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发展对策研究

2022-11-14范艳萍

商业经济 2022年6期
关键词:郑州市郑州建设

范艳萍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一、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现状

(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020年郑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03亿元,连续三年超过1万亿元,同比增长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水平,在九个国家中心城市中排在第四位。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156.9亿元、4759.5亿元、708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9、4.5、1.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1.3:39.7:59,服务业占GDP比重持续增加,产业升级发展明显。2020年郑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在九个国家中心城市中位列第二名。郑州市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3.2%,利润总额增长5.1%,产销率达到99.7%。疫情影响之下,郑州市经济发展表现出较强的韧性。

2020年全年,郑州市共实现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9.2亿元,同比增长3.0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076.3亿元,同比下降4.7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52元,同比增长3.7个百分点。疫情防控对消费造成一定影响,但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各类企业稳步复工复产,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消费市场潜力持续增加。

(二)交通枢纽地位稳步提升

国际性的交通综合枢纽建设是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承担的国家发展重要战略使命。郑州位于我国中原中部腹地,具有突出的区位交通要素优势。郑州市的全国航空枢纽建设成效持续提升,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给航空货运和客运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但郑州机场货运吞吐量却实现了逆势上涨,全年货邮吞吐量超过63万吨,货运规模在全国240个机场中排名同比上升一位,首次进入全国六强。2020年全年共实现旅客吞吐量超过2150.6万人次,在我国内地机场中位列第11名。同时,两项指标均在中部地区机场中处于第一位。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持续推进。郑州机场集团不仅实现了疫情期间国际货运航线不停、不断,还新引进9家货运航空公司,开通18条国际货运新航线,新增21个货客运通航城市。陆运枢纽建设趋于完善。2019年,郑万、郑阜高铁河南段顺利按期开通运营。2020年底郑济高铁按期开通,以郑州为核心的“米”字型高速铁路网基本成型。2020年中欧班列(郑州)全年累计开行1126班,全年累计运送货值超过42.77亿美元,累计运送货重超过71.49万吨。自2013年中欧班列(郑州)正式开行以来,共常态化开行3886班次,累计运送货值达到160.67亿美元,累计运送货重达到210.28万吨。总体而言,在市场化运营程度、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整体运营方面在全国共63家开行中欧班列运营的城市中居于前列。

(三)城市数字化治理体系基本建成

郑州以构建“城市大脑”为抓手,打造创新城市数智治理体系,持续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优化政务服务水平。“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成效突出。通过“一件事”改革,打通分部门审批壁垒,优化政府协同服务水平。打造“郑好办”APP手机端“掌上办”、郑州政务服务网PC端“网上办”、实体大厅端“一窗办”、综合自助一体机端街道社区“就近办”的“四端协同”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2020年,郑州在全国首次实现商事登记“一站式”联办,首推“套餐式”自由选办。通过创新的”1+X”模式,实现惠企措施制度化,将企业运营涉及的6项业务(工商设立登记、银行开户、公安印章刻制、税务登记、医保和社保开户)办理流程精简为“一套材料申报、一张表单申请、一个窗口受理、一个流程办理、一次信息采集”,办事材料减少了76%,办事环节压缩了80%,办事时间节省了80%,跑动减少了80%。郑州实现政务服务高度便利化,数字化政务服务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四)要素聚集能力不断增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最新数据显示,郑州市常住人口达到1260.05万,城镇化率78.4%。郑州市常住人口总量增速较快,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郑州市常住人口数量增加394.7万人,局全国城市第五位,在九个国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四位。人口规模持续增长,郑州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并且不断吸纳外来人口。郑州市在承接人口转移过程中,注重对人才的吸引。2015年以来,郑州市不断完善发展以“智汇郑州”为主体的人才引育工程,构建了“1+N”的全方位人才政策体系,从高质量产业发展、高水平平台建设、高标准生活条件等方面全方位入手,为人才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机会、高水平的发展平台和高标准的生活保障。2019年,“智汇郑州”人才引育工程成功入选“全国人才工作最佳案例”。郑州吸引外来人口数量、培养的大学在校生规模、城市发展年轻指数等方面都在全国居于前列。

(五)开放交流高质量发展

2020年初开始,新冠疫情蔓延波及全球各国,全球整体经贸发展遭受到重创。郑州市精准施策、积极作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扎实推进经济复工复产,坚持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依托陆、空丝绸之路优势,外贸总量逆势上涨。2020年,郑州市直接进出口总额达到4946.4亿元,同比增长19.7%,进口总额1997.6亿元,出口2948.8亿元,分别实现同比增长37.6%、10%。2020年郑州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46.6亿美元,同比增长5.7%。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势头强劲,2020年全年跨境电子贸易走货量实现7865.5万包,同比增长47%,货值总额154.8%,同比增长70.5%。

