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造林技术与育林方法探究

2022-11-18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5期
关键词:种苗树苗树种

谢 逢

(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林场,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100)

引言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逐渐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突出表现在环境方面,由此看来,林业发展已经变成经济发展最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加快林业发展进程,必须将各个环节工作做好,与此同时,还要依托先进技术、科技手段、技术人员等。造林工作对工作人员提出较高要求,不仅需要具备较强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还要熟练运用高科技手段,为快速发展的林业奠定坚实基础。

1.开展营林造林工作的意义

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更加凸显出林业部门的重要性,造林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是营林造林工作,此项工作有利于帮助林业部门更好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林业发展质量,从而达到森林覆盖标准,最终促进林业资源发展效率的提高。因此,开展营林造林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过去人们乱砍滥伐树木,极大破坏了自然环境,加剧自然灾害严重程度,开展营林造林工作一方面有效改善水土流失情况,另一方面提高生态环境稳定性,使灾害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其二,大规模、大面积的营林造林有利于促进森林覆盖率的提高,立足于根本层面,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其三,土地荒漠化现象的减少,充分发挥防风固沙作用。其四,大幅度增加收益,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2.概述林业造林相关技术

2.1 立足于地理环境,合理选择树种

林业部门选择树种过程中,通常参考当地地理环境,充分了解和分析地区的地势地貌。以承德地区地貌为例,其从东南向西北阶梯式上升,导致有很大差异存在于南北区域的气候与土壤条件中,因此,林业部门选择造林树种时,必须以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为依据,将适合的树种选择出来,为树种成活率提供保障,同时确保树种配置与分布的合理性,防止因不合理选择树种或不适应当地环境导致树种死亡。

2.2 立足气候条件,选择造林时间

林业部门与当地气候环境相结合,合理选择造林时间,确保有充足的劳动力可以支持造林工作,并且以分布的干雨季时期为依据,避免树木在过于潮湿或干旱的土壤中无法健康生长。比如,承德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气象分布具有立体性特点,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这要求以当地气候条件为依据,选择适合的造林时间,并且有机结合树种特点,从而确定在较多水分的时间段种植,还是在寒冷少雨时间段种植。

3.林业造林技术

3.1 播种造林

播种造林又被称为直播造林,这是一种在土地中直接播种树种的造林方法。这种造林方法得到广泛运用,是基本造林方法之一,特别适合应用于大面积荒地绿化中。优势比较明显:其一,此播种方法具有简单流程,方便学习,没有对操作人员文化知识、技术能力提出高要求,若与大型机械设备联合应用,能够促进播种效率的提高,使人工成本费用得到节省。其二,可在一年四季中的任何季节操作,突破季节影响,基本不会限制播种单位时间。第三,对比苗木种植,此种方法省略运输环节,降低破坏树木根基概率,为后续良好生长提供保障。第四,对林木总体质量的提高十分有利,完成播种工作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种子开始发芽并成长起来,为了与实际环境相适应,树木会对生长状态进行调节,保证最终达到理想状态,并且具备抵抗病虫害侵袭能力。生长阶段,具有较强适应能力、较快成长速度的树木叶子会将阳光遮挡住,导致那些具有较慢生长速度、低矮树木长期无法接受充足光照,被自然舍弃,从而促进总体林木质量的提高。然而,缺点也比较突出,其一,此种方法提出很高的环境要求,自然环境必须足够稳定,不能频繁发生洪涝灾害。其二,人工看护处于生长阶段的树苗,预防野生动物破坏树苗,并且人工清理树苗周围影响其生长的各种植物。播种造林通常应用的方法包括撒播、条播、穴播、块播等。撒播就是在目标地块中撒上一些树种。应用这种方法之前无须整理土地,结束播种工作后,不需要将种子覆盖,因此,很大程度上受到外界因素影响,一方面大水比较容易冲走散撒种子,另一方面鸟兽类经常啄食散撒种子。穴播指整理完土地之后,依据合理间距挖穴播种的方法。此种方法具有较强适应性,在各种地形和树种中都适用,与此同时,在各个单独坑穴中播种树种,无须大规模散撒,因此,能将树种节省下来。条播指依据条状整理土地之后再播种的方法。以不同使用工具为根据,可将条播划分为人工播种、机械播种等。块播指整理土地之后集中播种的方法。通过对此种方法的应用,可以将种子均匀播撒在目标地块上,或者详细划分目标地块,将多个均匀分布的播种点找出,然后实施集中播种操作,通常在改造林地过程中应用此种方法。

