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2-11-17赵桂玲潘家新李莲靖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2年7期
关键词:梧州市比重规模

赵桂玲,潘家新,李莲靖

(1.梧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西 梧州 543002;2.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22)

《广西统计年鉴2021》中的数据显示,2020年梧州市工业增加值为308.01亿元,占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的80.36%,成为梧州市第二产业的支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开展R&D活动的企业的先锋队,也是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近年来,广西梧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各类创新资源,加大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力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研发活动覆盖率、有研发机构的企业等研发投入指标逐年增长,但还存在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偏低、R&D活动研发人员偏少、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偏低等问题。基于广西科技统计分析中心的数据,总结分析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现状,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1 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现状分析

2018—2020年,梧州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分别为407家、421家、506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年均增长11.50%,占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达到6.81%、6.82%、7.14%。2020年,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在广西排在第六位。

1.1 有R&D活动的企业数量及研发活动覆盖率均保持增加

如图1所示,2018—2020年梧州市有R&D活动的企业数量也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分别为47家、61家、86家,年均增长35.27%,研发活动覆盖率(占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分别为11.55%、14.49%、16.99%,有R&D活动的企业数量及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均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表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具有不断开展技术创新的能力,保持有较高的创新活跃度。

图1 2018—2020年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R&D活动企业情况

通过对2018—2020年梧州市、南宁市、广西及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R&D活动的企业覆盖率进行对比分析(如图2所示),发现2019—2020年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覆盖率比同期广西平均水平高3~4个百分点,但比同期南宁市覆盖率低2~3个百分点,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低16~19个百分点。从全区排位来看,2020年梧州市有R&D活动的企业覆盖率排在广西第二位,说明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试验活动的热情及创新意识走在广西前列。

图2 2018—2020年梧州市、南宁市、广西及全国规模以上企业有R&D活动企业覆盖率情况

1.2 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量及研发机构设置率保持平稳增长

研发机构是企业集聚创新资源的重要载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数量和质量反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2018—2020年,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机构企业数分别为14家、24家、34家,年均增长55.84%,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其中2020年占广西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比重为8.74%,排在广西第四位(如图3所示);同时,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研发机构设置率)分别为3.44%、5.70 %、6.72%,呈现平稳增长趋势,分别高于同期广西研发机构设置率0.02个百分点、1.44个百分点、1.24个百分点。

图3 部分地级市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广西有研发机构的企业的比重情况

1.3 有新产品销售的企业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新产品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或改进,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一定作用的产品,有新产品销售的企业数量反映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能力与创新水平。由图4可知,2018—2020年,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新产品销售的企业数量分别为38家、44家、63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9.34%、10.45%、12.45%,呈现上升趋势,分别高于同期广西平均水平2.22个百分点、0.95个百分点、1.35个百分点。

1.4 原始创新能力偏弱,最主要的R&D活动类型为试验发展

R&D活动类型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3种类型。在企业研发投入统计口径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主要代表科学理论和原创性技术研究,而试验发展的成果形式主要是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技术和工艺创造。从广西科技统计分析中心可知,2019年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内部经费支出4.06亿元,其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合计0.01亿元,占R&D内部经费支出的0.25%。可以看出,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体上原始创新能力偏弱,试验发展支出4.05亿元比2018年增长58.7%,占R&D内部经费支出的99.75%,高于同期南宁市比重(98.35%)、广西平均水平(98.81%)。可见,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最主要的活动类型为试验发展。

图4 2018—2020年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新产品销售的企业情况

1.5 企业资金是研发投入的主要来源且政府资金逐年增长

按资金来源划分,R&D经费内部支出由企业资金、政府资金、境外资金和其他资金组成。2018—2020年企业资金分别为25 248.4万元、39 757.8万元、32 587.8万元,分别占同期R&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为96.94%、98.02%、95.45%。可见,企业资金仍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的主要来源。而2018—2020年政府资金分别为693.5万元、803.9万元、1 552.4万元,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年均增长率为49.62%,表明政府投入力度逐年加大。

1.6 产学研合作略高于全区水平,形成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格局

企业委托外单位进行 R&D 活动所支付的经费(简称R&D 经费外部支出),其支出和用途反映出“产、学、研”合作情况[1]。从R&D 经费外部支出情况看,2018—2020年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 经费外部支出分别为802.4万元、3 161.4万元、1 273.1万元,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中从图5可知,2020年R&D 经费外部支出中对境内研究机构支出(576.5万元)、对境内高等院校支出(13.7万元)两项研发经费合计占R&D 经费外部支出的46.36%,高于同期广西平均水平(41.42%)4.92个百分点,说明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研究机构、高校的合作经费比重略高于广西平均水平,表明企业与研究机构、高校之间形成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格局。

