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表演中情感的表达与气息的运用

2022-11-19张璐陕西理工大学

艺术品鉴 2022年5期
关键词:表演者舞者肢体

张璐(陕西理工大学)

一些舞蹈表演者更注重肢体与形态,并不会与舞蹈进行情感共鸣,影响舞蹈表演的实际观感;基于此,本文研究舞蹈表演中表达情感,与运用气息的这一课题。分析舞蹈表演中情感调动的意义,并从精准把控舞蹈表达的情感、进行舞蹈情感共鸣、捕捉舞蹈中的情感特征、合理运用体能、保持身体放松、意识与气息的融会贯通等六个方面,提出舞蹈表演中情感的表达与气息的运用策略。旨在加强舞者对舞蹈的精准把控,使舞者可以更加清晰地表达出舞蹈中的情感,实现舞者与观众之间的心灵交流。

舞蹈表演是集心理、肢体、表情为一体的表演形式,其中,用心感受在舞蹈表达中至关重要。与小品、唱歌的表演方式不同,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表演方式,通过舞者对舞蹈内容的分析,利用肢体与表情将情感尽数表达出来,从而为观众展开一场视觉盛宴。舞蹈的类型有很多,情感表达方式也不同,相应的气息运行也不同。常见的舞蹈类型为现代舞、民族舞、街舞等,在民族舞的气息运用过程中,更加注重气息的悠长,保证民族舞的美感;而现代舞与街舞多数采用相对激烈的跳舞方式,是当下年轻人较为喜欢的舞蹈形式,其气息就需要相对收敛,保证舞蹈进行过程中,不会出现上气不足的现象。

而在舞蹈中的情感类型更多,可以表达出对爱情的向往、对友情的向往、对亲情的向往、对家国大义的向往等等。

很多舞蹈的表演形式会受到创作背景的影响,例如,民族舞,会带有相关民族的特性,表达出来的情感大多是自由、奔放,可以使观众有一种新生豪迈的向往之情。宫廷舞中会穿着宫廷服装,将古典西洋利用夸张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让观众了解古典西洋的生活状态。在舞蹈表演中,双人舞与多人舞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舞蹈形式,双人舞的舞蹈形式,需要两个人彼此了解,经验丰富,可以通过一个眼神或一个肢体动作,去应对突发事件,从而达到心神合一,将观众带入到舞蹈情境中,提升观众的观感效果。基于此,本文研究舞蹈表演中表达情感,与运用气息的这一课题。为舞蹈表演行业的进一步弘扬与发展创造条件。

一、舞蹈表演中情感调动的意义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情感调动至关重要,调动情感能力,可以凸显舞者的综合能力,通过对舞蹈的理解,将舞蹈中的情感利用肢体表达出来是一件非常难的问题。例如,一个抒情类型的舞蹈形式,其故事背景可能是一个一个小故事,利用肢体与表情很难表现出故事中的丰富情感,像是唱歌表演形式,可以利用声音的强弱与语言的功底,唱出一个小故事。但是舞蹈并没有声音,无法使用声音的魅力,将情感进行表达,因此,需要舞者从而利用自身条件,并与故事融为一体,从而实现情感调动,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多舞者在学习了众多舞蹈技巧后,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舞者就会忘记与舞蹈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影响舞蹈的观感,失去舞者对舞蹈的渲染力,无法使观众形成共鸣。优秀的舞者在舞蹈表演中,有着主导地位,可以主导观众的心情,并将全部身心均投入至跳舞中,保证心无旁骛,才能更加理解舞蹈中的隐含意义,从而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情感是贯穿舞蹈的主基调,在人物复杂的故事中,可以进行多人舞,一个人物具有一个形象,随着舞者的肢体动作力度,与音乐的节奏感,使观众可以拥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观感体验,从而拉近舞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为观众带来心灵的震撼与心灵的抚慰。对于创作舞蹈的人来说,舞蹈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对舞蹈者的要求更高。因此,能否完整地表现舞蹈中的情感成为舞者的挑战。舞蹈不是杂技,在真正跳舞过程中,情感表达最为重要,不能利用高超的舞蹈技巧来修饰自身缺乏的情感,这属于本末倒置,影响舞蹈的实际观感。因此,想要传承舞蹈这一文化艺术,需要深入分析舞蹈背景,将自身与舞蹈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完成一次舞蹈的表达。

