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化功能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代化研究

2022-11-13杨帆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24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软件财务

杨帆

(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7)

一、现代化财务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一)优化系统资源配置

如今的事业单位唯有做好资源配置,带动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水平进步,才能够促进生产劳动效率提高,给事业单位带来更大的经营利益。而财务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以财经法规制度为指导原则,以事业单位的资产购置、资本融通、经营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为管理对象,开展的一系列内部组织管理活动。所以只有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才能确保事业单位在资源合理化配置的前提下,有序地开展组织各类经济活动业务,促进劳动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

(二)规避财务风险

在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下,财务工作人员可以使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来处理数量庞大的财务信息数据,仅需要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就能够轻松实现财务信息的录入、整理、核算、输出、分析与统计工作,并形成具有辅助决策价值的财务报告供给上级领导参考。财务管理信息化首先可以最大程度消除人工核算失误的隐患问题,极大程度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准确性,降低了人为财务操作风险,为事业单位的财务安全提供较为有利的数据支撑。另外,如今多数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都有“留痕”功能,事业单位开展任何经济活动事务,都必须有专门的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记录作为同步信息,后期人为加工修改难度极大,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事业单位内部人员以权谋私套取或套取公有资产的道德风险问题,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安全系数。

(三)节约人力成本,扩大经济效益

通过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可以节约事业单位的人力管理成本,减少了财务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负担,由计算机软件替代人工进行大量繁杂的数据录入、核算与编制工作,事业单位可以进一步缩小财务岗位数量配置,缓解内部超编、冗编造成的额外成本支出问题。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作用不仅于此,它更在于对事业单位的生产与经营成本的实时监控,能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事业单位的大额成本项支出情况及时地开展录入、查询与跟踪,提高财务信息在内部流通的透明度与管理效率,从而从业务链条中反思审查问题,优化成本结构,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四)促进业财融合发展,强化管理水平

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还有助于事业单位实现“业财融合”。传统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中,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是相对孤立隔绝的,而通过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事业单位能够用财务信息来支撑前端业务发展。首先需要摸清自身的资产“家底”,厘清债权债务结构,然后才能在业务经营期间随时根据当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情况来权衡投资力度与经营利益之间关系,避免因资产长期被无偿占用导致的流动性资金断供问题。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期间面临的困境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意识不足,信息化建设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很多事业单位在体制转型后,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意识转变不完全,使财务管理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当前阶段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只是“传统财务管理+计算机”的简单叠加态势。多数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上,仅仅是利用信息化软件来对财务信息进行记录、汇总或是编制报表,而在财务分析决策上仍然没有得到体现。也就是说,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的应用,目前尚无法形成相关的财务决策意见或辅助信息,仅仅是加快了财务记账与核算工作的效率。反思信息化制度的建设问题,就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岗位职能未得到充分拓展,因此它难以形成“事前、事中与事后”的全方位地管理闭环。

(二)会计核算口径不一致,难以统一规范财务信息

很多事业单位中还存在财务管理口径不一致的问题,这种问题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事业单位与外部机构组织的财务信息口径不一,产生了“信息孤岛”效应。例如事业单位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传递效果不佳,导致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外部监管难度极大;再例如事业单位与银行之间进行业务对接时标准不统一,导致财务数据信息无法有效地反馈传递,难以满足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需求。二是事业单位各个科室、部门之间的会计核算标准或执行标准不一的问题,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决策难以根据经营状况做出及时的反应调整,容易影响事业单位的实际管理效率,使事业单位蒙受经济效益损失。总的来说,信息化建设不同步、会计核算的口径不一致的问题,带来的后果是财务信息无法传递互通,使财务信息难以发挥应有的数据价值。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财务管理信息化未能够引起充分重视,所以往往因资金支持力度不足导致建设不到位。首先是财务信息软件的开发水平严重滞后,事业单位如今采用的财务信息软件,多数还仍然停留在几年前的技术水平,软件的实用性、灵活性与安全性均存在着严重不足。部分事业单位软件功能匮乏,难以将事业单位的管理理念融入软件定制需求中,导致预设的会计科目与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内容出入极大,因此仅能进行简单地会计核算。再例如软件在数据安全加密的设计存在严重缺陷,导致事业单位财务信息数据在未经过系统授权的前提下,可以被他人肆意盗取、破坏或篡改,容易使事业单位因失泄密问题蒙受巨大损失。另一方面,财务信息软件作为一款信息化技术服务产品,日常的更新维护是必不可少的。但事业单位在应用信息化软件办公后,为了最大化节省信息化建设开支,配套的IT技术保障工作却并未得到相应重视,这导致了事业单位应用软件处理财务事务时,经常会因为软件报错、卡死、崩溃或者是其他程序错误影响办公效率,严重时甚至会产生错误的财务数据,十分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体系的长期运作。

(四)财务监督不到位,方法过于单一

财务监督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目的是通过汇总与核算财务信息,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情况、预算执行情况、财务支出的合理合规性与资产现状等方面进行核查审批,是确保事业单位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然而从当前多数事业单位开展的财务监督工作现状来看,由于监督方法过于单一,不仅监管经济活动主体的信息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而且缺乏全过程监管的管理视角。例如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方式仅限于对原始财务凭证的真实性进行审查,但关于凭证填写的信息是否真实合理、资产真实使用情况是否与报备内容相符等则没有加以过多追问。导致事业单位极容易在采购、招投标等重要经济决策环节因套高报价而出现资产流失的问题。此外另一方面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机制,仅仅体现在财务活动发生后的回查工作上,缺乏各类筹资分析、投资分析等事前预测功能,因此无法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预警,难以真正站在事业单位财务现状与现金支付能力的角度上实现动态监管。

