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2022-11-13李莹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24期
关键词:会计工作预算编制会计人员

李莹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 100101)

在新经济形势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规范有序运转,健全会计管理体系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的会计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因此需要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将财务与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按照业务引领、系统支撑的原则,整合各方资源,更安全、更精细地推进管理会计工作。

一、管理会计的特点

首先,管理会计具有未来预测性,它通过对过去数据的分析,更好地把握现在,通过信息统筹,对未来发展进一步规划。

其次,管理会计具有辅助决策性,它能够提供内部经营管理决策服务,管理会计不仅仅是财务记账,更倾向于服务管理者的管理职能,通过发挥财务专业能力,有效地帮助单位设立战略目标。

最后,管理会计具有推动灵活性,它的工作方法灵活多样,相较于传统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可利用多样化渠道,将业财结合,为财务创新提供条件,更积极地运用到单位日常管理工作中。

二、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有利于规范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个单位的基础性建设,是单位财务管理能力水平的体现。管理会计可以通过整合分析财务和业务系统信息资源,加强单位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等各层面的规范要求,发挥单位总体规划、管理决策、项目评价的作用,促使职能效用最大化,提高工作效率。

(二)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风险管控

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资金来源基本为财政补助收入,因此事业单位几乎不涉及筹措资金、管理资金的问题。但随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不断变革,对资金使用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会计发挥规划、控制、决策、评价等作用,可以有效帮助管理者筛选信息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盘活资金,加强对资产的管理,提高风险管控。

(三)有利于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以来,财政部、教育部相继提出“过紧日子、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管理会计可以更好地使事业单位对收支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系统、连续核算,同时,运用大数据技术,有效分析资金流向,从而达到科学、公正、透明地控制财政支出,使财政监控更有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的应用现状

(一)缺乏管理会计的概念,应用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管理会计在我国各领域的发展时间短,研究不够深入,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传统理念里,会计职能主要是核算和监督,没有意识到管理会计应用对现有财务管理的巨大正向影响,因此现有理论主要应用于企业,事业单位应用较少。

其次,由于事业单位收入构成基本是财政补助收入,基本不会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因此往往不注重开源节流,不注意增收节支,只要求做到不超预算。这种轻视成本控制的思想,阻碍了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最后,领导层的重视程度也不够高,一般认为会计只需要记好账,管理决策方面与会计没有必然联系。这种错误意识导致管理会计的推广缺乏管理层的支持,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中的发展。

(二)缺乏完善全面的规范化管理体系

当前,一些事业单位确实开展了一些管理会计工作,也有不少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方面进行了需求分析,但是由于财务会计在我国发展时间较长,理论和实践都根深蒂固,导致建设管理会计体系时,不能很好地融入资金管理与时间成本观念,未能形成过程控制系统,无法对预算执行事前、事中、事后情况进行严格控制,预算管理目标无法落实到位,降低了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同时,管理会计的理论指导方面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完善的理论体系也并未全面建立起来,导致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使得管理会计缺乏理论基础作为管理体系建设的支撑。

(三)缺乏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支撑

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引入了电算化技术,但基本还停留在记账及数据查询阶段,信息系统应用水平和利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究其原因,首先普遍存在对财务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财务信息现代化建设需要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大量投入,并在短期内效果不明显,因此管理层更愿意关注业绩的提高,而不是系统建设。其次,在构建财务信息系统时,缺乏对管理会计的认识,没有深入挖掘系统预算、分析及内部控制的能力,导致系统不完善。最后,缺乏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支撑财务信息系统建设,导致缺乏信息资源统筹能力,无法识别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总之,事业单位在构建财务信息系统的缺乏对实际需求的调研,不能有效发挥事业单位统筹规划功能,无法改善管理,提高工作效益。

(四)缺乏专业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管理会计人员需要一定的财会专业知识和管理创新意识,比普通财务会计人员的要求更高。而目前,管理会计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尤其是缺少高、精、尖会计高端人才。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事业单位领导的理念大多还未转变,没有给予足够的精力、财力对财务后备人才进行大力支持。由于事业单位大多财务岗位设置数量有限,而近年来会计工作任务不断增加,很多财务人员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应付日常琐碎的报销、核算,而无精力在顶层设计及政策把握上深入研究,对新知识、新制度的学习不够,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思考不足。因此,不能有效提升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及专业化程度。

其次,事业单位职业晋升通道狭窄,论资排辈严重,特别是在技术岗位评定中难度大,很多会计人员很难通过技术岗位实现自我价值,导致缺乏我自学习和提升的动力,严重制约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开展。

最后,事业单位人员流动性低,岗位轮换制度不完善,导致会计人员不能有效形成全局观,不熟悉单位未来发展战略,只注重事后分析,欠缺事前考虑,思想高度不够,难以将有效的财务信息运用到单位的各项决策中。

四、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的应用策略

(一)积极转变思想,引入新理念提升会计管理能力

为科学规划、全面指导“十四五”时期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为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而加强事业单位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是会计管理工作转型的第一步。