图5 2020年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外部支出占比情况

1.7 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逐年增长,研发人员投入位列全区第一方阵

以投入工作量计算,2018—2020年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折合全时当量928人年、1 527人年、1 486人年,占同期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折合全时当量的比重分别为5.39%、6.91%、7.28%,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表1可知,2020年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占广西的比重在广西排名第四位,低于柳州市占广西比重(39.00%)的31.72个百分点、南宁市占广西比重(15.13%)的7.85个百分点、桂林市占广西比重(8.86%)的1.58个百分点,与排名第三位的桂林市差距不大,表明研发人员从事技术研发的时间处于广西第一方阵,对技术研发工作保持较高的热情。

表1 2020年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情况

1.8 研发机构数及人员逐年递增,与先进市差距较大

2018—2020年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办有研发机构的数量分别为15个、24个、36个,分别占广西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办研发机构总数的比重分别为5.53%、7.43%、7.95%,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20年梧州市的研发机构数量及其比重均居于广西第四位,比排名第三位的桂林市(13.02%)低5.07个百分点。2018—2020年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人员分别为503人、724人、978人,分别占同期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人员总数的3.28%、4.37%、4.95%,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020年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人员占广西比重位于广西第五位,约是位于广西第一位柳州市比重(41.04%)的1/9、第二位南宁市比重(18.38%)的1/4、第三位玉林市比重(9.20%)的1/2、第四位桂林市比重(9.05%)的1/2。

1.9 新产品开发项目投入保持稳定增长,占全区的比重排位靠后

2018—2020年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分别为185项、281项、374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42.18%,占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总数的比重分别为5.37%、5.80%、5.75%。可以看出,占广西的比重处于平稳状态。2020年,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量及其占广西的比重均位于广西第四位,约为同期桂林项目数(811项)的1/2、柳州项目数(1 597项)的1/4、南宁项目数(1 815项)的1/5,表明与先进地级市相比,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与研究仍然偏弱。

2018—2020年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分别为20 568.7万元、33 464.6万元、51 037.5万元,年均增长57.52%,呈现飞速增长的趋势,占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88%、2.32%、2.73%,比重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20年,新产品开发经费占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的比重在广西排名第八位,低于同期排名第七位崇左市的比重(3.00%)0.27个百分点、排名第六位百色市的比重(3.34%)0.61个百分点、排名第五位桂林市的比重(6.04%)3.31个百分点,表明梧州市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

1.10 技术改造经费逐年增长,占全区比重呈现下降趋势

2018—2020年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分别为4271.7万元、5 905.5万元、6 824.5万元,年均增长26.40%,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占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经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0.67%、0.34%、0.38%,比重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2018年和2019年的比重在广西排名均位于第九位,2020年的比重在广西的排名比上年后退一位,排名第十位。2019—2020年河池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分别比同期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少201家、244家,但河池技术改造经费占广西的比重在广西排名分别为第四位、第三位,高于同期梧州技术改造经费2.30亿元、3.02亿元,表明梧州市政府应大力支持规模以上工业进行技术改造。

1.11 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飞速增长,占全区比重排位靠后

2018—2020年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分别为163.0万元、1 770.2万元、3 160.3万元,年均增长340.32%,呈现飞速增长趋势,占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总额的0.21%、1.49 %、1.65 %,呈现缓慢增长趋势。2018年和2020年梧州市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在广西排名均居于第十位,与2020年来宾市(广西排第十一位)相差93万元。2019年梧州市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企业数为14家,比2018年增加了8家,每家企业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126万元,低于广西平均每家企业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460万元),表明梧州市企业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偏低。

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2018—2020年,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分别为382.3万元、1 788.9万元、7 201.2万元,减免税额年均增长334.01%,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占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总额的比重分别为0.82 %、2.37%、6.81%,呈现逐年递增态势,2020年的比重在广西排位比2019年上升了2位,居于第八位。

