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红乌杂交天麻栽培模式及利弊分析

2022-11-18赵云武

现代园艺 2022年3期
关键词:天麻杂交栽培

赵云武,郭 锐,李 坤,张 斌*

(1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化龙堰镇农技中心 442100;2房县农业农村局 442100;3十堰市农业科学院 442000;4房县沙河乡农技中心 442100)

天麻为兰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又名定风草、赤箭[1],富含天麻素(C13H18O7)、含羟基苯甲醇(C7H8O2)及多糖等[2-4]多种药用成分,具有降压抗炎、息风止痉等[5-6]作用,主治头痛眩晕[1,7]、心脑血管疾病[8-9]、癫痫抽搐[6]等疾病。主要有红天麻、乌天麻、绿天麻、松天麻和黄天麻等品种[1,6]。

天麻属腐生植物,需与蜜环菌共生繁衍,这也是蜜环菌直接影响天麻产量与品质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天麻与蜜环菌具共生关系,但不同蜜环菌的生长习性、基因型不同,这也使不同海拔、菌材、土壤环境均会影响蜜环菌入侵、生长以及与不同天麻品种共生关系。王永等[10]通过不同蜜环菌菌株对青冈菌材、红天麻影响的研究指出,不同蜜环菌栽培种对青冈菌材的侵染情况不同,对红天麻农艺性状、产量及质量的影响也不同;且蜜环菌菌株MHJ-1对青冈菌材的侵染效果最好,使红天麻鲜产达到8.78±0.38kg/m2,天麻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天麻素与对羟基苯甲醇总含量也均高于2020版《药典》要求。杨婧等[11]研究表明,天麻在不同海拔环境下,乌红杂交天麻产量和药用成分含量不同,且由海拔引起的温度变化会影响天麻与蜜环菌的共生关系。申爱荣等[12]选择油桐、黑漆树、化香、山合欢等11个树种作菌材,属油桐作为菌材培育的天麻鲜干重最高、山合欢最低,黑漆树作为菌材培育的天麻对羟基苯甲醇与天麻素含量最高,花香作菌材培育的天麻多糖含量最高。这可能是天麻产量和品质与菌材有较强的相关性[4]。王云生等[13]指出,不同栽培基质对天麻品质有显著的影响。王佩等[14]也指出,天麻在不同栽培环境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代谢物影响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低海拔种植天麻有助于人工栽培与管理。天麻研究者为了提高天麻产量与品质,利用红天麻低海拔、产量高与乌天麻高海拔、品质好的特点,进行红乌杂交,该杂交天麻的栽培要求与红天麻很相似[15],但产量与品质显著提高,深受种植户、消费者喜爱。曲宾等[16]采用“接菌层法+早期覆膜”有性繁殖长白山乌红杂交天麻,单产可达4.47kg/m2;赵鲲等[17]在长白山林下进行乌红杂交天麻无性繁殖栽培,单产达5.4kg/m2。湖北省十堰市乌红杂交天麻一般单产达4~8kg/m2,这使得一些种植户将天麻生产的重心放在采用不同长度的菌材、播种方式、培育层数[18]以及不同栽培模式的效益分析上[19-20],却忽略了菌材长度、直径与蜜环菌侵入、生长发育密切相关,蜜环菌与天麻蒴果、米麻达成共生关系的特点,在红乌杂交天麻生产过程中,很多种植户因菌材直径过大而造成浪费或过小造成天麻萎缩腐烂[21]、不同播种方法未使蜜环菌与天麻均有效结合、黏土不利于天麻多层数培育等问题,大大降低红乌杂交天麻单位产量。

近年来,我们将天麻菌材预先培育再进行天麻蒴果有性繁殖与块茎栽培、天麻蒴果三下窝、天麻米麻三下窝等4种栽培模式进行风险与效益分析,发现其中2种红乌天麻栽培模式非常实用。鉴于此,将这2种红乌杂交天麻栽培模式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十堰地区寻求较为合适的红乌杂交天麻高效栽培模式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1 环境要求

1.1 环境选择

一般“乌红杂交天麻”种植在海拔500~2000m位置,达到高产、优质效果。因此,选择所需海拔高度、用水pH值为5.0~6.5、交通方便、有遮阴林的地块种植。

1.2 土质要求

选择透气性好、土层深厚的砂壤土或细河沙等土质。若遇黏土,可通过拌沙、基质进行改良,同时,四周开深沟防积水。

2 红乌杂交天麻培育

2.1 米麻培育

2.1.1 三下窝方式。每年5月中旬,红乌杂交天麻种子成熟时,采收置于-4℃冰箱保存备用。第一步,播种前,先将乌红杂交天麻蒴果内种子与萌发菌均匀混合。第二步,将混合的萌发菌与种子均匀撒播在平坦的苗床上。第三步,将直径6~10cm的菌材锯成15cm长的木段,并平铺在米麻培育区域,每根菌材间放置一小袋蜜环菌,蜜环菌与菌材间放置细枝条,用于诱导蜜环菌菌索向外生长,并侵入菌材。其中,菌材之间间隔1~2cm,切面光滑。第四步,覆盖细土,厚度5cm即可。第五步,覆盖树叶于表层,起防草、保水、保温等作用。