二、舞蹈表演中情感的表达与气息的运用策略

(一)精准把控舞蹈表达的情感

在舞蹈表达过程中,情感表达至关重要,而舞者对舞蹈的情感把握是其可以完成舞蹈表达的关键。本文认为舞蹈中的情感表达,首先需要精准把控舞蹈表达的情感。现如今的舞蹈表演者往往忽视舞蹈中需要表达的情感,对舞蹈的理解并不深刻,经常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舞蹈从排练——熟记,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舞蹈内容揣摩,从而失去舞蹈的“魂”。很多观众在观看舞蹈表演时,并不知道舞蹈想要表达的意思,需要通过舞者进行舞蹈共鸣,从而带动观众,使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但是,由于舞者自身对情感把握方向失误,将会引起观众对舞蹈认知的偏差,从而失去舞台竞争力。如何精准把控舞蹈表达的情感,是所有舞者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认为,在整个舞蹈呈现出来时,需要了解舞蹈的创作背景、舞蹈中时代背景、真实人物背景等,并将背景矛盾、人物矛盾进行细化,以情感矛盾作为舞蹈情感表达的中心,将舞蹈中的情绪充分传达,消除舞蹈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此外,在实际表达过程中,本文认为,需要融入生活实践效果,利用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方式,将舞蹈中存在的矛盾情感表述出来。在实际舞蹈表演中,舞者由于舞台经验不足,经常会出现情感表达不足与情感表达过多的极端现象,在每一次舞台表演中,舞者都会找到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因此,两种情感极有可能出现在同一个人、同一支舞上,影响观众的观感。此时,就需要舞蹈自我把控中间的度量,多积累舞台经验,充分将自身与舞蹈相融合,从中悟出舞蹈情感表达依据。

(二)进行舞蹈情感共鸣

任何领域均需要技巧,舞蹈表达也不例外。情感共鸣是舞蹈情感表达的重要运用手法,通过舞者自身对舞蹈的理解,再加入创作者对舞蹈的解读,将二者结合即为舞蹈共鸣效果。情感共鸣具有指向性的效果,通过多年的舞台经验总结,可以清晰地得到舞蹈中想要表达的意思,从而进行完整而具体地表达。舞蹈创作者是经过自身的想象与资料的查阅,才能得出最终的舞蹈动作,其塑造能力需要不断地构思,并以舞蹈人物的真实背景为基础,充分利用故事中的情感,将自身塑造成一个与故事背景相同的人物,此时,出现的情感就是调动后的情感。一般情况下,将自身情感调度出来并不容易,如果自身情感可以完整地表达,那么,给人呈现出来的感觉也会更加完整,提升观众对舞蹈的观感体验。所谓“艺术源于生活,但更高于生活”,指的就是艺术创作过程中,均会以真实条件作为背景,凭空捏造出来的故事,不真实感较为强烈。因此,舞蹈创作时,普遍也会采用真实的背景条件,舞者只需要将自身的生活体验带入至舞蹈中,将肢体、表情、心灵相统一,做出最舒服的表演形式,那么,呈现出来的舞蹈效果就是最好的,对调动自身的情感也是较为有效的。此外,在舞蹈表演中,一般都会规定特定的情景,在其中以原则性或非原则性进行情感培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利用平时积累的舞台经验,将自身情感重点表述,再结合舞蹈中人物情感,使情感调动效果更佳,提升舞蹈动作的渲染力。

(三)捕捉舞蹈中的情感特征

除了上述情感表达条件,捕捉舞蹈中的情感特征,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舞蹈表演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看,充分解读日常生活中人物的情感,将此种形式设定为自身的条件反射,在无意识的形态下,进行情感特征捕捉。此种条件反射的设定,在脑海中形成定式,将会在舞者观看舞蹈时,及时分析舞蹈情感,这也是一种舞蹈表演者的发展历程。例如,在路过舞蹈教室时,可以结合自身的经验,观看其他人的跳舞姿态与情感把握情况,从而增强情感的敏感性,提升自身的舞蹈修养。在民族舞中,舞蹈中的民族风情就是舞蹈中的情感特征,结合各个民族的实际生活特征,将其带入进舞蹈情感表达中,从而得到表达出一种大气、豪迈的情感。在捕捉舞蹈情感特征时,内心独白也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内心独白多用于舞台剧等舞台上,在特定的情境中,思考符合该情境的思想活动。舞蹈表演者可以通过内心独白的方式,将自身的情感进行融合,以作品的音乐作为感情基调,在情境中,舞蹈表演者可以充分地利用内心独白,将自身的情感进行收放,从而实现情感表达。此外,情感借鉴同样是捕捉情感特征的方式。舞蹈表演者可以通过周围其他人的经历,将自己代入其中,从而提升情感表达能力。但是,此种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就是需要借鉴别人的经历,弥补自身的情感缺失,这本身对别人就是一种二次伤害,因此,可以让别人借鉴经历的舞蹈表演者,其共情能力普遍较佳。

(四)合理运用体能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情感的表达与气息的运用同样重要,在提升情感表达能力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气息的运用同样值得重视。舞蹈表演时,气息是需要规律性的,通过调节气息,将肢体放松,展开身躯,从而使自身处于放松的状态,进而表现出来的舞蹈将会是最令人舒服的状态。合理运用体能是保证舞者完成整个舞蹈的关键环节。舞蹈中需要对肢体与表情进行协调,由于舞台上的放大作用,肢体与表情不搭,将会影响视觉观感。此时,就需要舞蹈表演者对自身的肢体与表情进行充分调节。为了更好地调节肢体语言,体能务必运用合理。