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的短板和不足

(一)基于建设指数角度的分析

根据《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中的测度数据,九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指数情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北京、上海、广州处于最高层次,重庆、成都、西安处于第二层次,郑州、天津、武汉处于第三层次。国家中心城市内部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郑州处于第三层次,与其他头部国家中心城市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也侧面反映了郑州所处的中原城市群与沿海和核心区域的发展差距较大。在六大功能层建设指数上,郑州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区域枢纽功能、对外开放功能、人文聚集功能排名第七,科技创新功能中排名第八,在绿色宜居功能中排名第四。郑州市创新要素资源投入相对不足,创新输出成果较少,由于疫情的影响,区域交通枢纽功能发挥也受到影响,作为承担国家发展战略和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郑州仍需要利用各项国家政策和资源叠加优势,继续加强相关功能建设。

(二)基于成长性角度的分析

2020年郑州市综合成长性指数为0.3409,在九个国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四位,居于前列,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虽然各项基础比较薄弱,但城市发展势头较强。功能性指数中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绿色宜居、综合服务功能正增长,而区域枢纽、人文聚集功能增速呈下降趋势。郑州市公共服务功能持续提升,2020年全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历程增加25%,年机场货物吞吐量和邮电业务量在疫情影响中逆势上扬,各增长22.41%、30.40%,外贸依存度增长15.6%,实际利用外资额增长5.70%,发明专利授权量增加46.80%。郑州市城市功能持续提升,但疫情给交通枢纽发展和对外交流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发展对策

(一)发挥区域发展带动作用,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

区域整体协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关键,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引领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核心增长极,在引领推动区域全面协调发展上,承担着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使命。郑州市要紧密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抓住新机遇,高质量推进以郑州为核心的大都市区建设,构建“一核、四轴、三带、多点”空间格局,围绕郑州,建设涵盖洛阳、焦作、济源、开封、新乡、平顶山、漯河、许昌八个地级市的一小时通勤圈。

持续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建设,建设高质量发展区域核心增长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以数字化引领发展,提升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等战略产业的支撑力。郑州应持续推动高端装备、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产业、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高端产业发展,吸引企业生产价值链中的技术密集环节、高附加值环节向郑州转移聚集,同时要推动食品、铝制品、专业市场等附加值不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原城市群其他城市转移,打造以郑州为核心增长极的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联合体,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同发展。

(二)依托“四路协同”开放通道优势,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按照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提出的发展要求,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依托郑州大都市圈区位交通优势,实现陆上、海上、空中、网上丝绸之路“四路协同”,打造海陆空综合性立体化国际运输大通道,建设国际交通枢纽和现代流通体系。

提升金融业对外开放合作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放宽银行业的外资市场准入程度支持外资进入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等广泛的银行金融领域。推动更高层次、高质量金融市场开放,拓展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及使用范围。加快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放宽外商设立投资性公司条件,鼓励外资参与郑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增质行动,推进郑州在电信方面、文化方面、互联网和教育方面等现代服务领域的持续有序开放。以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为引领,做大做强航空物流、跨境贸易、商务会展等产业,引进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发展壮大枢纽经济。鼓励提升外资在郑州先进制造业扩优拓新行动中的参与度,重点在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绿色制造等更先进的制造业领域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

(三)打造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提升科技创新功能

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已进入以高质量提升为关键的新发展阶段,全面打造科技创新生态整体系统,对于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是实现政府层面、市场层面、产业层面、企业层面、金融层面、体制层面、机制层面、人才层面等多种创新要素紧密联合,并且各要素协同良性互动、融合全面发展的一种创新状态。首先要通过政府层面提升对创新创业活动的规划,提升科技创新相关政策支持精度,打通科技创新政策与财政、金融、税收、社保、人事等制度的衔接。其次要加大科技创新研发投入,持续打造鼓励创新和包容创新的生态环境。

构建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和评价机制,缩短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市场准入审批的环节和周期。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明确科技创新最终成果的归属、价值评估和产权交易的法律法规基础,保证知识产权成果的市场化功能和创新人的权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建立落实诚信社会、诚信政务和诚信公民,构建现代化诚信体系。提升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执法和惩罚力度。重点培育和繁荣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全面营造既鼓励创业,又宽容失败的积极氛围,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

(四)改善生态环境基础能力,提升绿色宜居功能

绿色宜居是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发展的基础性要求,郑州市应紧密依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全面开展“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整体政策研究,做好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实现郑州大都市区环境联防联治,提升生态环境发展基础。加快编制郑州环境保护“三线一单”(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提升绿色发展质量水平。增强环境监测能力,动态掌握生态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升保护水平和灵活性。提升环保专项资金投入,切实保证中央及省级各类别环保专项资金落实到位,争取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攻坚工程项目。打造生态宜居国家中心城市,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郑州市郑州建设
多部门:建设农村公共厕所要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过度建设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贠红松作品选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关于郑州的记忆》(部分)
郑州市发展战略创新与重构
郑州擂台赛纪实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