三、现代化财务管理实现信息化高效建设的实施路径

(一)全面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意识

要想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就要强化财务管理信息化意识。对于事业单位来说,确保资产安全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底线原则,更是事业单位运营常态化的先决保障。而财务管理信息化,具体就是指会计核算电算化与财务预算编制信息化。而信息化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是离不开业务素质精、技术全面复合的高水平财务会计人才的,所以首先应当不断引进吸纳专业知识与岗位经验并存的高尖端财会人才,同时根据事业单位的活动安排,定期组织财务岗位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包括电算化会计核算、信息化软件操作与信息化预算编制等实用性岗位技能培训。其次是发扬创新实践精神,在聚焦主业做好会计核算与财务监督的职能上,应让财务岗位人员主动参与到事业单位税务筹划、决策支持、资本运作与财务战略制定等管理环节中,拓展发挥信息化财务管理职能。

(二)明确内部财务管理要求,统一财务电算化核算口径

无论任何时期,“降本增效”永远都是事业单位的最终经营目标,它意味着更小的经济成本投入与更大的经营效益成果。而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就是需要利用相关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对事业单位财务数据进一步整合优化,使事业财务管理模式可视化,突出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所以具体实施信息化财务管理转型时,就不能再采用以往会计凭证、账户、报表等财务工作成果的分散化管理模式,而是要在会计核算口径与预算执行标准全面统一化的原则下,借助单位内部局域网、本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线上网银以及远程办公软件等现代化手段,打破内部财务信息“孤岛效应”,实时监控财务动向,规范经济活动行为,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例如审查事业单位项目预算金额、预算执行情况时,应当利用电子化财务软件优势,加大事业单位透明化财务管理工作力度,使各个部门都可以随时登录访问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来获取有关的财务信息,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公开化、透明化,这样就为事业单位进一步统一财务核算口径奠定了内部制度基础。

所以应当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化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事业单位开展经济活动事务时,相关负责人能够始终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事的基本方针原则。在确保资金管理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应当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建立起核算主体分离,但内容衔接统一的财务预算管理模式,将事业单位的资产、净资产与负债情况清查彻底后计入对应的会计科目内进行核算。在此基础上,事业单位还要明确对变动频繁的小数额资金的流动性监管办法,例如对公账户报销的费用支出、资产处置账目变化等,均需要财务工作人员在信息化财务管理软件上如实地填制财务账簿与会计凭证,并核验票据与明细记录的真实性,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合理性,避免财务电算化数据出现核算口径不一的问题。

(三)加大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提高财务电算化水平

在事业单位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还需进一步加大信息化财务管理软件的投资力度,改进信息化技术手段,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软件的功能。事业单位可以选择与市场中信誉资质条件较好的信息技术企业达成长期合作业务,由专业的信息化企业负责提供软件产品与配套技术服务,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产品技术保证。首先,要结合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实际,以“数智技术融合”为业务需求,构建包含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费用管理、成本管理、会计核算、财务中心、税务管理、事业单位绩效等多种功能用途的信息化软件产品,并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预设好软件对应的会计科目与子项,同时应当开放自定义权限,让事业单位得以根据财经法规的变动灵活调整会计科目,确保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始终做到“与时俱进”。其次,要做好信息化财务管理软件的数据安全性能,事业单位应当在内部使用财务软件的计算机服务器网络中加装网关、网闸与安全防护软件,确保外部数据交换安全。同时另一边还应当由信息技术企业做好IT运维技术服务,定期做好软件的升级维护,修复用户访问权限漏洞,确保事业单位信息化财务管理软件运行安全、可靠。

(四)完善立体化财务监督功能

应当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起“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审查”的财务监督管理机制。

首先,应当利用信息化财务管理软件的信息收集功能,对事业单位的收支结构、经营利润情况、债权债务结构等财务数据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并与此前的计划目标预期值进行差异分析,可以以图表这种直观形式对具体的财务指标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重点是从财务支出项中分析不合理因素,为后续制定财务预算编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其次,事后审查机制,要求事业单位内部所有资金使用支出活动,都必须在信息化财务管理软件上登记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例如物资申领、基建项目拨款等。确保事业单位的每一笔资金都在信息化动态监管视野下,用途、动向与经办人全程可回溯追查。最大程度杜绝个别科室部门出现“账外账”,或者账本“两张皮”的违规操作现象,保障事业单位资产不出现财务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想要在新经济环境下生存发展,唯有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促进生产运营效益提升。然而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并不是简单的计算机核算与传统财务管理的叠加,它更需要财务岗位人员转变职能身份,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起“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审查”的立体化财务管理模式,发挥财务岗位的辅助决策作用。因此事业单位更需要进一步健全信息化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岗位人员意识、完善信息化财务管理机制的顶层设计与提高信息化软件技术水平。这样才能够综合确保事业单位的资产安全,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软件财务
禅宗软件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软件对对碰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水利财务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