本文认为,合理地运用体能,可以增强舞蹈的表现力与生命力,通过体能转化,将气息跟随着舞蹈变化,让身体的各个部位均充满着气息,从而将气息以一种思想意识的方式进行舞蹈表演的贯穿。因此,舞蹈表演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做一些可以增强体能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将思想意识放松,找出最佳的舞蹈发力点,为舞蹈的表现力提供基础条件。其中,练习体能合理运用时,慢跑是最为直观的方式,也是最为有效的方式,通过慢跑,将自身的气息归结,无限交换气息的特点,将其与舞蹈练习时间融合,从而实现体能的合理利用。

(五)保持身体放松

合理利用体能就是合理利用气息。在民族舞中,可以根据舞蹈的节拍特点,在节拍重的区域,呼吸节奏同样变快;在节拍轻的区域,呼吸节奏相应减慢。在重拍的位置进行呼气,可以保证此时身体的放松形态,形成自然流露出民族的大气磅礴,使观众心生向往,就是情感表达的成功。舞蹈表演中,与气息相辅相成,在情到浓时,气息自然的外露,从而建立出与前者不同的情感,用于宣泄此时舞蹈的情感状态。在使用气息建立情感的基础上,情感亦可以通过气息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情感是自然流露,而不是可以营造,此氛围是一种捕捉情感神韵的方式,对舞蹈的感知有利无弊。在长调的抒情式舞蹈中,气息分为长呼吸的气息、短呼吸的气息、长短气息相结合等方式,但是无一例外,都是通过节拍带动呼吸的方式,使舞蹈更加完整。为了保持放松的体态,舞蹈表演需要将气息、神态、感官意识相互结合,并在表演过程中,既要拥有优雅的体态,又要减少沉闷的感觉,保证舞蹈动作的放松与沉稳。在平时训练过程中,需要增加拉伸运动,通过拉伸将身体最大限度地放松,此时的气息最为标准。以此时的气息标准为例,在舞蹈表演时,时刻保证这一标准,即可提升舞蹈表演者的气息运用效果。

(六)意识与气息的融会贯通

在舞蹈表演时,气息至关重要,气息的收放程度直接影响着舞蹈的表现能力。气息作为生命本源,除了吸纳氧气之外,还可以排污阻滞,从而提升自身的气质。而舞蹈表演者的能力在于,将气息进行充分的运用,将气息与思想意识相连接,从而根据自身的意识控制身躯,实现身心合一的舞蹈表演状态。无论是唱歌还是跳舞,气息的作用均是不言而喻的。本文认为,舞蹈表演时,需要通过舞蹈的动作进行规划,有计划地利用气息,使舞动姿态发生变化,进而表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此外,控制气息与音乐之间的律动关系,可以进行丰富的情感表达,使自身放松,加强动作力量后,顺应自己的身体舞动出此时最佳的舞蹈动作。在舞蹈表演中,舞蹈表演者通过以情行气、以气发力的方式,将意识与气息充分融合,从而形成身心合一的舞蹈情感表达方式。在舞蹈练习过程中,舞者需要进行拉伸动作,在进行腿部拉伸的过程中,在压腿的过程中呼气,起身时吸气,此种方式可以保证舞者腿部肌肉的美感与线条感,同时,对气息与意识的融合具有帮助作用。由于舞蹈表演是肢体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将舞蹈中的情感表演出来,不能太夸张,也不能过于技巧化,中间的度量需要舞者充分的舞台经验进行把控。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需要舞者将音乐节奏精准把控、对意识与气息充分融合,通过调整舞蹈表演时的气息,将舞蹈要素进行更加具有渲染力与表现力的效果。本文通过对舞蹈情感表达意义的分析,指出现代舞者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舞蹈表演中,提升情感表达能力、加强气息运用效果的措施,旨在为舞蹈艺术的传承提供建议。

三、结束语

近年来,舞蹈这一艺术形式发展中,空有肢体动作,缺少实际情感交流,无法满足观众对舞蹈的观感。因此,舞蹈表演状态亟待改进。传统的舞蹈表演中,更加注重舞者与舞蹈之间的交流,通过揣摩舞蹈中的情感,再加上自身对舞蹈气息的运用,使整个舞蹈既柔美,又存在故事感,满足了观众对舞蹈艺术的追求。但是现如今,这种与舞蹈之间产生共鸣的表演形式逐渐失传,形成了一种“为舞而舞、为跳而跳”的形式化主义,严重影响观众对舞蹈的理解,使舞蹈表演行业黯然失色。基于此,本文研究了舞蹈表演中表达情感,与运用气息的这一课题。旨在提升舞者对舞蹈的共鸣效果,重新焕发舞蹈的光彩。

猜你喜欢

表演者舞者肢体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素养能力提升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Not to be Defined舞出风格 来自舞者的衣橱灵感
颜荷:跳上国家大剧院的女舞者
手称扑克
面试六禁忌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