首先,要改变单位管理者的传统观念,加强管理会计思想认识,使其了解会计技术、会计工作组织方式、会计职能、会计工作边界、会计工作定位等的时代变化。并向单位人员宣贯,会计工作不仅具有传统的核算、监督职能,而且能够在提供高质量会计数据的基础上,对内更好地与微观管理有机融合,对外更好地与宏观经济管理、达到业财有机融合。

其次,领导层需要支持会计人员参加到管理活动中,提供充足、精准的全面内容,使会计工作主动融入单位发展工作全局,以管理会计为基础,帮助单位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完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提升工作效率

自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及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以来,“过紧日子”已然成为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财务推进预算管理精细化、财政支出标准化、预算编制科学化、费用核算成本化。因此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已迫在眉睫,而以预算编制、全成本核算、绩效监控为抓手势在必行。

1.改进预算编制理念

首先,在会计转型的形势下,事业单位必须改变传统观念,要与时俱进,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设立预算制定、执行、监督部门,并明确部门的权力及职责,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预算管理工具,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同时,预算编制岗位需要配备专业财务人员,并关注预算编制人员的培训与进修,使其真正符合上岗要求。最后,职岗相符,避免一人多岗,造成监管不健全。总之,对预算工作的高度重视才能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安排,从根本上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

其次,根据事业单位对资金的实际需求进行预算编制,而不是为了更多地获取财政资金而编制,做到全口径预算编制,政府的全部收支均应纳入预算当中。因此,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预算编制进行逐步精细化,制定科学合理的明细标准。要打破“基数+增长率”的固化惯性模式,对项目实施每一个环节、流程、步骤、细节开展精细管控、加强资源统筹,发挥预算控制力和约束力。

2.完善成本核算体系

成本核算是对资源耗费的客观反映,成本核算管理是事业单位加强宏观调控和运行监督的重要方式。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成本分配机制,进行制度化建设,完善成本核算管理,才能有效提高预算管控力度。首先,加强全成本核算在会计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一方面有效实现成本回收,另一方面为事业单位制定经费预算提供测算依据。其次,事业单位应以《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为指导,有效结合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结合本单位客观实际需求,科学的、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有效的财务成本管理控制策略。

3.推进绩效考核管理

首先,事业单位应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并建立预算监督机制,对相关的权责范围加以明确。

其次,科学合理地设置项目绩效评价指标,通过预算计划指标、预算执行情况等进行分析考评。如引用平衡记分卡等绩效管理理念,评价时不仅仅以财务指标作为衡量标准,也将非财务指标给予关注。

最后,推进部门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将部门及人员工作成果与绩效挂钩,加强绩效考核制度持续性发展。在部门绩效考核过程中设置工作完成度标准,根据目标完成情况确定部门业绩,能够督促部门按照工作目标统筹任务安排并在预算内节约成本。在人员绩效考核方面,需要根据单位实际情况严格划分职责,以岗位为基础设定绩效目标。根据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人员绩效工资的调整,能够使人员重视任务执行度及预算成本控制。

(三)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发挥财务分析决策作用

要实现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是重要支撑。运用数据信息平台对财务及非财务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才能加速推动资料信息共享,充分实现管理数据高度融合,这就需要做到:首先,投入建设会计分析管理系统,统筹处理单位财务数据信息,实现高质、高效完成数据分析的作用价值,及多角度与多维度的报表分析能力,为会计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信息支撑,促使管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其次,是协同预算绩效管理,配置绩效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绩效评价管理信息系统以信息现代化技术为抓手,革新绩效管理方式,为绩效评价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建立可共享的数据库,避免信息数据重复采集,打破信息壁垒,加强职能部门更好地融合与配合,提高管理会计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转型升级。

(四)加强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建设,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1.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

首先,要注重引进管理会计专业人才,通过技术专业资格以及实际工作经验,挑选符合要求,能够担当管理会计工作的专业人才。其次,加强教育培训,利用网络讲座培训、集中授课培训等多渠道、多角度方式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通过教育培训对单位会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可以在教育培训过程中真正得到解决,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最后,定期对单位会计人员进行考察,包括对最新政策的了解程度,业务实操能力,责任意识等方面,促进树立会计人才专业技能标杆,不断总结技能经验,优化团队能力。

2.健全会计岗位设置

从制度方面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岗位设置,科学设计管理人才队伍体系,明确任职资格条件,建立一支由初级、中级、高级、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以及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等不同级次专业人员组成的会计人才团队,实现人才队伍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并考虑优化会计团队的年龄结构,做好“传帮带”、新老更替的衔接,采用“竞聘上岗”等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为单位储备更多的优秀会计人才,为事业单位开展会计工作注入新的生命力。

3.推进会计职称评审

首先,鼓励打破职称评审瓶颈,允许符合条件的会计人员参加职称评审,并享受相应级别的福利待遇。其次,可以设置总会计师岗位。拓宽会计人员晋升渠道,从而充分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结束语

总之,管理会计凸显了“交叉科学”的时代趋势,拓展了财务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强调全员、全面、全过程管理,把财务管理推进到新的层次。虽然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的应用尚在探索阶段,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事业单位必须突破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推动管理会计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提高思想认识,完善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及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单位战略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履行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猜你喜欢

会计工作预算编制会计人员
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策略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谈当前高校会计工作的加强和改进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会计工作现状研究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