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维视角下学位点导师队伍建设与预警体系研究

2022-11-17陈磊杨绍志吕秀玲粘山坡张国彬王进华

关键词:文法资深医学类

陈磊,杨绍志,吕秀玲,粘山坡,张国彬,王进华

(1.华北理工大学 研究生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2.华北理工大学 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河北 唐山 063210)

前言

2020年,按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1]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0年)》[2]的部署,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继续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结构逐步优化,普通高校教师学历层次继续提高[3]。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4]。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2021年,全国共招收博士生12.58万人,招收硕士生105.07万人。全国在学研究生333.24万人,比上年增加19.28万人,增长6.14%。其中,在学博士生50.95万人,在学硕士生282.29万人。普通高校教师学位层次普遍提高,2021年,普通本科学校生师比17.90:1,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生师比19.38:1[3]。

重庆大学的何巧艺等[5],深入分析了现行研究生导师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建立选聘分离机制,改革研究生导师评价考核体系,创新研究生导师激励约束和预警机制等方面的思考和建议。江苏科技大学的李秀朋[6],提出基于预警目的的学业帮扶对策主要有:以学业转型教育为重点,全面加强新生入学转型教育,实行“成长导师”制,指导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选拔、组建朋辈辅导员队伍,单独辅导,设计分类教学计划,建立学校和家庭联系制度,家校配合,共同促迸学生成长。山西农业大学的安步赢等[7],基于对研究生群体心理的研究,构建宿舍、实验室、班级、学院、学校五级心理危机预警机制,重视导师在心理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导师队伍预警体系构建

在对学位点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各关键环节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新指示,经过多轮研讨、比较和小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下,构建出如图1所示的学位点导师队伍预警体系,其评价指标及关键信息点详述如下。

图1 学位点导师队伍预警体系关键评价指标流程图

(一)生师比

生师比是硕士研究生数量和导师数量之比,一般包含学科/领域生师比、全学院生师比、全校生师比和全体在校研究生生师比等,是反映导师队伍建设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数值越大表示导师数量相比研究生数量而言越少,数值小则反映了导师数量比较充沛。根据某综合性院校2021年各一级二级学科及专业学位类别或领域的调查、统计,生师比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某综合性院校2021级研究生生师比分布情况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按学院统计后的学院生师比普遍高于学科或领域的个数分布情况,是因为有一部分导师既带学术型研究生,也带对应的专业型研究生,还有一小部分导师在相近的学科/领域或跨学科/领域同时带研究生,

(二)省学位论文抽检情况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博士 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的通知》要求以及省政府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制订的《河北省博士 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河北省硕士学位论文从2014年开始进行例行抽检工作,抽取样本为上一学年度提交的所有硕士学位论文,比例一般控制在5%左右,重点抽检上一年度抽检结果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单位和新入职研究生导师所指导的首届毕业生的学位论文。某综合性院校的三次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某综合性院校的省三次论文抽检情况(%)

省学位论文抽检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8],第一阶段实行省内同行专家通讯评议,第二阶段复审,全部实行外审。论文抽检能够反映出研究生培养方面的质量问题,主要是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学位论文选题与规范性等方面,需要深刻反思、认真筹划、主动作为,进一步创新培养模式和体制机制,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加大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三)毕业率

毕业率是衡量毕业生到期毕业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毕业生总数与到期应毕业全体的比值。近三年来,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所引起的巨大变革和产生的深入影响,也波及到部分在读研究生学位论文阶段的科技文献查阅、实验设计与验证、科研论文写作等关键环节的顺利进展。为了减缓疫情对研究生毕业的影响,各个高校采取了多种措施确保毕业资格不影响、毕业条件不折扣、毕业流程不间断,例如,建立“学科服务”QQ群,即时帮助师生推送急需的各类书籍、论文等文献资料,以确保文献查阅不受影响;采取毕业研究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答辩模式,可以邮寄或待返校后补齐各类答辩资料,以确保够毕业条件研究生的毕业及答辩不延误。近六年某校的毕业率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近六年某校的研究生毕业率情况(%)

(四)就业率

2020届毕业研究生,在11月27日的就业率达到80.79%,总就业率达到100.00%的有经济、心理和理学院,就业率在90.00%以上的有机械、中医、护理、材料、基础、药学、矿业、智能、公卫等九个学院,这十二个学院的研究生占总体人数的36.00%。就业率在80.00%以上的有八个学院,其人数占总体人数的34.56%。升学继续深造和灵活就业的比例分别为6.95%和10.23%。

2021届毕业研究生,在8月31日的就业率达到74.62%,总就业率达到100.00%的有经济和药学院,就业率在90.00%以上的有艺术、口腔、机械和冶金学院,这六个学院的学生数占总体的17.43%。就业率在80.00%以上的有十二个学院,其人数占总体人数的47.79%。升学继续深造和灵活就业的比例分别为6.05%和11.02%。

