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 治疗的争议与探索

2022-11-19林岩松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甲状腺癌辅助剂量

林岩松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2 核医学分子靶向诊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2016 年我国甲状腺癌新发病例数高达20.3 万,约占全球甲状腺癌新发病例总数的1/3 以上,远高于我国人口总数的全球占比(约18%)[1-3]。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DTC 占甲状腺癌的90%以上,其保留了滤泡上皮细胞的部分分化特征,如特异性摄碘、依赖于TSH 生长等。受益于其独特的生理特性,DTC患者在规范的手术、选择性131I 治疗、TSH 抑制治疗的经典综合管理下多数预后良好,在高发病率背景下,病死率仍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甲状腺癌好发于20~50 岁人群,是威胁生产力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此类基数庞大的患者需要终身监测疾病可能的复发、转移,极大增加了我国医疗负担。因此,完善甲状腺癌的相关管理,是提高我国国民健康水平、优化卫生决策的重要内容。

131I 治疗是DTC 患者术后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复发及死亡风险。依据TNM 分期、疾病复发风险分层以实时的疾病状态评估结果,131I 治疗的目标可分为清甲治疗(清除手术残留的甲状腺组织以便随访监测与疾病再分期)、辅助治疗(探测并清除术后潜在的微小残留癌灶,以降低复发及肿瘤相关死亡风险)与清灶治疗(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或远处转移病灶,以改善疾病相关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4]。值得一提的是,131I 治疗的三种目标是人为区分的结果,在临床实践中,三者并非彼此独立,有彼此重叠的可能[5]。本期重点号中,敬凤连等[6]在回顾性探讨清甲效果的影响因素时同时入组了清甲、辅助、清灶三种治疗目标的患者,就是辅助及清灶剂量的131I 兼具清甲效用的巧妙证明,该研究发现131I 剂量高、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及治疗前TSH 水平高的患者,首次清甲成功率高。

现行的131I 治疗前评估理念强调了将TNM 分期、复发危险分层与当下疾病状态有机结合,但其仍存在诸多亟待明确的问题。如辅助治疗的对象为亚临床残留和(或)复发和(或)转移性病灶,这种隐匿性病灶无法在影像学上被证实,因而治疗适应证的把握较为困难。2019 年,马提尼克联合声明中亦指出,辅助治疗的决策不仅要全面考量疾病状态,平衡风险与获益,还要结合患者意愿及现有的医疗条件[5]。对评判术后残余甲状腺组织及疾病状态而言,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 Tg)测定可作为一项灵敏便捷的指标,然而目前尚无明确的Tg 临界值能够用以指导中高危患者辅助和(或)清灶治疗剂量的选择及预测疗效。本期重点号中,张潇宇等[7]着眼于无远处转移的中高危人群,回顾性分析并发现中高危DTC 患者131I 治疗前刺激性Tg 水平是评价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刺激性Tg 水平<5.9 ng/ml时更容易达到疗效满意(ER),为中高危人群的治疗指征及预后预测提供了一定参考。

131I 治疗后,患者复发风险及病死率可因干预而变化,目前DTC 患者长期随访中采用2015 年美国甲状腺协会提出的治疗反应评估体系[4]来进行实时评估。虽然以疗效满意、生化疗效不佳(BIR)、结构性疗效不佳(SIR)、疗效不确切(IDR)四类反应可以有效区分不同临床转归患者,但存在结构性疗效不佳患者常终身带瘤生存,难以向其他三类转归,对其疗效的评价尚无统一标准,终止和(或)继续碘治疗的考量及碘难治性的判断受医师主观影响较大。2021 年发布的四学会联合声明中提到,此类患者的疗效判断可将形态学肿瘤负荷、肿瘤代谢体积、Tg 变化相结合[8]。本期重点号中,李娇等[9]深入探讨肺转移性DTC 患者第1、2 次131I 治疗前刺激性Tg 与TSH 水平的动态变化对于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发现以结构影像学病灶大小变化为标准,两次刺激性Tg 与TSH 水平比值的变化率、病理学类型及初始肺转移灶大小是预测肺转移性DTC 进展的独立风险因子。

Tg 作为DTC 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在DTC 全程管理中具备无可替代的价值,然而其水平不仅受肿瘤负荷影响,还与TSH 水平及抗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 antibody, TgAb)水平息息相关。TgAb 阳性时,Tg 水平检测会出现较大偏差,此时TgAb 可作为替补肿瘤标志物。本期重点号中,韩娜等[10]探究131I 治疗前TgAb 阳性(≥40 IU/ml)的DTC 患者在131I 治疗后TgAb 转阴时间与临床转归的关系,发现TgAb 转阴时间和131I 治疗总剂量是影响临床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亦提示了其作为替代肿瘤标志物的价值。

尽管临床实践已证实131I 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手段,但其仍存在诸多与累积剂量相关的早期及晚期并发症,累及消化、血液、生殖等多系统,其继发性恶性肿瘤的风险亦会有所增加[11]。唾液腺损伤是131I 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由其造成的口干、腮腺肿痛、味觉改变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本期重点号中秦洋洋等[12]、仝慧敏等[13]分别就131I 治疗引起的唾液腺功能损伤的机制、症状、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综述,为131I 治疗引起的唾液腺损伤管理提供参考。

131I 治疗在DTC 诊治中的独特价值已经过80 余年的临床验证。在简单的应用原理背后,从诊断到治疗,从初治到随访,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本重点号围绕131I 治疗DTC,探讨了数种场景下疗效相关指标、不良反应预防及治疗等内容,报告了我国专家学者在DTC 管理中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期待本期重点号能为131I 治疗的个体化管理提供思路,为我国甲状腺癌相关领域的医师与工作人员带来启发。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甲状腺癌辅助剂量
近地层臭氧剂量减半 可使小麦增产两成
老年人行动辅助车
CT设备的扫描电压对放疗计划剂量计算的影响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Mir-222-3p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癌效果的影响
关于甲状腺癌知识的探讨
用药剂量:老年人≠成年人
甲状腺癌为何越来越多?
睡眠质量差的女性甲状腺癌风险高四成
例谈何时构造辅助圆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