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罗非班联合DAPT在急性心肌梗死行择期P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11-18袁基科朱洋波沈磊李山峰韩永生

西部医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罗非班罪犯胸痛

袁基科 朱洋波 沈磊 李山峰 韩永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救医学中心,安徽 合肥 23000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常因冠状动脉痉挛、急性冠脉阻塞引起心肌细胞的急性缺血、缺氧而致命。随着医学水平的突飞猛进,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可有效拯救濒死的心肌细胞,降低了AMI患者的死亡率。但AMI的一线治疗很大程度仍然依赖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是保证PCI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关键[1]。目前关于血小板作用机制的研究颇多[2],寻找更安全可靠的新型抗血小板靶点是抗血小板药物的探索方向,因此以GPⅡb/Ⅲa受体靶点的盐酸替罗非班问世,且已尝试应用于AMI的治疗[3]。出于从PCI患者安全性角度考虑,针对部分AMI患者可行充分药物治疗后再择期PCI开通“罪犯血管”,当然在实际临床中此部分AMI患者不在少数,如突发STEMI的患者ST段很快回落、NSTEMI患者胸痛症状很快缓解等。本研究将替罗非班联合DAPT应用于择期PCI的部分AMI患者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6月~2020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择期PCI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替罗非班联合DAPT,n=37)和对照组(普通DAPT,n=35)。纳入标准:①首次发作胸痛伴肌钙蛋白I升高,确诊为AMI。②STEMI发病12 h内,但ST段回落。③STEMI发病超过12 h,胸痛症状缓解。④NSTEMI且胸痛症状能缓解。⑤确诊AMI但拒绝急诊PCI的患者。⑥患者及家属已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需急诊PCI的患者:STEMI伴胸痛未缓解、NSTEMI伴胸痛持续加重。②对替罗非班等本次治疗药物过敏者。③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者。④近期有活动性出血疾病。⑤合并肿瘤及严重慢性疾病者。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所有患者收住病房后给予24 h心电血压监护,告知病危,立即给予拜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片180 mg负荷量一次性嚼服,次日给予拜阿司匹林口服每天1次,每次100 mg,替格瑞洛片口服每天2次,每次90 mg,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根据体重(120 IU/kg/次)每12 h皮下注射1次(治疗6 d),其他常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盐酸曲美他嗪、降压降糖药物等,再行择期PCI治疗(≤5 d)。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外给予盐酸替罗非班12.5 mg(厂家: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0328)先30 min内以0.4 μg/kg/min静脉滴注,后以0.1 μg/kg/min维持,用完结束,再行择期PCI治疗(≤5 d)。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胸痛程度变化,通过调查问卷客观评判患者有无胸痛症状。②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出血情况,主要观察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出血、黑便等。③记录两组患者PCI术后1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主要包括心律失常、猝死、再梗死、严重心衰(NYHA 3或4级)。④评估两组患者支架释放前、支架释放后的冠脉TIMI血流分级结果。⑤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及PCI术后1月的不同罪犯血管分组的心脏射血分数(LVEF)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6∶11,年龄41~68岁,平均(55.67±2.21)岁。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3∶12,年龄43~71岁,平均(57.15±2.1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PCI术前的胸痛症状比较 观察组中无胸痛患者比率(94.6%)明显高于对照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观察组中出现胸痛症状均在替罗非班用尽后,其中1例持续胸痛难以缓解而急诊PCI,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持续胸痛未缓解行急诊PCI。

表1 两组患者胸痛症状比较[n(×10-2)]

2.3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出血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围手术期出血发生率(5.4%)与对照组(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出血发生率比较[n(×10-2)]

2.4 两组患者PCI术后1月的心脏不良事件比较 观察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10.8%)明显低于对照组(3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情况比较[n(×10-2)]

2.5 两组患者的TIMI血流情况比较 支架释放前观察组获得血流TIMI3级人数占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释放后观察组获得血流TIMI3级人数占比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冠脉TIMI血流分级比较[n(×10-2)]

2.6 两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1月相同罪犯血管的心脏LVEF值比较 按LAD(左前降支)、LCX(左回旋支)、RCA(右冠)罪犯血管分组,其中LAD分组中有观察组18人和对照组15人,LCX分组中有观察组9人和对照组8人,RCA分组中有观察组10人和对照组12人。对比PCI术前及术后1月各组患者的LVEF值,结果显示,PCI前在各罪犯血管分组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LVEF均无明显差异(P>0.05);PCI后在LAD组、LCX组中观察组的LVEF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A组中观察组与对照组LVEF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相同罪犯血管的LVEF情况比较

