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附子饼灸联合电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验案1则*

2022-11-15施佳欢李静许林玲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附子血瘀电针

施佳欢,李静,许林玲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 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00)

女性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腹痛,或伴有腰骶部酸痛,甚至出现剧烈疼痛致晕厥,影响其正常工作和生活,称为痛经。严重者可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畏寒、晕厥等症状。中医称“经行腹痛”,是临床妇科常见病、多发病[1]。西医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继发性痛经是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90%以上的痛经患者属于原发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西医认为,疼痛的产生与盆腔内前列腺素的释放有关,前列腺素的释放使子宫平滑肌收缩增加,引起子宫肌组织缺血,刺激子宫自主神经疼痛纤维,发生下腹痛[2]。目前,西药主要抑制前列腺素的分泌。常用的药物有前列环素合成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等,虽能迅速缓解症状,但无根治性治疗,并且有一定的副作用[3]。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体针、电针、浮针、火针、艾灸、中药口服等方法,从阴阳、气血、五行、脏腑等方面进行论治,从而达到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目的。

导师李静认为原发性痛经的病机为肾阳不足为本、寒凝血瘀为标,提出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之法。临床上常用电针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针刺能调冲任、止痛、温经、通络,电针能增强刺激,艾灸可以通过艾火的热度穿透皮肤,温络祛湿散寒,促进气血循环,温经止痛,促进新陈代谢。现分享验案1则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张某,女,30岁,未婚,2019年7月24日初诊,自诉经期小腹疼痛18年。患者11岁初潮时即出现经期小腹疼痛,手足不温,周身怕冷,经期1~2天小腹疼痛明显,受凉及食寒凉后疼痛加剧,得温稍减,伴恶心欲吐,冒虚汗,无法工作。患者病情初起时平躺后可缓解,后疼痛渐行性加重,发作时口服布洛芬止痛,未予正规治疗。患者月经周期准确,每30天一次,月经周期为7天,月经量少,月经色红,有血块,LMP2019.7.4。自诉子宫及附件B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刻下经周第21天,稍感乳房胀,控制少食寒凉,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夜寐安,二便尚调。舌质淡紫,舌苔白,脉沉紧。既往体健。家族史母亲有痛经史。中医诊断:痛经(寒凝血瘀证)西医诊断:原发性痛经。治以温经散寒、散瘀止痛。予普通针刺气海、关元、双侧子宫、足三里、阴陵泉、地机、三阴交,留针30分钟,子宫穴加电针连续波刺激,神阙穴加附子饼灸,共灸3壮。以上治疗每日1次,连续4天。

2019年8月26日二诊,患者诉经过上次治疗后,月经之初下腹疼痛明显减轻,月经量比以前略多,仍有血块。今日复诊,继续上方治疗,每日1次,连续3天。

2019年9月24日三诊,经我科两次针灸治疗后,患者诉上次月经提前2日,行经时已无腹痛,经量正常,无明显血块,手足不温缓解,继续上方治疗,每日1次,连续3天。随访3个月未复发。

2 按语

在《诸病源候论》中写道“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冲、任之脉……”,可见本病的主要病机是胞宫藏泄失司,冲任气血不畅,瘀血阻滞胞宫、冲任。痛经发病可分为虚实两种,实者可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引起,致使胞宫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虚者主要由于气血虚弱、肝肾受损所致,子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针对其病机,治疗应以温经散寒、散瘀止痛为原则,体现“寒者温之,瘀者通之”的诊疗理念[4]。

导师李静指出,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患者素体阳虚及饮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阳虚则寒凝,血液瘀阻,贪凉饮冷、冒雨涉水则寒邪直侵入体,凝滞筋脉,致寒凝血瘀,经期气血下注,血液运行不畅发为疼痛。故治疗此病时选用附子饼灸,药饼由附子、干姜、肉桂、香附、延胡索、当归以及黄酒、饴糖调和而成。其中附子作为君药,可温补元阳,破散阴寒。干姜与附子帮助助阳散寒,相须为用。肉桂温补肾阳,祛寒活血。香附宣通气机,疏散凝滞。延胡索有破血作用,调节气血运行,治疗一身上下各种疼痛。当归能够逐瘀生新,行气活血通络,兼有生血补血的功效。黄酒和饴糖有助于以上诸药温暖疏通血脉。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以其辛能发散,苦能泄热,温能行气活血,热能胜寒,又因其气味芳香,可升可降,善通诸经,启闭开窍,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通过燃烧艾柱,“药气”通过人体固有的先天系统神阙,综合发挥经络穴位刺激、经皮给药吸收以及艾灸温通的优势,产生热效应,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并且通过神经传递,解除子宫缺血、缺氧状态,增加血流量,达到解痉止痛的效果。在针刺选定的穴位中,关元是肝、脾、肾三阴经与任脉的交会穴,与胞宫有直接关系,针刺该穴可达到益气活血、祛瘀止痛的目的。气海位于任脉之上,主一身之气,侧重于调节下焦气机,具有理气、调气和补气的作用,能够调理冲任。关元气海相伍,能起到调补任脉的作用[5]。子宫属于经外奇穴,位于下腹部,毗邻子宫,针刺子宫穴可以直接作用于子宫,调节冲任之气血,且能缓解子宫内因压力而引起的疼痛,是治疗月经疾病的经验穴。同时配合电针,可加强针感,持续刺激,提高镇痛效果。足三里能滋补脾胃、益气补血,气血充足,胞脉得以濡养,冲任则自调。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具有益肾固精、通通经络、止痛的作用。地机为脾经的郄穴,是脾经经气深聚之处,是血中气穴,它不仅能治疗急症,还能治疗血症,行气活血、止痛功效较强,是治疗月经疾病的关键穴位。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交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是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可祛内寒、调血室、疏下焦,使小腹部疼痛、肢冷畏寒等症状得以改善。因为冲任都起源于胞中,所以关元、气海、三阴交等腧穴均与胞宫关系密切,针刺能调节冲任二脉,从而起到温经通脉、活血化瘀、暖宫散寒的作用。此外,导师李静强调痛经的治疗不能仅依靠针灸,平素饮食、生活习惯及情绪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饮冷食凉,注意保暖,保持心情舒畅。只有将针灸与规律饮食、良好生活习惯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附子饼灸联合电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见效快,无不良反应,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且远期疗效较好,不易复发,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附子血瘀电针
排石汤结合电针穴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分析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电针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电针联合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Vimentin、α-SMA、TGF-β1及p-smad2表达的影响
治三叉神经痛
有毒的附子产值高
耐寒与药效
血瘀与活血化瘀在斑秃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