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2022-11-16李露洋

小学生 2022年24期
关键词:分层目标作业

☉李露洋

素质教育背景下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也就是展开差异化教学,即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对学生进行分层。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也是基础性学科,教师需结合学生体现出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体现出数学教学的优质性[1]。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首先,深受传统思想影响。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和认知都比较有限,数学知识学习难度较大,教师在教学中虽然对学生进行了引导,但是主要运用的为一问一答模式,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所忽视。探究知识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思维方式指导学习方法,学生数学思维难以获得发展。在此影响下,学生也难以找到与自身实际情况、需要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因而难以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缺少师生有效互动。其次,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基础教育阶段,数学为主要学科,学习数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基础知识,提升基本技能,发展逻辑思维。但是实际教学中,教师未能充分践行素质教育思想理念,运用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理念比较滞后,单纯关注学生成绩,对于学生能力、思维发展有所忽视,讲授知识内容时,仅包括此节课程对应的知识点,较少会引导学生展开知识拓展与知识迁移,造成学生难以将学习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在实际生活当中。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基于不同教学目标,进行不同学生分层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会对学生学习存在的差异性有所忽视,学生成绩、能力在学习中难以获得有效提升[2]。在此情况下,教师需重视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注到每个学生,使学生获得与自身相适应的学习方法。运用分层教学方式时,教师可以基于不同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分层,考虑到教学目标的难度,使每个学生均能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这部分内容中,教学目标为学生需运用所学知识,运用列方程方式解决问题;将题目中包含的等量关系准确找出;形成良好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解决同一问题时基于不同角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分层,丙层学生需能够分析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乙层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列方程方式解决问题,甲层学生需对方程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将方程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并且面对一个问题时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这种结合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方式,可以使整个教学流程更加明确、科学,不同层次学生均有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整个学习过程可以更有目的性与方向性。同时,学生也能基于教学目标展开高效学习,避免在学习中因难度较大形成厌学心理,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基于学生个体情况,设定分层教学目标

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应注重教学目标分层,基于素质教育基本要求和新课标中的三个维度,可以通过技能和知识这两个方面结合不同教学对象展开教学目标分层。在对目标进行分层时,教师需严格执行课程标准规定,体现出教学目标的灵活性。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将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主要层次,即经历、体会以及探究。对于学习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教师主要引导其进行经历;对于学习水平较为一般的学生,教师主要引导其进行体会;对于学习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教师主要引导其进行探究。

在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个体学习水平的不同,制定不同教学目标。正式讲授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圆形,给出周长和面积计算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由来,为学生提供经历的条件,使学生在经历中深化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这一过程主要是针对学习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在展示完这部分知识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运用这种计算方法的主要原因,详细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过程,在体会中对这部分知识形成深刻印象,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这个过程主要是面对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在上述两部分以后,教师可以提出与实际生活之间联系比较紧密的圆的周长与面积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获得问题答案,这个过程主要针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基于学生个体情况对分层教学目标进行设定,能在教学时充分将学生个体能力和个体水平考虑其中,体现出教学的合理性、层次性。学生可以基于自身实际情况完成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并且在学习中有所收获。通过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推动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保证教学整体效果,同时每个学生也能比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三)基于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教学辅导

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强、学习速度快;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差,并且反应较慢。同时学生在注意力上也存在强弱之分,部分学生学习时容易被外界因素影响,微小的变化可能使他们注意力发生转移;部分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强,几乎很少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除此之外,部分学生记忆能力较好,不容易遗忘;而部分学生记忆能力相对较差,很容易遗忘。学生学习能力呈现出的这种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小学数学展开教学时,分层教学辅导的实施十分必要,这样才能使学生个人学习能力获得比较充分、全面的发展。

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时,学生需了解组合图形主要为几个简单图形进行组合而成,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时,便是针对几个图形的面积差或者是面积和进行计算,需要对图形进行正确分解,将组合图形实际面积正确计算出来,并且需要不断强化学生解题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运用分层方式进行教学辅导。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主要指导学生将多边形划分,这是多边形面积计算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可以形成基本认识与了解。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多边形多种划分方法和计算方法进行探究,找出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途径,使学生在掌握一般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的情况下,也能提高举一反三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如六边形的瓷砖、不规则的地毯等,借此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问题分析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施分层教学辅导,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获得充分尊重,实现对学生高效、科学的辅导与指导,促进整个教学过程更为合理。因此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需将学生学习能力充分考虑其中,积极展开分层教学相关辅导,提升数学教学整体效果。

(四)基于学生课后学情,进行课后作业分层

学生属于独立个体,每个人均有自己的想法与思想,学习时行动态度会有所不同,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学生最终呈现的学情会有所不同。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如果教师运用统一方式,将难以保证学生学习效率,并且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的兴趣也会受到影响,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抵触心理。这种情况与教师未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有关,教师认为学生基本消化了课堂学习内容,导致课后作业设置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学生获取的知识和作业内容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此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针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进而使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内容,并且明确个人定位。在正式布置作业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测试,对学生学习情况有一定了解,然后针对性布置作业内容。

在学习《小数乘小数》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六个问题对学生进行测试,两个测试内容为一个难度,测试需具有一定梯度,难度逐渐上升,进而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结合学生学情设置课后作业,做好课后作业分层,控制好作业的整体难度。在具体实施时,针对学习情况相对较差的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先通过小数乘整数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而设置难度相对不高的作业内容让学生解答。对于学习情况一般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课后作业难度,如0.34×2.52、1.59×1.76、0.285×0.396 等。对于学习情况较好的学生,可以让其自主编写在生活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并且给出答案。这种对作业进行分层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答题中。同时在学生完成作业内容以后,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这种分层评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充分地了解自身比较擅长的一方面以及自己不擅长的方面,了解自身优势与不足,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与学生作业内容结合在一起,而不是运用统一标准展开评价,对于学习情况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对于学习情况相对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进而使对学生的评价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一般来讲,进行分层评价时,需与作业中设置的提高问题、综合问题、基础问题结合在一起,不同层次问题对应不同学情的学生,运用的评价方式也相应有所不同。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为分层教学的实施创造良好条件,也能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时都有所收获。

(五)基于不同教学设计,进行课堂互动分层

课堂互动分层实际上具有一定隐性特点,教学中教师需运用观察、调查方式了解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结合学生特点展开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设计的合理实施,结合教学设计实现课堂互动分层。在实施课堂互动过程中,提问为一种比较直接且有效的方式,因此教师应积极运用提问方式。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问题,高效展开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乐于回答教师的问题,回答问题时更具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使整体教学过程获得更明显效果,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这部分内容时,学生需要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和掌握长方形与正方形计算面积的公式,并且学会利用公式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出来。在此过程中,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为重难点。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重难点和基本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基于问题与学生展开交流与互动。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设置不同问题,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回答问题的机会,也能在回答问题中获得一定收获,并且形成教学反馈,加强教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了解。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这部分知识来讲,针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尽量提出与公式相关的问题,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降低学生问题难度。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在给出简单面积问题以后,可以让学生将其解答出来,并详细描述在解决问题时的具体思路。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将这部分知识与一些拓展知识结合在一起,如三角形的面积,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问题的难度,可以使学生思维能力获得锻炼与拓展,也能更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不同教学设计,进行课堂互动分层,能够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均加入到与教师的交流与互动中,构建和谐教学环境,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高效开展分层教学。

总之,素质教育背景下,强调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由于学生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因此教师需结合个体差异运用不同模式展开教学。分层教学的实施,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水平以及个体差异展开思考,并与学生发展特点、教学规律结合在一起,推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在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且增强自信,进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学生也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分层目标作业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