(五)省优、校优硕博论文

近三年校级、省级优秀博士论文均累计5篇。博士研究生获得优秀学位论文的数量较少,是因为在2017-2020期间毕业的博士研究生较少,根据优秀论文的评选条件和10%的名额要求,评上优秀博士论文就更少了。省优、校优硕士学位论文各学院分布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近几年各学院的省级、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篇数分布情况

从表4中看出,近四次所获评的省级优秀论文中,化工、材料、公卫、临床分别为9、5、5、5篇,占所获论文总数的六成,矿业、基础分别为4篇,冶金为3篇,生命、机械、建工、经济、外语分别为1篇,有11个学院没有获得。近6年所获评的校级优秀论文中,矿业、冶金、公卫、临床分别为54、41、36、32篇,占所获论文总数的51.42%;化工、材料分别为29、22篇,加上同获11篇的电气、护理和理学院,同获10篇的机械、建工学院,占所获论文总数的32.81%;有11个学院获得数量在1到9篇之间,占所获论文总数的15.77%。根据这些现状,在今后优秀博士、优秀硕士论文的评选中,应采取更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各个学科/领域在确保论文质量的前提下积极申报。

(六)阈值点设置

对学位点导师预警体系关键评价指标的阈值设置如下。

(1)学科点或专业学位领域的生师比指标情况,对于≥ 2.5的学位授权点,即列入预警体系及监测中,引导其加强导师后备队伍遴选和师资建设。

(2)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率情况,对于≤ 95%的学科点或专业学位领域进行筛选,详细了解不能按时毕业研究生的具体原因并和导师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及措施,协助此类研究生能早日毕业。

(3)每年一次例行的省级毕业研究生论文抽检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过程中及其重要的工作,要求高校不仅要加强校级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建设,而且对出现“问题论文”的学科点(或领域)及其导师要加强培养质量方面的监督和检查。

(4)校级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数量是衡量一个学科点或领域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志之一,应连续两年内至少有一篇校优秀学位论文,对达不到此标准的纳入预警体系里,应在接下来的年度内努力完成。

(5)省级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数量也是衡量一个学科点或领域合格评估、水平评估等建设绩效的重要标志,应五年内至上有一篇省级优秀学位论文,对达不到此标准的应纳入预警体系,应在接下来的两个年度内努力完成,以形成良好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6)随着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其他应纳入导师队伍建设预警体系的内容,可以小范围调研后有预见性的纳入预警关键信息点,达到逐步完善学位点预警体系、更好建设学位点的目的。

二、算例研究

根据导师队伍建设中预警体系的主要观测内容和考察点,设计出覆盖导师队伍基本信息、导师科研素质、研究生指导等方面的调查问卷。为验证导师队伍预警体系设置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从工、医、理、经、管、文、法、艺等不同门类的学科或领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覆盖了河北省某综合性地方高校的89名校内导师、28名校外导师、12名研究生秘书、7名资深专家,共计136名教师,校内导师按照不同门类又分为工科类、医学类、理文法艺等三类。根据此高校2021年版的导师库信息等,有6.65%的校内导师、3.42%的校外导师和52.17%的研究生秘书参与本次的信息调查和数据统计工作。

同时,进一步将调研范围扩大到河北省内18所具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高校,有16名研究生秘书、36名校外硕士生导师、373名工科类校内硕导、3名医学类校内硕导、72名理经管文法艺等类硕导和24名资深专家积极参与调研,共524人次,去掉部分导师多重身份中的重叠人数后有效参与导师为488人,可进一步验证导师预警体系设置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一)生师比情况

在关于2018-2020三个年级所带研究生情况的调查中,80.00%的研究生秘书共分配了0~1名研究生,年均分配0~1名的秘书比例为75.00%。44.44%和38.89%的校外导师近三年共分配0~1名或2~4名研究生,83.33%、16.67%的校外导师年均分别分配0~1名或2~4名研究生。30.44%、30.44%的工科类导师近三年共分配2~4、5~7名研究生,年均分配0~1、2~4的比例分别为名61.91%、38.09%。32.56%、39.54%的医学类导师近三年共分配2~4、5~7名研究生,年均分配0~1、2~4的比例分别为名40.48%、59.52%。31.25%、25.00%、25.00%的理文法艺类导师近三年共分配8~10、5~7、2~4名研究生,年均分配2~4、0~1的比例分别为62.50%、37.50%。

通过以上近三年各类导师带研究生数量的调查与比较分析,理文法艺和医学类导师年均分配及指导研究生的数量普遍较高,在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同时,应加强新增导师的持续遴选、各类培训、教育研讨和年度考核等工作,提升学位点导师队伍的数量,以有效降低学位点的生师比。