3.2 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指运用移植树苗方式实现播种目标的造林方法,一般应用于具有较高价格、较少数量珍贵树种的造林中。植苗造林优势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应用此种方法之前,必须人工培育树苗,人工培育环境十分优越,能够保证树苗较快生长速度,因此,对比播种造林方法,此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成林。第二,因为前期需要人工培育,不需要大面积撒种造林,仅仅需要很少数量的树种。第三,移植的树苗必须具备可移植条件,并且已经长成,这样栽种的树苗具有完善根部系统,强大抵抗力,大大提高栽种后的适应性。植苗造林的缺点:其一,植苗造林的培育程序十分烦琐而复杂,必须借助高水平栽培种植技术,同时对操作人员提出很高要求。其二,对比播种造林,苗木运输和移植过程比较繁杂,必须投入大量资金,成本比播种造林法高出很多。植苗造林普遍应用两种方法,分别是穴植法、缝植法。穴植法是在预先挖好坑穴中栽植树苗的造林方法,又被称为坑植法。开挖坑穴过程中,需要注意一直保持相同的上下宽度,防止出现锅底穴状况,即下窄上宽。穴深必须适度,过深和过浅都不可以,过深会对苗木呼吸产生影响,过浅则外露根茎或者导致根茎处于特别干燥的表土层,增加苗木受旱概率。一般情况下,最好保持苗木穴深在原土层位置上方3-5 厘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深度,如果位于干旱的土质环境,则合理加深坑穴,如果位于湿润的土质环境,则合理浅埋。缝植法指在目标种植地插入植树锹开缝,并在缝中栽入苗木的造林法。需要注意此种方法先在土层中插入植树锹,然后借助推拉,促进土层裂缝的产生,并在缝隙中栽入树苗,必须完全展开苗木根部。再将植树锹插入距离植树缝隙10 厘米的侧土层中,通过推拉之后,闭合缝隙,最终使用脚或锹压实土壤。此种方法操作流程十分简便,具有较高效率,较低成本,对于具有不发达侧根系的树种尤其适用。

3.3 分殖造林

分殖造林指直接植入种子地下茎和树木根枝等部分的种植技术,此技术可对育苗成本、育苗时间进行有效控制,为幼苗的快速稳定生长提供保障。与此同时,帮助幼苗将前代优良基因获取,使其生长性质接近母体。通过对分殖造林状况的研究得知,其中大部分操作程序比较简单,正常情况下,幼苗具有很高成活率。然而,此种种植方法有严格的环境和土地要求,虽然生长中的幼苗可以继承母体中良好基因,但是也会遗传母体中的不良基因,集中表现在多种生长环境中,大大降低树木生长栽种价值。现阶段,可以应用分殖造林技术种植的树木有很多种类,包括松树、杨树、柳树、竹类等。

3.4 混交林的营造

现阶段,持续扩大杉树与松树造林规模,追求较高经济效益是商品林种植生产的主要目标。纯林生长培育的缺点十分突出,对种植区域土壤环境的全面优化产生不利影响,不能使种植区域地理条件得到改善,适应种植环境的能力比较差,爆发病虫害概率很高。由此看来,必须以多样性生态和多样性生物为基础,将稳定的混交林构建出来,大力倡导融合杉树、阔叶林、松木等多种树种的种植模式。构造多种混交林,有利于后续全面开展造林生产活动。如果造林区域具有较差立地条件,则造林中可以选用山地红壤,同时将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树种选择出来。

4.林业育林方法

4.1 整地方法

造林育林的基础工作是整地。整地内容比较多,如翻垦土地、清理杂草植物等。杂草植物的清理可以应用三种方式,分别是人工清除、喷洒除草剂、火烧法。整地作业可以在冬季以外的任何季节开展。以夏秋两季为主,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这两个季节整地能够发挥良好蓄水保墒作用。以不同树种和栽种季节为依据,能够确定具体整地时间,通常在树苗栽种或种子播种前3-6 个月实施整地操作。整地方法包括:其一,全面整地法,此法指翻垦全部需要种植树木的土地。通常在具有较小坡度的坡地地形和平原中应用此法。翻垦深度至少达到25 厘米。其二,带状整地法,此法以长条带状为依据翻垦土地,有适当间距被保留在带与带之间。一般情况下,较小坡度坡地、平原荒地、较大坡度平整地面的坡地等比较适合应用此法。其三,块状整地法,此法翻垦的土地通常以苗木种植点为中心。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块需要翻垦的面积,如果土地上具有不茂盛植被,土质非常松散,同时栽种较小苗木,不适合翻垦过大面积,反之,则可以增大翻垦面积。在凹凸不平地面和多坑穴山地地形中比较适用此方法。