2 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存在的问题

2.1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仍然偏低

2018—2020年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内部经费支出分别为2.61亿元、4.06亿元、3.41亿元,总体呈现增加的态势;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分别为0.29%、0.48%、0.33%,呈现波动状态,但总体保持在低位水平,分别低于广西同期平均水平0.26个百分点、0.13个百分点、0.31个百分点,尤其是2018年和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约为广西同期平均水平的1/2。2020年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0.33%)在广西排在第七位,比防城港(1.42%)低1.09个百分点,比柳州(1.38%)低1.05个百分点,比玉林(0.77%)低0.44个百分点,比桂林(0.70%)低0.37个百分点,比河池(0.53%)低0.2个百分点,比南宁(0.47%)低0.14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严重偏低,表明整体上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市场竞争力偏弱。

2.2 R&D活动研发人才偏少

一是平均每个有R&D活动的企业的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偏低。2020年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R&D活动的企业为86个,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1 486人年,平均每个有R&D活动的企业拥有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17.28人年/个,低于同期广西平均水平(23.81人年/个)。二是平均每个R&D项目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偏低。2020年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项目有333个,项目人员折合全时当量1 292人年,平均每个项目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为3.88人年/个,低于同期广西平均水平(4.44人年/个)。三是研究机构高层次人员偏少。2020年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机构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数为33人,机构人员总数为978人,占机构人员总数的比重为3.37%,低于同期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机构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数占机构人员总数的比重(10.49%)。2020年梧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每个机构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数为0.92人,低于同期广西每个机构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数。

2.3 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偏低

技术创新活动产出指标主要有申请专利数量、新产品销售收入及其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等[2]。①2018—2020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483 371.9万元、586 566.4万元、312 423.7万元,2020年比2019年大幅下降,降低46.74%,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能力明显下降;2018—2020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42%、6.87%、2.98% ,比同期广西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低5.91个百分点、3.94个百分点、11.51个百分点。②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数占专利申请数的比重偏低。2018—2020年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分别为54件、66件、72件,呈现逐年微增态势,占专利申请数的比重分别为56.25%、41.25%、32.58%,比重呈现下降的态势,其中2020年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数占专利申请数的比重低于同期广西平均水平(39.74%)、全国平均水平(35.86%)。

3 对策建议

3.1 引导企业提高研发投入

一是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对研发项目、研发机构等研发活动,采取阶段式贴息、绩效奖励、后补助等支持方式,同时结合普惠式补助和具有竞争式增量奖补,适当给予资金奖励,引导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提高研发投入[3]。二是企业重视研发管理机制,完善配套制度,做好研发项目立项、研发支出的归集及统筹,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充分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自身创新能力[4]。三是政府研发基金引导社会资金、金融资金进入企业研发活动,加大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力度[5]。

3.2 引进和培育研发人才

坚持培育和引进两手抓研发人才。一是跨地域柔性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实研发人员队伍。通过“揭榜挂帅”形式跨地域吸引企业科技特派员、高校院所或研发机构的研发人才,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高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二是建立研发人才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创建良好的科研环境,技术创新产生的成效与个人利益相挂钩,设置多渠道职权激励,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发研发人员技术创新的潜力,留住研发人员[6]。三是通过招商引资实现招才引智,引进国内外高科技企业,争取留下核心技术团队和培育本地研发人员[7]。

3.3 提高技术创新活动的产出成果

一是健全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政府部门引导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风险投资机构等的“产、学、研”合作,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投资机构联合发力、政府部门引导和配合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专利申请数、授权发明专利数等技术创新产出能力[8]。二是持续性地提升研发投入。R&D投入强度与专利申请数量呈现正向关系,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地持续加大R&D投入,提高专利申请量和授权专利数,增强企业创新能力[9]。三是增加基础研究经费。R&D经费内部支出与新产品销售收入是正向关系,尤其是R&D经费内部支出中基础研究经费[10]。基础研究有利于产出原创性新产品,提高新产品销售收入。建议构建财政资金、社会资本等多元化基础研究经费格局,适当向企业倾斜,为企业应用基础研究提供经费保障[11]。

4 结语

从有R&D活动的企业数量、研发活动覆盖率、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新产品销售收入等方面研究分析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现状与不足,对当前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在广西排位有清晰了解,可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关于促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针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仍然偏低、R&D活动研发人才偏少、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偏低等问题,建议引导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引进和培育研发人才、提高技术创新活动的产出成果。

猜你喜欢

梧州市比重规模
梧州市第八中学 勤奋创新 润心立德
梧州市第十五中学 三好学园 平安乐园 美丽花园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梧州市房价运行和减少金融杠杆的思考
循环热处理对93W–5Ni–2Fe高比重钨合金冲击韧性的影响
广西梧州市龙新小学172向日葵中队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