(二)导师科研素质

科研项目有利于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在2018.9.1-2021.8.31期间主持专业科研项目情况的调查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近三年主持专业科研项目情况的调查

从表5中可以看出,医学类、省内高校、工科类、理文法艺等类导师的国家级项目依次减少,没有项目的比例按照研究生秘书、工科类、医学类、理文法艺等类、省内高校、校外导师依次降低,多于两项项目的数量随着工科类、资深专家、理文法艺等、省内高校、医学类、校外导师、研究生秘书的顺序依次降低。

在近三年主持本专业纵向课题到款经费情况的调查中,72.73%的研究生秘书、22.73%的工科类、23.26%的医学类、40.00%的理文法艺类导师、14.29%的专家,到款小于一万元;18.18%的研究生秘书、41.17%的校外导师、13.64%的工科类、13.33%的理文法艺类导师和14.29%的资深专家,到款在一万元和三万元之间;18.18%的工科类、16.28%的医学类和16.67%的理文法艺类导师到款在十万元和二十万元之间;23.53%的校外导师、36.36%的工科类、18.61%的医学类、13.33%的理文法艺类导师和28.57%的资深专家到款经费在二十万元以上。由此可见,导师经费整体上可以满足研究生培养的需要,总体经费大致按照研究生秘书、理文法艺、医学类、校外导师、资深专家和工科类导师的顺序额度依次升高。

(三)研究生指导

在近三年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66.67%的研究生秘书、47.37%的校外导师、48.00%的工科类、40.91%的医学类、24.24%的理文法艺类导师和33.34%的资深专家是采用自己指导为主+课题组为辅的方式,33.33%的研究生秘书、16.00%的工科类、40.91%的医学类、39.39%的理文法艺类导师和22.22%的资深专家采用自己全面指导的方式,26.32%的校外导师、24.00%的工科类采用自己指导和企业(实践)导师相结合的方式,21.05%的校外导师、6.82%的医学类倾向于自己指导为辅和课题组为主的方式、22.22%的资深专家和15.15%的理文法艺类导师采用自己指导为主和企业(实践)导师为辅相结合的方式。

在对研究生毕业发表的学术论文调查中,62.50%的研究生秘书、70.59%的校外导师、54.54%的工科类、55.81%的医学类、81.25%的理文法艺导师和66.66的资深专家认为学院或学科的要求是发表一篇公开期刊论文,37.50%的研究生秘书、17.65%的校外导师、22.73%的工科类、32.56%的医学类、12.50%的理文法艺导师和16.67的资深专家认为是发表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在对自己指导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要求中,分别有50.00%、25.00%和25.00%的研究生秘书认为应该发表一篇核心、一篇SCI、一篇公开期刊加一篇核心论文。分别有41.19%、35.29%的校外导师认为发表一篇公开期刊、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分别有50.00%、13.64%的工科类导师认为应该发表一篇核心期刊、一篇SCI检索论文。分别有31.71%、36.58%和9.76%的医学类导师认为应该发表一篇公开期刊、一篇核心期刊论文、一篇SCI检索论文。分有50.00%、23.33%、13.33%的理文法艺类导师认为应该一篇公开期刊、一篇核心期刊论文、两篇公开期刊论文。

(四)学位点建设

学科的持续健康发展,对学校学院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对学位点建设最不利的情形调查情况如下,19.05%的研究生秘书、20.00%的校外导师、35.00%的工科类、27.63%的医学类、26.23%的理文法艺类导师、45.46%的资深专家和24.79%的省内高校同行认为没有高水平、凝聚力强的学术/学科带头人,对学科点发展最为不利;19.05%的研究生秘书、20.00%的校外导师、20.00%的工科类、22.37%的医学类、19.67%的理文法艺类导师、27.27%的资深专家和14.15%的省内高校同行认为学位点缺乏一定数量的省级、国家级课题对学科及学院的发展最为不利;14.29%的研究生秘书、12.50%的校外导师、15.00%的工科类、30.26%的医学类、19.67%的理文法艺类导师、9.09%的资深专家和19.05%的省内高校同行认为大部分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科研对学科点的发展最为不利;28.57%的研究生秘书、12.50%的校外导师、12.50%的工科类、15.79%的医学类、13.12%的理文法艺类导师、9.09%的资深专家和19.89%的省内高校同行认可日常事务占据了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对学位点发展最不利;9.52%的研究生秘书、20.00%的校外导师、10.00%的工科类、1.32%的医学类、13.12%的理文法艺类导师、9.09%的资深专家和10.56%的省内高校同行认为,没有明确、长远且能坚持下来的发展规划对学位点的发展最为不利;只有9.52%的研究生秘书、10.00%的校外导师、7.50%的工科类、2.63%的医学类、6.56%的理文法艺类导师和9.03%的省内高校同行认为研究生规模较小、没有达到学科发展的要求,对学位点的发展最为不利;有5.00%的企业导师、1.64%的理文法艺类导师和2.53%的省内高校同行认为在日常研究生管理、课程考试、学位论文评审及复制比检测等方面,个别研究生出现异常,对学位点发展最为不利。

