地提高了音乐作品中不同情感的形象塑造能力。

在练习表演时,要引导自身进入表演状态,创设表演氛围。这样在不自觉中,思想集中,肌肉放松,信念增强,进入想象的情境中。通过调动内心的情绪,再配备肢体语言,分析并营造舞台效果,运用灯光,背景led 等元素,最终呈现出作品的表演主题。丰富的肢体语言支撑着舞台肢体表达的能力,舞台肢体语言为音乐作品的表达助力。首先要明白舞台肢体表达的重要作用,其次要善于运用肢体进行表达。把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达,当成一种惯性化的表达方式。学习这些内容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练习眼神入手,到练习面部表情,到古典舞基本舞姿的练习、蒙古族、傣族舞蹈的练习,芭蕾体态基本练习,到最后的音乐作品的演绎练习、创作表演来进行。一定要清晰地知道,第一大模块是培养肢体的展现能力(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第二大模块是培养肢体的运用能力和编排能力。通过学习,对舞台肢体语言的表演形式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并能在后期把肢体语言很好的运用于音乐作品的表演中去。

最终把肢体语言无声的融入自己的表演中去,与音乐表演融为一体。丰富音乐表演的多元化支撑元素,并把音乐表演装扮成一门观众欢迎的听觉上可聆听、视觉上可欣赏的、与时俱进的艺术表演形式。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艺术修养和水平的提高,提升了艺术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肢体眼神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生命的顽强
麋鹿的眼神
肢体语言
确认下眼神,你是不是靠谱的人
搞笑秀
肢体写作漫谈
面试六禁忌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