3 讨论

AMI是心肌急性的缺血性坏死,常因冠状动脉血管阻塞引起,由于冠脉血栓阻塞的位置、时间、血流及心肌梗死范围的差异性,AMI的心电图表现呈ST段抬高的STEMI和非ST段抬高的NSTEMI类型,ST段抬高是对应缺血区域心肌细胞受损后动作电位异常引起,ST段的变化意义是反应心肌缺血改善程度[4]。从1977年的PTCA技术问世以来,经过多年的医疗探索,PCI技术逐渐成熟,成为AMI患者的转折性治疗。PCI解除了患者的冠脉梗阻风险,心肌细胞及时得到了再灌注,使AMI的存活率明显增加[5]。对于时间窗内的胸痛持续存在的急性期STEMI及胸痛持续恶化的NSTEMI,此类患者是急诊PCI的最大获益者,同时也是循证医学推荐证据[6]。然而随着PCI手段的广泛推广,急诊PCI术中、术后的高危风险也开始被人关注[7],其中以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是最为常见的心血管事件[8]。择期PCI的概念即在AMI发生数天后,对药物治疗后再通但仍残留狭窄或闭塞的相关冠脉行PCI,目前择期PCI与急诊PCI的效益对比研究也越来越多。徐腊生等[9]研究表明,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中,择期PCI的并发症及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显著低于急诊PCI。国外也有报道[10-11],对年龄偏大的AMI患者行择期PCI治疗是安全而有效的。而在实际临床上AMI发病过程的多样性、多因性使得AMI的治疗选择变得复杂多变。有调查研究显示欧美国家STEMI患者接受急诊PCI的比例是70%~90%,而我国不足5%[12]。这和国内现有的医疗技术和环境是分不开的,比如县级医院PCI条件落后、地域转运能力不足,甚至存在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知而拒绝急诊PCI。种种被动的限制因素严重影响了AMI患者的治疗,胸痛发病超过12 h的STEMI是否完全需要按照指南行急诊PCI存在争议,尤其是对于STEMI的心电图提示ST段已回落或ST段虽未回落但胸痛症状已缓解的患者,同样对于NSTEMI伴胸痛可缓解的患者。本研究的主旨即是针对此类AMI人群,可以选择择期PCI,并对择期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做了分析研究。无论急诊PCI或择期PCI,都必须在充分抗血小板聚集的基础上,血小板抑制剂降低了血管栓塞发生率[13],保证了整个PCI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14],抗血小板治疗可减轻血栓负荷,显著降低支架内血栓事件,明显改善AMI患者的预后,因为梗死后血管的开通也可能发生慢复流、无复流、微循环栓塞而导致缺血心肌灌注仍未恢复[15]。尤其对于失去急诊PCI指征的患者,在择期PCI时间窗内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愈加关键,传统的以拜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组合的DAPT成为指南推荐方案,能否通过强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给AMI患者带来良效是临床研究重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胸痛患者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提示联合替罗非班的抗血小板凝聚作用让病变血管血流改善或再通,没有发生更加严重的栓塞事件。替罗非班能够特异性的选择抑制纤维蛋白原,避免过度激活血小板造成血管内皮损伤[16],改善冠脉微循环和促进心肌灌注,从而有效的缓解胸痛。本研究结果还表明替罗非班并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性得到了认证,使用替罗非班的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之前报道的结果相似[17],替罗非班联合DAPT及依诺肝素应用于AMI的治疗,在抗凝抗缺血作用的同时还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有效降低了PCI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国内李宝亮等[18]的研究结果也肯定了替罗非班能够确切减少AMI心血管事件、有效改善缺血心肌灌注的疗效。本研究将支架释放前后TIMI血流情况做对比,结果显示在支架释放前由于罪犯血管未开通,冠脉血流都受影响,两组的TIMI3级患者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支架释放后观察组的血流TIMI3级患者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替罗非班联合DAPT的强化抗血小板方案有利于冠脉血流的有效恢复,减轻了血栓对PCI术后慢复流、无复流的影响[19-20]。但本研究中替罗非班是静脉给药途径,也有冠脉内给药途径,针对AMI患者选择何种给药途径更佳[21]尚有待探讨。本研究还测定了相同罪犯冠脉的LVEF,结果可以看出罪犯血管闭塞后心肌因缺血导致节段性运动紊乱,影响心脏功能,在罪犯血管未开通前各组LVEF无变化[22]。而PCI后1月左冠组(LAD、LCX)中观察组的LVEF均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替罗非班联合DAPT的强化抗血小板作用尽早改善了心肌再灌注,早期挽救了濒死的心肌细胞,改善心脏结构,心肌顺应性和心肌收缩力增强,从而改善心功能,而在右冠组(RCA)中两组的LVEF无差异,这可能与左心室的心肌供血及功能测定受右冠影响较小有关[23]。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偏少、存在偏倚,有待于后续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替罗非班不增加出血风险,联合DAPT能够恢复AMI患者冠脉血流、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及改善心功能,应用于择期PCI的AMI患者有一定疗效。

猜你喜欢

罗非班罪犯胸痛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有些胸痛会猝死
六安市人民医院组建胸痛急救网络
面对聪明的罪犯,监狱还关的住吗?
不同剂量盐酸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胸痛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聪明的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