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短梗天门冬引种栽培技术初探

2022-11-18伍云飞欧阳友香

现代园艺 2022年3期
关键词:块根十堰大田

杜 胤,周 军,伍云飞,欧阳友香*

(1湖北房县红塔镇农技中心 442100;2十堰市农业科学院,湖北十堰 442000;3十堰市茅箭区林业管护中心 442000)

1 研究背景

百合科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Merr.]又名天门冬,为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且长江以南为主产区[1]。天冬以根入药,是我国传统大宗药材之一,《名医别录》《本草图经》《神农本草经》等均有记载[2-5]。天冬富含天冬素、氨基酸、皂苷、多糖、果胶质等成分[2,5-6],能提高人体血红细胞、提升免疫系统、增强抗病能力[2]。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天冬具有抗肿瘤、滋阴润肺等功效[3,7],对口干舌燥、阴虚火旺、肺燥干咳、口疮溃疡、肠燥便秘等效果明显[1-3,7-8]。常食天冬能够改善血液循环,有增强代谢[2,4]的功效。同时,天冬块根煎剂对炭疽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肺炎链球菌以及一些葡萄球菌等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4]。这使天冬干燥块根从2000年14元/kg[6]涨到2021年40元/kg以上,市场前景诱人。

天门冬野生资源主要生长在1750m海拔或以上的地方[7,9]。由于野生资源不能满足市场所需,人们开始品种选育与驯化栽培。经过人们选育与驯化栽培的天冬块茎大、商品性好[10]。目前,人工种植天冬主要集中于广西中部到南部,湖北利川、贵州西南部也有少量种植[10]。尽管天冬产量与栽培密度[11]、田间管理[4]、海拔等有关,但3年生天冬667m2产鲜块根1800~3500kg,加工折干667m2产量可达450~500kg[6],667m2效益在18000元以上。相比较十堰地区茅苍术、白及、北柴胡、虎杖等中药材效益高,是一个值得发展的中药材品种。

此外,天门冬品种较多,全世界有300多种,我国主要驯化种植的天冬品种为云南滇南天门冬(Asparagus SubscandensWang et S.C.Chen)、贵州西南天门冬(AsparagusMunitusWang etS.C.Chen)、广西短梗天门冬[Asparagus lycopodineus(Baker.)Wang et.Tang]等[3,10,12]。近年来,人们通过组织培养[13]与块茎繁殖方式均能有效提供天冬种苗,但成本高、投入大、周期长。而天冬种子种皮坚硬致密、自然萌发困难[13],成熟种子采摘后,经过湿沙沙藏,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14-15]。值得注意的是,天冬雌雄异株,结实率很高,单株一般几百粒以上[15],且种子育苗发病率低、病害少[6]。这无疑为规模化发展天冬提供了种源拓宽渠道。

十堰属于广义上的秦巴山区,中药材资源丰富,土壤pH接近中性,林地、山地较多,完全满足天冬栽培所需环境要求。为此,我们引进了广西短梗天门冬,并进行了多年的大棚育苗和露地栽培试验,取得成功。现将广西短梗天门冬人工培育种苗与大田栽培技术进行如下总结,以期为十堰地区药材种植户提供“天冬”栽培的理论依据。

2 短梗天门冬植物特征特点

广西短梗天门冬[Asparagus lycopodineus(Baker.)Wang et.Tang]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叶状枝簇生,先端锐尖,扁平,茎上的鳞状叶延伸为短刺。花腋生,白色,花梗短,花期5-6月。果实绿色,成熟后黄色或红色,黑色种子,果期8-10月。簇生块根肉质、灰黄色,长椭圆形或纺锤形。茎细,有纵槽纹,可达1m。

3 种子育苗

3.1 苗床选择与整理

选择交通便利、设施大棚、海拔300m或以上的地方,或选择有土质疏松、腐殖质较多的自然隐蔽环境。苗床四周排灌方便,清除苗床树根、石头等杂物,远离污染源。

春季播种前,整平苗床,基质拌入有机肥75kg/667m2,基质厚度8~10cm,浇湿浇透。播种后,再铺上一层基质,厚度3~5cm,浇湿浇透。

3.2 种子处理及播种

8~9月,天门冬种子黑色时,采收,并装入蛇皮袋,堆积发酵。待果肉稍腐后,清洗出种子,立即湿沙沙藏。667m2用种12~15kg,次年春季可播种于苗床,培养至秋季移栽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切勿等果肉干燥或取出种子晒干或风干,会严重影响天门冬种子发芽率[14-15]及出苗时间。

若天门冬种子晾干后,春季可采用100mg/LGA3处理24h,然后用70%酒精消毒2min,再用清水清洗3~5次,用细沙混匀,置于潮湿基质中,时常保持55%~70%湿度,3~5个月即可出苗,并于次年春季移栽。

3.3 苗期管理

3.3.1 遮阴。播种后,防止夏季高温干旱,采用遮阳网遮阴,透光率30%~40%,苗床昼夜温度10~28℃。

3.3.2 间苗与杂草管理。出苗后,及时去除病苗、弱苗、密苗,株距6~8cm,保留13万株左右/667m2。天门冬在播种后,可采用稻草、地膜覆盖,抑制杂草生长。为确保食用价值,天门冬出苗后,去除覆盖物,采用人工拔草的方式进行。