2.1.2 传统米麻培育模式。先培育菌材,后放红乌杂交天麻蒴果。第一步,8月份,先将直径6~10cm的菌材锯成15cm长的木段,并平铺在米麻培育区域。第二步,将蜜环菌切成厚度为3cm、直茎为5cm、大小1.5cm3的饼状碎末,并将切面对准菌材切口皮层,紧密接触,然后覆盖细土,厚度5cm即可。其中,菌材之间间隔1~2cm。第三步,覆盖树叶于表层。次年5月中旬,将菌材挖出,抚平麻床,将成熟的红乌杂交天麻蒴果与萌发菌均匀混合,并置于麻床底部。然后依次将菌材、细土、树叶回归原位。

2.1.3 天麻种子与萌发菌混合。将萌发菌撕碎,按照萌发菌∶乌红杂交天麻种子为1∶4或2∶5的比例进行均匀混合。

2.1.4 菌材选择。主要以白栎、樱桃树、合欢树、化香树等树种为主,菌材直径6~10cm。

2.1.5 人工管理。苗床应当起垄,垄高20cm左右,厢面宽60~80cm,人工建围栏,防止人畜破坏。白蚂蚁采用蚂蚁灵防治,生长阶段湿度长期保持50%左右,用水pH值为5.0~6.5,地温≤25℃。下同。

2.2 商品麻栽培

2.2.1 三下窝栽培方式。每年2月-3月中旬,栽种前,将红乌杂交天麻米麻置于泡沫箱保存备用。第一步,将直径6~10cm的菌材锯成15cm长的木段,并平铺在米麻培育区域,每根菌材间放置一小袋蜜环菌。其中,菌材之间间隔1~2cm,切面光滑。第二步,将红乌杂交天麻米麻呈30°~45°,放在菌材、蜜环菌四周,且米麻结节端紧挨蜜环菌、米麻间距5cm。第三步,在蜜环菌与菌材间放置细枝条,用于诱导蜜环菌菌索向外生长,并侵入菌材、米麻,枝条不挨着米麻。第四步,覆盖细土,厚度5cm即可。第五步,覆盖树叶于表层,起防草、保水、保温等作用。

2.2.2 传统商品麻生产模式。先培育菌材,后栽培红乌杂交天麻米麻。第一步,8月份,先将直径6~10cm的菌材锯成15cm长的木段,并平铺在米麻培育区域。第二步,将蜜环菌切成厚度为3cm,直茎为5 cm、大小1.5cm3的饼状碎末,并将切面对准菌材切口皮层,紧密接触,然后覆盖细土,厚度5cm即可。其中,菌材之间间隔1~2cm。第三步,覆盖树叶于表层。次年2月-3月中旬,将菌材挖出,抚平麻床,后面与三下窝栽培商品麻第2~5步一致。

3 采挖

3.1 采挖时间

在温度下降至10℃,红乌杂交天麻休眠期采收,即当年的11月左右。

3.2 采挖方法

选晴天,拣去土表杂物,依次取出菌材、米麻、商品麻。及时清洁麻床,可利用的菌材应当天再利用。

4 利弊分析

4.1 三下窝方式的利弊

天麻蒴果、米麻在采收后,一般置于-4℃冰箱保存以及播种后,活性最多2个月。并且,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天麻蒴果内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人工控制好温湿度,蜜环菌菌丝、菌索生长迅速,使用合适的菌材,不用切磷口,也使蜜环菌较好地侵入菌材,迎合天麻原球茎生长发育需求,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超过6kg/m2,同时,大量投入蜜环菌,也为快速培育菌材提供了方法,减少天麻米麻栽培时间和人工、菌材投入,对大面积生产天麻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当萌发菌促使种子萌发,变成原球茎3周后,还未接上蜜环菌菌索,原球茎逐渐由白变黄、死亡。因此,在三下窝生产米麻时,若蜜环菌菌株生长不够旺盛,诱导菌索较少,或高温、干旱,人工管理不善,很容易造成红乌杂交天麻原球茎接菌不及时,造成天麻萎缩、腐烂[20],最终低产或无产。另外,虽然降低了人工成本和菌材投入,667m2投入蜜环菌菌种达到1万多元,增加了一些散户种植天麻的成本。

4.2 传统模式的利弊

传统的天麻培育模式确保了蜜环菌菌丝、菌索生长,天麻原球茎、米麻能够很快接菌,也使菌材充分发挥了作用。同时,天麻蜜环菌投入量也较小,是最保险的一种天麻生产方式。

然而,这种方式需要的菌材较多,破坏植被,也需要人工搬运以及在长菌材上切磷口[22],不利于大面积生产。另外,菌材经过蜜环菌长时间地使用,若单位面积的原球茎、米麻较多,菌材能否充足供其生长所需,需要因实际情况而异。

5 结语

综上所述,采用三下窝方式种植天麻投入蜜环菌较多,但人工、菌材投入较少,有利于大面积推广应用,但需人为精细化管理。传统的天麻栽培模式尽管更有保障,但破坏植被,人工投入大,对山区来讲,非常不利。因此,在进行红乌杂交天麻大面积生产时,可以采用加大袋装蜜环菌的投入,减少菌材、人工投入的方式,来进行三下窝栽培天麻。

另外,天麻生产过程中,不同的栽培模式对天麻产量有影响,而不同的干燥加工方法对天麻质量有一定的影响[22]。因此,不仅要在合适的环境下高效种植天麻,也要采用合理的加工方式确保天麻质量。

猜你喜欢

天麻杂交栽培
冬春大棚草莓栽培管理技术
“FM系法”破解杂交水稻机械化高效制种难题
从“80后”变“90后”袁隆平许下这样的生日愿望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草莓的立体栽培
吃天麻后别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