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骨科手术患者的术后恐动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11-16孙丽陈玲包丽娟

关键词:骨科效能程度

孙丽, 陈玲, 包丽娟

(武进人民医院南院 常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1.骨科;2.护理部,江苏 常州,213000)

随着疼痛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恐动这一重要的疼痛影响因素逐渐受到关注。恐动是指由于遭受疼痛性伤害致疼痛的易感性增强而对躯体活动产生非理性恐惧的一种特殊情况,通常出现在慢性疼痛患者中[1]。有研究[2]发现,骨科术后发生恐动可使患者对早期功能锻炼产生逃避心理,导致其无法按时、保质地完成功能训练,并限制下床活动,从而阻碍术后康复,增加压力性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故探讨行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的影响因素,并据此制定妥善的干预方案极为重要。本研究选取162例行骨科手术的患者,对其术后恐动发生率进行调查,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武进人民医院南院收治的162例行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研究。纳入标准:① 具备骨科手术指征;② 年满18周岁;③ 意识和认知均无障碍;④ 知晓相关事项后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 存在严重慢性疾病或器质性损害;② 同时存在2种或以上骨科疾病;③ 在外院开展手术;④ 交流障碍或精神异常;⑤ 无法配合调查。

1.2 问卷内容及调查方法

1.2.1 问卷内容

① 恐动情况:采用恐动症评分量表(TSK)[3]进行评定,TSK包括17个均以1~4分评分的条目,共计68分。TSK评分>37分被判定为恐动,并纳入观察组,TSK评分≤37分被判定为非恐动,并纳入对照组。② 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有无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有无手术经历。③ 围手术期情况:包括手术类型、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是否贫血、是否有低蛋白血症、术后疼痛度、心理状况、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情况。术后疼痛度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4]进行评定,NRS以0~10分代表不同的疼痛程度,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自我效能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5]予以评定,GSES包括10个均以1~4分评分的项目,分值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强;心理状况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6]进行评定,两个量表均包含20个以1~4分评分的条目,各条目相加得到粗分,粗分×1.25的整数部分为标准分,标准分的临界值分别为50分和53分,当量表评分达到临界值时,则可判定为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社会支持情况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7]进行评估,量表由3个维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情况)组成,共计72分。分值越高表示社会支持度越高。

1.2.2 调查方法

术后第2天,调查员前往病房对患者开展调查。调查前向患者说明研究的目的及具体事宜,待其同意后发放问卷。当患者进行问卷填写时,调查人员尽量避免对其产生干扰。如果患者因文化程度低、视力差等原因无法自行填写,则可由调查员为其阅读问卷内容,待患者口头作答后,调查员代其填写。填写完成后,调查员核查问卷是否存在疏漏或错误,如有,则要求患者立即补充或纠正。本研究共发放162份问卷,全部有效收回,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术后恐动发生情况

162例患者的TSK评分均分为(39.57±4.06)分,其中评分>37分有63例,恐动发生率为38.89%;评分≤37分有99例,未发生恐动率为61.11%。

2.2 患者发生术后恐动的单因素分析

2组间文化程度、低蛋白血症构成比、NRS评分、GSES评分、抑郁构成比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患者术后恐动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例

2.3 患者术后恐动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恐动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变量赋值方式见表2),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NRS评分、GSES评分、抑郁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均为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的影响因素(P均<0.05),见表3。

表2 变量赋值方式

表3 患者术后恐动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对于股骨头坏死、骨折和脊柱损伤等各类骨科疾病患者而言,因损伤造成的疼痛折磨较重,加之患者担心术后发生再度损伤等,易导致其术后发生恐动。本研究对162例行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术后恐动的发生率为38.89%,高于张素兰等[8]报道的乳腺癌(29.59%)及韩慧等[9]报道的脑出血(35.7%)的术后恐动发生率。这提示行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的风险较高。有研究[10]表明,术后恐动可削弱患者对功能训练的配合度,不仅会导致其错过术后训练的黄金期,从而减慢康复进程,还可能导致其术后发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并发症,从而加重医疗负担。故有必要了解行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的影响因素,以便及早采取相应的干预举措,减少术后发生恐动的风险。

本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骨科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的因素进行筛查,结果显示,文化程度、NRS评分、GSES评分、抑郁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均为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的影响因素(P均<0.05)。文化程度为小学或以下的行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的风险是文化程度为初中或以上者的2.169倍,与叶景芳等[11]的研究结果相似。可能的原因为,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获取医疗知识的渠道较窄,加之其对口头宣教内容无法有效理解,导致其对术后康复知识的认知不足,甚至存在误区,继而可能因害怕术后活动会影响切口愈合或导致损伤发生而产生恐动行为。术后疼痛越剧烈,患者的恐动发生风险越高。究其原因,疼痛是疾病和手术给患者身体带来的痛苦体验,其在术后移动身体时感受到显著的疼痛感,使其心理受到影响,从而使其对功能训练产生逃避及恐动心理。存在抑郁情绪的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的风险是无抑郁者的2.296倍。这是因为抑郁情绪一方面可使患者对康复训练产生消极逃避的态度,另一方面可削弱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度,使其因畏惧疼痛而抵触运动。自我效能感越高的患者发生恐动的风险越低。考虑其原因为,自我效能感高的患者康复信念也较高,会积极克服内、外在阻力,坚定不移地开展康复训练。而自我效能感低的患者心理负担较重,易以消极的方式面对康复训练。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的患者发生术后恐动的风险越低。可能的原因为,社会支持水平高的患者获得亲朋好友及医护人员的关怀和精神支持较多,有助于其减轻忧虑,故有助于缓解恐动心理。

针对行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① 个体化健康宣教,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等采取适宜的宣教方式,以加深其对骨科知识的理解。同时,对于对术后康复理念认识错误的患者,可邀请通过有效锻炼获得良好预后的人士进行现身说法,以打消患者对术后活动的顾虑。② 科学的疼痛管理,医护人员应对骨科患者加强疼痛教育,使其正确对待术后疼痛,并结合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相应的疼痛管理措施。③ 加强心理干预,医护应高度关注患者因抑郁情绪所致的恐动心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如肌肉放松、转移注意力等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④ 增强自我效能感,对于自我效能感低下的患者,医护人员应通过有效的知识宣教及康复案例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⑤ 加强社会支持,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加强交流,多给予其心理安抚和精神鼓励。同时引导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心理呵护及关怀,从而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

综上所述,行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恐动的发生率较高,文化程度、疼痛程度、自我效能感、抑郁和社会支持度均是其影响因素。临床应基于影响因素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医疗护理服务,以降低行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恐动的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骨科效能程度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