3.3.3 苗床水肥管理。天门冬幼苗生长1个月后,喷施微量元素水溶肥,土壤湿度45%~55%。

4 大田栽培

4.1 选地整地

选择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pH近中性的湿润沙壤土,海拔600m或以上,远离污染源,且有自然遮阴环境更适宜。

栽种前,深翻整地,清除树根、石头等杂物,667m2施入硫酸钾复合肥100kg、有机肥75kg,开沟作厢,整平厢面,厢面50cm,沟宽30cm,沟深15~25cm。

4.2 移栽时间

十堰地区一般选择10月份移栽。

4.3 移栽方法

选晴天,采挖1年生小苗,单株或分2株栽种,单垄穴栽,株距40cm,667m2栽2000株。移栽时,将块根四周摆匀,用细土覆盖块茎,顶芽端覆盖深度3~5cm。

5 大田栽培管理

5.1 杂草

春季,杂草除早除小,保持土壤疏松,适时培土。

5.2 大田水肥管理

根据天气情况,防涝防旱,清理排灌沟,切勿积水。夏季6-7月,667m2株间追施硫酸钾复合肥100kg、有机肥50kg,雨前667m2追施尿素10kg。10月份修沟、培土时,667m2追施越冬肥硫酸钾复合肥100kg。

5.3 搭架、遮阴

春季4-5月,直立搭架,将天冬幼苗嫩茎引绕至架子上,利于生长与追肥,并防止大风倒苗。同时,为防止夏季长时间干旱、曝晒,及时搭建遮阳网遮阴,遮阴度60%~70%。

5.4 主要病虫害防治

5.4.1 病害。天门冬主要有根腐病、叶枯病,一般由于土壤积水或过于潮湿或破坏块根完整所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可对病株喷施中生菌素、乙蒜素或多抗霉素或波尔多液或甲基硫菌灵或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5.4.2 虫害。主要有蛴螬、蚜虫、红蜘蛛等为害根、叶、嫩藤。可采用金龟子绿僵菌与肥料混合施入防治蛴螬,采用吡虫啉、吡虫啉+溴氰菊酯、啶虫脒防治蚜虫,用阿维菌素+乙螨唑防治红蜘蛛为害。

6 采收

天门冬在大田栽培3~4年后产量较高,可在秋冬季采挖。且第4~5年产量与折干率高、品质更好[6]。

采挖时,切勿弄断块茎。去除须根和茎基、洗净泥土,置于沸水中煮15min,捞出、去皮、晒干或烘干即可。干燥天门冬块根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质硬或柔润,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气微、味甜、微苦。

7 档案保存

将天门冬种子育苗、大田栽培生产时间、地点、管理等内容记录,并保存3~5年。

8 讨论

天门冬耐阴,忌干旱曝晒,适于15~30℃生长,喜疏松肥沃的沙壤土环境[2]。因此,在育苗与大田栽培时应注意环境条件。此外,天门冬种子育苗出苗后,生长速度快,且当年生块茎有5个或以上。尽管十堰地区雨水充足,但比较集中,天门冬块茎长且多,若排灌措施不到位,很容易造成烂根现象发生,采用单行或高垄栽培,有助于防止根腐病的发生。天门冬种苗移栽至大田后,次年春季开始,地上部分生长速度也开始加快。通过合理搭架、套种,有利于田间管理及增加产量、收益[4,16-17]。天门冬还可以依靠种子产生收益,天门冬种子2万粒/kg左右[8],当前价格较高,100元以上/kg,是产生种植效益的一种方式。但天门冬分雌雄株,在种植过程中很难确保单位面积种子收益,可以采用组织培养或人为选种手段,培育种子、种苗,提高种植效益。

天门冬具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肠燥便秘等功效,同时富含多种营养物质,但天门冬块根性寒[5,8,14],忌寒性病症及泄泻者使用[2]。中国药典2020要求天门冬干燥块根水分≤16.0%、总灰分≤5.0%、二氧化硫≤400mg/kg、浸出物≥80.0%,但并未指出天门冬具体哪些药用成分符合什么要求。这说明天门冬营养成分较多,还未深入研究,开发利用空间较大,是可以发展的品种。近年来,贵州、广西、云南等地区天门冬价格均较高,是带动地方中药材种植户有较好效益的品种。

湖北省仅恩施市有少量天门冬种植,而十堰地区还未有相关栽培情况报道。早年,十堰地区黄姜、红薯、白及、天麻等块根类种植较多,有较为丰富的块根类植物种植基础。天门冬是一种种植效益较高的品种之一,适合十堰高海拔地区种植,也为十堰地区与粮食作物套种带来新的模式,对提高十堰地区农户种植效益有很好的影响。下一步,我们将引进不同的天门冬品种,开展不同海拔种植产量、品质以及效益比较,探讨最适宜十堰地区发展的天门冬品种。

猜你喜欢

块根十堰大田
大田百余名留守儿童有了“爱心家长”
一瓶水的微笑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竹溪物语,问漆武当"漆乡十堰首届当代漆画展作品展
杉木种子园下套种三叶青的块根产量分析
十堰市委书记张维国三个词体现十堰特色
金荞麦不同种植密度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