由此可知,大部分导师认为没有高水平、凝聚力强的学术/学科带头人,对学科点发展最为不利,然后是学科缺乏一定数量的省级、国家级课题及大部分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科研等。

(五)学位论文抽检情况

每年一次的省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已经成为制度化工作,85.71%的研究生秘书、62.07%的校外导师、57.58%的工科类、82.61%的医学类、67.44%的理文法艺类导师、60.00%的资深专家和52.93%的省内高校同行,认为迎接论文抽检应该功在平时、在学位论文指导的每个阶段都把好关;14.29%的研究生秘书、31.03%的校外导师、33.33%的工科类、15.22%的医学类、20.93%的理文法艺类导师、40.00%的资深专家和34.18%的省内高校同行,认为应充分利用课题组指导方式的优越性,在研究生指导过程中互相帮助、扬长避短、互相补台;3.45%的校外导师、3.03%的工科类、2.17%的医学类、11.63%的理文法艺类导师和10.47%的省内高校同行认为,毕业研究生的论文堪忧、早就应该统一整顿整顿了;仅有3.45%的校外导师、6.06%的工科类导师和2.42%的省内高校同行认为,毕业研究生论文抽中的可能性很低,自己尽力、顺其自然就好。

可见,绝大部分参加调研老师认可指导研究生应功在平时,在学位论文的每个阶段都把好关,然后是充分利用课题组的指导方式,互相帮助、补台来弥补单一导师指导方面的不足。论文抽中的可能性很低、自己尽力、顺其自然是所有导师都不认可的方面,可见导师对于研究生的学业指导和成长发展意识是比较高的。

(六)导师培训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适时加强导师培训工作。15.00%的研究生秘书、27.27%的校外导师、31.92%的工科类、29.31%的医学类、37.50%的理文法艺类导师、20.00%的资深专家和26.43%的省内高校同行认为,今后应在提高校外不同学科或领域的专家、学者的进校讲座次数,以加深学校导师对本研究领域的把握和掌控;40.00%的研究生秘书、27.27%的校外导师、14.89%的工科类、24.14%的医学类、25.00%的理文法艺类导师6.67%的资深专家和17.04%的省内高校同行认为,今后应加强对国家政策及学校举措的培训,以明确了解具体指导要求、详细流程、制度界线等规定情况;25.00%的研究生秘书、18.18%的校外导师、14.89%的工科类、12.07%的医学类、14.58%的理文法艺类导师、20.00%的资深专家和24.16%的省内高校同行,认为应增强学院层面学科发展、技术前沿和科技成果等方面内容的讲授,以便导师随时更新知识内容;5.00%的研究生秘书、15.91%的校外导师、21.28%的工科类、17.24%的医学类、8.33%的理文法艺类导师、20.00%的资深专家和19.23%的省内高校同行,认为应增加本校优秀研究生导师指导经验和典型做法的报告,他们觉得身边的事迹更具吸引力、亲切感;15.00%的研究生秘书、11.37%的校外导师、17.02%的工科类、17.24%的医学类、10.42%的理文法艺类导师、26.66%的资深专家和13.14%的省内高校同行认为,提高校外研究生教育管理类领导的进校讲座次数,以开拓校内导师对外校研究生教育的了解和认识深度。

综合以上六大方面,通过对研究生秘书、校外导师、工科类、医学类、理文法艺等导师、资深专家及省内高校同行等的四维度调研统计、数据分析和比较研究等,硕士生导师在生师比大小、科研项目情况、学科点建设和发展关注点、避免产生抽检的“问题论文”及导师培训内容等方面,每个维度的数据具有差异性、特色性,又具有趋同性、一致性,体现导师预警体系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适用性、可区分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对导师队伍建设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三、结论

从设计的涵盖研究生教育教学和培养管理全过程的关键节点信息中,筛选并构建包含导师基本科研素养、生师比、毕业率和就业率、省学位论文抽检、导师培训和管理等方面的导师队伍建设评价和预警体系关键评价指标。通过对研究生秘书、校外(企业)导师、工科类、医学类和理文法艺等类导师、资深专家及省内18所高校的调研、统计和数据分析等算例研究,验证了预警体系内容的科学性、可行性和较全面性,对其他研究生培养单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文法资深医学类
纪念香港资深演员——吴孟达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简介
医学类新闻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西夏文铜镜的真言文法与四臂观音像研究
桂北乡贤所撰《资深集》及《资深集补篇注释》相关问题述略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公布第三批资深会员名单的通知
25年呵护患病妻子不离不弃
基于单向点格自动机的UPG文法识别并行算法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