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出院计划护理模式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效果

2022-11-16谢玲石美玲丘秋平

关键词:股骨出院下肢

谢玲, 石美玲, 丘秋平

(广东省工人医院 1.院感科,2.外科,3.手术室,广东 广州,510720)

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骨密度降低等原因,容易发生骨折,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骨折的常见手段之一[1]。但由于老年患者股骨骨折后易出现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且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出院后又缺乏专业和有针对性的康复指导,导致其无法规范地开展康复训练和日常护理,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2]。有研究[3]发现,连续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股骨骨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恢复。个性化出院计划是实施连续性护理的基础之一,其可使患者在出院后也得到专业的照护,更好地促进其康复,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个性化出院计划护理模式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广东省工人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纳入标准:① 符合股骨骨折的诊断标准[4],且未伴随神经功能或血小板异常;② 年龄≥60岁;③ 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存在明确外伤史;② 伴有精神异常、无法正常沟通交流或术前生活无法自理;③ 心、肝、肺、肾等脏器功能存在病变。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61~86岁,平均为(72.64±9.13)岁;身体质量指数21.49~26.58 kg/m2,平均为(23.52±1.93)kg/m2;受伤原因为车祸15例,摔伤14例,其他14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60~88岁,平均为(73.09±9.20)岁;身体质量指数20.61~26.97 kg/m2,平均为(23.46±1.83)kg/m2;受伤原因为车祸14例,摔伤13例,其他16例。2组间性别构成比、年龄、受伤原因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措施和电话随访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和电话随访,干预至出院后3个月。① 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术后注意事项等,并对患者进行运动、生活等方面的指导。② 密切观察患者的骨折部位,如有感染或压疮,应立即告知医师进行处理。③ 出院前,向患者发放健康手册,并告知其定期复查。出院2周后开始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康复情况,每月2次。

1.2.2 个性化出院计划护理模式 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方式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出院计划护理模式,干预至出院后3个月。由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康复训练师和营养师组成个性化护理干预小组,对患者开展院内干预,并为其制订个性化的出院护理计划。

1.2.2.1 院内干预 ① 患者入院后,小组成员为其建立出院计划档案,组建护患微信群,并邀请患者和家属进入。② 小组成员了解患者的个性、情绪等,并评估其自我护理能力及家属的看护能力等。③ 责任护士结合健康手册为患者进行个性化教育指导。

1.2.2.2 出院健康教育 在患者出院前2~3 d,小组成员评估患者及其家属相应护理知识和训练方法的掌握程度,并对其存疑部分进行解答。

1.2.2.3 出院后个性化护理 ① 于患者出院前2 d,小组成员再次评估患者及其家属的出院需求,商讨并确定出院后的随访时间和方式,即每隔2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每个月进行1次家庭访视,持续3个月。每次电话随访时间在10 min以上,内容包括了解患者是否每天按时完成功能训练计划、恢复情况等,并根据康复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每次家庭访视时间在30 min以上,内容包括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康复情况,并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导,同时,进一步了解患者康复锻炼计划的完成情况。② 要求患者及其家属在微信群内定期上传饮食、生活和康复锻炼等情况。小组成员每周在线答疑1次,为患者解决康复期间存在的问题。

1.3 观察指标

① 于入院时、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5]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FMA分为上肢和下肢,其中下肢总分34分,得分越高则表示下肢运动功能越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6]对患者的平衡功能进行测定,总分56分,得分越高则表示平衡功能越好;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对患者的骨密度(BMD)水平进行测定,数值越高则表示BMD水平越好。② 于入院时、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使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7]对患者进行评价,该问卷分为6项内容,每项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好。③ 于入院时、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在4℃下离心取上清液,测定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NE)。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FMA、 BBS评分及BMD比较

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2组的FMA下肢、BBS评分及BMD水平均高于入院时(P均<0.05);出院3个月后,2组的FMA下肢、BBS评分及BMD水平均比出院时更高(P均<0.05);观察组均比同期对照组更高(P均<0.05),见表1。

表1 2组FAM下肢、BBS评分及BMD比较分)

2.2 2组QLQ-C30评分比较

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2组的QLQ-C30各项评分均比入院时高(P均<0.05);出院3个月后,2组的QLQ-C30各项评分均比出院时更高(P均<0.05);观察组均比同期对照组更高(P均<0.05),见表2。

表2 2组QLQ-C30评分比较分)

2.3 2组炎症指标水平比较

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2组的WBC、 NE水平均比入院时更低(P均<0.05);出院3个月后,2组的WBC和NE水平均比出院时更低(P均<0.05);观察组均比同期对照组更低(P均<0.05),见表3。

表3 2组炎症指标水平比较

3 讨论

股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下肢骨折,在老年群体中较为多见,手术是当前临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但由于老年患者在骨折后极大可能存在负性情绪,易导致其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降低,从而影响手术的疗效和术后康复效果。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根据老年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订详细的出院后康复训练计划,以此提升其出院后的连续护理水平。个性化出院护理计划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方式相比,该模式更注重对患者出院后的指导[8]。

本研究将个性化出院计划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应用于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结果显示,出院3个月后,2组的QLQ-C30、 BBS、 FMA下肢评分,以及BMD水平均高于入院时和出院时(P均<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由此说明,个性化出院计划护理模式可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的恢复,提高其骨密度水平。推测原因在于,患者入院后,小组成员通过与家属进行深入沟通,对每个患者的病情、情绪和自护能力等情况均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后续制订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时,更具针对性,从而可更好地指导和督促患者开展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提高其骨密度水平[9];小组成员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功能康复训练学习,保证了患者出院后居家护理和康复锻炼的规范和有效进行;通过定期电话随访及微信群答疑等方式,更好地促进了患者康复,有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升。外科手术后,机体的炎症因子水平会有所上升,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均产生一定的影响[10]。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出院3个月后的WBC和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个性化出院计划护理模式可更有效地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原因可能在于,在个性化出院计划护理模式中,小组成员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讲解了股骨骨折术后的注意事项,并提供了全方位的术后指导,进一步促进了患者的康复,降低了机体内的炎症水平。但本研究所选取的样本量有限,且并未对这2种护理方法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因此后期还需扩大样本量和增加观察指标进行更深入地探讨。

综上所述,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采用个性化出院计划护理模式,可有效促进其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恢复,提升其骨密度水平和生活质量,减轻炎症反应。

猜你喜欢

股骨出院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对比股骨开窗技术和大转子延长截骨术在股骨侧翻修术中的疗效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