4.2 繁育种子

实践证明,实施遗传改良操作后,通过对种子繁育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度提高林木生长速度,保持很高抗逆性,培育出来具有良好品质的林木。通过对子代测定结果的应用,可将优质的高世代种子园构建出来,如繁殖圃、无性系采穗园等,这是我国林木种子重点繁育方向和重要内容。将高世代种子园构建出来,有利于促进我国林木良种繁育水平与能力的提高。历经数年的实践和进步,国内各区域已经具备开展此项种子繁育技术研究工作条件,并且尝试了多次研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源中的同一树种会产生显著差异,突出表现在其正在适应的环境中,同时密切联系自身生长特征。通过对植物生长规律的了解和掌握,可将可靠依据提供出来,以便将优选建园工作做好,同时增强良种繁育体系的针对性,为合理种植提供保障。

4.3 培育苗木

培育苗木的方式多种多样,当前育苗中广泛应用生物制剂。同时应用稀土、评价苗木质量技术、保护苗木活力技术等,将国内苗木培育理论、生产技术最新动态涵盖其中。

开展苗木培育工作时,不仅要改善苗木灌溉与施肥方法,还要将化学除草实验应用于多种类型的树木中。然而,现阶段植树造林需要越来越多的苗木,各个区域加大研究和探索造林育林技术方法力度。比如,当前对容器规格和材料方面的研究,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工业化作业目的。未来国家将研究重点确定为苗圃应用机械化作业。当前机械化作业已经被应用于部分苗圃种植中,旨在促进播种与培育效率的提高。

5.林业造林技术与育林方法的优化对策

5.1 前期做好规划

首先,前期规划设计营林造林工程时,技术人员必须全面而细致勘探种植区域的气候环境、面积等要素,同时以此为基础,规划设计林业工程,建设满足区域植树造林要求地营造林工程,为其规模与结构的合理性提供保证,同时科学编制后续抚育管理对策,提高林业工程生态效益,为高质量的营造林提供保障。其次,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做好统计与测量工作,尤其要准确统计营造林面积、树木成活率等,严禁为了满足政绩需要,谎报数据信息,以便将真实可靠的数据提供出来,科学开展营造林工程建设工作。最后,将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到营造林工作中,造林单位将管理制度编制出来,加强管理营造林工作,为营造林项目工程质量提供保证,防止影响营造林质量。

5.2 法规制度的健全

首先,加大保护森林资源力度,对森林保护方面立法进行强化,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将严格的惩罚措施编制出来,有效管控砍伐森林资源行为,借助法律武器的应用,巩固林业工程综合成效。其次,加强培训工作人员,使其树立较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并进一步强化法律意识,确保工作人员积极履行责任,完成林业工程建设任务,加强管理和保护林业工程,为构建高质量的林业工程提供保障。

5.3 做好高质量幼苗育种工作

幼苗育种工作是营林造林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种苗质量直接关系树木生长状况。种苗质量越好,其树木生长速度越快。如此看来,技术人员必须重视种苗生产,积极运用科学、合理技术。其次,对种苗质量进行严格把控,提高对种苗繁育速度的重视度,通过对国内先进技术的应用,促进种苗繁育速度的提高,使种苗质量低的问题得以解决。再次,工作人员以林业发展需求为依据,将繁育种苗的基地构建出来,为高质量的种苗和持续发展的繁育基地提供保障,将大量优质的种苗提供给造林工程。最后,工作人员加强宣传种苗的重要性,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优良种苗的意义,保证应用质量良好的种苗开展栽种工作。

结束语

总而言之,想要促进林业发展,必须应用良好造林技术与育林方法。育林和造林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特点,并且此过程十分艰苦。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造林和育林,投入充足的人才和资金,为林业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种苗树苗树种
珍贵树种黄檀栽培技术
树种的志向
林木种苗行业发展现状及管理措施探讨
浅谈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
树种的志向
合影
人工营造混交林树种的选择与配比
苗木信息
三棵桃树苗
林业种苗管理问题及其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